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对沼液在食用菌生产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一定浓度的沼液作为食用菌生产中的基肥和追肥均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并能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提早出菇时间。本研究为综合开发利用沼肥资源以及提高食用菌的产量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本文总结了苏州市郊吴县唯亭镇浦田村从改革耕作制度着手,调整产业结构,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提高土地产出效益的成功经验;介绍了该村种植、养殖和食用菌生产配套,建立农、牧、渔、副结合的复合生态系统,实现了良性循环的综合平衡,探索了在阳澄湖农区农村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沼液在食用菌生产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一定浓度的沼液作为食用菌生产中的基肥和追肥均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并能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提早出菇时间,本研究为综合开发利用沼肥资源以及提高食用菌的产量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镉对食用菌生长的影响及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食用菌产品重金属污染中,镉超标所占的比例相对突出。生产实践表明,镉在食用菌中的富集不仅会导致其减产并影响其品质,而且会通过食物链的传递而危害人体健康。文章在分析不同食用菌品种对重金属镉的响应的基础上,重点综述镉的污染途径及相关富集机制,主要包括不同品种差异、生产环境影响、不同阈值效应、要素交互作用、梯度激发响应等内在规律,阐述相关食用菌品种具有富集甚至超富集镉元素的生理特性,发现金属硫蛋白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生物活体内且比较容易被重金属、激素和各种细胞因子诱导的低分子量金属结合蛋白物质;金属硫蛋白在菇体内的生物功能,主要表现为与重金属结合,包括形成螯合物,改变重金属离子赋存形态,从而降低重金属离子毒害程度。文章也关注防控食用菌生产过程对镉富集的技术研究进展,并结合生产实践,提出了合理选择品种、添加有益元素、优化栽培方式、优选生产材料、合理选择土壤等技术对策,以求为食用菌产业的绿色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5.
南京古泉农村生态工程实验场是一个综合的农业生产系统,它由鸡场、猪场、鱼场、果园、食用菌生产、鸭场、蚯蚓养殖和沼气系统所组成,占地约20ha。1984年底开始设计和兴建,1985年初步建成并投入生产。本文对该场的建设和建场以来的生产情况作了较全面的总结,介绍了实验场的结构、规模、主要的设计参数、设计指标、建场以来所取得的生态经济效益以及该场在发展农村经济、保护农村环境中所起的作用。本文对实验场所存在的问题也作了介绍和讨论。  相似文献   

6.
用生态系统的观点分析一个农户的能流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一个在种植、养畜、食用菌等方面都比较全面发展的农村生态户为基本研究单位,通过对其进行的详尽的调查,用生态系统的观点分析了这个农户的能量流动情况,可以看出,该专业户在进行多种经营以及物质多重循环、有机废料综合利用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绩,在很多方面符合农村生态户的建设规划原则,体现了人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特点。文章证明,生态农业建设是适合我国广大农村特点和具体情况的,很可能是农业发展和乡村建设很有希望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全国奥都本协会:未来的大楼正如Ecover公司的生态工厂所证实的那样,工厂的建设与管理为工业界减少其环境影响提供了重要的机会.但办公大楼的情况怎么样呢?它们似乎在环境上更加良性.但事实并非如此.美国的一个环境组织全国奥都本协会(NationalAud...  相似文献   

8.
工厂信息化总体结构可分为2个网络,1个数据平台,3个层次,可为工厂的高层决策、生产经营管理提供安全可靠的信息化支撑平台,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根据实际工程案例详细论述了机房与网络改造方案的设计,对工厂信息化机房的设计具有指导性意义,图1,参3.  相似文献   

9.
生态工厂     
比利时Ecover公司制造往世界各地的洗涤和清洁产品,生产是在一家用能源含量的材料建成的工厂中进行的,此外,当工厂拆排时这种材料还可以分离出来循环利用,废物补限制到最低限度,使用了若干种节能技术以及替代能源,该工厂能自我维持,封闭的水循环依靠太阳能运行,没有烟箩或废水排放置道。  相似文献   

10.
利用废弃物煅烧水泥时重金属Pb、Cd的逸放污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废弃物作为代替原料煅烧水泥已广泛应用于水泥生产,但其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不容忽视。以利用废弃物生产水泥的厂家为研究对象,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测所采集样品中重金属Pb、Cd的含量,对水泥生产过程中重金属Pb、Cd的逸放及其对周围土壤的污染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废弃物煅烧水泥的过程中,重金属Pb、Cd的逸放率很高,其中立窑的Pb、Cd逸放率高达84%~90%,湿法回转窑的Pb、Cd逸放率达到63%~74%;在水泥厂上下风向500m、1000m和2000m处采集土壤样品,工厂周围的土壤均已受到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位于工厂下风向的土壤受到的污染更为严重,距离工厂500m处土壤中重金属Pb、Cd的含量均超过了国家标准的最大限量;对几家工厂员工的头发进行随机取样,头发样品中Pb含量均超过正常限量。  相似文献   

