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防灾博览》2011,(4):6-9
2011年6月27—30日,中国地震局在天津召开了国家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评审会,认定委员会对35个申报国家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的单位进行了认定。  相似文献   

2.
《防灾博览》2011,(4):8-9
2011年6月27-30日,中国地震局在天津召开了国家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评审会,认定委员会对35个申报国家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的单位进行了认定。评委们本着客观、公平、公正的原则对申报单位予以认定,经  相似文献   

3.
《防灾博览》2012,(1):88-88
2011年12月30日,天津市第一个具有高科技含量、参与性和可操作性的现代化区级人民防空、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在和平区正式落成开放。该科普基地展示面积为300平方米.分为家庭隐患排查多媒体系统、防震演练小屋、地震灾害展示系统、电子图书、地震知识评价系统、地震知识抢答几部分。  相似文献   

4.
张惠 《防灾博览》2003,(2):28-28
江苏省徐州地震台坐落在徐州市著名的风景区云龙山南麓,当地称“云龙山第八节”的山坡下。徐州台是一座漂亮的二层建筑,环境优美,多台(套)形应变为主的地震监测仪器安放在云龙山深邃幽长的人防工程山洞内。由于构造相对简单,加上有巨厚的覆盖层,屏蔽了闹市的部分噪声,并使洞中温度恒温,是国内少有的地震监测理想场所。徐州台建台已近三十年,在地震科研人员的艰辛努力下,充分发挥地理上的优越观测条件,地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高度重视防灾减灾救灾和科学普及工作。近年来,中国地震局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防灾减灾救灾和科学普及重要论述精神,2018年,应急管理部、教育部、科技部、中国科协、河北省人民政府联合成功举办了首届全国地震科普大会,联合印发《加强新时代防震减灾科普工作的意见》,举办防震减灾科普展览,为提高全民防震减灾科学素质,开启防灾减灾救灾科普事业创新发展新局面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厦门市海沧区东孚学校已建设成为一所层次高、设施全、创意新的优质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福建省地震局、教育厅于2009年12月2日联合在该学校召开了全省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建设经验现场会。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豫北地区防震减灾科普基地的建设与开发,通过调研,规划、设计了符合该省要求的防震减灾科普教育馆及形式多样的地震科普宣传方案,制定了"河南省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申报和认定管理办法",配合豫北地区完成了安阳、焦作以及南阳的地震科普教育基地建设与开发.安阳、焦作、南阳的地震科普教育基地均被认定为"省级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而其中南阳和焦作的还被认定为"国家级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科普教育基地的建成,使该地区科普知识的宣传得到了广泛的开展,真正地提高了全民防震减灾意识,达到了减轻地震灾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在地震预报还被称为世界难题的当今,如何树立全民危机意识,调动全社会的力量,未雨绸缪,提高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和主动参与意识,共同应对地震灾害显得尤为重要。本期市县防震减灾工作将河北省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工作特色做法及经验介绍给大家,希望能得到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9.
2011年11月14—20日,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宣教部(中国地震局宣传教育中心)与中国地震学会普及工作委员会在湖南省长沙市共同举办了主题为"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的社会责任与活力"的培训班。培训班旨在进一步落实全国防震减灾工作会议和局长会议精神,促进防震减灾科普宣教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0.
2009年5月12日下午,中国科学院第三幼儿园里打破了往日的宁静,由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承担的《幼儿地震灾害自救常识科普教育项目》启动会正在这里举行,同时为了纪念这个特殊的日子.还请来了许多嘉宾及家长学生共同参加同时举办的“5·12首届防灾减灾日幼儿地震科普公益活动。活动主题:“从大震灾中吸取教训,守护生命闪光的未来”;  相似文献   

11.
《防灾博览》2007,(2):47
日前.广东省揭阳市地震局与教育局合作.在市中学生德育教育基地建立了“揭阳市中学生防震减灾教育基地”。基地总面积1100余亩.其中活动场所300亩。基地拥有国防教育展览馆、法制教育展览馆、人民防空教育展览馆,以及多媒体电教中心和容纳3000人的集会馆.并设置防震减灾宣传栏,展出防震减灾挂图.向学生宣传防震减灾知识、应急避震知识。  相似文献   

