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论思想政治工作与生态环境功能的探讨问题,文章介绍了思想政治教育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对生态环境的认识,思想政治教育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和思想政治教育与对生态环境的价值,对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探讨了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与生态环境的转化功能,对于这些功能的转化,主要是思想政治教育与生态环境的转化与生态环境的激励功能,为职业技术学院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奠定了有力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人员、物资、能源资源等要素在不同层级空间的频繁流动,持续重构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关系,并对国土空间安全产生影响。从流动性视角进行国土空间安全探讨,提出在活动承载安全、资源与生态安全基础上,应考虑要素流动与人类活动、资源环境的耦合性及其潜在风险。流动性与国土空间安全的关系可以从“流”空间与场所空间耦合、“供—流—需”协调与资源配置安全、要素流与国土空间系统韧性三个方面来表征。以生态、水、粮食、经济、社会等安全塑造为目标,立足于各类要素流对人地关系系统影响的不确定性,以及自然灾害、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等极端条件下的流动性风险,通过合理引导资源配置、科学布局国土空间要素等手段,实现人类活动、自然环境系统之间的自适应与良性反馈调节,形成安全韧性的国土空间格局与框架。在国土空间规划中,需要进行要素流与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耦合协调性分析评价,建立“形”与“流”结合的国土空间结构优化分析方法,增强不同空间的功能弹性以适应要素流动和活动集聚的不确定性,建立供需协同的国土空间支撑体系。研究对提升国土空间可持续发展水平以及保障人类生存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四川盆地红层找水打井工程与防灾减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四川盆地红层区找水打井工程和地质灾害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红层区有利于崩塌滑坡发生的地形地貌、地质结构以及红层区斜坡变形破坏特征等方面阐述了红层区崩滑地质灾害发育特点,论述了地表渗水和地下水对红层斜坡变形破坏的影响、疏排水在红层区崩塌滑坡防治中的重要作用,论证了红层找水打井工程与崩塌滑坡防灾的联系,提出了纽层打井工程区的防灾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4.
中国西北地区人工绿洲的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西北地区的人工绿洲是当地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和未来文明建设的主要依托,也是本地区独有的人工生态景观。中国西北属干旱、半干旱地区,于是蒸发量大、降雨量小。光热资源充足为当地的主要气候特征,为人工绿洲的开发与发展准备了前提。通过人为作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把地下水或者河流水引入进行灌溉,增加土壤水份,改善土壤成分,形成了可供人类生存的绿洲。西北地区的人工绿洲经过2000多年的曲折道路,有的已消失,有的正在衰退中,有的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分析中国西北地区的水土源与引水开垦条件及人工绿洲的发展趋势和现存的生态问题。从而得出,人类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是导致人工绿洲生态失衡的主要原因,总结人工绿洲衰退的原因,提出西北地区人工绿洲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相似文献   

5.
黄河流域城市群与产业转型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是国家重大战略之一。城市群和产业转型发展是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根本保障,揭示流域尺度城市群发展与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对指导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为此,本文聚焦“城市群和产业转型发展”,联合来自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大学、河南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从生态保护、资源配置、动态演化、空间结构、整合调控等视角,探讨黄河流域城市群与产业转型发展的重要议题,以求服务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核心观点如下:识别水资源、城市群和产业发展的关系是促进产业转型和城市转型协同、经济转型和社会转型并进的关键;分析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复杂耦合与动力演化机制对于实现流域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揭示黄河流域典型城市群和产业空间演变机理,构建城市群与产业转型发展空间一体化目标与模式,是促进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在全球化和能源革命导致贸易不确定性增加、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关系复杂、“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构建背景下,黄河流域“城市群和产业转型发展”亟需更全面的整合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之上,对南岭及其邻区的地层、岩浆岩、变质岩和构造综合研究与对比分析后认为,该区成矿条件优越,成矿条件复杂,表现出多金属矿产的共生性与伴生性。开发方向应该充分利用这两个特性,依靠科技,实行投资倾斜,减少资金沉淀,加强综合找矿、综合开采、综合冶炼、综合加工。在提高资源增值率,扩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完善产业结构与生产力布局,尽快地把该地区建成有色、稀有、黑色金属工业基地。  相似文献   

