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类加速度的高级进化 根据大自然化石档案的记载和科学家的研究认为,生命在漫长的岁月中,是由低级向高级演化的,其速度是由低速向高速发展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演化的速度将会越来越快。如古猿约用了1500万年完成了向猿人的过渡,猿人约用了300万年完成了向古人的过渡。古人约用了30万年完成了向新人的过渡,新人约用了5万年完成了向现代人的过渡,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后向轨迹模型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实例,调研了长三角地区运用后向轨迹模型分析颗粒物潜在源区的研究现状,同时展望了后向轨迹模型应用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们以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思想道德教育为主线,以创建活动为载体,坚持以人为本,重在建设,把精神文明建设的着力点放在抓班子、带队伍、强素质、促工作上.实现了在制度上向规范化,素质上向专业化,管理上向科学化,监测上向自动化,环保产业向市场化五个跨越,有力推动了全市环保工作.  相似文献   

4.
根据地物光谱仪在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的观测数据,获取了台湾海峡海区2006年夏、冬季和2007年春、秋季的垂向大气漫透射率,并对之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发现,台湾海峡海区的垂向大气漫透射率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春秋季节的垂向大气漫透射率明显高于冬夏季节,且不同季节的垂向大气漫透射率具有不同的波长分布特征.该海区垂向大气漫透射...  相似文献   

5.
通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已初步构建了水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及标准体系,建立健全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水污染防治工作正在实现从"控"向"防"、从末端治理向全过程控制、从点源控制向流域综合管理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正>根据中国地质调查局总体部署,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在赣南地区实施了找矿扶贫工作,"南岭东段重要矿种成矿要素调查"项目组通过1∶5万矿产地质调查、大比例尺填图、地表槽探揭露和深部钻探验证等技术手段,在江西赣县区新发现了具有大型找矿远景的牛角龙钨多金属矿床,不仅实现了赣南找矿空白地区新突破,为赣南地区脱贫致富提供了新的钨矿资源基地,也为赣南及其他地区找矿勘查提供了成功示范和理论依据。初步调查发现,牛角龙钨多金属矿床为细脉带型钨多金属矿床。矿区出露的地层为寒武纪牛角河组,NE向背斜叠加NW向背斜形成的跨褶皱构成矿区主要构造格架,主要有SN向、NE向、NW向和EW向  相似文献   

7.
王浩  褚俊英 《环境保护》2013,41(14):32-34
自1973年8月中国第一次环境保护会议以来,中国政府系统全面地推进环境保护工作,水污染防治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四十年来,中国水污染防控逐渐由自发向自觉发展,由无组织向高效组织管理发展,由无法可依向有法可依发展,由工业与城市向流域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然  相似文献   

8.
针对扬子东南缘浙赣地区地质构造特征,通过研究中生代的构造分层、盆地演化、火山活动构造环境等,分析了研究区中生代构造环境,认为研究区中生代盆地演化经历了由近东西向、北东东向向北东、北北东向构造方向的转变和由挤压-拉张-挤压-拉张的构造环境变化;构造体制环境从晚侏罗世开始,到早白垩世早期基本完成转换过程。伴随构造环境的转变,研究区内形成了中生代不同类型的盆地。  相似文献   

9.
基于一维垂向模型(1DV模型),建立了波流共同作用下泥沙悬浮释放污染物的数学模型,模型通过验证可较好的描述床面附近紊动特性、水流结构、泥沙垂向分布及污染物解吸释放规律. 利用数学模型,通过设置不同的模拟情景,分析计算了波流共同作用下泥沙悬浮特征、污染物释放动态过程及时空分布特征. 研究表明: 波流共同作用下,吸附态污染物及总污染物垂向分布与悬浮泥沙分布一致,波浪底部边界层的周期性振荡限制了从底部悬扬的泥沙向上部水体的扩散,在近床面存在梯度较大的高浓度层,在悬浮释放的初期,溶解态污染物的垂向分布规律与吸附态污染物一致,达到平衡后,沿垂向均匀分布.水流流速和波浪强度对泥沙悬浮释放污染物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水流对泥沙及污染物的垂向分布影响明显,波浪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床面附近形成高浓度含沙层和污染物层.  相似文献   

10.
论文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及中国142 个测站12 小时降水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合成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对青藏高原夏季500 hPa 纬向风的昼夜变化特征及其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自1950 年以来,高原夏季500 hPa 昼、夜纬向风均呈现整体减弱趋势,且减弱趋势夜间比白天明显,纬向风日较差呈增大趋势。高原昼、夜纬向风在1967 年均存在减弱突变,纬向风日较差存在1965 年的减小突变和1975 年的增大突变,纬向风日较差具有4~6 a 及16~23 a 的显著周期。高原昼夜纬向风异常,使得高原东侧及其以东地区出现异常的上升或下沉气流,且高原纬向风减弱时,长江以北的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偏少,长江以南地区降水偏多,降水对高原纬向风异常响应的昼夜差异主要表现在四川盆地东西部降水异常的昼夜差异上。  相似文献   

11.
采用二维低Re数κ-ε模型和被动标量的湍流扩散方程,对双车道街道峡谷内的流场和气态污染物浓度场进行了研究.并应用风洞实验数据对模拟进行了验证,分析流场和浓度场的模拟结果表明,3种不同排放情况下,流场分布相同,且相同高度下,上风向污染物浓度均高于下风污染物浓度.由于流场导致浓度梯度分布的差异,相对于上风向车道情况,下风向车道上排放的污染物更易于向街道峡谷外扩散.  相似文献   

