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然界中,磷的分布范围比较广泛,与氧的化合能力比较强,自然界中是没有单质磷的。磷基本上都各种形式的磷酸盐存在与天然水和废水中,主要有正磷酸盐、有机结合磷酸盐以及络合磷酸盐。如果水中有适当的磷能够使谁水中的生物和微生物生长。但是如果水中的磷富集,当其超过2mg/L时,水体就会出现富营养化。在对水质进行评价时,总磷是十分重要的标准。本文就影响水中总磷测定的因素进行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以滇池湖体20条河道及8处饮用水源的水样为研究对象,测定水体中的总磷、可溶性总磷、正磷酸盐、颗粒态磷和悬浮物的含量,并对磷的主要存在形式及其与悬浮物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滇池及流域环境水体中悬浮物对磷存在很大影响,清洁水体中磷含量很低,主要以正磷酸盐的形式分布在水环境中;滇池湖水中磷主要存在形式为颗粒态磷,总磷、颗粒态磷、下降率与悬浮物具有显著正相关性;河道水体中颗粒态磷、下降率与悬浮物呈极显著正相关性,总磷与悬浮物呈显著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水样经过硝酸纤维薄膜过滤截留颗粒太磷,然后把它溶解在高氯酸中并在170℃消化,静置过液,放出的正磷酸盐,不必中和,直接用磷钼酸盐兰的方法测定,这方法范围为截留在滤器上的磷0.4-25mg。  相似文献   

4.
生物活性磷在氯碱总厂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磊 《上海环境科学》2003,22(12):1004-1006
为了改善氯碱总厂污水处理系统磷酸盐吸收效率不高的状况,在该系统中投加了美国PROBIOTIC SOLUTIONS公司生产的生物活性磷Super Phos。结果表明:生物活性磷能以1/8—1/10的浓度取代系统原来投加的KH2PO4。投加生物活性磷后,微生物对磷的吸收效率提高,出水总磷降低:系统的CODcr、BODs、氨氮去除效率同使用前相比不变或略有提高:二沉池中的污泥沉降性能及污泥活性提高,原生动物种群增多。因此,生物活性磷完全具有取代磷酸、磷酸盐类作为磷营养添加剂的趋势,并且表现出了其他磷酸盐类所不具有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饮用水中的磷及其在常规处理工艺中的去除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某市某水厂水源水和出厂水中磷的存在形式、常规处理工艺对总磷 (TP)和微生物可利用磷 (MAP)的去除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①水源水中的磷主要以非溶解性形式存在 ,溶解性总磷酸盐约占总磷 30 % ;溶解性正磷酸盐只在个别月份检出 ,且浓度很低 ;②水源水中微生物可利用磷浓度一般高于溶解性总磷酸盐浓度 ,说明微生物也可以利用非溶解性磷 ;③出厂水中溶解性总磷酸盐占总磷的比例较水源水中溶解性总磷酸盐占总磷的比例升高 ,说明其去除较非溶解性的磷困难 ;④常规处理工艺对总磷和微生物可利用磷去除效果较好 ,平均去除率分别为 6 6 %和 6 9% ,混凝沉淀单元和过滤单元对总磷去除效果均较好 .强化混凝工艺 ,降低出厂水中的MAP ,有可能保证饮用水生物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磷不仅是构成生命有机体的主要元素之一,它在生态系统内的迁移转化也是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决定性因素之一。磷进入河流、湖泊和海洋当中,会促进水体初级生产者浮游植物、藻类、海草等生物的生长。但是磷的过量输入,溶解态磷中的正磷酸盐部分(PO43-、HPO42-、H2PO4-)可作为营养物质被水中藻类摄取并大量繁殖,会破坏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产生富营养化等一系列问题,所以研究这种形态的磷具有重要的环境意义。因此,研究磷酸盐的来源及迁移转化对于水生生态系统的有效管理和恢复是非常必要的。文章总结了利用磷酸盐中的氧同位素示踪磷物质来源的原理、方法和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磷酸盐的氧同位素有望成为研究磷的来源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有效方法和重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低温条件下生物除磷系统的强化启动和运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通过对比试验对冬季低温条件下生物除磷系统的启动和运行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低温条件下:(1)温度对生物除磷系统的影响是通过影响有机物的酸化水解而间接产生作用的;(2)通过人工投加HAc使污水中VFA≥80mg/L时,可以顺利启动生物除磷系统;(3)设置独立水解酸化池,可以提高生物除磷效果,在进水COD=150~300mg/L、磷酸盐=5mg/L时,出水磷酸盐≤1mg/L;(4)低温条件下按照水解-外循环ERP-SBR方式运行时,在磷酸盐浓度高达10mg/L的情况下仍能保证出水磷酸盐浓度≤0.5mg/L。  相似文献   