7.
新型城镇化、居民福祉与国土空间规划应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明星  周园  汤青  刘晔 《自然资源学报》2020,35(6):1273-1287
我国城镇化已经步入中后期发展阶段,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内涵需要进一步丰富和建构。国土空间规划正是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落地的关键。本文提出增进居民福祉是以人为本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梳理了居民福祉内涵的国内外相关研究、居民福祉的主客观测度指标体系与方法,归纳了影响居民福祉和幸福感的综合影响因素。借鉴国外空间规划经验,建议把增进城乡居民福祉作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之一,并在国土空间规划实践中注重公共服务设施优化配置研究、灾害风险评估与韧性城市建设、三生空间优化、社区生活圈规划与精细化管理和大数据与智能决策系统等。城镇化是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组成,国土空间规划的科学编制有助于推动新型城镇化的高质量发展和城乡居民福祉提升,需要关注和加强城市合理等级体系、城市人口流动格局网络、半城镇化与就近城镇化模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配置与均等化、气候变化、城市灾害风险管理以及快速城镇化下人地关系演变等新型城镇化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8.
河湖富营养化过程受流域水污染、生境破坏和闸坝控制等多因素非线性叠加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常规水生态机理模型的模拟精度.非参数模型以其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在河湖水生态问题诊断和预测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该文系统梳理了国内外近20年来河湖富营养化非参数模型的相关研究成果,通过Citespace开展基于WoS与CNKI数据库的相关文献大数据可视化分析,全面阐明了结构方程模型(SEM)、贝叶斯网络(BN)、支持向量机(SVM)、人工神经网络(ANN)、随机森林(RF)、梯度推进机(GBM)、广义相加模型(GAM)等主流非参数模型在河湖富养化营研究中的适用性与局限性,对具有相似特征的模型进行对比分析并提出展望,以期为水生态模拟相关研究提供科学有效的方法支撑.结果表明:非参数模型在河湖富营养化研究领域中的应用呈指数增长趋势,其中SEM、BN、RF、GBM和GAM模型适用于河湖富营养化问题的诊断和驱动要素识别,BN、ANN、SVM、RF、GBM和GAM具有良好的非线性拟合预测能力.非参数模型将是今后一段时期内开展水生态大数据分析诊断和预测管控的关键技术手段.综合考虑区域异质性与多重环境因子在不同时空尺度上响应关系及强人类活动干扰下的河流水生态退化风险,利用生态机理模型与非参数模型耦合求解与优化算法引入,精准识别水生态健康退化的环境压力阈值,开展变化环境下的水生态退化风险预测预警,将是未来非参数模型在河湖富营养化应用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9.
流域水资源冲突管理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曾维华 《上海环境科学》2002,21(10):600-602
在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过程中,上下游各地区间以及各部门间的利益冲突问题,严重制约着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开发与利用。该文从流域水资源管理的实际问题出发,针对这些利益冲突问题,提出了建立在流域水资源集成管理与冲突分析理论基础上的流域水资源冲突管理的理论框架,以及基于互联网的流域水资源冲突管理的协同工作平台的新思路。流域水资源冲突管理是流域水资源管理的一种革新,它以集成管理为指导思想,冲突管理为手段,以解决传统流域水资源管理很难解决的各种冲突问题。流域水资源冲突管理春协同工作平台,是缓解上下游各地区间以及各部门间的利益冲突,实现流域水资源持续开发利用唯一题。流域水资源冲突管理及其协同工作平台,是缓解上下游各地区间以及各部门间的利益冲突,实现流域水资源持续开发利用唯一途径,它的实施与推广必将提高流域水资源管理的效率,推动我国流域水资源集成管理的发展过程,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10.
水生植物对农田排水沟渠中氮、磷的截留效应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4  
为有效阻控农田土壤流失氮、磷通过沟渠进入水体,通过动态模拟实验研究对比不同排水沟渠对农田流失氮、磷的截留作用,同时通过静态模拟实验重点探讨了水生植物对氮、磷在水-沉积物-水生植物这一微观系统中的截留机理.结果表明:沟渠中的水生植物茭白和菖蒲对氮、磷的截留和转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水生植物的存在可以加速氮、磷界面交换和传递,从而使上覆水中氮、磷含量快速减少;沉积物间隙水中氮、磷含量的变化受界面交换、沉积物吸附、微生物转化及植物吸收等各方面因素影响,水生植物调整并加强氮、磷的各种转化,植物的存在使得间隙水中氨氮及磷酸盐含量降低并呈现规律变化.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Zn2+和Cd2+对轮虫种群增长的单一和联合毒性效应,在不同温度(15、20和25 ℃)和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不同密度(0.5×106、1.0×106和2.0×106 mL-1)下,以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为受试生物,采用3 d种群累积培养方法,研究了不同 Zn2+污染处理组〔ρ(Zn2+)分别为0.315、0.630和1.260 mg/L〕、Cd2+污染处理组〔ρ(Cd2+)分别为0.073、0.145和0.289 mg/L〕、Zn2+-Cd2+复合污染处理组〔ρ(Zn2+)、ρ(Cd2+)分别为0.315、0.073 mg/L,0.630、0.145 mg/L和1.260、0.289 mg/L〕 对轮虫种群增长率和混交雌体百分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当藻密度为0.5×106和2.0×106 mL-1时,与对照组相比,随着温度上升,对轮虫种群增长率产生抑制作用的处理组数明显增加,高温(25 ℃)下,所有处理组均显著降低轮虫种群增长率. 15和20 ℃下,与较低、中等藻密度(0.5×106、1.0×106 mL-1)相比,较高藻密度(2.0×106 mL-1)下轮虫种群受到毒性影响的处理组数明显减少;25 ℃下,各处理组轮虫种群增长率均随藻密度的升高而增加. 在温度为15和20 ℃、藻密度为0.5×106 mL-1条件下,Zn2+-Cd2+复合污染处理〔当ρ(Zn2+)、ρ(Cd2+)分别为1.260、0.289 mg/L时〕的轮虫种群增长率明显低于ρ(Zn2+)为1.260 mg/L和ρ(Cd2+)为0.289 mg/L时的轮虫种群增长率;温度为25 ℃、藻密度为2.0×106 mL-1条件下,Zn2+-Cd2+复合污染处理〔当ρ(Zn2+)、ρ(Cd2+)分别为0.630、0.145 mg/L时〕的轮虫种群增长率明显低于ρ(Zn2+)为0.630 mg/L和ρ(Cd2+)为0.145 mg/L时的轮虫种群增长率. 研究显示,温度、藻密度和重金属质量浓度之间的交互作用对轮虫种群增长率的影响大于其对混交雌体百分率的影响,随着温度的升高和藻密度的降低,Zn2+、Cd2+对轮虫的单一和联合毒性效应增加.   相似文献   