12.
为比较VP型与SSQ型倾斜仪对强震激发的自由振荡的检测能力,基于佛子岭地震台观测资料,利用功率谱密度估计方法,提取2014年4月2日智利8.2级地震激发的0S3~0S37基频球型自由振荡,其中VP仪NS向检测到了26个振型,EW向检测到了25个振型;SSQ仪NS向检测到了25个振型,VP仪EW向检测到了20个振型,同时实测周期与PREM理论振荡周期相一致,只有0S5振型的观测周期与理论周期的最大差异达到0.85%,其他大部分最大差异都在0.2%以内。  相似文献   

13.
向事故学习什么衢州化学工业公司锦纶厂鲍伟忠50年前毛泽东同志曾题词"碰了钉子时,就向钉子学习,问题就解决了"。近期不少企业各类事故频频发生,真可谓安全生产上碰了钉子。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应向事故这个钉子学习。向"钉子"学习并不是向"钉子"屈服,而是研究...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构造地球化学角度 ,论述了区内Ag、Pb、Zn等多金属成矿元素的聚矿成矿环境 ,阐述了成矿元素聚矿成矿与印支燕山期NNW向构造岩浆活动晚期脆性形变的密切关系。聚矿成矿具一定规律 ,受NNW向压性形变控制。从元素集散规律分析了区内的重要找矿前景 ,被破坏的NNW向构造岩浆岩带是该区寻找隐伏和半隐伏矿带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5.
叶绿素a(chlorophyll a, Chl a)是浮游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浓度垂向分布对海洋初级生产力估算、水下辐射传输过程等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渤、黄海现场实测数据集,研究了渤、黄海区域Chl a浓度垂向分布的变化特征,并构建了Chl a浓度垂向分布量化模型。结果表明,渤、黄海Chl a浓度垂向分布类型可分为均一型和高斯型,春、冬季均一型分布占主导,夏季高斯型分布占主导。针对Chl a浓度垂向分布类型,本文提出了基于海表面温度、表层Chl a浓度的分类方法,该方法能够有效区分渤、黄海Chl a浓度的垂向分布类型,分类整体精度达82%。构建的针对高斯型的Chl a浓度垂向分布量化表达模型表现出良好的精度,对于90%以上样本,模拟拟合剖面与现场测量剖面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决定系数R2在0.80以上,相应的拟合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在30%以内;同时,本文建立了基于海洋环境要素(表层Chl a浓度和深度)的高斯模型参数的估算方法。  相似文献   

16.
从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传出消息,有关部门历时六年开展了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结果表明,全国土壤污染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工矿业、农业等人为活动时引起污染的主要原因.据经济参考报报道,当前,我国土壤污染出现了有毒化工和重金属污染由工业向农业转移、由城区向农村转移、由地表向地下转移、由上游向下游转移、由水土污染向食品链转移的趋势,逐步积累的污染正在演变成污染事故的频繁爆发.笔者就土壤中的二恶英污染以及现在的研究进展作一浅析.  相似文献   

17.
几年来,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环境情报工作的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现在,环境情报工作正以单纯服务型向开发经营型转变,服务方式以被动式向主动式转变,并在某些情报服务方面进行了有偿服务的尝试.  相似文献   

18.
<正>当今新课程理念与时俱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日益更新。教学手段的逐步现代化都向教师的专业素质与业务水平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为了迎接这种挑战,更好地胜任教育教学工作,促进学生的发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我认为作为一名农村教师更应该回望自己的成长历程,努力探寻教育教学规律。我深知自己的进步离不开以下几点。一、善于学习,快速成长教师自身学习主要的途径:向社会学习、向书本学习、向专家学习,向同行学习、向实践学习、向学生学习。一位哲人说过:教师本身就应是一本书,教师唯有让读书成为习惯,才能书写好"教师"  相似文献   

19.
某水利枢纽坝区构造特征及其对岩溶发育规律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某水利枢纽区构造基本格局形成于早白垩世的燕山运动,此时构造应力场以NE向为最大主应力方向,形成了规模较大的NE向百兴向斜;渐新世以来,区域表现为大面积的间歇性隆升,构造应力场转变以NW向为最大主应力方向,形成坝区占统治地位的NE向构造,在坚硬的岩层中形成大量节理裂隙,软弱岩层中则表现为塑性变形。这种构造特征对岩溶的发育具有控制性作用:(1)构造发育史控制了岩溶发育演化史,(2)构造运动的间歇性导致岩溶的多层性及继承性,(3)褶皱限制了岩溶呈NE向带状分布,(4)不同岩层内构造特征相异导致岩溶仅在某些岩层内较发育,(5)节理裂隙控制了岩溶发育的部位及形态规模。  相似文献   

20.
<正> 贵州及其邻区主要是NEE向、SN向及NW向三组同生断裂带控制了奥陶纪初至石炭纪末的沉积。古海岸线的变迁与三组断裂的演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NEE向同生断裂带起着主导作用,从北到南划分出黔北断陷槽地、黔中断隆垣地,黔南断陷槽地及桂北断阵垣地等几个区(图1)。在分区命名上,我们强调了断裂因素,这或许比泛指的“隆起”和“凹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