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实现调车场的智能化安全管理,首先基于调车作业的常见事故,分析了调车场系统中的人-机-环事故致因要素。利用GIS对调车场各空间组成要素进行建模,以获得调车场的电子地图与各组成要素的属性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利用Arc GIS空间分析引擎对调车场对象的属性数据进行操纵分析,得出电路分路情况、道岔尖轨间隙特征、人员作业热点、货物空间分布等特征图层;并利用卷积神经网络(CNN)作为融合工具,以专家判定的危险区域为学习标签,大规模自动化提取各特征图层的特征,以达到自主学习专家知识的目的;最后,利用Ecd转化工具将训练的CNN识别引擎转化为栅格分类器,供GIS系统进行安全分类评估时调用,最终达到调车场自动安全分析的目的。经仿真数据验证,结果表明:在CNN的训练过程中,Dropout机制可有效控制过拟合现象,经训练的CNN在测试集的识别正确率为73. 81%; GIS系统能有效调用CNN,实现自动融合电子地图中的对象属性数据,完成调车场安全评估及展示。  相似文献   

2.
北京是地质灾害较严重的城市之一,具有灾种多、活动频繁、群发性强的特征。北京山区公路所遭受的地质灾害主要有滑坡、滑(崩)塌、泥石流、岩溶、采空地面塌陷等。为了防止山区公路地质灾害可能造成的危害,笔者通过对北京山区公路所遭受的地质灾害类型、发育特征、分布规律等特点及其所造成的危害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山区公路地质灾害应急与防治对策,以提高北京市的防灾减灾能力,减少和避免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3.
第八讲OHSMS标准要素精解之四--检查与纠正 8.1绩效测量和监测 8.1.1原文 组织应建立和保持程序,对职业安全卫生绩效进行监测和测量.这些程序应提供: (1)适用于组织所需的定性和定量测量; (2)与组织的职业安全卫生目标相适应的监测; (3)主动的绩效测量,监测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方案、运行标准和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的执行情况; (4)被动的绩效测量,监测事故、职业病、事件(包括未遂过失)和其它不良的职业安全卫生绩效的历史证据;  相似文献   

4.
山地乡村地质灾害频发,而现有的防灾规划不够科学且过于粗放,实现精准防灾成为当下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以花垣县为例,通过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和一般回归模型(OLS)的比较,开展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GWR模型验证系数远优于OLS,因此GWR更适合解释地质灾害的形成,且预测准确率达到97.9%;花垣县南部和西北部等区域属于灾害高易发区;花垣县致灾要素中降雨、高程、断裂带、水系致灾贡献比例高,建筑、道路、采矿要素次之,且不同村庄致灾因子存在明显空间差异性.研究不但提高了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的科学性,而且提出了"异村异法"的精准防灾策略,增强了乡村抵御灾害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为挖掘不安全行为统计数据在行为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基于多领域场景理论,分析数据的内涵及应用流程,提出建立不安全行为场景所需的6个维度,即行为性质、行为个体、时间、位置区域、行为致因和行为过程,进而通过不安全行为多维度描述和转化,建立不安全行为多维场景数据模型。用所建模型分析全国331起煤矿顶板事故中1 035次不安全行为场景数据。结果表明,煤矿不安全行为多维场景数据模型能挖掘场景数据内在规律,并分析多变量交互效应。  相似文献   

6.
区域地质灾害评价有效性周期是指评价可靠性的持续时间,它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地质灾害背景条件的复杂性、研究区的范围或规模、突发性自然事件以及人类工程活动等。通过分析这些因素对区域地质灾害评价的有效性周期的影响模式,提出了确定区域地质灾害评价有效性周期的基本方法。通过对汶川地震前后的青川县滑坡危险性区划进行比较,对北京市2001年、2009年的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了确定区域地质灾害评价有效性周期的必要性,同时验证了确定有效性周期的方法的适宜性。  相似文献   

7.
为有效解决生产经营单位应急管理方面存在的应急准备不足、应急响应迟缓和应急处置不标准等问题,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服务、物联网感知和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研究应急指挥与安全在线监测系统。通过分析事故扩大化的案例,找出应急管理脆弱因素,如安全监测预警能力不足和应急信息传递不顺畅等,分析系统功能需求,主要包括基础层、感知层、数据层和应用层,进而构建应急指挥与安全在线监测系统总体架构,开发安全在线监测模块、应急指挥模块和系统运行自我评价模块,并在新准铁路进行应用研究。实践表明:该系统可全过程管理安全风险在线监测、预警、响应和应急处置,能够实现应急管理的系统化、信息化、数据化、程序化和可视化,全面提升新准铁路安全生产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置能力。  相似文献   

8.
针对现有风险评估方法不适用于确定机械安全风险预警监测要素的问题,提出基于机械安全风险预警系数的监测要素确定方法。首先通过计算建设成本系数(CFF)、运维成本系数(MCF)和效率影响系数(EIF),获得机械安全风险预警系数,用以对比风险预警系统和安全防护装置的安全成本,并作为选择风险减小措施的依据;然后定义监测要素确定流程,包括机器限制确定、危险识别、风险估计、风险评价、机械安全风险预警系数确定等;通过某工业机器人监测要素确定案例,验证机械安全风险预警监测要素确定方法的有效性。研究表明:该确定方法可合理选择监测要素,确定系统的危险性,估计风险大小,同时考虑安全风险减小措施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管道腐蚀退化分析模型的适用性和预测精度,加强管道安全性管理,提出一种通用的基于贝叶斯理论考虑随机效应的逆高斯(IG)过程退化分析方法。根据系统退化随机效应信息,并结合直接处理在线预测数据集的方法,利用贝叶斯方法建立一个简单的IG模型和随机漂移(RD)、随机波动(RV)、随机漂移-波动(RDV)等3个随机效应IG模型。基于相关模型参数产生的后验样本,通过贝叶斯χ2优度检验得到的概率分别为简单IG模型为0. 981 3; RD-IG模型为1. 00; RV-IG模型为0. 925; RDV-IG模型为0. 994 7。案例结果表明:RD-IG模型对数据拟合良好,贝叶斯分析方法在实时监测场景下进行退化预测灵活性强;考虑随机效应的退化分析能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针对影响公路建设施工现场安全的因素具有模糊、不确定性的特点,结合模糊综合分析方法合理构建隶属函数与集对分析方法进行同异反系统辨证分析的优点,提出了基于模糊-集对分析的评价模型.根据公路施工线长点多、工种复杂、影响安全的因素众多等特点,从安全生产条件、安全技术水平、安全生产管理、职业健康防护、施工环境条件等方面构建了公路施工现场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得到了各评价指标的权重,确定了集对分析联系度矩阵,计算了集对联系度及集对势,给出了参评公路施工现场安全状况发展趋势与不确定性排序.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同时考虑安全评价中信息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用于公路施工现场的安全评价能够得到较好的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