12.
正我国西部地区地震活动频繁发生,这一带也是我国少数民族聚集较为紧密的地区。地震使大批少数民族同胞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家园。因此,必须站在维护民族地区稳定和谐的政治高度,充分认识防震减灾工作。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长期存在。我国地震多、强度大、分布广,地震灾害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我国西部地区地震活动频繁发生,主要包括西藏、四川中西部和云南中西部,以及青海、新疆天山南北麓,这一带也是我国少数民族聚集较为紧密的地区,2008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完善我国防震减灾教育体系,提升社会公众地震灾害防御能力,以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为例,通过文献法、访谈法和逻辑法等,对天津47所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建设现状开展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天津市构建了"政府主导、地震部门牵头、多部门联动、学校参与、社会支持"的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创建格局,探索出了一批有亮点、可推广的...  相似文献   

14.
《防灾博览》2012,(4):24-31
提高房屋的抗震性能,让百姓住得放心、住得安心,是百年大计,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开展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创建活动,则是提高全面防震减灾素质和减轻地震灾害损失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防灾博览》2010,(4):89-89
<正>为了纪念唐山地震34周年,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宣教部借助中国地震科普网平台,举办了"发展、成就、贡献——中国防震减灾事业"专题活动。本专题由发展篇、成就篇和贡献篇三个部分组成,通过各级领导和专家的文章、翔实的照片和展板,对我国自1966年以来,特别是唐山地震以来在防震减灾事业各个  相似文献   

16.
云南省是多震省份,为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损失,云南省地震局在推进市县防震减灾事业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2011年11月22日,中国地震局副局长刘玉辰率中国地震局科学技术司、震害防御司、政策法规司、震害防御司、监测预报司、应急救援司以及办公室负责同志一行8人莅临云南省地震局检查指导工作,听取了昭通、曲靖、昆明、大理、德宏等州市地震部门主要负责人对各地市县防震减灾工作推进情况的汇报。其中曲靖市地震局在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活动中有针对性地采取了一些措施,在实践中进行总结和创新,成绩较为突出,本期走基层将向大家扼要介绍曲靖市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活动中的工作亮点。云南省曲靖市位于云南省东北部。东与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毗邻,南与文山州、红河州接壤,西与昆明市、东川市连接,北靠昭通地区和贵州毕节地区,是边疆中的内地,素有"滇黔锁钥"、"云南咽喉"之称。对曲靖有影响的地震带主要有小江地震带、曲靖-昭通地震带、弥勒-富源地震带,曲靖多次受到小江地震带上大震的影响。为有效减轻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曲靖市地震局积极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以提高广大群众的防震减灾意识。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山东枣庄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该市各级对防震减灾工作十分重视。围绕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和紧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建设.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推动防震减灾工作的全面开展。进一步提高了防震减灾综合能力。特别是2006年以来.进一步加强对防震减灾工作的领导.市政府在全省率先印发了市防震减灾“十一五”规划、全市地震应急预案和加强农村民居防震保安工作的意见。其次是加大了资金投入.在陶庄地震台增加了GDQJ-2型数字化强震仪.鲁-15井安装了数字化水位观测设备.增强了监测能力。三是按照依法行政的要求。强化了工程抗震设防管理.对新城区20平方公里地震小区划.与省地震工程院签订了工作协议。四是开展了矿区城市地震减灾对策课题研究.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参加了中国东部10省市市县防震减灾工作研讨会。五是在熊耳山建成了地震科普馆.作为国家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申报了熊耳山地震遗址,编制了《中小学生防震避震知识》。六是编制完成了《枣庄市地震志》。  相似文献   

18.
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已成为当今世界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否有强大竞争力的根本标志。世界各国在争夺人才的同时,都在致力于普及和提高全体国民的科学文化水平,以增强国家韵综合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加强科普教育工作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正2014年是国务院提出新时期我国防震减灾奋斗目标的第十个年头。十年来,安徽省积极组织推进2020年防震减灾奋斗目标,取得了重要进展和显著成效,大大提升了全社会的防震减灾能力。认真总结安徽省推进防震减灾奋斗目标的做法、进展和成效,找出存在的问题与薄弱环节,无疑对于今后进一步加强三大体系建设、如期实现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日趋复杂的地震形势下,面对少数民族地区语言和民族风俗的差异,如何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工作,树立全民危机意识,提高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和主动参与意识,共同应对地震灾害显得尤为重要。本期市县防震减灾工作将带领大家走进青海省海北及海南藏族自治州,用我们的视野帮你解读那里的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工作特色做法及经验,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