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2 毫秒
1.
编辑寄语     
《防灾博览》2011,(4):2-I0002
“十二五”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加速地震科技创新、发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实现国家防震减灾目标任务的攻坚时期。要全面推进防震减灾事业向“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更高水平”发展,必须依靠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2.
编辑寄语     
《防灾博览》2011,(5):2-2
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与中国地震局联合召开了贯彻实施防震减灾法座谈会,探讨如何进一步贯彻实施防震减灾法,加强新时期防震减灾工作,推进防震减灾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3.
王英  李巧萍 《防灾博览》2011,(3):10-14,6,9
2011年6月8—9日,中国地震局2011年地震科技工作会议在京召开。这次会议是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也是学习贯彻温家宝总理在中国科协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落实全国防震减灾工作会议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意见》精神的一次重要会议。  相似文献   

4.
地震科技档案工作是运用现代科学理论、方法与技术,按照一定的原则和要求对各类地震科技档案的管理,是通过对地震科技文件、资料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提供、利用等业务工作完成的。在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活动中,地震科技档案工作都占有一定的位置,是中国地震局各项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做好地震科技档案工作不仅可以为国家经济建设、国防建设、资源调查、防震减灾事业提供必需的基础数据,还可以加快科技进步,促进防震减灾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近日,应急管理部副部长、中国地震局党组书记、局长郑国光与福建省省长唐登杰分别代表中国地震局与福建省人民政府签署共同推进新时代福建防震减灾能力现代化建设协议。协议签署将进一步提升福建省防震减灾能力,加快国家地震科技创新工程在福建的实施,增强防震减灾在公共安全、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保障作用,基本实现新时代福建省防震减灾事业的科技现代化、业  相似文献   

6.
《防灾博览》2005,(3):5-6
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举行海城地震纪念碑落成典礼,庆祝海城地震成功预报30周年。首先,我代表中国地震局,向为海城地震成功预报和抗击地震灾害作出贡献的各级政府和人民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多年来为防震减灾事业作出贡献的地震科技工作者表示诚挚的问候!  相似文献   

7.
《防灾博览》2014,(1):7-8
正2014年1月22日,中国地震局与北京大学签署了"大陆强震巨灾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组建框架协议,中国地震局陈建民局长和北京大学王仰麟副校长出席签字仪式。陈建民局长指出,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离不开科技支撑引领,北京大学与中国地震局具有良好的合作基础。此次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防震减灾工作部署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8.
题记:2011年,是新疆防震减灾历史上不平凡的一年。中国地震局积极贯彻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举全国地震系统之力,支持新疆防震减灾事业大发展。新疆防震减灾事业进入了新时期新阶段,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发展机遇。在全国地震系统的积极援助下,地震灾害相对严重的新疆被置于历史的聚光灯下,全国地震系统在这里共谋事业,相互协作,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对地震科技应用内外部存在问题及困难的分析中,探讨和确立政策调制手段,以求建立良性地震科技应用环境,促进防震减灾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减灾短讯     
《防灾博览》2004,(4):47-48
中国地震局局长宋瑞祥 一行到广东调研 防震减灾工作 2004年6月13-14日,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地震局局长宋瑞祥,监测预报司司长阴朝民、震灾应急救援司司长徐德诗、人事教育和科技司司长朱世龙等一行6人在广东调研防震减灾工作。宋瑞祥局长一行在广东省地震局局长韩黎珍等陪同下,考察了江门市新会区的防震减灾工作,实地察看了正在建设的新会地震台,并出席了由中国地震局、广州市人民政府共同投资的“广州市部分城区地震小区划和震害预测”项目成果鉴定会。  相似文献   

11.
柯芙蓉 《灾害学》2004,19(Z1):49-52
为了充分发挥科技资料在防震减灾事业中的作用,就如何改进地震科技资料的管理方式、提高地震科技资料的管理水平、为防震减灾一线科研人员提供最满意的服务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2.
<正>福建省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地震带,地震活动频繁:东临全球地震高发区的台湾地震带,时常受到台湾地区强烈地震的波及和影响。在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福建省面临着艰巨的防震减灾任务。近年来,在中国地震局和福建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福建省加大防震减灾科技投入,加强防震减灾基础设施建设,大力促进地震预警科技进步,同时不断完善地震预警法规体系建设。地  相似文献   

