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许多化学品起火燃烧时,由于高温促成化学品分解或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有毒气体。如果在扑救这类火灾时未采用防护措施,这可能造成中毒事故。  相似文献   

2.
氨主要用作制冷剂及制取氮肥和铵盐等,是化学工业非常重要的但又十分危险的化工原料。在液氨储存、运输和使用等过程中,因泄漏引起的中毒等事故比较频繁。氨属高毒物质,人一旦吸入或接触到泄漏的液氨会造成人体组织坏死,甚至中毒身亡。而且还会对环境产生巨大的危害,所以本文在对液氨危险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液氡泄漏定量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安全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3.
氨主要用作制冷剂及制取氮肥和铵盐等,是化学工业非常重要的但又十分危险的化工原料。在液氨储存、运输和使用等过程中,因泄漏引起的中毒等事故比较频繁。氨属高毒物质,人一旦吸入或接触到泄漏的液氨会造成人体组织坏死,甚至中毒身亡。而且还会对环境产生巨大的危害。所以本文在对液氨危险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液氨泄漏定量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安全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为了做好职业急性中毒防治工作,我们对蚌埠市26个工厂近10年来所发生的119起急性职业中毒事件做了调查分析,发现事故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占56.3%。3次硫化氢中毒事故,均由于违反操作规程所致。 二、缺乏安全教育和预防措施造成事故占28%。某工厂因密闭熏蚊,造成防空洞内两工人一氧化碳中毒。抢救中,由于人们缺乏防护知识,不仅没有救活2名中毒者,而且断送了7名抢救人员的性命,还有9人重度中毒。 三、更换新工艺,工人不了解生产环境中的毒物,缺乏个人防护和其他防护设备,从而发生中毒事故。 引起119例吸入性急性职业…  相似文献   

5.
许多化学品起火燃烧时,由于高温促成化学成分分解或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有毒气体。如果在扑救这类火灾时未采取防护措施,就会造成中毒事故。  相似文献   

6.
祝您安康     
许多化学品起火燃烧时,由于高温促成化学成分分解或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有毒气体。如果在扑救这类火灾时未采取防护措施,就会造成中毒事故。20世纪90年代初,四川省蓬溪县某化肥厂仓库发生火灾。虽然火灾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有限,但由于在救火过程中参与救火的人员都未考虑防毒问题,从而造成了参与救火人员的重大伤亡。196名救火者中竟有147人中毒,其中3人因中毒较深抢救无效死亡。为何造成如此重大的伤亡呢?其主要原因是参与救火的人员不懂硝酸铵的危险特性所致。硝酸铵是一种肥效颇高的氮肥。它在化学危险品中属一级无机氧化物,在常温…  相似文献   

7.
当苯环上的氢原子被氨基(NH2)或硝基(NO2)取代,就成为苯的氨基或硝基化合物,如苯胺和硝基苯 这类物质在常温下是固体或液体,挥发性低,易溶于脂肪。在生产中引起中毒的主要原因,是直接或间接污染皮肤,加热时,也可以蒸气形式经呼吸道吸入体内,有的毒物还以粉尘形态或粉尘和蒸气兼有的形态污染工作环境,造成中毒。 苯的氨基及硝基化合物广泛用于染料、制药。印刷、橡胶、炸药、涂料、鞋油、油墨、香料、农药和塑料等化学工业。它的毒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形成高铁血红蛋白而抑制血红蛋白携带氧的功能,造成缺氧症。正常情况下,血中商…  相似文献   

8.
氧气为无色无臭气体,是助燃气体,常用于切割、焊接金属和冶金,还用于制造医药、染料、炸药等。过量氧气对人体的危害氧气进入人体的途径主要是通过呼吸。常压下,当空气中的氧气浓度超过40%时,人就有可能发生氧中毒。吸入氧浓度在40%~60%时,人会感觉胸骨后不适,轻咳,进而胸闷,胸骨后有烧灼感,呼吸困难,咳嗽加剧,严重时可发生肺水肿,甚至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吸入氧  相似文献   

