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丁二酰亚胺基修饰的吸附树脂对苯胺的吸附热力学性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有效去除废水中苯胺及其衍生物是重要的环境问题. 由氯甲基聚苯乙烯树脂与丁二酰亚胺反应,合成大孔交联聚(对乙烯基苄基丁二酰亚胺)树脂(简称丁二酰亚胺树脂),测定了丁二酰亚胺树脂对正庚烷溶液中苯胺的吸附性能. 结果表明:丁二酰亚胺树脂对正庚烷溶液中苯胺的吸附量大于原料树脂. 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相关系数大于0.99. 利用热力学函数计算了等量吸附焓变、吸附自由能变和吸附熵变. 树脂对正庚烷中苯胺的等量吸附焓变在20~30 kJ/mol,推测吸附过程为氢键吸附;同时,通过比较树脂对正庚烷溶液中苯胺和N,N-二甲基苯胺的吸附性能的差别,进一步论证了丁二酰亚胺树脂对正庚烷中苯胺的吸附是基于氢键作用的机理.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选取Cu-EDTA、Cu-NTA、Cu-柠檬酸和Cu-酒石酸4种典型的铜络合物来探讨UV/氯工艺在酸性和中性条件下降解重金属络合污染物的潜力,并以Cu-EDTA为代表物详细考察了[NaClO]_0/[Cu]_0(物质的量比)、初始溶液pH值和NO~-_3、SO■等共存物质对UV/氯破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UV/氯对多种铜络合物具有高效的氧化破络能力,可将Cu浓度从初始的19.2 mg·L~(-1)降至1.0 mg·L~(-1)以下.在[NaClO]_0/[Cu]_0为60、初始溶液pH为3.0~5.0的条件下, UV/氯对Cu-EDTA的破络效果较好,Cu和TOC的去除率分别高于95%和70%,但共存的NO~-_3、SO■、Ca~(2+)和NOM对Cu-EDTA的破络有一定抑制作用.自由基捕获实验和竞争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UV/氯通过HO·和Cl·两者的共同作用实现Cu-EDTA破络,在pH=5.0时的贡献分别为60%和40%.产物鉴定结果证明,Cu-EDTA降解为N—C键逐步断裂的脱羧过程,其中,—N—(CH_2—COOH)_2和—N—CH_2—CH_2—N—基团上的N—C键断开生成Cu-ED3A和Cu-NTA,分别贡献约80%和20%.UV/氯对实际络合铜废水仍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Cu浓度由初始的20.4 mg·L~(-1)降至约1.0 mg·L~(-1).  相似文献   

3.
城市污水处理厂,用氯及其化合物作为消毒剂;造纸厂用氯作为漂白剂;发电厂为防止循环冷却水发臭,用氯作为冷却水防腐剂.上述部门排放的废水中含有氯甲烷和其  相似文献   

4.
某合成洋茉莉醛香料厂的生产废水中含有香料、香料副产品、降解物以及原辅材料,具有CODcr浓度高、水质波动大以及水中污染物成分复杂等特点,属于典型的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而该厂现有的废水处理工艺不仅流程长、费用高且出水难以达到GB8978—1996一级排放标准。本文采用活性污泥法及MBR工艺研究了洋茉莉醛香料废水的处理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并结合GC—MS对降解产物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本文方法对洋茉莉醛香料废水有较好的降解作用,可经较少的步骤处理实现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5.
两株假单胞菌降解酚类化合物的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焦化废水中分离得到2株可降解对氯酚的假单胞菌(Pseudomonas)CO-1和CO-44.其最适降解温度为35~40℃,最适pH值为6.0~8.0.菌株降解对氯酚的速度与对氯酚初始浓度呈负相关.2株细菌均能较快地降解苯酚和甲酚,其中CO-1还能够降解1-萘酚和萘.在添加对氯酚的焦化废水中,CO-1和CO-44能够在42h内将苯酚、甲酚和对氯酚完全降解.从2株细菌中均检测到了苯酚羟化酶基因,分别从菌株CO-1和CO-44中检测到邻苯二酚1,2-双加氧酶基因和邻苯二酚2,3-双加氧酶基因.  相似文献   

