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由我院生物工程系主任何华西副教授主持的《马立克氏病调查及防制研究》课题,历经二年半的调查研究,2 0 0 3年1 2月2 6日结题,并通过组织专家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本课题由衡阳市科技局、院长科研基金立项,通过对湘黄鸡进行了马立克氏病的临床观察、病理剖检和血清学试验、病理学实验等诊断特点研究、湘黄鸡目前的免疫状况及危害的系统研究,发现了湘黄鸡马立克氏病的发病日龄及其规律、诊断特点;通过对鸡马立克氏病(MD)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查明了近三年来鸡立克氏病在我省的湘黄鸡产区内的流行病学情况,为禽病普查技术工作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2.
通过本次临床试验得出;湘黄鸡马立克氏病(MD)的免疫以CVI988 HVT苗或Rispens CVI988苗为最佳效果,可使该病的临床发病率分别控制在1.33%和1.67%以下,致瘤率为34%左右.用中药进行预防达不到免疫的效果.所以认为用血清I型疫苗是目前衡阳地区湘黄鸡马立克氏病(MD)的唯一有效的免疫方法.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内质网应激在不同饲料钙水平下对母鼠氟暴露后仔鼠脑海马细胞的作用,选用SD雌性大鼠75只,雄性大鼠25只,雌鼠随机分为对照组(DZ)、染氟组(RF)、低钙组(LG)、染氟低钙组(LF)和染氟高钙组(HF)。雌鼠染毒3个月,交配产仔,检测胎鼠与14日龄、28日龄仔鼠脑海马内质网应激伴侣分子BIP、CHOP和CRT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与DZ组比,胎鼠、14日龄仔鼠RF组、LF组BIP、CHOP和CRT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HF组BIP、CHOP和CRT蛋白表达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28日龄仔鼠RF组BIP、CHOP蛋白表达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CRT蛋白表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LF组BIP、CHOP和CRT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HF组BIP、CHOP和CRT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RF组比,胎鼠与14日龄、28日龄仔鼠LF组BIP、CHOP和CRT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胎鼠、14日龄仔鼠HF组BIP、CHOP和CRT蛋白表达水平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28日龄仔鼠BIP、CHOP蛋白表达水平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表明,内质网应激可能参与了母鼠氟暴露致仔鼠脑损伤,高钙饲料可缓解母鼠氟暴露致仔鼠脑海马神经细胞的损伤,低钙饲料则进一步加剧了母鼠氟暴露致仔鼠脑海马神经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4.
为探明蝶啶荧光分析法在尸食性蝇类成虫日龄推断中的应用潜力,采用荧光分光光度计对4种恒温和自然变温下巨尾阿丽蝇(Aldrichina grahami)雌雄成虫头壳蝶啶含量与日龄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性别、温度和日龄对成虫蝶啶含量均有显著影响,其中日龄为最主要的影响因子.在16℃、20℃、24℃和28℃下,雌雄成虫头壳蝶啶含量与日龄均呈显著的线性关系(P<0.01,R2>0.90).蝶啶积累速率与温度也呈显著的线性关系.应用蝶啶荧光分析法对自然变温下巨尾阿丽蝇雌雄成虫日龄的估计表明,估计日龄与实际日龄呈显著的线性关系,其中雌成虫日龄估计误差平均为2.68d,雄成虫为±1.56d.以上研究结果表明,蝶啶荧光分析法在巨尾阿丽蝇成虫尤其是雄成虫日龄的推断中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图4表2参19  相似文献   

5.
中华绒螯蟹感染类立克次氏体微生物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颤抖病”中华绒螯蟹病蟹病理组织超显微结构观察表明,在病蟹鳃上皮细胞、肝胰腺细胞及血淋巴细胞中存在大量类立克次氏体(rickettsia—1ike organism,RLO)微生物.RLO主要以包含体形式存在于寄主细胞的细胞质中,同时也能散在或群居状存在于包含体外的细胞质内.RLO细胞形态主要有两类,即初级体细胞型和中间体细胞型.初级体RLO表现为体积较小、电子密度深染的球状颗粒.中间体RLO呈现球状、椭圆体及棒状等多种细胞形态.中间体RLO能以二分裂和出芽两种方式繁殖.人工感染实验表明,RLO能通过水体经鳃感染健康蟹,使其表现颤抖病症状.血淋巴细胞中RL0的存在及电镜对不同发病时期病蟹组织的观察结果说明,RLO能够依靠血淋巴循环迅速从最初感染的鳃组织向肝胰腺扩散,形成系统感染,导致器官组织细胞机能紊乱.图版2参24  相似文献   