9.
周超 《劳动保护》2014,(3):33-35
<正>石棉本身并无毒害,它的最大危害来自于在粉碎、筛选石棉和石棉加工(弹松、梳棉、纺织)时,可产生大量粉尘,这是一种非常细小、肉眼几乎看不见的纤维。当这些细小的纤维被大量吸入人体内,就会附着并沉积在肺部,如果不能排出或被人体中的巨噬细胞所吞噬,久而久之就可能造成一系列的肺部疾病,甚至发生癌变。  相似文献   

10.
三氯乙烯为无色、似氯仿气味的液体,不溶于水,可溶于有机溶剂,遇火生成光气。 三氯乙烯可经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吸收,通常约有50~60%的吸入量贮留在体内,经肺排出的三氯乙烯占吸收总量的19%。 三氯乙烯属于蓄积性麻醉剂,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很强的抑制作用,而且有一定的后作用。其麻醉作用仅次于氯仿。 三氯乙烯可致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当吸入较高浓度时,可发生轻度吸入性中毒。一般在吸入后数小时内出现症状,主要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疲乏、耳鸣、酪酊感,易激动、嗜睡或失眠、步态不稳、肢体发麻、震颤、肌肉和关节疼痛等。当吸入高…  相似文献   

11.
丙烯酰胺中毒 丙烯酰胺中毒 是一种不多见的化 学药物中毒症,发 生于长期接触丙烯 酰胺的工人中。作 为中等毒性化合 物,丙烯酞胺对人 的危害表现在神经 毒作用。它会通过 人的皮肤、呼吸道 进入人体。数月或 数年后,造成神经 系统症状。如头痛、 头晕、疲劳、嗜睡、 手指刺痛、麻木感, 还往往伴有两手掌 发红、脱屑,手掌 和足心多汗。进一步出现四肢无力、肌肉疼痛,步态蹒跚,易向前倾倒,特别是在闭目时,感觉不稳。如果早期察觉发病,予以有效的治疗,症状都可逐步消除。 我国已发现的丙烯酰胺中毒,多是因为有丙烯酰胺参加的生产的设备或管道…  相似文献   

12.
二、防护技术 工业毒物的种类甚多,毒性强弱不同、状态不一,有气体、蒸气,还有统称为气溶胶的雾、烟及粉尘。这些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也各不一样,进入人体之后对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损害也各有差异。不过一旦使人体任何一器官系统发生病变,就会影响工人的身体健康,患职业中毒症,甚至死亡。 因此,对工业中毒的防与治,紧紧抓住防,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同时,工业毒物对人体的毒害是复杂的。因而防护技术也应针对性地采取综合的措施。 防护技术措施有生产设备密闭、隔离操作、通风排毒、净化回收、废水处理及以无毒(或低毒)代有毒(或高毒)等。同时…  相似文献   

13.
突发职业中毒事故应急准备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应急准备是应急管理过程中一个极其关键的过程,它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有效地开展应急行动做各种准备。只有有了充分的应急准备,才能在事故发生时进行充分有效的响应。该文探讨了突发职业中毒事故应急响应的组织和人员准备、应急预案准备、应急响应行动准备、事故信息监测与报警准备、应急资源准备和应急培训与演练准备的各项内容与具体做法,帮助企业做好突发职业中毒事故应急的各项准备,以便事故发生时进行及时有效地事故应急响应,防止突发职业中毒事故造成更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14.
编辑同志: 我厂在生产中,许多工人要接触柴油。有些工人为此引起皮肤过敏,晚上奇痒失眠,非常痛苦。不知柴油对人体有何危害?应如何防护? 南京油泵油嘴厂安技科南京油泵油嘴厂安技科: 有关柴油的危害和防护问题,答复如下: 柴油的主要化学成分有烷烃和芳烃,其沸点较高,形成蒸气后进入人体呼吸道引起的中毒可能性较小。然而也有过这样的意外事故:拖拉机在行驶中由于机械发生故障,喷出的柴油细微雾滴污染了驾驶台周围空气。约15分钟后,驾驶员引起了严重的吸入性肺炎。但只要加强对拖拉机的维护保养及安全烧灼甚至痛感,如皮损广泛而严重,可同时伴…  相似文献   

