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让21世纪成为一个安全少灾的世界,是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的主题词,对于发展中大国的中国必 需开展一系列艰苦的工作,从根本上提高全民族防灾减灾意识及国家总体灾应急能力。挥别20世纪,作为科技工作者我们有责任竭尽所能,将科学研究导入正确的方法,创造一种要持续发展的新。“十五”规划及西部大开发必须充分考虑到赵利避害的防灾减灾主题,不如此,我们会在未来突发灾害及灾变面前处于无准备的危险境地。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 2 0世纪 90年代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全球统一行动的开始 ,中国减灾报问世了。它以周刊的形式 ,已走过了4 3 4期。我作为本报的热心读者及撰稿人深深感到 ,由于新世纪、新经济、新战略、新计划的需要 ,今天它已告终结。但中国安全减灾界的志士仁人都会怀念它 ,都会由衷地感到《中国减灾报》对普及全民防灾自护文化的贡献是功不可没的。作为一名从事科技减灾的学人 ,我以为 ,就如同我们要作一番告别二十世纪的回想一样 ,更多的功力是用于幢憬并计划未来 ,沿着中国减灾不止的可持续道路去“梦想”新世纪之径。为此作出三点思考及建议…  相似文献   

3.
自联合国倡导的20世纪90年代“国际减灾十年”迄今,各国科学家为防灾减灾作出很大努力,但严峻的现实昭示我们,灾害及事故并没有明显减弱,相反在自然界面前人类显得束手无策,其症结就在于防灾减灾的行动中科技含量不够,防灾减灾的队伍中也缺少有资质的科技人员。其中安全减灾的学科建设无论对现代还是21世纪的中国将都成为极其迫切的问题。正基于此,我们怀着极大的兴趣关注着由北京减灾协会、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等单位的《中国21世纪安全减灾战略》一书的出版(河南大学出版社1998年12月)。作为由全国100多名专家、学者集体智慧的结晶…  相似文献   

4.
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 ,中国 2 1世纪是城市化的世纪。无论是 2 0世纪 90年代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全球统一行动 ,还是 1 999年末联合国大会确定的国际减灾战略 ,都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及城市防灾减灾作为 2 1世纪的重头戏之一。正基于这些背景 ,由青年减灾专家 ,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副秘书长、北京市人民政府顾问团专家 ,中国科协减灾专家 ,金磊高级工程师主编的《中国城市减灾与可持续发展战略》一书于 2 0 0 0年 4月由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建设部副部长叶如棠为本书题词中强调要“加强中国城市减灾研究与管理 ,为公众营造安全少灾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5.
1 中国安全减灾产品及产业化现状 早在2000年3月“中国国际防灾减灾设备、物品与服务展览会”及“中国减灾与经济发展部长论坛”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灾害防御协会会长李贵鲜就指出:“减灾需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依靠科技进步并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最重要的是尽快改变我国减灾科技产品的落后状态”。中国  相似文献   

6.
本刊讯 最近,中国石化总公司在一次会议上部署了在全系统开展“减灾十年”活动,以实现在自然变异的极其特殊情况下,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保证安全生产。 进行这项活动,是根据1987年12月11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的169号决议确定的。该决议把自1990年开始的20世纪最后十年定名为“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简称“国际减灾十年”)。1989年4月,我国国务院成立了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其宗旨是贯彻执行国家防灾救灾的方针政策,组织协调有关部门,齐心协力积极开展减灾活动,增强全民、全社会的防灾意识,提高我国防灾、抗灾和救灾工作水平,减轻自然…  相似文献   

7.
<正>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发展理念和关于防灾减灾救灾“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的重要论述,即“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福建省减灾中心探索开展以社区为基础的防灾减灾社会工作项目,增强居民防灾减灾意识,  相似文献   