11.
利用废弃物煅烧水泥时重金属Pb、Cd的逸放污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废弃物作为代替原料煅烧水泥已广泛应用于水泥生产,但其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不容忽视。以利用废弃物生产水泥的厂家为研究对象,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测所采集样品中重金属Pb、Cd的含量,对水泥生产过程中重金属Pb、Cd的逸放及其对周围土壤的污染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废弃物煅烧水泥的过程中,重金属Pb、Cd的逸放率很高,其中立窑的Pb、Cd逸放率高达84%~90%。湿法回转窑的Pb、Cd逸放率达到63%~74%;在水泥厂上下风向500m、1000m和2000m处采集土壤样品,工厂周围的土壤均已受到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位于工厂下风向的土壤受到的污染更为严重,距离工厂500m处土壤中重金属Pb、Cd的含量均超过了国家标准的最大限量;对几家工厂员工的头发进行随机取样,头发样品中Pb含量均超过正常限量: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工业园内工厂或企业间的关联度以及副产品和废物的循环利用率的计算方法,以扬州生态工业园为例进行了初步计算,并将其与国内外部分工业园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有一定差距,指出了进一步提高工业园生态化水平的方向及途径。  相似文献   

13.
用于水产养殖的微生态制剂的研究和应用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人们对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不断提高,微生态制剂在其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应用于水产养殖中的各种微生态制剂的研究及应用情况.从提高水产动物生长性能、改善免疫特性和改善养殖环境等方面总结了微生态制剂中主要益生菌、益生元及合生素等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同时概述了微生态制剂的安全性问题.对微生态制剂的生产与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选育优良生产菌株、优化改良生产工艺并加强对水产动物自身肠道菌群、添加剂和环境之间的关系研究有利于促进微生态制剂的生产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陕西省食用菌中重金属含量及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陕西省食用菌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并评价其污染程度,根据2013年陕西省污染物监测计划对235份食用菌中的重金属进行测定,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评价其污染程度,评估陕西居民经食用菌类所致的重金属暴露量。食用菌中镉、汞、铅和砷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0633、0.0189、0.0571和0.0692 mg·kg~(-1)。以平均含量进行评价,单因子污染指数较高的分别是鲜蘑菇中汞0.23、干蘑菇中镉0.36和砷0.35,此三者均属于轻度污染水平,其余均为正常背景水平;以高值P90(表示90%的样品含量低于该值)进行评价,干蘑菇中镉的单因子污染指数为1.12,表明部分干蘑菇存在镉污染,且其综合污染指数亦0.7,为警戒线水平;结合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下的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推荐的各重金属耐受量,计算得出食用菌中重金属的安全消费量,此值较高,食用安全性良好。整体而言,陕西省食用菌中的重金属污染情况较轻,居民通过食用菌类所致重金属的暴露量在安全范围内,少数食用菌样品重金属含量较高,主要可能与其种植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15.
野生食用菌具有富集重金属的能力,据调查研究云南省的部分野生食用菌有重金属超标的情况,探讨野生食用菌对重金属的富集具有迫切意义。本文以鸡枞菌(Termitomyces albuminosus)和珊瑚菌(Ramaria botrytoides)为研究对象,采用ICP-MS测定鸡枞菌和珊瑚菌中Cu、Zn、Cd和Pb的含量,以及野生菌根际土壤和非根际土中重金属的总量和有效态含量。在此基础上,计算了两种野生食用菌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中重金属总量的比值,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中重金属有效态比值,以及鸡枞菌和珊瑚菌对土壤中重金属富集系数,还探讨了鸡枞菌、珊瑚菌重金属含量与根际土壤重金属总量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1)两种野生食用菌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中重金属总量的比值大于1。在鸡枞菌根际/非根际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比值高低顺序为:CdPbZnCu,珊瑚菌根际/非根际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比值高低顺序为:ZnCdPbCu。(2)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中重金属有效态比值总体上大于1。由以上两点可见,鸡枞菌、珊瑚菌根系微环境有利于重金属元素(Cu、Zn、Cd、Pb)的富集。(3)鸡枞菌对Cd、Cu、Zn的BCF(Bioaccumulation factor,BCF)大于1,而珊瑚菌对Cd、Cu、Zn的BCF小于1。鸡枞菌和珊瑚菌对Cd、Cu和Zn的富集能力存在差异。鸡枞菌对重金属富集与根际土壤重金属含量无显著相关性,珊瑚菌对Cu的富集与根际土壤中的Cu呈显著正相关。对野生食用菌进行富集差异研究有利于合理利用云南野生食用菌资源,以及野生食用菌根际效应研究将为野生食用菌生长土壤的重金属环境风险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基于生态足迹改进模型的叶尔羌河平原绿洲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理论改进生态足迹模型核算新疆叶尔羌河平原绿洲区域生态足迹(EF)和生态承载力(EC),通过生态赤字/盈余判断区域生产消费模式,并借助万元GDP生态足迹反映区域资源利用效率;利用生态压力指数(ETI)定量评价区域生态安全状态,并采用GM(1,1)模型预测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25 a叶尔羌河平原绿洲EF不断增大,年均增长率为15. 45%,EC总体呈减小趋势,区域生产消费仍处于可持续发展模式,但生态盈余不断减少,由18 969. 45×103hm2减少到5 636. 25×103hm2,减少70. 29%。区域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万元GDP生态足迹由17. 59 hm2·万元-1减至4. 61 hm2·万元-1; ETI不断增大,生态安全等级已由1级演变为2级,但目前研究区生态环境仍处于安全状态。各县域生态安全差别较大,以2016年为例,泽普和叶城县处于极不安全状态,巴楚县则处于很安全状态。GM(1,1)模型预测结果表明,未来30 a,区域EF将不断增大,EC不断减小,生态盈余也转为生态赤字,至2048年区域生态安全将恶化为极不安全。建议叶尔羌河平原绿洲的生产活动应着重保护水域生态系统,遏制草地、耕地的过度消费,以保证区域生产消费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绿色化生产作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方式,不但为政府所提倡,更是农业发展的未来导向,农户是否自觉采用绿色化生产技术关乎未来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进展情况。利用山东、湖北两省的农户调查数据和全国合作社调查数据,分析了家庭经济水平对农户自觉采用绿色化生产技术的影响。结果表明:家庭经济水平是制约农户自觉采用绿色化生产技术的重要因素,提高农户的家庭经济水平有利于增强农户实施秸秆还田和减少普通农药施用的生态自觉性。然而,农户减少普通化肥施用的生态自觉性普遍较低,改变农户的传统观念,提高其生态自觉性,促使农户合理施用化肥尤为重要。同时,务农年限、绿色认知、种植面积、家庭总人口、技术指导和地域差异也会影响农户绿色化生产技术采纳的生态自觉性。对此,政府应着力于农户收入多元化发展,努力提高其家庭经济水平,在此基础上积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因地制宜加大新型实用农机研发力度,以此促进农户生态自觉性的养成与提高。  相似文献   