15.
《工业安全与环保》2004,30(3):26-26
中科院院士、北京儿童医院名誉院长胡亚美指出 :环境污染危及儿童健康 ,锰、铅污染引发的恶性肿瘤及中毒已成为当今儿童的主要杀手。装修房屋的油漆中富含锰 ,儿童吸入后有发生白血病的可能 ,汽车尾气所造成的铅中毒则导致孩子发育迟缓 ,免疫力下降锰铅污染易诱发儿童肿瘤  相似文献   

16.
1前言CO是一种极毒的有害气体,当人中毒后,会出现头晕、恶心、呕吐、剧烈头痛、心跳加快、四肢无力等症状。如中毒较重会很快出现神志不清,呼吸困难,以至窒息而死。在CO含量为4.6mg/L的环境下,1h内就可致人死亡。CO气体不仅毒性强,而且潜在的危险环境比较广。煤矿井下发生瓦斯、煤尘爆炸、着火事故、汽车尾气等都会产生CO。在军事领域的炮兵阵地、导弹发射现场、潜水艇内部也都存在CO中毒的危险。CO的防护技术历来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早在20世纪初期各国科学家就致力于常温下转化CO催化剂的科研开发,一批高效的贵金属催化剂相继问世,…  相似文献   

17.
李龙 《安防科技》2004,(6):35-35
手指切伤、手臂压伤、失明等可怕的伤害都是机械所可能造成的伤害.而护板与个人防护具可以保护劳工免于不必要的伤害.机械危害基本上可分为切、割、夹、卷等危害.危害点发生在作业点、动力传送设备、物料传送装置与其它移动零件等.某些机械运转即使是很平顺缓慢,也会卷入衣物,将手臂带至危险的位置.当运转的部位有螺丝、螺帽等凸出物时则危险性更高.任何可能造成伤害的机械零件、功能或程序都应采取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8.
聚四氯乙烯是一种新型塑料,具有耐酸、碱,耐高温,耐磨和优良的电绝缘性等特点,故有“塑料王”之称。它在国防军工、石油化工、电器、机械等工业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应用日益广泛。聚四氟乙烯成品本身无毒,但在电焊或其他高温作用下发生热解。当温度超过300℃时即可以热解;温度在490~600℃时,可热解为氟光气;温度在1,000℃以上可产生剧毒的六氟丙烯、八氟异丁烯等。这些热解物一旦吸入人体内,可引起严重中毒。 上海某化工厂在今年停产检修中,用电焊焊接金属管道时,由于没有将聚四氟乙烯垫圈和聚四氟乙烯薄膜拆除,管道导热而引起聚四氟乙烯热…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空调车、空调机、管道供气及各种燃气炉具、热水器等为人们的生活提供冬暖夏凉和方便、舒适的生活条件。但人们在提高生活水准的同时,往往容易忽视由此而产生的一氧化碳对人体的侵害。据不完全统计,因使用燃气热水器而导致一氧化碳中毒(也称煤气中毒)死亡和缺氧窒息、火灾等,仅北京、上海两地1997年由此造成的中毒事故就超过200起;深圳、广州亦先后发生因煤气漏气引起大火和一氧化炭中毒死亡事故更是时有——发生。一氧化碳为无色、无味、无刺激性的气体。一氧化碳中毒是由于吸入一氧化碳汽体而引起的机体损…  相似文献   

20.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类方法有多种,从发生原因来分,通常可分为:生物病原体所致疾病、食物中毒事件、有毒有害因素污染造成的群体中毒、出现中毒死亡或危害、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引起的死亡、不明原因引起的群体发病或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