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在全国范围内26所高校(包括41个校区)用水管理制度和在校学生用水情况的问卷调查,针对目前高校现行的3种用水管理制度,利用Pearson相关系数及相关性检验的方法比较分析了学生个人或寝室的用水量及用水效率的差异,并探讨了不同用水管理制度对于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节水意识和用水习惯的效果。计算结果表明,无需缴纳水费的用水管理制度所产生的人均耗水量最大;而给予一定补贴,超额后需缴费的用水管理制度最能为广大学生所接受,且节水效果相对最好。在此基础上,还提出了改善用水管理制度和促进学生提高节水意识、实现高效节约用水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3.
张丽彬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16(3):11-12
乐亭县地处滨海,农业用水效率低,加之上游连年缺水,造成田间荒芜撂荒现象严重.乐亭县是农业大县,工业相对薄弱,掀起一场提高农业用水效率的革命势在必行.主要途径:大力推进节水灌溉制度,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积极引进、开发、培育节水高产品种,减少无效蒸发,节水高产施肥、培肥技术. 相似文献
4.
西钢工业废水经过处理后,回用进入西钢循环冷却水系统时,必须考虑水质稳定问题.水质稳定包括结垢与腐蚀两个方面.回用水水质不稳定,会导致管路系统产生结垢、生物粘泥,从而降低输水能力等,或导致设备管道腐蚀穿孔,严重的会造成生产事故.因此对回用水进行水质稳定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6.
干旱区水资源短缺,生产用水、生态用水与人民群众的生活用水矛盾突出。针对和田地区农村改水的地下饮用水状况的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地下饮用水的色度、浑浊度以及砷、泵、镉、铬、铅、硝酸盐等超标率均为零。总硬度、Cl^-、SO4^2-及F^-等指标的超标率较高,而这些物质的存在对于水质的理化性状影响较大,并因此而引发人体健康教育改变。和田地区总体饮用I级水的人口数量多,但局部的超标水依然存在。应通过对区域自然地理状况和人文因素的系统研究和科学论证,加强水源保护,改进卫生条件和卫生观念,建立农村饮水监测网,加强系统监测、监督和管理,以保障人民群众安全的生活用水。 相似文献
7.
8.
我国西北地区多处于干旱气候带,水资源匮乏,生态环境脆弱。为实施西北地区生态恢复与重建,必须合理开发和利用该区有限的水资源,科学地确定社会用水同生态用水的比例,积极保证生态用水,合理利用生态用水,注重生态用水的多重效益。结合西北干旱区实际情况,就这一地区生态用水的开发和利用做了分析阐述。 相似文献
9.
一种节水灌溉新装置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下灌溉技术是新发展起来的一种高效节水灌溉技术。这种技术由于具有显著的节水、节肥、增产以及改善土壤环境等优点,因而倍受世界各国的关注。提出了一种节水灌溉新装置,通过在实验室进行下渗等实验,从蒸发和减少深层渗漏两个方面对其节水性进行了分析论证,并在此基础上对装置工作原理和特点进行了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0.
11.
12.
吴鹏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22(3):42-45
南四湖的供用水管理尚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诸如供用水管理权限不清、用水纠纷、法治建设落后于实际需要、执法难等问题一直困扰着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采取完善法治、优化现有管理体制、改善行政执法条件等措施,将有利于完善南四湖供用水管理机制,有利于南四湖水资源的管理与利用,促进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14.
我国垃圾焚烧发电的发展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垃圾处理方法的论述,阐明垃圾焚烧发电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并根据国外调研的资料及垃圾发电工程设计的经验,对我国垃圾焚烧发电厂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渗灌——设施园艺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渗灌具有降低室内湿度、改善土壤环境、节约灌溉用水、减少肥料用量、省工省时、价格适中等优点,是目前设施园艺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详细介绍了渗灌系统的结构,渗灌管的种类以及使用维护方法。 相似文献
16.
17.
根据新疆地区干旱、荒漠和具有绿洲生态系统的特点,提出了建设新疆绿洲立体农业的几个重要方面:保护和扩大绿洲;农、林、牧、草综合立体发展;大力发展种植业;推广庭院经济;合理投入等。 相似文献
18.
论成都的环境用水和水生态环境建设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首次提出环境用水概念,指出水质、水量、水面是环境用水的基本要素。阐述了环境用水对成都城市发展的重要意义。就成都环境用水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途径。结合府南河综合整治工程,就成都的水生态环境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根据青海高原电力建设加太阳能光伏发电的作用,示范和推广工作的实际,对太阳能光伏发电的产业化,商业化和市场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垃圾焚烧发电的公共利益性质,政府支持垃圾焚烧发电是增进公共利益的必然要求,政府应构建支持垃圾焚烧发电常态机制,整合与垃圾焚烧发电相关各方力量,制定科学合理的正负激励政策,以期相关各方为垃圾焚烧发电的贡献最大化,有效增进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