6.
一、前言废水处理厂的排水及其接受水体中氨的存在,无疑会产生许多问题。其中最明显的问题是,水体中氨的存在会很快地消耗水中的溶解氧(DO),从而会对水体中的鱼类及水生植物的生存产生严重的影响。其次是,氨对鱼类有着直接的毒害作用。第三是比较间接的影响:如果接受水体是生活饮用水的水源,水体中氨的存在,则会增加以除氯为目的、用氯消毒的费用以及随之可能引起氯胺含量增高。控制废水中氨含量的传统方法,是用活性污泥法或渗滤过滤器来对废水进行硝化处理,作为废水完全处理的一部分。只  相似文献   

7.
俞汉青 《环境工程》1991,9(5):15-19
本文介绍了以豆制品废水为碳源、硝酸钾为氮源的缺氧生物转盘同时去除废水中硝酸氮(NO_3—N)和含碳有机物(EOD_5)的试验研究,探讨了驯化和挂膜条件,取得了在确定EOD_5/NO_3—N比值条件下,去除NO_3—N和BOD_5的最小水力停留时间和最大盘面积负荷等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8.
五氯酚是氯酚族中最具毒性和最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其废水的处理一直受人关注.文章概述了五氯酚的生物降解规律和近年来国内外有关五氯酚废水生化处理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评述,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基质初始浓度对SFBR工艺去除营养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序半连续反应器就新鲜废水中COD/N比对COD、氮化合物去除效率和微生物生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新鲜废水中的COD/N比对COD和总氮去除率有明显的影响。当COD/N比由2.5增至12.5时,COD去除率由44.0%增至75.8%,总氮去除率从63.4%增至99.8%,然而,加料废水中COD/N比对微生物生长没有明显的影响。用一组涉及多个微生物反应的动力学模型,分析了COD/N比对同时去除碳、氮化合物效率和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Fenton试剂催化氧化--混凝法处理焦化废水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4  
用Fenton试剂结合自制聚硅硫酸铝对焦化废水进行了催化氧化—混凝试验研究 ,选择了最佳的工作条件。结果表明 ,经氧化—混凝处理后废水的COD从 1 1 73mg/L降至 38.2mg/L ,去除率达 96 .7%。研究中还发现 ,Fenton试剂具有将废水的 pH值调节为 2 .5~ 3的特性 ,为该工艺实际处理焦化废水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采用铁碳微电解法和过氧化氢组合工艺处理对氯硝基苯废水。考察了初始浓度、pH、过氧化氢的用量对对氯硝基苯废水去除率的影响,初步探讨了铁碳微电解法对对氯硝基苯去除效率的动力学规律。结果表明:组合技术可以对对氯硝基苯废水进行有效处理,反应遵循一级反应规律。在铁碳处理过的废水中加入0.1mL/L的H2 O2可以使对氯硝基苯的去除率达到100%。所以,本方法用于对氯硝基苯废水的预处理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有机磷杀虫剂—杀螟松含酚废水的处理,研究了以萃取为主要手段的各种方案的处理效果。用N 503—煤油为溶剂的萃取法处理杀螟松含酚废水,可有效地去除对硝基间甲酚,其去除率在75—90%范围,COD去除率为30—40%。处理1立方米杀螟松废水,可回收1.02公斤对硝基间甲酚,其质量与车间生产的硝化物相近,并可以回用于缩合工段。溶剂萃取法处理杀螟松废水,工艺流程和设备都较简单,操作易于连续化。  相似文献   