12.
军工材料环境适应性工程化验证和研究发展战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国内外发展现状分析,讨论了环境适应性工程化验证和研究在军工材料开发、应用及其在武器装备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军工材料环境适应性工程化验证的技术内涵、试验与研究的模式和军工材料开发到武器装备应用各个阶段的任务和目标。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发展军工关键材料环境适应性工程化验证试验与研究的总体战略和目标。结合国情。提出了军工关键材料环境适应性工程化验证与研究和关键材料体系环境适应性数据完善.军工关键材料环境适应性工程化验证自主保障能力建设.军工关键材料环境适应性工程化验证技术的提升等3方面重点发展和研究内容的构想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滇池宝象河流域氮磷流失空间格局解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有效控制氮磷流失量是水质持续改善的关键因素,定量解析流域氮磷流失量对于氮磷污染精准控制至关重要.宝象河作为滇池流域最主要的入湖河流之一,对滇池水质的影响极为重要.该研究基于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数据,建立了宝象河流域高分辨率的氮磷排放清单,通过构建宝象河LODEST模型估算流域氮磷非点源污染入河系数,并对宝象河流域的氮磷流失量及其空间格局进行解析.结果表明:①2018年宝象河流域TN和TP的排放量分别为1 456.92、191.16 t,流域内种植业非点源是最大的污染源,其次是城镇生活点源和未收集点源.②2018年宝象河干海子断面TN和TP的径流通量分别为270.49和11.19 t,非点源入河系数分别为0.297和0.048.③2018年宝象河流域TN和TP流失量分别为432.28和18.57 t,氮磷流失空间格局呈显著的空间异质性,流域内TN和TP流失强度总体呈外高内低的分布,农业污染为主的子流域氮磷流失最为严重.该研究提出的氮磷流失量估算方法较好地揭示了流域氮磷流失空间分布规律,论证了降雨和地形的不均匀性是造成流域氮磷流失量呈显著空间异质性的重要因素.研究成果可为滇池流域入湖污染负荷控制与削减工程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同时能够为宝象河流域水环境的精准控污和精细管理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撑.   相似文献   

14.
新型杂化材料钝化修复镉铅复合污染土壤的效应与机制研究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2  
王林  徐应明  梁学峰  孙扬  秦旭 《环境科学》2011,32(2):581-588
采用盆栽实验,研究了新型杂化材料及其与磷酸盐复配使用对镉铅复合污染土壤的钝化修复效果,并通过重金属形态分析、吸附平衡实验以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探讨了杂化材料钝化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机制.结果表明,杂化材料单一处理对油菜生长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杂化材料与磷酸盐复合处理则能显著提高油菜地上部和根部生物量,分别比对...  相似文献   

