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据众多西方史学记载,一些地球上早期的文明国家,都是从几个小村庄飞快地发展强大起来,然后又突然间崩溃,结束了如日中天的光辉。人们惋惜之中也在思考,是外来武器推翻了统治王朝,洗劫了他们的王宫与神庙,还是发生了巨大的自然灾害(如洪水、干旱、火山喷发、地震、天空物体撞击等等),导致了社会的瓦解?考古历史研究探明,其原因十分复杂。例如罗马帝国的崩溃除了政治上的原因之外,天灾也是一种可能  相似文献   

2.
中国城市地震灾害危险度评价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应用中国历史上发生的M≥4的6759条地震信息和2000年中国672个城市的有关信息,采用中国城市近源地震等效震级和城市地震灾害承灾体易损性指数CV,构建了中国城市地震灾害危险度指数W X,并编制了相应的分布图.研究表明:中国41.82%的城市历史上发生过≥4的近源地震.CV高值城市的分布与我国城市群、城市带的分布并不一致.华北地区、台湾岛地区是我国城市高危险度的高密集区,其次是福建广东沿海、云南省、新疆天山山脉等地区.WX值在3.0以上的37个城市应作为国家减轻地震灾害的重点城市.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地震海啸及其预警服务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本文概述中国历史上地震海啸的发生情况,讨论了中国受远洋地震海啸影响的可能性,重点介绍了1992年初发生在海南岛近海的,首次由仪器记录到的极为鲜见的一次地震海啸,最后叙述了目前中国地震海啸预警的作业力式。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世界上地震活动强烈的国家之一,全球三分之一的大陆地震发生在中国,全国每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历史上都发生过5级以上破坏性地震,除浙江和贵州外,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发生过6级以上强烈地震,有40%左右的国土,60%的5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位于Ⅶ度和Ⅶ度以上的地震高烈度区。我国的地震具有分布广、强度大、频度高和震源浅  相似文献   

5.
"防灾减灾日"的由来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面临的自然灾害形势严峻复杂,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剧,灾害损失日趋严重。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这场新中国成立  相似文献   

6.
在我们这个小小的星球上,北纬40度线绵延不绝横亘于美国、日本、地中海地区和中国大陆。在形似雄鸡的中国版图上,北纬40度线地区穿越首都北京,贯通祖国最辽阔的东西疆域,成为人们最关注的地理带、经济带、文化带。在地震科学的视阈中,北纬40度线附近地区,曾经发生过多次人类历史上难以抹去的惨烈记忆:美国旧金山大地震,葡萄牙里斯本大  相似文献   

7.
1920年宁夏海原地震1920年12月16日20时5分53秒,中国宁夏海原县(北纬36.5度,东经105.7度)发生震级为8.5级的强烈地震。这次地震,震中烈度12度,震源深度17公里,死亡24万人,毁城四座,数十座县城遭受破坏。它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波及范围最广的地震,宁夏、青海、甘肃、陕西、山西、内蒙古、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山东、四川、湖北、安徽、江苏、上海、福建等17地有感,有感面积达251万平方公里。海原地震还造成了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地震滑坡。地震发生时山崩土走,有住室随山移出二三里。  相似文献   

8.
黄河黑山峡大柳树坝址区存在大范围的岩体松动现象。其主要特征是岩体应力释放。结构面张开。密度显著下降。为进一步研究岩体松动的成因机制,在详细调查区域地质背景条件及区域地震动力作用基础之上。提出了地震动力作用与岩体松动现象的内在联系,同时又通过动力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计算。进一步证明大柳树坝址区存在的大范围岩体松动与历史上该地区发生的强烈地震具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正湖南省地处中国中南部、长江中游南部,地处云贵高原向江南丘陵和南岭山脉以及江汉平原过渡的地带。大部分区域处在华南地震区长江中游地震带。历史上全省14个市州都发生过破坏性地震,其中,1631年发生在常德的6~3/4级地震是华南内陆最大的地震之一,但到目前为止湖南省已有80多年没有发生过大的破坏性地震。湖南省目前正实施富民强省战略,加速推进"四化两型"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0.
我国古代救灾“机制”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地域辽阔。南北东西自然条件相差悬殊,历史上,灾害的发生连绵不断,灾年也极为频繁。据《中国救荒史》一书统计.仅明清两朝灾害记录就达2100余次,平均每一年就有2次以上。中国千百年来以农立国,灾害不仅导致庄稼绝收、房屋损坏,而且也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明清政府为了减轻自然灾害带来的负面影响,在灾前预防、灾中救助乃至灾后补救等各方面采取了相应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