8.
多年的调查数据表明,每年的3~6月是大宁河回水区水体营养盐及藻类含量增长期。在2011年3—6月对大宁河回水区整个区域的调查过程中发现,水体磷盐含量从回水区上游至入长江河口逐渐增大,总磷0.010~0.257mg/L,溶解性磷0.010~0.208mg/L,正磷酸盐0.010~0.179mg/L;磷盐3个指标中,正磷酸盐变异性最大(各断面59%~85%),能够较好地反映藻类消耗磷盐的情况。正磷酸盐和藻类生物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且在自然水体中有明显分层。在室内培养条件下采用线性关系粗略分析,藻类能在水体正磷酸盐含量较低时释放和转化磷盐,其藻类生物量理论极限容量值略高于天然状态。室内培养藻类发现,藻类生长过程中先是个体的增长,之后数量增殖,但平均体积会变小。藻类生长活性有一个由强到弱然后再增强的过程,而较低正磷酸盐浓度会抑制藻类的生物活性使其一直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  相似文献   

9.
进行天然水中磷化物的化学形态分析,对评价水质、预防与治理水的富营养化是一项有意义的工作。天然水中磷化物的化学形态分析包括正磷酸盐、聚合磷酸盐和有机磷三种主要的化学形态分析。 天然水中一般聚合磷酸盐的聚合度都在6以下。除特殊情况外,水中有机磷由农药和污水等引入,它们的含量都较无机磷为低。因此,应用差减法测有机磷受总磷和无机磷的影响较大,同时适用范围也受到限制。光度法测定有机磷农药,也仅对一种或几种农药有选择性反应,不适合水体中复杂成分的分析。文献中还未见分离富集后光度法测定有机磷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水中低浓度磷含量的测定——乙酸丁酯萃取比色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报道了一种测定水中低浓度磷的方法。检测限小于0.1ppb。含有钼酸根和锑离子的酸性溶液与正磷酸盐反应,生成磷钼酸锑盐络合物。用抗坏■酸还原生成钼■,用乙酸丁酯萃取钼蓝溶液,测定萃取液的吸光度来测定正磷酸盐浓度。此法仅用于测定磷含量于10ppb的样品。只有入于3.0mg/L的硅或砷对测定有干扰。   相似文献   

11.
对太湖不同生态型湖区水体悬浮颗粒物含量,有机磷组成及降解特征进行分析,研究了富营养化湖泊颗粒磷性质及其对水体磷循环的影响.太湖颗粒P平均占水体TP浓度的75.86%;不同生态类型湖区间颗粒物性质差异明显,河口区和湖心区的颗粒物含量高于藻型湖区和草型湖区,但颗粒物有机质比例分布却相反.利用31P液相核磁共振法(31P-NMR)发现太湖悬浮颗粒P的成分包括膦酸酯,正磷酸盐,磷酸单酯,磷酸二酯,焦磷酸盐和多聚磷酸盐6类,含量分别为1.06%,50.99%,33.02%,2.48%,10.68%和3.80%.不同生态型湖区之间颗粒P组成差异明显,河口区正磷酸盐含量最高,达到82.57%,藻型湖区和湖心区颗粒有机磷比例最高,分别达到达到 64.02%和63.95%;颗粒物焦磷酸盐和多聚磷酸盐可能以藻源性颗粒物来源为分别与Chla浓度呈显著相关(P<0.05; P<0.01).颗粒态生物可利用性磷(PEHP)与正磷酸盐显著相关(P<0.05),说明颗粒物正磷酸盐是颗粒物生物可利用性磷的重要来源.太湖PEHP降解速率平均为47.3min,PEHP占水体生物可利用磷(EHP)的65.16%,说明颗粒P是水体溶解性反应磷(SRP)补充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12.
EM在SBR反应器处理医院污水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处理医院污水常用的A20工艺和AB工艺,磷酸盐去除效果不甚理想,虽然在生物除磷的基础上,补加化学混凝沉淀方法,但去除效果稳定性差。经研究,EM菌+化学除磷强化SBR工艺对COD去除率为〉90%。出水磷酸盐浓度达到或接近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3.
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沉积物对磷的吸附特征   总被引:54,自引:21,他引:33  
研究了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1 1个沉积物对磷的吸附等温线及其吸附动力学,并分析了沉积物理化特征对磷吸附特征的影响,研究发现:①沉积物对磷酸盐的吸附主要在前1 0h内完成,在0.5h内吸附反应十分迅速,并逐渐达到吸附平衡;②沉积物本底吸附态磷与其有机质、CEC、总磷、无机磷、有机磷、Fe/Al 磷和总氮显著正相关;对磷酸盐的最大吸附量与其CEC和无机磷、有机质和总磷呈显著负相关;而总最大吸附磷量与其有机质、CEC、总磷、无机磷、有机磷、Fe/Al 磷和总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③就目前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的水质而言,其沉积物存在解析;沉积物对磷酸盐的吸附 解吸平衡浓度与其有机质,CEC ,总氮,总磷以及各形态磷含量均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本研究条件下,即使是污染较为严重的湖泊,其沉积物也具有向上覆水体释磷酸盐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用磷钼酸喹啉容量法直接测试重钙、磷铵等磷肥废水中磷酸盐,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度和精密度均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5.
郭夏丽 《环境科技》2006,19(5):53-55
磷酸盐生物还原的发现使人们对微生物磷循环的认识更加全面。在此,从热力学角度对磷酸盐生物还原反应进行了分析并对其机理进行了探讨,介绍了磷酸盐生物还原反应在废水生物除磷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采用絮状活性污泥为接种污泥,以人工配水为进水,分别以不同的内生正磷酸盐调节方式运行4组活性污泥序批式反应器(SBR),探究不同内生正磷酸盐调节方式对于富集反硝化聚磷菌(DPAOs)和造粒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内生正磷酸盐排出液回流方式运行的颗粒污泥脱氮除磷效果更好,DPAOs活性更高,并且颗粒沉降性能良好.其中,相较于以微好氧模式运行的颗粒污泥系统,以厌氧/微好氧(AO)模式运行的颗粒污泥系统的污染物处理污染物性能更优,其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和总磷(TP)的去除效率可分别达到92.57%、94.7%和97.62%.这主要是由内生正磷酸盐刺激、DPAOs和反硝化聚糖菌(DGAOs)的协同作用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在周期性调控系统中内生正磷酸盐后,系统中污泥的内碳源转化率明显提高,DPAOs和DGAOs的活性得到增强,异养反硝化菌(DOHOs)活性被抑制,这也是在进水水质不变的情况下系统脱氮除磷效果得到明显提高的原因,而在较长的周期运行模式下,氨氧化菌(AOB)与DPAOs形成互生作用的同时也抑制其他异养微生物的生长.本研究结果可为同步短程硝化反硝化除磷(SPNDPR...  相似文献   