13.
采用铁丝为阳极和玻碳为阴极构成的电芬顿体系来降解含有苯扎氯铵的废水,考察了初始p H、外加电流、Fe2+投加量、不同电解质、曝气量对降解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 H为3、电流为15 m A、Fe2+的浓度为1 mmol/L、电解质为Na2SO4、曝气量为0.15 m3/h的条件下,5 h后苯扎氯铵的降解率达到99%。通过对降解过程中的中间产物的测定,苯扎氯铵的降解途径主要是C—N和C—C键的断裂,最后逐步矿化为小分子。  相似文献   

14.
开山屯化学纤维浆厂是以钙盐基亚硫酸法制浆的造纸厂,生产粘胶纤维浆粕、造纸用浆、胶版纸以及各种蒸煮废液综合利用产品。生产中产生大量污水,主要有蒸煮废液、碱处理废液、氯化废水。氯化废水是浆料用氯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废水,水量6000m~3  相似文献   

15.
COD和TOC均是表征水体有机污染程度的综合性指标,选取含氯有机化工废水和含氯有机无机混合化工废水2种废水,通过准确测定水样的COD与TOC数值,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对所得数据进行拟合,判定高氯废水中COD与TOC的相关性,建立COD对TOC的转换方程.数据表明,样本水样的TOC与COD之间可以建立相应的线性回归方程,TOC与COD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证明采用TOC值对COD进行转换是可行的.定量关系验证结果表明,TOC对COD的转换系数是可以准确测定的,确定转换系数后,结果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16.
最近,美国Solarchen EnviromentaSystems公司开发了一种利用紫外辐射法来氧化破坏废水中含氯有机物的新工艺,利用通常的UV—氧化系统难于破坏直链烃化合物,如四氯化碳,氯乙烷和其它氯烷烃。在本届ACS会议上提出的这种新工艺,使用数个30kw的光源来产生高活泼的水合电子。这种电子同一种专有的能吸收紫外光的添加剂相反应,就可以从污染物分子中脱除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分析水中有机氯农药和多氯联苯的程序步骤。用二氯甲烷和15%二氯甲烷—正已烷在PH值为2、7和10时取25种主要污染物通常可获得极好的回收率。PH值、温度和残留氯(2PPm)对待测物质保存七天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测定,获得了最佳保存条件。从硅酸镁载体(Florisil)和氯化铝净化柱中洗提待测物时亦有极好的回收率。用本法对五种废水进行了试验,其中的三种废水在加入内标物的当际和在选好的物理条件下保存七天后可被满意的分析。另外两种废水由于含有超限量的电子捕获敏感干扰物质而不能被满意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液膜技术分离含酚废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液膜分离技术是由美国的N. N. Li在1968年提出的,以后逐渐形成分离科学上的一门新技术。迄今美、日等国相继开展了研究,主要用于回收稀溶液中的有用物质或除去废水中污染物质如无机的重金属离子,有机弱碱弱酸等物质。 液膜分离技术在废水处理中是具有发展前途的,它与溶剂萃取比较,有其独特之点。对于含酚废水,溶剂萃取后废水中残留酚浓  相似文献   

19.
本文叙述的是从排烟脱硫、脱硝以及脱硫、脱硝同时处理的装置里排出的废水中,准确地去除N—S化合物、COD的方法。因为N—S化合物,生物难以分解,所以在生物学的硝化脱氮处理之前,要尽量使之  相似文献   

20.
对氯酚废水是一种毒性很强的废水。本文利用三相生物流化床对对氯酚废水进行实验室模拟降解实验研究。三相生物流化床的特点是采用相对密度>1的细小颗粒为载体,微生物附着在载体的表面,形成一层生物膜。废水至下向上流动,使载体处于流化状态。处理过程中,液相中溶解的或呈胶体状的有机物以及溶解氧从液相进入生物膜,被生物膜中的细胞分解、利用。这样,在生物膜表面与液相中形成一个有机物和溶解氧的浓度梯度,使废水中的有机物不断地被吸附到生物膜上,从而达到连续处理废水的目的[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