18.
典型野生食用菌重金属含量及其人体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重金属污染是影响生态环境、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云南省土壤重金属背景值较高,且矿产资源丰富、采矿活动频繁,导致土壤重金属含量较高.野生食用菌是高效重金属储积器,云南是中国野生食用菌最大产区.因此,本文以云南省8种典型野生食用菌为研究对象,探究其重金属含量(汞、镉、铅、锌、铜、砷)与分配特征,采用单因子污染指...  相似文献   

19.
三峡库区生态安全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屈波  谢世友  邹红 《生态环境》2004,13(1):146-148
具体分析了三峡库区自然、社会和经济三方面的生态安全问题。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思路与计算方法,得出该地区超载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例达37.4%,人地矛盾日益突出的结论。针对三峡库区的生态安全问题,提出了如下的对策:建立科学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和库区立体管理模式;建立库区生态安全预警系统和绿色GDP核算体系;倡导各产业在生态安全下的生产经营运行模式;建立库区县市级管理责任定位体制,明确不同部门、地区所对应的库区生态流域单元的管理权限和责任:积极引导公众进行安全生产和科技减灾。  相似文献   

20.
高含量漆酶食用菌菌渣的筛选及其染料脱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用菌菌渣(Spent mushroom substrate,SMS)指食用菌出菇后的培养基废弃物,富含菌体蛋白、生物酶、多糖等营养物质,是潜在的生物质资源,用于肥料、饲料、生物修复等领域.我国是全球第一大食用菌生产国,大量菌渣资源一直没有得到科学有效地利用,并造成环境污染.以工厂化、实验室和农业栽培的杏鲍菇、平菇等9种常见食用菌菌渣为材料,进行高产漆酶菌渣筛选,并进一步利用高活性菌渣,对孔雀石绿、活性艳蓝、甲基橙、活性红和活性黑5种染料进行脱色脱毒研究.结果显示,新鲜工厂化杏鲍菇菌渣漆酶活性为7.55×104 U/g.其不同高度菌渣柱对染料脱色的结果显示,15 cm高菌渣脱色效果最佳,对5种染料的脱色率分别为100%、98.60%、72.82%、61.97%和43.73%.全波长光谱扫描显示,孔雀石绿、活性艳蓝经处理后流出液的染料最大光吸收峰显著降低甚至消失.进一步利用其菌渣漆酶粗提物进行染料脱色研究,30℃孵育24 h脱色率分别为81.24%、49.43%、37.62%、26.34%和13.54%.以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靶标,对酶促染料降解产物进行了毒性研究,结果显示产物毒性均低于未处理染料.本研究表明工厂化杏鲍菇菌渣具有高漆酶活性,能用于孔雀石绿、活性艳蓝等染料废水的脱色、脱毒,具有重要经济和生态价值.(图4表4参4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