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Stackelberg博弈的循环经济闭环产业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内在发展机制,本文基于循环经济产业链的特征建立了闭环产业链模型,利用企业间的Stackelberg博弈分析了消费者、企业和政府间的利益关联以及三大主体最优决策对闭环产业链的影响方式.研究结论表明,消费者的环境偏好越低,政府的环境税标准越低,且环境税的制定空间越小,企业收益越难实现从传统产业链到循环产业链的转移,消费者以新产品的消费弥补环境效用的损失;在政府的全局最优税收情况下,传统产业链的企业在横向企业竞争中仍具有先动优势,并不随环境税增加而改变;政府经济最优废弃物循环率能够保证循环产业链的回收资源供给,但只是在消费者容忍的范围内实现了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和生产总收益最大化.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废弃物循环率达到生态最优,这需要政府舍弃部分经济利益,实施更严厉的环境税政策约束传统产业链的发展规模,同时结合参与性政策提高公众的环境偏好,以保证循环经济闭环产业链的顺利运行.  相似文献   

2.
基于循环经济的流程工业企业物质流建模与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程工业属于资源消耗高、污染排放量大的行业。目前,发展循环经济,探索降低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的途径,做好企业内部物质循环,是流程工业企业的迫切需求。本文将物质流分析方法与Petri网方法结合起来,给出一种从物质流分析模型到Petri网模型逐步形式化的建模方法,基于该方法实现某盐湖化工企业生产系统的物质流建模,并利用Matlab中Stateflow工具实现对模型的仿真运行,达到对企业生产过程的物质流进行量化分析和动态模拟的目的。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物质流分析与混杂Petri网相结合的逐步形式化建模方法,使所建模型既可以清晰直观地描述出错综复杂的物质流动过程,量化企业物质利用情况,又可以体现出物质流动过程的连续性受生产过程离散操作的影响,为企业进行循环经济的量化评估与决策制定提供了方法及依据,有助于实现整个过程物耗与污染的降低,减少故障发生率,促进流程工业企业获得经济和社会效益。本文结合案例分析,进一步突出了建模方法的应用价值。研究认为,对于流程工业企业,要提高物质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排放,关键在于对物质的流动情况、消耗强度以及污染排放结构的把握,这样才能加强本企业范围内物质循环利用,进而可以推动与企业乃至社会之间的物质循环。最后,针对循环经济系统的特点,文章提出将能量流与信息流考虑在内,构建物质流、能量流与信息流的耦合Petri网模型,并进一步改进仿真方法,增加仿真过程的可控性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秸秆类农业生物质能源分布及其利用的效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江苏省秸秆类农业生物质能源在不同作物及地区间的分布状况,并选择3个典型的秸秆发电项目作为案例,采用成本 收益分析、货币价值折算及CDM(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分析等方法,重点研究了江苏省生物质能源利用的经济、资源和环境效益。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秸秆资源以粮食作物为主,约占918%,全省秸秆资源呈由北向南逐渐递减的阶梯式分布;目前的秸秆发电企业处于亏损状态,最主要的制约因素是秸秆发电等生物质能源产业的资源环境外部性得不到应有的补偿;与燃煤发电相比,秸秆发电节省原煤的同时减少了大量的污染排放,如果其资源环境效益的货币价值得以实现,不仅可以补偿企业的经济亏损,还可为企业带来可观收益;另外,CDM项目为生物质能源产业实现其资源环境价值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循环经济产业体系论纲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循环经济的核心是物质在产业间和产业与环境间的循环流动。发展循环经济要落实到具体的产业和企业上。需搞清具有物质循环利用关系的产业及其间的关系。为区别传统经济产业间的关系,避免走入用传统产业理论指导循环经济建设的误区,本文提出产业体系和循环经济产业体系的概念。并将若干与某种生产要素有关的产业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而构成的整体称为产业体系。以物质要素循环利用关系为纽带的产业体系称为循环经济产业体系。根据物质在环境社会系统中的流动模式。将循环经济产业体系中的产业分成物资产业、人的产业和环境产业三大类。要在传统(线性)经济的基础上发展循环经济。需理性地按生态学原理规范经济活动。重点强化废弃物再生和回用的环境产业。使之同物资产业和人的产业相协调。产业体系是对产业结构概念的发展。循环经济产业体系是循环经济理论和建设的重要内容。构建循环经济理论体系、出台有关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是循环经济建设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项福利性特点较为明显的政策措施,资源性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的价值能否得到广大农民认同,不仅反映了农民对资源性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的主观认识和接受程度,而且影响到"两型农业"的建设进程。鉴于此,本文基于湖北省752位农民的调研数据,采用Ordinal Probit模型系统分析了农民对资源性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的价值感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资源性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的价值得到了大多数农民的认同,但其价值并未得到充分体现。农民对资源性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各类价值的感知程度排序是:环境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其比例分别为86.0%、68.7%、60.3%;2尽管影响农民对资源性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各类价值感知的关键因素略有差异,但总体上而言,男性、年龄较小、学历较高、具有农业科技培训经历、主要收入来源为农业、家庭信息化水平较高、对环境污染的关注程度较高、对当前农村环境状况评价较差、环境情感积极性较高的农民,更能感知到资源性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的价值;3资源性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要实现经济价值、环境价值、社会价值的统一,需要政府部门在制度安排上向农业循环经济倾斜:通过采取强化补贴、引导涉农企业参与、培育资源性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服务实体等措施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加强以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为代表的人力资本投资,加快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形成农民、政府双方关于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的共同学习型组织,建立资源性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共同愿景,通过培育农民的环境情感,提高其主动保护环境的意识。  相似文献   

