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杜尔基地区处于大兴安岭中南段,区内中生代侵入岩广泛发育.八个样品K-Ar全岩法测年结果为100.15~120.29 Ma,形成于早白垩世.岩石化学分析结果具有高硅、高钾、富碱、过铝、贫铁、镁、钙特征,属于碱性岩系列.稀土元素总量平均值为146.85 μg/g,球粒陨石标准化曲线整体平缓右倾,显示富Rb,贫Sr、Ba特征,具有Eu负异常,微量元素具有明显的Sr、Ba、Ti负异常,反映了具有强烈分异的分离结晶作用存在,说明岩石形成于长期较稳定的构造背景,可能形成于非造山板内裂谷或热点地幔柱环境.  相似文献   

2.
北淮阳东段山七岩体岩性为石英闪长岩,SiO_2、Al_2O_3含量中等,富碱质,Mg~#低,具偏铝质碱性系列岩石特征。稀土元素含量中等,LaN/YbN值和LREE/HREE值均较大,HREE相对于LREE明显亏损,具较弱的Ce负异常,轻稀土相对富集,分馏较明显,重稀土分馏不明显。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Rb、Ba、K和高场强元素(HFSE)Zr、Hf、Y,明显亏损Nb、Ta、Ti、P、U。通过LA-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山七岩体~(206)Pb/~(238)U年龄为128.2±3.3Ma,属早白垩世早期。主量元素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均表明山七岩体岩浆来源于地壳,受地幔物质混染。  相似文献   

3.
河棚岩体位于北淮阳东段河棚地区,为似斑状细粒黑云钾长花岗岩,具较高的SiO_2和碱质含量,属于偏铝质碱性系列岩石。稀土元素含量中等,LaN/YbN与LREE/HREE值均较大,HREE相对于LREE明显亏损,Eu弱负异常,具较弱的Ce负异常,轻稀土分馏较明显,重稀土较平坦,属轻稀土富集型。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K和高场强元素Th、U、Ce、Zr、Hf,亏损Nb、Ta、Sr、Ti、P。通过LA-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河棚岩体206Pb/238 U年龄为128.6±2.1 Ma,表明该岩体形成于燕山晚期,是早白垩世早期岩浆活动的产物,代表河棚岩体的成岩年龄。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河棚岩体属于非造山A型花岗岩,形成于燕山晚期伸展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4.
福建港里地区位于长乐—南澳断裂带北段,港里变质岩分布于断裂带南东侧,南园组火山岩分布于断裂带北西侧。港里变质岩与南园组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锆石U-Pb年龄对比结果表明:(1)港里变质岩和南园组火山岩锆石均属火山碎屑锆石,LA-ICP-MS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39.7±1.8 Ma和132.7±1.2 Ma,均属早白垩世;(2)港里变质岩和南园组火山岩均属钙碱性、钙性岩,低Ba、Nb、Sr,高Pb、Nd,稀土总量普遍较低,具有轻稀土富集、铕中等亏损的稀土配分模式,反映了长乐—南澳断裂带两侧早白垩世中期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相似文献   

5.
北淮阳东段杨家湾岩体为石英闪长岩,SiO_2、Al_2O_3和碱质含量中等,Mg#小,具准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特征。该岩体的稀土元素含量较低,(La/Yb)N和LREE/HREE比值均较高,具较弱的Ce负异常,轻稀土分馏明显,重稀土较平坦,属轻稀土富集型;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Rb、Ba、K及高场强元素(HFSE)Zr、Hf、YNb、Ta、Ti、P、U呈低谷负异常,亏损HFSE,富集LILE。通过LA-ICP-MS锆石U-Pb定年,首次获得杨家湾岩体年龄为139.6±2.2Ma,属燕山中期,是早白垩世早期岩浆活动的产物,代表杨家湾岩体的成岩年龄。  相似文献   

