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金矿床成矿时代特点可以概括为“一老一新成矿 ,东西南北有别”。“一老一新成矿”表现为主要成矿时代为早元古代 (2 6 0 0~ 14 0 0Ma)和中生代 (部分晚古生代 30 0~ 10 0Ma) ,且中生代形成的金矿床所占的比例更大。“南北有别”表现为 :我国早期成矿作用在扬子地块和华南地区主要以中元古代 (180 0~ 14 0 0Ma)为主 ,而华北地区以早元古代 (2 6 0 0~ 180 0Ma)为主 ,甚至存在晚太古代的金矿床 ;我国晚期成矿作用在华南地区以印支期—燕山早期为主 (如海南—粤西地区为 2 30~ 190Ma) ,在华北、胶东地区为燕山中晚期 (14 0~10 0Ma)。“东西有别”表现为我国东部地区中生代是金矿床成矿的最重要时期 ,而西部地区晚古生代是金矿床成矿的重要时期 (以北山、天山和北疆地区最明显 ,成矿年龄以 30 0~ 2 30Ma为主 )。同时 ,我国的金矿床普遍具有“成矿物质来源老 ,矿床定位年龄新”、“多期成矿作用叠加明显”和以“岩浆热液型为主”的特征。上述特征是受中国独特的大地构造及其演化历史所控制的。  相似文献   

2.
470火山岩型铀矿床主要有两种铀矿化类型 ,即铁—铀型和铀—钼型。含矿主岩主要为粗面岩 ,具有独特的“麻子构造” ;通过对矿床岩石化学、共生及伴生元素、稀土元素、稳定同素、成矿温度、成矿年龄等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分析了矿床的成矿机理 ,建立了铀成矿地球化学模式  相似文献   

3.
<正> 为迎接第五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大会的召开,配合重点基金课题“低温成矿中有机质的作用”和“生物成矿作用”的研究,我们在短短的四个月时间里组织了一期以“有机质-金属关系”为主题的有机地球化学特辑,主要介绍近年来有机质与金属成矿作用、微生物地球化学及生油岩热演化模式等方面的研究,以此向第五届有机地球化学大会献礼,并供我国同行及关心有机地球化  相似文献   

4.
为服务海南自由贸易港水生态环境保护,基于海南省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监测数据,对海南岛南渡江、昌化江、万泉河三大流域“十三五”期间水质状况、主要污染物浓度、综合污染指数变化进行了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研判其污染变化特征,并采用均值GM(1,1)模型(EGM)预测“十四五”期间水质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十三五”期间,海南岛三大流域水质状况总体呈稳中向好趋势,南渡江、万泉河流域水质优良比例分别上升至96.3%、100%,昌化江流域水质优良比例保持在100%;三大流域CODMn、CODCr、氨氮、总磷浓度年均值均处于较低水平,低于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标准限值,其中CODCr年均值均低于Ⅰ类标准限值,“十三五”期间除氨氮浓度下降外,其他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或波动,上升幅度为6.7%~23.8%;干流综合污染指数均小幅下降,下降幅度为0.03~0.04,主要支流综合污染指数自上游到下游呈波动上升的空间变化特征。EGM预测结果表明,“十四五”期间海南岛三大流域干流和绝大部分支流水质综合污染...  相似文献   

5.
<正> 1 前言“六五”期间,我国西南地区环境酸化的特征和形成机制的研究查明,硫的来源、传输及转化是环境酸化问题的核心。因此,在“七五”期间针对大气硫的来源问题,应用稳定硫同位素方法对降水中硫的主要来源的贡献进行  相似文献   

6.
由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负责,有关生产,教学,科研单位参加的地质矿产部“七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中国东南大陆火山地质及矿产研究》,经过五年的多学科联合攻关,在多个研究领域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编制了专门的1:100万中国东南大陆地质造图,地体构造图,中生代火山岩相构造图,金、锡、银、铅锌成矿规律及预测图,主要非金属矿产成矿规律及预测图;提交了52个专题及分专题研究报告,4个课题报告,和项目总报告(包括四个附件).  相似文献   