6.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通过剖析江西星火工业园发展循环经济案例,对循环经济园区的发展进行了技术经济分析。循环经济园区是一种先进的生产组织形式,在园区内,上游企业的废弃物或副产品成为下游企业的原料,新的产业链得到延伸,逐步形成产业网,节省了自然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知识信息得到共享,交易费用减少,提高了企业综合效益。园区以物质与能量循环利用为目标、以产业集群为载体,通过专业化分工和全面合作,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7.
以物质流分析方法为基础核算我国循环经济主要指标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更好地推动我国循环经济建设的发展,需要建立一套用于评价循环经济发展的指标体系。介绍当前国际上通用的分析资源利用的物质流分析(MFA,Material Flow Analysis)方法,以及结合我国国情建立的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几个关于资源利用的主要指标。根据这些指标,分析了我国2000-2003年直接资源投入量的变化趋势以及与其他发达国家的差异和差距;并通过对2000年和2003年中国物质流发展趋势的分析,对中国循环经济的进展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以上述循环经济的评价指标为基础,确立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目标,制定我国循环经济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随着联合国确立2030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和巴黎会议通过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协议,循环经济在世界各国的发展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正在与低碳经济一起作为绿色经济的两个支柱,纳入主流的理论研究和政策研究。过去10年来,受到中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刺激,国外特别是欧洲国家为了占领绿色经济制高点,强化了循环经济的研究与实践,在理论研究、政策创新、企业实践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这反过来可以对中国未来深化循环经济起到促进和激励作用。本文从三个方面总结和评论最近10年来国外循环经济的进展及其启示。首先,指出循环经济从60年前的思想萌芽,经过过去20年的发展,当前在政府、专门组织以及学术研究等多种力量的推动下,正在进入波澜壮阔的第三波。其次,概括过去10年欧洲国家在循环经济领域取得的进展和成果,指出循环经济的理论与实践出现了整合化、系统化的趋势,重要如EMF提出了循环经济的系统模型;战略思路实现了从治理废弃物向预防和减少废弃物的转变,重要如欧盟提出了发展循环经济的一揽子计划;强调循环经济对于21世纪企业发展和创新具有重大意义,重要如埃森哲咨询公司提出了循环型企业的五种类型,其中产品服务系统和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分享经济正在成为循环型企业发展的新前沿。最后,在前述研究的基础上,针对中国循环经济发展如何走上新台阶,如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物质流消耗的绝对脱钩,从建构循环经济整体模式以及政府、企业、消费者、研究者等利益相关者合作推动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国家能源局和吉林省能源局共同支持下,吉林长春积极探索秸秆禁烧与秸秆能源化利用的模式,通过"易货合同模式"发展秸颗秆粒成型燃料,有效解决了秸秆禁烧、农民用能问题,同时还改善农村生活环境,为当地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值得有条件的地区学习借鉴。通过对吉林长春秸秆能源化利用的调研发现,用"易货合同模式"发展秸秆颗粒成型燃料,可以调动政府、企业和农民三方共同发展秸秆新能源的积极性。该模式的优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较好地解决了生物质发电和传统颗粒燃料发展中的秸秆收集瓶颈问题,企业秸秆原料有保障,降低了企业经营风险并持续获得稳定收益;第二,农民利用自己家废弃的玉米秸秆,不花钱就能用上清洁、高效的生物质能源,改变了农村传统的用能方式;第三,在发展秸秆新能源的同时,增加了当地就业,解决秸秆焚烧的难题。该模式之所以有上述优势,是因为在易货合同新能源发展模式的设计时,以"易货"为纽带,将解决农民用能问题与新能源产业稳定发展结合起来,将解决秸秆禁烧问题与秸秆能源化利用结合起来,将解决秸秆收集问题与秸秆成型颗粒燃料市场开拓结合起来,有效调动秸秆成型燃料产业链条上各利益主体的积极性。