17.
去年11月,在佛山市举行的广东省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技术交流会上,交流推介了四种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工艺。 A/O法即厌氧/好氧法其原理是:在厌氧段中,污泥中的细菌将储藏在细胞内的聚磷酸盐进行水解,释放出正磷酸盐和能量,这时厌氧段内污水的BOD值降低,而磷含量升高,而在好氧段内除磷菌又利用有机物氧化的能量,大量吸收混合液中的磷,以磷酸盐的形式储藏于体内,水中的磷又转移到污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一种畜禽养殖废水厌氧发酵液的处理方法,该方法将新型脱氮除磷技术和化学沉淀磷酸盐回收法结合,可实现废水的深度脱氮除磷和高浓度磷酸盐浓缩液的磷资源回收,具有工艺占地面积小、运行负荷高、效果稳定、操作维护方便、出水易达标排放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铁刨花在控制水体磷内源释放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水体沉积物中磷的内源释放入手,来寻求控制水体富营养化的有效手段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实验考察了加铁反应器与空白对照反应器中上覆水体总磷浓度和pH的变化,并分析了底泥中水溶性磷、G法各种形态提取磷以及全磷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利用廉价易得的废弃铁刨花,能够有效降低水体中溶解性正磷酸盐浓度,富营养化水体总磷浓度从0.64mg/L降至0.16mg/L,且底泥间隙水中磷酸盐浓度的释放问题也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20.
为实现水产养殖尾水中低浓度磷酸盐的快速高效去除,该文构建了基于活性炭负载纳米羟基氧化铁(FeOOH@AC)的固定床吸附除磷装置,探究了盐度、进水磷酸盐浓度和流速对固定床动态吸附除磷效果的影响,并考察了FeOOH@AC固定床对工厂化海水养殖尾水中磷酸盐的吸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当水中磷酸盐初始浓度为0.75 mg/L时,FeOOH@AC固定床处理90 min后,水中活性磷酸盐浓度可以降到0.05 mg/L以下,去除率可以达到90%以上。FeOOH@AC固定床对水中磷酸盐的去除率随盐度降低而增加,当待处理水的盐度从30降低至5时,水中磷酸盐的去除率可以从69%提高至94%。同时,进水磷酸盐浓度和进水流速减低,使FeOOH@AC固定床到达吸附穿透点和吸附耗竭点的时间会延长。此外,经NaOH再生处理后,FeOOH@AC固定床有良好的重复使用效果。在应用于海水养殖尾水实际处理时,FeOOH@AC固定床可高效去除尾水中的磷,实现磷的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