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序号 ┃所在区县 ┃“绿色基地”名称 ┃ 类别 ┃ 内容简介 ┃开放时间 ┃ 地 址 ┃联系人 ┃ 电话 ┃邮编 ┃备注 ┃┣━━━╋━━━━━╋━━━━━━━━━╋━━━━━╋━━━━━━━━━━━━╋━━━━━━╋━━━━━━╋━━━━╋━━━━━╋━━━━━╋━━━━━┫┃01 ┃ 南汇 ┃ 上海市废弃物 ┃环保 ┃ 位于东海之滨,91年 ┃ 11月上、 ┃ 南汇县中 …  相似文献   

2.
一、重要活动┏━━━━┳━━━━━━━━┳━━━━━┳━━━━━━━━━━━━━━━━━━━┳━━━━━━━━━━━━━━━━━━━━━┓┃序号 ┃ 时 间 ┃地 点 ┃ 活动名称 ┃ 主要内容 ┃┣━━━━╋━━━━━━━━╋━━━━━╋━━━━━━━━━━━━━━━━━━━╋━━━━━━━━━━━━━━━━━━━━━┫┃ l ┃ 1973.8 ┃ 北京 ┃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 ┃ ┃┣━━━━╋━━━━━━━━╋━━━━━╋━━━━━━━━━━━━━━━━━━━╋━━━━━━━━━━━━━━━━━━━━━┫┃ 2 ┃…  相似文献   

3.
┏━━━┳━━━━━┳━━━━━━━━━━━━━━━━━━━━━┓┃ ┃心溺 ┃膨停苍 ┃┣━━━╋━━┳━━╋━━━━━━━━━━━━━━━━━━━━━┫┃ ┃黼 ┃燃 ┃ ⑤厅室狭小,彩电过大,距离太近,危害 ┃┃ ┃ ┃ ┃ 视力。 ┃┃ ┣━━┻━━╋━━┳━━━━━━━━━━━━━━━━━━┫┃聪爨 ┃ 溺一‘ ┃ ! ┃ ┃┣━━━╋━━━━━╋━━┻━━━━━━━━━━━━━━━━━━┫┃ ┃ ┃ ┃┗━━━┻━━━━━┻━━━━━━━━━━━━━━━━━━━━━┛怎样防治近视眼@刘捷 @宋飞…  相似文献   

4.
┏━━━━━━━━━━━━━━━━━┳━━━━━━━━━━━━━━━━━━━━━━━━━━━━━━┓┃ 浩 恭 鹭 ┃ 涪 沸 漏 ┃┣━━━━━━━━━━━━━━━━━╋━━━━━━━━━━━━━━━━━━━━━━━━━━━━━━┫┃ 盏磊暴 ┃ 彗一爆 ┃┃ {}II警鐾 ┃ 吴 ┃┃ 捃蠹 ┃ {}clv潘 ┃┃ VⅢ ┃ ┃┣━━━━━━━┳━━━━━━━━━╋━━━━━━━┳━━━━━━━━━┳━━━━┳━━━━━━━┫┃ 酋 ┃ l ┃ ● ┃ 罅 ┃ ┃ ┃┃ 蟹 ┃ 彗 ┃ ┃ 渐爆 ┃ ┃ 司藉 ┃┃ 肾 ┃ 岛 ┃ 商 ┃ 褂群 ┃ …  相似文献   

5.
水上溢油鉴别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溢油鉴别是溢油事故调查处理的重要取证手段,文章介绍了国内外溢油鉴别体系及最新溢油鉴别方法研究情况,对国内主要鉴别方法的特点进行了对比.认为应把这些单一的、孤立的溢油鉴别技术和数据信息处理技术发展成系统的、快速的、能够实现计算机自动比对的、支持溢油应急决策的集成化技术.  相似文献   

6.
我国船舶溢油污染事故溢油量评估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鉴于污染面积和溢油量对溢油污染事故的重要性,本文作者根据多年工作经验,从实际应用出发,给出了适用于我国船舶溢油污染事故污染面积和溢油量评估的几种技术方法,并给出了应用实例.同时阐述了每种评估方法的实质以及其自身的技术局限性,以及在实例中发挥的作用.旨在推进我国的污染面积和溢油量评估工作,实现规范化、系统化评估,提高船舶溢油污染事故的处理效率.  相似文献   

7.
会议由美国海岸警卫队和美国环境保护署主办,于2月25日至28日在美国洛杉矶召开,有来自世界各地的800多人参加.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南海石油公司,南海西部石油公司都派人出席了会议.会议内容:海上溢油回收演习、溢油处理设备实物展览、海洋溢油处理及环境保护的录像和电影、专题论文报告会.美国海岸警卫队在洛杉矶海港外组织了一次海上溢油回收演习.展览会是一个综合性的溢油处理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当前海洋溢油的背景和研究意义,从海洋溢油遥感的传感器、搭载遥感平台、国内外研究团队和相关算法等方面综述了海洋溢油遥感的研究进展,比较了各种传感器在海洋溢油遥感中的优劣,提出了海洋溢油遥感的发展趋势和研发方向.  相似文献   