易货合同模式发展新能源存在亟需解决的问题:第一,在我国农村能源贫困问题依然存在的大背景下,缺乏针对解决农村用能问题的秸秆能源化利用政策,吉林长春的秸秆能源化利用的易货合同模式属于探索,需要更高层面的肯定和支持;第二,农民生活能源消费支出习惯不利于秸秆能源化利用;第三,"易货"秸秆颗粒燃料发展模式尚处初期探索阶段,缺少行业标准、扶持政策不到位,生产企业装备的技术含量不高,多数生产企业规模小,产业链条不完整,可持续发展能力弱。用"易货合同模式"发展秸秆颗粒成型燃料新能源,有可能成为我国部分地区改变农民以柴草为主要炊事取暖能源现状的有效手段,是农村秸秆大规模能源化的途径之一。为此建议:第一,在重点地区开展"易货合同模式"发展生物质颗粒燃料的试点工作,探索一条将农民用能、秸秆能源化利用与秸秆禁烧有机结合起来的新能源发展之路;第二,建议农业部设立国家"农村能源贫困扶助基金"和"农村秸秆能源化利用基金",重点支持农业省区和农村能源贫困地区发展秸秆颗粒燃料;第三,积极鼓励探索适合农林废弃物能源化利用的各种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0.
新疆工业循环经济建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疆地处中亚,属于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区,生态系统脆弱,传统的工业发展模式对其生态环境和绿洲稳定已构成一定的威胁.循环经济抓住了新疆当前资源相对稀缺而又大量消耗的症结,对突破其深层次矛盾和自然资源约束的瓶颈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该文根据循环经济的内涵和原则,结合地区特点,提出新疆工业循环经济建设应运用多学科进行综合研究,实现产业循环组合与资源循环利用,建立配套的循环经济管理实施体系和综合评价体系.以新疆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城市石河子市为典型案例,对新疆工业循环经济建设思路的分析表明:"一个综合"是科学构建新疆工业循环经济的前提,"两类循环"可促进新疆产业生态化与污染治理产业化、动脉产业与静脉产业的有机统一,"两个体系"将为疆内工业循环经济的持续推进和优化完善提供有力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1.
The Royal Decree of 20th July has entrusted the Federal Agency for Nuclear Control (FANC) with the task of controlling the territorial radioactivity and the doses received by the population. Within this agenda, a monitoring programme has been developed over many years, in order to follow the main potential exposure pathways of the population. In practice, several potential vectors of contamination are controlled: air (and rain), surface water (including sediments and biota), soils around nuclear installations, food chain, drinking water etc. To carry out such work, the FANC has collaborated with public or private reputable organisations: The Centre of Nuclear Energy Studies of Mol, 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Radionuclides of Fleurus, and The Louis Pasteur Public Health Institute of Brussels. A synthesis of this monitoring programme will be presented and the most important deductions will be pointed out. For many years, the tendency has been for tighter control of artificial and natural radioactivity in the environment. This has been achieved by increasingly stringent regulations, regarding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efforts, from international organisations (EC, OSPAR, IAEA). In this context, the FANC in Belgium, is involved in a process that will lead to the adaptation of the Belgian monitoring programme. Different aspects of these adaptations and of their consequences will be presented for illustrative purposes.  相似文献   