6.
北武夷梨子坑火山盆地流纹斑岩与铅锌矿的成因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梨子坑火山盆地位于北武夷中生代月凤山—梨子坑火山岩带东段,已知铅锌(铜、银)矿体或矿化呈细脉-浸染型、脉状,产于流纹斑岩脉的内外接触带及其外侧围岩中,发育钾化、绿泥石化、硅化、绿帘石化等围岩蚀变。地球化学特征显示流纹斑岩为钙碱性系列,岩石具有高SiO2、富碱、高K2O、高钙铁、低镁、K2O/Na2O值偏高的特点,为强过铝质岩石。w(ΣREE)值为76.28×10-6~222.54×10-6,ω(ΣLREE/ΣHREE)比值较大,为4.08~12.30,属于轻稀土元素富集型。成矿流纹斑岩形成于137±2.1Ma(SHRIMP锆石U-Pb法)~138.8±1.4Ma(LA-MC-ICPMS锆石U-Pb法),属早白垩世。铅锌矿属于次火山斑岩脉型铅锌(银铜)成矿系列,划分为次火山斑岩脉型和次火山热液破碎带型两种矿床成因类型。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赣南横市地区坪市花岗岩体进行LA-ICP-MS锆石U-Pb定年、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锆石U-Pb年龄分别为456.1±3.8 Ma和441.3±5.2 Ma,表明坪市花岗岩体形成于晚奥陶世—早志留世。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坪市花岗岩体的铝饱和指数为1.1~1.29,K_2O/Na_2O为0.97~1.51,属强过铝质及高钾钙碱性岩石;稀土元素总量为(113~250)×10~(-6),轻稀土元素富集,稀土配分模式呈明显的右倾型;δEu为0.38~0.67,Eu亏损中等偏高;岩体Rb、Th+U、La+Ce、Nd、Zr+Hf+Sm相对富集,Ba、Nb、Sr、Ti相对亏损。岩体Rb/Sr为0.60~2.82,平均1.66,明显高于大陆地壳平均值和上地壳平均值,具壳源花岗岩特征。坪市花岗岩体形成于早古生代晚期的加里东构造运动,是华夏古陆块与扬子古陆块在新元古代碰撞拼贴之后发生裂解,在中奥陶世至志留纪上地壳部分熔融形成的S型花岗质岩浆,在碰撞至后碰撞过渡期上升至地壳浅部形成的花岗岩体。  相似文献   

8.
《资源调查与环境》2017,(2):108-116
连山关地区前寒武系赋存的铀矿床,是我国为数不多的不整合型铀矿床。对连山关混合花岗岩开展地球化学研究,通过分析岩石主量、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探讨岩石成因及形成的构造环境。该区混合花岗岩属于富硅,高碱、低钛的钙碱性系列岩石,稀土总量较高,轻稀土元素明显富集,具有中等程度的Eu负异常;U、La、P相对富集,Ba、Ta、Nb、Sr、Ti相对亏损。该混合花岗岩具有S型花岗岩的特征,其源岩为中、上地壳酸性岩石,可能形成于太古宙克拉通裂陷拉张的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9.
在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综合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黄梅尖地区辉绿玢岩K-Ar年代学、地球化学和Sr-Nd同位素特征进行研究,探讨辉绿玢岩的形成时代、岩石成因及构造背景。K-Ar年代学研究表明,辉绿玢岩形成于~107 Ma,是早白垩世岩浆活动的产物,形成时代晚于该地区火山岩和侵入岩,与该地区铀成矿年龄基本一致;辉绿玢岩的侵入可能是该地区岩浆作用的最后一幕,铀成矿可能与辉绿玢岩具有成因联系。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辉绿玢岩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K、Rb、U、Pb和轻稀土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P、Ti,具有较高的I_(sr)值和负ε_(Nd)(t)值,具有富集地幔源区特征;辉绿玢岩是在地壳伸展和岩石圈减薄的构造背景下,由俯冲交代作用形成的富集地幔部分熔融形成的,表明~107 Ma时该地区仍处于伸展构造环境下。  相似文献   