7.
白石嶂钼矿区归属于环太平洋钼成矿带华南褶皱系钨-铜-钼成矿省,成矿于中生代燕山期。矿床赋存于燕山二期细粒二云母花岗岩株南东端西侧与上三叠-下侏罗统地层的接触带,白石嶂断裂(F19)与杨塘断裂的交汇部位。本文从区域地质背景入手,着重研究了地层、构造、岩浆岩与成矿的关系;并对矿床的成矿专属性作了初步探讨。文章对围岩及其蚀变特征与矿体/矿石赋存特征、矿体规模之间的关系作了较深入的分析;并在分析成矿物质来源、总结矿化富集规律的基础上,结合粤东地区钼矿成矿特征,总结出本区控矿地质条件与成矿规律,为粤东地区该类矿床的寻找提供理论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江西北部成矿地质环境与成矿特征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江西北部地处欧亚大陆板块东南沿海前陆推覆冲断带,与扬子、华夏古板块结合带叠加部位。有色金属矿床的形成、演化,具有“多次成矿叠加、燕山期最强”;“块、带”成矿分区,块体边缘深断裂带聚矿,沿前陆推覆冲断带“向洋”分带;走滑剪切、扭动与推覆构造复合控岩控矿;岩浆多层次造浆、多层次就位成矿;大型矿集区产布环境的偏在性等成矿特征。具有较大的矿产资源潜力。  相似文献   

9.
<正> 目前国内正在掀起一个找金热潮,为了使我国金矿资源在短期内能有所突破,本文拟对我国金矿成矿的主要特征及有关找矿问题作一初步讨论。一、中国金矿床的主要成矿特征对我国金矿的成矿作用国内一直存在着不同的认识,这在矿床研究史上是一个正常现象,也有利于不同学派从不同角度来探索成矿规律,促进找金事业的发展。在经过多年工作之  相似文献   

10.
该专著是作者长期在华南地区工作成果的总结。通过“八五”期间所作的“皖南前震旦纪变质火山沉积岩系中CU、*b、Zn富集成矿条件的研究”、地矿部重大攻关项目“东南沿海基底变质杂岩及其对成矿作用的意义”、“华南大陆深部地壳结构及其演化(南区)”、互间00万“东南沿海基底构造图”的编制等工作的资料积累和深入研究,提出了该书的一些新观点和新思路。该专著论述了华南大陆的动力学特征,主要表现为地壳生长和大陆增生以及地慢柱构造,并且比较清楚地记录了25亿年以来大陆根区质量迁移,化学平衡和热历史前进演化的整个过程。通过…  相似文献   

11.
<正> 成矿流体及其组分、物理化学特征和在空间、时间上的演化是成矿理论的核心问题之一。 脉石和金属矿物中流体包裹体的研究,结束了从间接证据出发对溶液和熔体的抽象讨论,代之以成矿介质的相态的直接观察,从而提供了大量的成矿过程中的化学组分、温度和压力的信息,提出了内生溶液运动途径及其空间、时间演化的独特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2.
水成铀矿床     
А.И.Перелъман等人对沉积盖层中铀矿富集的赋存条件和成矿特点进行了大量研究,对这类矿床提出“外生-后成”成矿或“水成”成矿的论点,一反历来的“沉积-同生”成矿概念。这一理论,实际上已为世界上沉积盖层中铀矿床的预测和普查工作所证实,并据此查明了一些地表上无直接标志的铀成矿省和矿床。  相似文献   

13.
《资源调查与环境》2016,(2):120-130
大兴安岭成矿带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成矿带之一,库伦迪铅锌矿床是近年来在该带北段中发现的中型矿床之一。本文在系统的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对该矿床的矿石开展详细的矿石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库伦迪矿床矿石可划分为锌铅矿石、锌铅铜矿石、铜锌矿石和铅矿石等4种类型;各矿石类型矿物共生组合分析表明,按成因该矿床矿石结构可分为结晶结构、交代结构、固溶体分离结构和压碎结构;矿石构造以细脉状构造、浸染状构造、块状构造和团块状构造为主,条带状构造次之。综合矿物学特征,将成矿期次划分为两期:第一成矿期为闪锌矿—黄铜矿成矿期,并划分为辉钼矿—磁铁矿成矿阶段、黄铁矿—闪锌矿成矿阶段、闪锌矿—黄铜矿成矿阶段;第二成矿期为方铅矿成矿期,主要有方铅矿、黄铁矿、闪锌矿、黄铜矿等。  相似文献   