12.
13.
During April 1980, water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12 sites in the Shatt al-Arab River and its estuary in the northwest region of the Arabian Gulf. The samples were extracted 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petroleum hydrocarbons were determined spectrofluorometrically, in order to provide information on the background values of oil generally present in these waters. Total hydrocarbon concentrations of these samples ranged from 2.7 to 86.7 μgL?1 expressed in terms of Kuwait crude oil equivalents. The highest concentrations were found at sites in the Shatt al-Arab River that are near port areas.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atterns of the formation of the aquatic and semiaquatic bird species population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the altitudinal zonality of the Putorana Plateau. The population density and abundance of a number of background species was ascertained to decrease from the subalpine belt towards the forest and alpine belt. The bird population density in all the considered aquatic and semiaquatic habitats was revealed to change in a rather narrow range of values: the maximal population density indicator in aquatic and semiaquatic habitats is only 1.9 times higher than the minimal indicator. In the mountainous Subarctic region with a radial macrosymmetry, the spatial dynamics of abundance has a concentrically centrifugal nature in many aquatic and semiaquatic bird species.  相似文献   

15.
在低碳经济的发展如日中天的形势下,经济快速发展所诱发的环境问题引起了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加大对环境治理的投资已是大势所趋.“清洁发展机制”(CDM)以及“绿色信贷”(Green Credit)等新措施,为环境治理投资开辟了新路径.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基于中国统计年鉴公布的1998 - 2008年工业GDP、工业废气排放量以及工业废气治理投资额,使用单位根检验、Johansen协整检验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使用误差修正模型(VEC)和脉冲响应函数(IRF)对环境治理投资对环境质量的冲击路径进行模拟.得到的结论是,我国目前环境治理投资与环境质量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环境治理投资对环境质量有正向的冲击,但冲击持续的时间较短.与此同时,环境质量的变化会给环境治理投资带来长达10期的较大幅度的冲击,并且随着环境治理投资的效应逐渐显现即环境质量的改善,环境治理的投资额逐步下降.鉴于这种情形,我国政府、商业银行和企业应该加强对环境的关注,建立环境治理投资的长效机制,调整投资结构,通过各种途径加大对环境治理的投资.  相似文献   

16.
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空间溢出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群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是城市群城市土地要素有效配置、合理利用以及城市经营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在使用DEA方法得到2003~2015年长江中游城市群28个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并且分析其变化趋势以及空间关联性的基础上,构建SDM模型对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空间溢出效应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2003~2015年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总体呈波动变化趋势。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存在空间负相关关系,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具有空间异质性;(2)通过构建SDM模型分析表明,外商直接投资额以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是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主要驱动因素;(3)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较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之间的空间相互作用较弱,经济联系还不够紧密。因此,长江中游城市群需要进一步构建城市合作机制,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系统的整体性和联动性,推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7.
Data on content of (90)Sr, (137)Cs, (239,240)Pu and (3)H in water of the Tobol-Irtysh part of the Techa-Iset-Tobol-Irtysh-Ob river system (through which the "Mayak" PA radioactive wastes are transported) are presented and discussed. The data were received in 2004-2005 under the ISTC project on radioecological monitoring of the Tobol and Irtysh rivers. Monthly observations of (137)Cs, (90)Sr and (3)H content in water in the area of the Tobol and Irtysh confluence have been conducted starting from May 2004. To obtain information on the investigated river system as a whole, the radioecological survey of the Tobol and Irtysh rivers at the section from the mouth of the Iset River to the confluence with the Ob River was carried out in 2004. It is shown that the impact of "Mayak" PA waste transport by (90)Sr is distinctly traced as far as the area of the Irtysh and Ob confluence.  相似文献   

18.
首都圈内城市职能的分工与整合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群是一国经济的重心区和增长极,其发展成熟的重要标志是形成合理的城市职能分工体系。首都圈曾经具有全国最优越的发展条件,处于中国经济的核心地带。但是其发展相对滞缓。主要原因是首都圈没有形成合理的城市职能分工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首都圈内各城市职能的现状进行量化分析,认为首都圈内各个城市的职能并没有发挥出自身的基础和优势。城市各个部门发展都相对平庸.城市之间竞争大于合作。因此,只有实现首都圈内各城市职能的整合,才能提高首都圈整体的竞争力。首都圈内各城市实现职能整合面临的主要问题有:①京津两市在首都圈中的龙头作用不明显;②首都圈内部行政区划分割导致的矛盾日益尖锐;③首都圈内各城市产业结构趋同严重。城市间分工不明确;④首都圈的空间结构急需调整。据此提出促进首都圈内各城市职能整合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9.
Principles of the theory of the ecological mechanism of water self-purification based on multiple functions of the biota in freshwater and marine ecosystems are formulated. In developing this theory, the results of the author's experiments with filtering hydrobionts have been used.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water self-purification mechanism is vulnerable to the impact of some pollutants and, in particular, surfactants. Conclusions drawn on the basis of the theory hav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and for the sustainable use of the biological resources of aquatic ecosystems.  相似文献   

20.
The demography of the gray plover was studied using color banding at a stationary control plot in the northern Yamal tundra for seven years. Data on the dynamics of nesting density, fertility, breeding success, and site tenacity are presented. Cases of polygyny and the absence of nesting are described. Factors affecting population dynamic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