10.
采集了安溪某茶园一条垂直剖面土壤样(深度160 cm,共16个样),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分析测定了其中的稀土元素含量,研究了剖面土壤中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土壤样品中稀土元素总量范围为165.38~229.91 mg/kg,其平均含量高于中国土壤和世界土壤的平均值;土壤中轻重稀土分馏明显,其稀土元素组成特点表现为轻稀土(LREE)富集,重稀土(HREE)亏损,Eu呈负异常,Ce呈正异常;稀土元素的富集因子平均值的分布范围为0.28~1.34,稀土元素均处于无污染或轻微污染。本研究为了解安溪茶园中稀土含量特征提供了基础数据,为现有茶园的治理和后备茶园基地的合理选址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分布于湖南东北部的石蛤蟆岩体侵位于新元古代地层中。由微细粒斑状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和细粒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等两期侵入体组成。通过锆石SHRIMP U-Pb法测得岩体侵位年龄为157±2 Ma(2σ),MSWD=0.98,成岩时代为晚侏罗世。SiO2=68.26%~68.53%,K2O/Na2O=1.37~1.59,岩石属镁质、准铝质-微过铝质、高钾钙碱性-钾玄岩系列;岩石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Rb/Sr较低(0.40~0.56);ΣREE较高(171.48~183.81),Eu为弱负异常(δEu=0.86~0.93),(La/Yb)N=27.11~45.87;具较高的εNd值(-5.11)和高T2DM(1.63 Ga)。综合研究表明,石蛤蟆花岗岩为混合源高钾钙碱性花岗岩类(KCG),其花岗岩浆有大量幔源物质加入。讨论认为岩体形成于构造体制转换下的地球动力学背景,是造山晚期张弛作用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12.
藏北唐古拉坳陷中央隆起带与北部凹陷带海相体罗-白垩纪地层中,夹杂一套以高钾安山岩、高铝玄武岩为主体的高钾钙碱性火山岩系列。主要岩石类型有玄武岩、高铝玄武岩、高钾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及流纹质角砾凝灰岩。根据火山岩产出特征和全岩同位素年龄测定,将本区火山活动划分为中生代晚期和老第三纪两个旋回。这套火山岩系的REE、相容元素和不相容元素分布特点与造山带火山岩类似;在构造判别图解上,其投影点均落在造山带大山岩区域内。对火山岩特征分析表明,它们的形成与俯冲作用有关,显示出在俯冲造山带的构造背景下演变而来。  相似文献   

13.
东南沿海火山、侵入杂岩同位素年代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同位素年代学方法对东南沿海火山、侵入杂岩进行系统研究。认为火山活动起止时间因地而异,粤东为180—75Ma;渐、闽为135—105Ma,东西两区也有差别。发现粤东高基坪群下群存在180—170Ma的早侏罗世火山岩。全区火山活动可划分为七个旋回。火山岩与侵入岩同时、同源、同空间和同步迁移。火山活动先由南向北,再由北向南逆转;东西方向由大陆向海洋推移演化。  相似文献   

14.
贵州省茅台地区土壤中稀土元素含量及空间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了茅台地区的116个表层土壤样品,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分析了稀土元素(REE)含量。利用地统计学和空间分析等方法,对稀土元素(REE)含量、分异特征、空间分布规律等进行分析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土壤ΣREE平均含量为287.1μg/g,高于中国大陆土壤(186.8μg/g)和地壳中(207μg/g)稀土元素丰度;轻稀土相对富集,轻重稀土分异程度较大;在成土过程中Ce呈现正异常,Eu呈现负异常;六种主要土壤类型稀土元素含量分异规律为:潮土>紫色土>水稻土>石灰土>黄壤>黄棕壤;研究区表层土壤稀土总含量空间分布起伏变化较大,表现为局部相对高值、低值的斑块状分布。本研究可为茅台地区地质地理环境研究提供相关参考,为茅台酒后备资源基地的合理选址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皖南新元古代花岗闪长岩沿祁门-歙县-三阳深断裂呈串珠状出露。本文在对其岩石学、地球化学细致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岩体的岩石成因和产出环境。皖南新元古代花岗闪长岩主要由石英、钾长石和斜长石组成,普遍含富铝矿物黑云母和堇青石,副矿物包括锆石、磷灰石、钛铁矿、独居石、磷钇矿、极少的磁铁矿等。地球化学分析数据显示,岩石总体具高硅、高钾、高铝和低钠、低镁、低钙的特征;岩石富碱(ALK=6.63%),高K2O/Na2O比值(1.33)。里特曼指数σ为0.8~2.91,碱度率AR为1.56~3.14,属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铝饱和指数(A/CNK=1.31)大于1.1,具强过铝质S型花岗岩的特征。岩石稀土元素呈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的特征,ΣLREE/ΣHREE比值为5.36~8.36,具较强的负铕异常(δEu=0.39~0.7),配分模式为右倾"V"字形态;微量元素明显富集Rb、Th而亏损Ba、Nb、Ta、Sr等,为低Sr高Yb型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岩浆源于围岩-中元古代牛屋组浅变质千枚岩的部分熔融,反映陆-陆碰撞挤压造山环境,为晋宁运动晚期华夏板块向北俯冲与扬子板块碰撞造山的火山弧产物。  相似文献   