8.
安全文化建设大事记(1995年12月~1996年12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1995年12月6日在北京召开了“北京减灾协会95年学术年会暨《责任重于泰山》首发式”。北京减灾协会的专家、学者及在京安全科技界的专家聚集一堂,共同研讨首都减灾防灾大计,为“首都经济发展防灾减灾安全保障战略”献计献策。劳动部王建伦副部长代表劳动部对大会祝贺,赞扬“责任重于泰山”出版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她非常同意高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关注安全减灾建设的提法,尤其同意北京减灾协会专家与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的专家一道探索事故与灾害综合治理的减灾科技与管理的思路,这种学科交叉及联合是中国安全与减…  相似文献   

9.
2006年10月11日(周三)是联合国倡导的第十七个“国际减灾日”。之前2006年6月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国际减灾战略就在巴黎总部发起了“减灾始于学校”的活动。旨在以安全减灾教育推进全球的校园及学生们的安全,尤其促进各国把减灾内容编入普通教育的教学大纲中去,此活动已由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确定为2006年国际减灾日的主题。自联合国从20世纪90年代发起全球减灾行动迄今,已经推出了十七次“国际减灾日”主题活动,从中能看清全球防灾减灾安全战略发展的轨迹。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联合国便决定在每年10月第二个星期三作为“国际减灾日”,每年…  相似文献   

10.
按照联合国第42届大会通过的169号决议的约定,1990~2000年为“国际减灾十年”,回顾中国减灾十年的历程,不仅可看到中国科学家们对灾害的抗争,而且可感受到人类那崇高、不屈的灵魂在灾难中闪光。在人类即将告别20世纪的今天,作为科技工作应关注减灾的科学理性及管理思想,有责任向政府及决策者进言,以期创造一个21世纪科技减灾的文化氛围。1999年7月在日内瓦召开的第二次世界减灾大会通过的及管理论坛强调:要关注大城市及都市的防灾减灾,尤其要将社区视为减灾的基本单元,必须开展灾害风险评估。国际减灾十年科技委员会报告强调:未…  相似文献   

11.
2010年5月12日是我国第2个“防灾减灾日”,今年的主题是“减灾从社区做起”。全国各地都开展了大量的宣传活动,增强了国民的防灾减灾意识,对于提升普通民众的自救能力也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2.
金磊 《安全》2000,21(2):20-26
1992年国务院在关于《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1~2010年)的批复中强调“北京是一个重点预防城市,必须逐步建立城市总体防灾体系,确保首都安全”。1993年8月26日段强副市长在北京地区综合防灾对策专家“季谈会”上提出:要提高全民的减灾意识,北京市要改变“福地”、“金地”的旧思想;1998年8月确保国庆50周年大典安全的综合减灾管理专家“季谈会”上汪光焘副市长再次强调4点:第1,要把北京防灾减灾工作推上新水平,使我们由被动转向主动防范;第2,第1点是由于北京历史及现代,尤其是90年代以来频繁的自然与人为灾害的教训所决定的;第3,对比国外发达首都城市文明的衡量尺度,重在强调一个城市应付意外事件能力,而北京恰恰相对脆弱,不仅政府的管理体制中缺乏综合减灾管理职能,公众也更淡漠安全文化素质及能力;第4,1999年10月是国家“50周年”大典,北京的地位及作用要求确保安全,必须事先按最大危险性作为多重保障预案。  相似文献   

13.
人类已迈入新的千年。但中国20世纪总体灾情如何?中国21世纪减灾之路怎样走?已成为越来越迫切的课题。人们十分渴望能得到以独特视角、广阔的视野,将城市发展与安危、国有防灾减灾方略熔为一体,并具有创新性、理论性、实践性、指导性特点的新著。非常庆幸,笔者怀着极大地兴趣关注着由著名青年减灾专家金磊等策划并主编的《中国城市减灾与可持续发展战略》一书的问世(广西科技出版社2000年4月)。作为专家学者集体智慧的结晶,该专著体现了众多专家为减灾事业付出的辛劳和心血,是继《中国减灾规划》之后,中国安全减灾学者在城市减灾领域的又一新进展、新成果,其权威性、学术性、探索性、战略性、指导及文献性堪称21世纪中国城市科学减灾的“蓝皮书”。  相似文献   