9.
面式大规模溢油回收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一种大规模溢油的回收技术.该技术采用了新的面式溢油回收理念,通过对围油栏的操作实现了水面油膜的围控和加厚,并改进了堰式撇油器以实现溢油的快速高效回收.该技术可作为大型溢油事故应急反应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李彤  李适宇 《环境科学学报》2012,32(6):1424-1435
基于拉格朗日油粒子模型、溢油风化模型以及三维水动力、泥沙和吸附质模型构建了溢油双层数学模型.模型不仅能够模拟油膜的运动轨迹、岸边吸附与冲刷、油品性质变化过程,而且通过耦合泥沙吸附及沉积动力学过程,能够更加客观地模拟溢油从水体向底泥环境的迁移过程,更全面地反映溢油在环境中的归宿.此外,本文以假设溢油事故为背景,模拟和分析了洪、枯季节条件下珠江广州段溢油事故对河网陆地边界、河网水质及底泥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鉴于依赖光谱特征的传统溢油信息提取方法面临信息提取精度低的困境,提出采用光谱特征与纹理分析结合的方法应用于溢油监测.选择位于渤海的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为研究对象,基于覆盖溢油事故阶段的8景30m分辨率HJ-CCD数据,在溢油目标提取过程中,引入了方向性纹理特征分析,将主成分光谱降维、方向梯度边缘检测等技术相结合,形成了基于光谱与纹理特征的溢油信息提取技术.所述方法经8组数据检验后,用类间分歧度方法进行了对比评价.结果表明:将纹理分析方法应用于溢油信息提取,类间分歧度提高到1.9999,提高了油膜影响边界和油膜厚度分区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12.
论深圳海域溢油应急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军根 《交通环保》2003,24(Z1):11-13
从深圳海域溢油应急实践出发,指出目前深圳海域溢油应急所存在的四方面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对策,旨将海域溢油应急反应工作做得更好.  相似文献   

13.
基于GIS的渤海湾溢油预测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预测海上溢油的运动轨迹和扩散面积,以渤海湾为研究对象,根据FVCOM模型和MM5模式来模拟流场和风场,充分考虑风化过程对溢油行为归宿的影响,利用Fortran语言建立动态溢油模型并生成DLL.在Visual Studio.net语言环境下基于ArcEngine控件进行组件式GIS开发,嵌入动态溢油DLL,开发出渤海湾...  相似文献   

14.
探索海上溢油应急专业化市场化运作的新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进  刘碧春 《交通环保》2003,24(Z1):88-91
通过对舟山水域现状和溢油事故概况的分析,阐述了溢油应急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并针对国内溢油应急反应机制的薄弱环节,结合船舶防污染工作实际,就因地制宜,整合社会力量,探索海上溢油应急专业化、市场化运作新机制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5.
溢油指示物(指标)的HPLC-FLD-GM(1,1)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通过对油种、风化和HPLC-FLD实验条件的模糊最大矩阵元评价,确定表征溢油指示物(指标)的HPLC-FLD-GM(1,1)的建模数据信息点.结果表明,溢油风化GM(1,1)模式的预测精度较高,可用于溢油风化预测研究.  相似文献   

16.
本文探讨了溢油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的采样布点以及选择的分析方法,列举了溢油事故监测实例.  相似文献   

17.
西德C.Lühring造船厂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研制一种双体高效溢油回收船,在联帮政府技术工艺部和造船工程协会的大力协助和支持下,一种结构新颖的高效能双体溢油回收船终于研制成功并取得专利权。 为什么要研制双体溢油回收船?这是因为目前许多船主对双体溢油回收船感兴趣。双体溢油回收船的稳定性好、抗风浪,可以在气候  相似文献   

18.
针对溢油量较少或风浪较大情况下,收油机回收溢油含水率过高的问题,本文设计了准密闭结构的气浮式溢油分离装置,并以胜利油田某海上采油平台原油为研究对象,通过中试试验考察了溢油分离装置在无溶气、溶气和溶气加摇摆三种条件下,对厚度分别为1 mm、3 mm和5 mm油膜的回收效果.结果表明:不同条件下微气泡的引入均能提高溢油回收效率,特别是对厚度为1 mm薄油膜,三种条件下回收溢油的含油率分别为7.7%、94.3%和91.3%,溢油回收效率提高了约12倍,显示出该装置具有良好的油水分离效果和抗风浪能力.  相似文献   

19.
水下溢油事故污染物输移扩散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水下溢油事故特点以及污染物输移过程的分析,建立基于拉格朗日积分方法的三维水下溢油模型.数值计算了污染物在密度均匀、密度分层以及流速分层等水下环境中的扩散和输移行为,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的吻合证明了该模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通过渤海海底输油管道溢油事故的模拟算例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为水下溢油事故的风险评估、应急响应等...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组网式雷达溢油监测系统研发思路,构建了以组网式技术为支撑的新时期海上固定式雷达溢油监测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