15.
在前期筛选出油青60 d菜心和特青60 d菜心分别为PAEs高/低吸收累积基因型菜心的基础上,对其进行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不同污染水平(20 mg.L-1、50 mg.L-1)的溶液培养试验,对比研究2种基因型菜心根系解剖结构的差异性,初步探讨其与菜心吸收累积DEHP的关系.结果表明,油青60 d菜心和特青60 d菜心的根系解剖结构及其对DEHP污染处理下的响应均存在显著差异.油青60 d菜心根系和茎叶中DEHP含量均主要受主根形成层外围厚度和须根中柱直径控制,决定系数分别为0.900和0.809.特青60 d菜心根系中DEHP含量主要受主根形成层外围厚度和须根皮层厚度控制,决定系数为0.757;茎叶中DEHP含量主要受主根形成层外围厚度控制,决定系数为0.856.油青60 d菜心根系木射线细胞形状以排列规则的长方形为主,主根木栓层厚度和须根皮层厚度较小,须根中柱直径、导管数和导管直径较大,表明油青60 d菜心根系比特青60 d菜心更有利于对DEHP的吸收累积.  相似文献   

16.
中国水生态分区初探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从生态系统的角度管理自然资源以及进行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国际环境保护领域的主流趋势.基于生态分区和地理分类单元开展环境保护与资源管理,已广为世界各国所接受.淡水生态分区是生态分区的一个重要类型,与水文分区和水环境功能分区相比,其在管理、评价和保护河流、溪流和湖泊等淡水水体资源、环境及水生生态系统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本研究比较了国内外主要水体分区体系,分析各分区体系的优劣,强调在中国开展水生态分区研究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水生态分区的目标、范围和指标体系的设想,指出中国水生态分区应根据中国淡水生态系统实际和环境特征,着重突出河流和湖泊等水体的生态服务功能、水生生态系统的敏感性和人类活动的干扰与影响,并就中国水生态分区的范围、分类指标及水生态分区在将来环境管理中与其他现行分区体系的协调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王宏  胡清  许盛彬  王炜  童立志 《环境工程》2022,40(1):224-230
场景差异和环境因素变化都可能导致修复后场地中重金属的再次活化,给建设用地再开发带来潜在环境风险.选择合适的风险阻控技术是保障重金属污染建设用地长期安全利用的关键.为推动风险阻控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和发展,首先对现有适用于重金属污染场地风险阻控技术(物理阻隔和化学钝化)所使用功能材料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总结.其次,对不同阻控技...  相似文献   

18.
沈镭 《自然资源学报》2022,37(12):3037-3048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和世界地缘政治经济格局变化,对中国实现碳中和战略目标与保障自然资源安全产生了重大影响。如何把实现碳中和目标与保障资源安全目标结合起来,从碳中和的技术逻辑和自然资源领域的实践逻辑视角,分析提出中国自然资源安全保障路径及其实现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从自然资源对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和当前自然资源利用与保护实践出发,系统分析了碳中和的相关问题和自然资源领域实现碳中和的主要路径。研究表明:当前国内外对碳排放的认识不仅存在量化指标不确定性,而且还有很多其他的误区,中国面向2030年和2060年多个发展目标,需要统筹各种能源与资源的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领域实现碳中和必须遵循自身的技术逻辑与实践逻辑,厘清碳中和行动之间各种边界,加强自然资源学的基础理论与方法研究,揭示碳达峰和碳中和(3060目标)与能源和资源关联耦合机理,研究制定化石能源退出路径和其他利用策略,研发和推广提升资源与能源利用效率的适用技术,探索林草、湿地、土地利用和碳封存实现增汇的潜力与实施路径,研究山水林田湖草沙与自然资源系统治理新模式,开展面向碳中和战略目标的自然资源安全战略研究、模拟预警、动态评估、方法创新与应用示范。建议实施包括化石能源双控行动、再生能源勘查行动、资源利用提效行动、关键矿产增储行动、耕地保护修复行动、林草扩绿保育行动、湿地修复保护行动、陆海统筹协调行动、资源管理智能行动、人才技术创新行动等十大重点战略计划。  相似文献   

19.
中外棕地治理与再开发政策、法规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棕地问题日益突出,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和学者的关注。由于政策、法规对棕地治理与再开发可起到很好的引导、规范和激励等作用,它们已成为棕地问题研究的重点之一。本文对美洲和欧洲的几个国家在棕地治理和再开发方面的现行财政政策、税收政策、法律体制进行了介绍和分析,并与我国棕地治理与再开发政策、法规进行了比较。同时,对我国棕地治理与再开发的政策和法规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GIS在固体废弃物管理规划中的研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综合阅读国内外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计算机技术和GIS的发展,详细阐述了GIS在固体废弃物管理规划中的研究应用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趋势。文章首先介绍了GIS的功能及其在环境保护特别是在固体废弃物管理规划中的应用,然后针对固体废弃物管理规划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指出了应用GIS技术对固体废弃物进行管理规划的方便性、灵活性和可视化优势之所在,强调了通过加强GIS在固体废弃物管理规划应用中的完整性和普适性,并逐步实现网络化,必将大大提高固体废弃物的管理和决策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