14.
2019年3月15日,梧州市应急管理局挂牌成立,全市应急管理工作开启新的征程。组建以来,梧州市应急管理局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紧紧围绕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及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探索创新“1+2+3+4”模式,不断深化应急管理事业改革发展,健全应急管理体系,强化应急管理能力,守住安全生产基本盘,筑牢防灾减灾救灾防线,全面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15.
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3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防范化解灾害风险,筑牢安全发展基础”。2008年5月12日,一场有着巨大破坏力的地震在四川汶川发生,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此举一方面顺应社会各界对中国防灾减灾关注的诉求,另一方面提醒国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更加重视防灾减灾,努力减少灾害损失。  相似文献   

16.
1999年7月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的“世界减灾大会”是继1994年日本横滨减灾大会后的第二次,目的是对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予以总结,并制定21世纪减灾发展战略。联合国日内瓦第二届世界减灾大会给国人的思考颇多,具体讲至少涉及如下内容:(1)新学科要反映大安全观的思想,不可仅局限在劳动安全的狭小空间;(2)新学科要加强并拓展安全减灾基础科学的内容;(3)新学科要强调并倡导安全、减灾、环保的大联合,强调减灾研究一定在兼顾自然与人为特征;(4)新学科村建时,要加大科学普及的份量,要让更大的社会群体对防灾减灾建立科学认识…  相似文献   

17.
中国西部开发战略作为迈向 2 1世纪的壮举 ,已越来越引发各界的关注。西部开发本身固有的生态环境及灾情也成为科技与管理界的共识。但如何在西部大开发中实施防灾减灾战略 ,或如何用科技减灾的利剑为西部生态环境建设作贡献就成为全部问题的焦点。笔者认为 ,西部生态环境建设中要带头强调科技减灾 ,落实科技减灾产业化思想 ,大力推进并注入减灾中的科技含量。以下就中国西部开发的科技减灾产业化思路谈五点构想 :第一 ,要明确开发西部与实现全国现代化的关系 ,为此必须要研究西部特有问题。中国现代化的困难之点 ,不在东部 ,而是在西部。中…  相似文献   

18.
金磊 《劳动保护》2000,(1):16-17
自1998年末以来 ,笔者先后参加中国科协“中国减灾白皮书”及北京市“中国21世纪议程北京行动计划减灾篇”的编研 ,因而有机会较多地收集分析思考有关国家或城市宏观安全减灾战略。通过对比中外安全减灾问题及对中国21世纪灾害事故的态势分析 ,笔者以为必须关注以下8个问题。不如此 ,就等于没有抓住中国未来安全减灾的重点。“国际减灾10年”对国人的启示自1990年开始的联合国“国际减灾10年”全球统一行动 ,一开始突出的重点是在自然灾害方面。由于国际化减灾行动的推进 ,从1994年日本横滨第一次世界减灾大会起 ,便调…  相似文献   

19.
悦来南社区位于中山市石岐区繁华地带,面积约1.00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1.1万人。社区以住宅小区为主,也有企业、商圈。社区十分重视防灾减灾工作,在区办事处指导下,社区逐步完善各类防灾减灾设施,全面提升居民应急救助和防灾减灾意识,社区防灾减灾工作成效显著,于2018年获评“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  相似文献   

20.
虽然灾害的概念早已有之,但作为一种全球化的科技进程,它源于联合国20世纪90年代的“国际减灾十年”统一行动。1987年12月联大42届大会形成了169号决议,定于20世纪90年代在全球范围为开展“国际减灾十年”行动,具体目标旨在提高发展中国家防灾、抗灾的根本能力。1989年第44届联大又作出决定在每年的10月的第二个星期三,开展一次全世界范围的“国际减灾日”。作为国际社会对城市的关注及对于城市灾害学的研究在1996年“城市化灾害”的国际减灾日主题中得到明确的和强化。联合国强调,任何城市的发展都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