14.
<正> 近年来对早前寒式纪地质,特别是对这个时期特征的绿岩带与活动带的杂岩体的兴趣日益增长。一系列的有关会议及刊出的论文可作见证。在本国文献中普遍出现了“绿岩带”和“活动带”术语和概念。但在很多论文中这些术语的解释与国外文献中的根本不同,而在某些情况下又将“绿岩带”与“绿岩系”、“带”与“拗陷、“活动带”与“变质带”等分别等同起来。必须指出,“绿岩带”这个术语除了具有大地构造的意义外,还具有相当重要的成矿意义。考虑到  相似文献   

15.
大气容量研究是国家“六五”期间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之一。中国环境科学院系课题主要负责单位、与沈阳市协作攻关,已于二月十五日在沈阳市开始第一次现场测定,二十五日结束。这次“大气容量”观测工作规模比较  相似文献   

16.
《废水主要污染物总量监测关键技术研究》课题是国家科委“九·五”科技攻关子课题。经过抚顺市环保监测站科技人员的刻苦攻关,取得了此项课题的丰硕成果。1998年12月11日,国家环保总局与辽宁省环保局共同主持召开了课题研究成果鉴定会。会议专家鉴定意见认为,废水主要污染物总量监测技术是“九·五”期间我国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必须解决的关键技术之一。该项研究选择了石油类、化学耗氧量、挥发酚、氰化物、铜、锌、铅、钢八种总量控制污染物,摸清了这些污染物在不同行业、不同流态废水水体中的分布特点与规律,确定了这些污染物优化采…  相似文献   

17.
铜山矿区位于安徽贵池殷家汇南西约八公里,是中下扬子多金属成矿带知名的老矿山,具备矿田矿床构造研究的良好条件。笔者于83—84年期间对该矿山进行了构造与成矿关系的专题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矿区中生代以来的构造特征与整个下扬子区基本协调一致,同样存在三期不同的冲断构造;从矿体的形成、改造和保存等方面来  相似文献   

18.
<正> 一九八二年九月七日“环境背景值调查研究”专家评议通过后,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负责人带领课题办事组成员赴有关调研省签订“环境背景值调查研究”分课题合同。自九月十三日至九月二十八日分别在哈尔滨市和长沙市完成分课题合同的签订。在分课题合同签订过程中,总站负责同志及有关同志分别到分课题执行的保证单位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和湖南省环保局、环保办,向局、办负责同志介绍了“环境背景值调查研究”立题的重大意  相似文献   

19.
采用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方法 ,系统研究了新疆乌恰中新生代沉积盆地的成矿地球化学背景、区域化探异常特征、成矿过程中元素的再分配特征等 ,认为“三色”岩层和富含Pb、Zn、Ag、Cu、Sr等成矿及伴生元素的基底是形成热卤水成因的大型—超大型铅锌矿床的物质前提。成矿过程中微量元素的再分配特征更进一步证实了本区存在大规模的热卤水活动。与金顶铅锌矿床对比 ,二者的基底都富含金属元素 ,矿石物质组分和成矿元素相同、水系沉积物异常的元素组合类似。这些特征是本区寻找热卤水成因的大型—超大型铅锌矿床的十分重要的地球化学证据。乌拉根铅锌矿床和新发现的铅锌矿化点 (带 )均有规模大、强度高的Pb、Zn、Sr组合异常与之对应 ,预示本区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20.
<正> 地质勘探工作方法比较完善的地区,矿区的开发和理论的研究都表明了:在普查评价阶段和随后的初勘阶段,研究的主要对象不应该是单个的矿体和矿段,甚至也不是单个的矿床,而应该是更大的金属成矿单元——矿田。为了揭示每个矿田的最重要特征,对每个大型金属成矿省中的矿田进行对比研究并找出它们的标型特征是地质勘探工作者的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