6.
离子液体[C8mim]Br对不同日龄大型溞的急性毒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试验研究了不同发育时期大型溞(Daphnia magna)对离子液体[C8mim]Br的耐受性,为离子液体的生态安全评价提供科学依据.采用急性毒性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离子液体 [C8mim]Br对1、3、5、7、11日龄大型溞毒性效应及其所产幼溞的死亡率.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日龄的大型溞对[C8mim]Br敏感性不同,其中1日龄和3日龄的幼溞敏感性最高,而5日龄和7日龄大型溞敏感性最低,怀卵期11日龄大型溞对[C8mim]Br的敏感性再次提高.置于急性处理质量浓度的[C8mim]Br中,11日龄大型溞所产幼溞死亡率随着[C8mim]Br浓度的增加和暴露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至48 h最高浓度处理组幼溞的死亡率高达95%.试验结果表明可采用1日龄和3日龄的幼溞用于评价离子液体的毒性.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大豆肽对湘黄鸡生产性能、肉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选择1日龄湘黄鸡240只,随机分为4个处理,分别饲喂A组(对照组,不添加大豆肽)、B组(大豆肽:0.4%)、C组(大豆肽:0.8%)、D组(大豆肽:1.2%)饲料,实验期为42 d.结果表明,添加大豆肽可以提高湘黄鸡的日增重,降低料肉比,其中B组和C组增重较佳,育雏结束时,平均体重分别为350.06 g和349.00 g,显著高于A组和D组,料肉比C组最低,为2.49,显著低于A组和D组;添加大豆肽可以提高湘黄鸡的屠宰率、全净膛率和胸肌率,其中C组和D组较高,显著高于A组和B组;添加大豆肽可降低胸肌肌肉的滴水损失,滴水损失为C组B组D组A组;添加适量的大豆肽可提高湘黄鸡育雏期的经济效益,其中B组利润最高,为5.62元/只.综合生产性性、肉品质和经济效益,本试验条件下大豆肽的适宜添加量为0.4%.表5,参14.  相似文献   

8.
大鸨生长期能量代谢和蛋白质沉积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不同日龄笼养大鸨 (Otistarda)的能量代谢和蛋白质沉积量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5 0日龄、70日龄、30 0日龄和 4 0 0日龄雄性大鸨的能量日摄入量分别为 14 98.9kJ、2 376 .2kJ、2 397.4kJ和 2 4 6 5 .9kJ;能量代谢率分别为 82 .3%、81.8%、81.8%和 83.1% ;蛋白质的日沉积量分别为 5 .8g、13.4g、15 .8g和 13.5g .表 3参 9  相似文献   

9.
投喂频率和饵料种类对黄颡鱼仔稚鱼生长和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以浮游动物为饵料日饱食投喂3次(F3)、2次(F2)、1次(F1)等不同投喂频率对3~32日龄黄颡鱼仔稚鱼生长和存活的影响,并比较了单独投喂浮游动物(Ⅰ组)、水蚯蚓(Ⅱ组)及两者混合投喂(Ⅲ组)对4~34日龄黄颡鱼生长和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1)投喂频率对黄颡鱼仔稚鱼生长具有显著影响,F3组个体平均全长、体重显著高于F2、F1组;3~29日龄全长和体重特定生长率(SGR)与投喂频率间直线正相关(SGR1=1.0366D+3.2347,R2=0.9025;SGRW=3.00t3D+9.4829,R2=0.8833),投喂越多则生长越快.(2)17-25日龄时Ⅱ组生长显著低于Ⅰ、Ⅲ组;28日龄Ⅱ组生长仍显著低于Ⅲ组,但与Ⅰ组问没有显著差异;到34日龄,Ⅲ组生长最快,Ⅱ组生长超过Ⅰ组,3组间生长差异显著(P<0.05),表明28日龄后水蚯蚓为黄颡鱼更合适的饵料.(3)饵料种类对34日龄内的仔稚鱼成活率没有影响.试验表明,日饱食3次更有利于黄颡鱼仔稚鱼的生长;28日龄后投喂饵料应增加水蚯蚓;充足的适口饵料是影响黄颡鱼苗种生长的重要因素.图2表2参18  相似文献   

10.
三种类型森林林下植物多样性及生物量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相同立地条件下海南天然次生林、桉树和马占相思林的林下植物多样性及生物量进行调查,通过比较,灌木植物的物种丰富度S、多样性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Margalef指数、均匀度Pielou指数为:天然次生林>桉树人工林>马占相思人工林,方差分析前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后两者之间差异极显著;而草本植物的变化趋势为:桉树人工林>天然次生林>马占相思人工林,方差分析结果前二者间除均匀度Pielou指数差异不显著外,其它多样性指数间差异极显著,后二者间差异不显著.灌木植物地上部分总生物量的变化趋势为:天然次生林>桉树人工林>马占相思人工林,草本植物的变化趋势为:桉树人工林>马占相思人工林>天然次生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