16.
关于浙东塘上组的时代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浙东塘上组中、下部火山岩的沉积夹层中首次发现?Halysestheria叶肢介及孢粉化石,并找到Pseudofrcneloysis parceramosa与P.cf.rapillosa为主的植物化石。本文综合各门类化石所反映的地质时代,认为浙东塘上组应归属早白垩世晚期。这与剖面上获得的同位素年龄值(110 Ma)相吻合。塘上组层位与邻区石帽山群上组、禾口组(闽),周家店组(赣东),徽州组上部(皖南)及葛村组上部(江苏)相当。  相似文献   

17.
新疆富蕴县索尔库都克铜矿产于中泥盆统北塔山组第二亚组中,前人报导的该矿床内含矿的蚀变安山岩Rb-Sr等时线年龄、安山岩全岩40 Ar-40 Ar年龄以及安山质凝灰岩K-Ar年龄显示其时代主要集中于早二叠世,与赋矿地层时代差距较大。对赋矿岩石安山玢岩进行锆石LA-ICP-MS U-Pb定年,获得了锆石U-Pb谐和年龄为396.6±1.2 Ma,表明其成矿时代为中泥盆世,且在二叠纪有一次热液活动。索尔库都克铜矿床赋矿岩石辉石安山玢岩及安山玢岩具高硅、高钛、高铝特征,岩石为高钾钙碱性系列;稀土元素特征显示轻稀土较重稀土富集,轻微的Eu负异常,安山玢岩的锆石Hf同位素的两阶段模式年龄为456~778 Ma,εHf(t)>0。研究认为该矿床应属于火山热液层控型铜矿床,其成矿安山玢岩体具有亏损地幔源特征。  相似文献   

18.
湘东北燕山晚期花岗岩构造环境判别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湘东北中生代多期陆内花岗岩浆活动中 ,燕山晚期花岗岩占有重要地位 ,燕山晚期大规模花岗岩侵入代表一种特殊的构造环境。本文通过湘东北主要燕山晚期花岗岩的岩石化学和微量元素来判别成岩构造环境 ,认为该期花岗岩属于富碱质的钙碱性花岗岩 ,为陆内拉张环境下的产物 ,进一步进行构造环境分类 ,判别其属于后造山PA型花岗岩 ,形成于造山作用后期的拉张环境 ,与陆内裂谷长期拉张的构造环境明显不同。在区域构造演化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湘东北燕山晚期花岗岩形成于印支—燕山早期陆内挤压 走滑剪切造山作用后期的构造松弛阶段拉张环境 ,燕山晚期PA型花岗岩的出现标志着陆内活化由挤压向拉张的构造转折 ,同时也反映湘东北的陆内活化至少经历了陆内挤压和陆内拉张两个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19.
甘肃东部陇山群中斜长角闪岩的形成时代和构造背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陇山群中斜长角闪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斜长用问岩是分两期形成的,其Sm-Nd等时线年龄分别为983±22Ma和756±97Ma,源区为类似于现在洋中脊型的地幔,说明在中元古代形成的裂谷此时已趋成熟,具有相当的规模。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的特征也支持该认识。作者认为斜长用闪岩的原岩是侵入陇山群的辉绿岩墙或基性岩脉,是800~1000Ma(晋宁期)裂谷作用的产物,裂谷活动的扩张速率为2~5cm/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