13.
《防灾博览》2012,(4):8-9
2012年7月25日.中国地震局与中国科学院在北京举行合作协议签订仪式。中国地震局局长、党组书记陈建民和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白春礼出席仪式并致辞,中国地震局副局长、党组成员修济刚和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丁仲礼代表双方在合作协议上签字。陈建民局长指出,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地震局合作协议签署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中央关于科技创新重人战略部署和新时期防震减灾工作新要求的重要举措,对于夯实防震减灾科技基础、共同促进地球科学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地震局与中国科学院的合作源远流长,此次双方  相似文献   

14.
《防灾博览》2014,(6):8-8
2014年11月6日,中国地震局局长陈建民与四川省人民政府省长魏宏签署《中国地震局、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同加强四川防震减灾综合能力建设合作协议》,这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损失为根本宗旨,促进防震减灾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提升四川防震减灾综合能力,服务四川实施“三大战略”、实现“两个跨越”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5.
<正>2016年12月14日,中国地震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赵和平会见来访的南京大学校长助理李成,双方就加强地震科技协同创新进行会谈,并在建立联合工作小组,协同推动创新平台和机制建设方面达成共识。赵和平对李成一行的来访表示欢迎,对南京大学长期以来对地震科技创新工作的支持表示感谢。他指出,党的十八大将科技创新摆在了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地震科技创新是推动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第一驱动力,高校是地震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地震  相似文献   

16.
湖北防震减灾工作在中国地震局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40年的艰苦奋斗和几代地震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几经优化调整,已形成布局合理、基础扎实、学科齐全、实力雄厚、职责明确的防震减灾工作体系。 40年来,湖北省地震工作者创造过我国地震事业发展史上多个第一,为我国防震减灾事业和地震科学的发展进步发挥了重要的奠基石作用。1956年为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发展需要,国家在湖北建立了武汉地球物理观象  相似文献   

17.
河北省防震减灾事业开始于1966年的邢台地震。邢台地震后中国科学院、地质部等单位开始建立地震观测台站,并于1971年成立了河北省革委会地震办公室,组建了河北地震队,1976年改建为河北省地震局。从1983年起河北省地震局实行中国地震局和河北省人民政府双重领导,以中国地震局为主的管理体制,依法履行防震减灾主管机构的各项职责.负责建立河北省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  相似文献   

18.
《防灾博览》2011,(1):13
中国地震局局长陈建民在部署2011年防震减灾工作主要任务时强调,2011年是贯彻落实国家防震减灾重大部署,确保"十二五"良好开局的关键之年。全局上下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立足于防大震、谋发展、提能力、增实效,全面做好年度各项工作。陈建民要求防震减灾主要做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要抓紧发布实施"十二五"防震减灾事业发展规划和各专项规划,尽快形成上下配套、左右协调,衔接有序的规划体系,保障事业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2020年7月31日,应急管理部副部长、中国地震局党组书记、局长郑国光在中国地震局会见紫光集团联席总裁、紫光股份董事长、紫光新华三集团于英涛一行。双方就地震信息化建设、人才培养、产教融合等方面的合作进行了座谈。郑国光对紫光集团长期以来为地震信息化和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建设提供的支持表示感谢。他指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自然灾害防治和防震减灾  相似文献   

20.
《防灾博览》2012,(4):10-15
在2012年7月初召开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党中央、国务院对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体系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胡锦涛在会上强调"科技是人类智慧的伟大结晶,创新是文明进步的不竭动力。当今世界,科技创新更加广泛地影响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科技发展水平更加深刻地反映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多年来,地震部门始终坚持以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作为防震减灾事业的支撑,注重科研与任务相结合,在推动地震科技发展、强化管理等方面落实了新举措,进行了新探索,取得了一批重要科技成果。在本期关注中我们将向大家介绍部分中国地震局所承担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及首批局属重点实验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