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深圳蛇口港及其临近海域海水有机锡污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利  倪睿  钟毅  陈大玮 《环境科学学报》2008,28(8):1681-1687
以正己烷为萃取剂、四乙基硼化钠为衍生剂对海水样品进行同步化液-液萃取衍生反应,采用气象色谱-火焰光度检测法进行有机锡定性及定量分析,研究了深圳市蛇口港及其临近海域受有机锡污染的状况.结果显示,在所测定的海水中均检测出了三丁基锡、二丁基锡和一丁基锡化合物,三者的平均浓度分别为80、62和49 ng·L-1但本方法可能不适合三苯基锡的定性定量分析.港区个别站位海水三丁基锡浓度高达152 ng·L-1在深圳湾海水样品中还检测出了信号极强的多个未知峰,表明深圳蛇口港及临近海域海水有机锡的污染程度已经较为严重.蛇口港区有机锡污染可能与繁忙的航运以及珠江口水域存在的普遍性有机锡污染有关,而深圳湾有机锡污染一方面可能是来自蛇口港区有机锡污染的扩散,另一方面可能来自深圳河的排污.位于深圳湾的国家级红树林及鸟类自然保护区是一个对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及侯鸟的保护都极为 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该海区受有机锡污染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长期的有机锡污染必将对该湿地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危害.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三峡库区次级河流春季水环境中有机锡污染及有机锡在水/SPM(悬浮颗粒物)间的分配情况,于2013年3月分别在大宁河和小江采集地表水样,以三丁基锡(TBT)和三苯基锡(TPh T)及它们的代谢产物一丁基锡(MBT)、二丁基锡(DBT)、一苯基锡(MPh T)和二苯基锡(DPh T)为研究对象,采用固相微萃取处理溶解态样品,液液萃取-固相萃取处理悬浮颗粒态样品,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及内标法定量测定有机锡浓度,调查研究了大宁河和小江春季地表水溶解态和颗粒态样品中有机锡的浓度水平及分配特征.结果表明,该时期大宁河和小江的各监测点都不同程度地检测到了以上6种有机锡,但不同形态的有机锡在水环境中的分配差异较大.大宁河和小江溶解态样品中总有机锡污染水平明显高于颗粒态样品,并且溶解态样品中有机锡污染主要以低取代MBT和MPh T为主,而颗粒态样品主要以高取代丁基锡DBT和TBT为主.  相似文献   

3.
采用戊基化格式衍生法,GC-FPD分析了厦门港周边海域9个小岛屿分布的疣荔枝螺(Thais clavigera)体内3种丁基锡化合物(butyltins)和3种苯基锡化合物(phenyltins)的存在形态与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丁基锡化合物总浓度(ΣBTs)为0.3~70.6ng.g-1,平均值为28.8ng.g-1,以一丁基锡化合物(MBT)为主.苯基锡化合物总浓度(ΣPhTs)为nd~18.8ng.g-1,平均值为7.9ng.g-1,以三苯基锡化合物为主.厦门港周边海域以丁基锡化合物为主要污染物,占到总有机锡化合物(ΣOTs)的74.3%~96.8%.疣荔枝螺体内(ΣBTs)和(ΣPhTs)呈现从厦门港内到港外逐渐降低的趋势.疣荔枝螺体内TBT和TPhT的浓度显示良好的相关关系(R2=0.7109,p0.01),说明TPhT和TBT来源趋同,即来源于船舶防污涂料,或水产养殖污染源.与我国东南沿海港口相比,厦门海域疣荔枝螺体内丁基锡化合物的污染处于一个较低水平但比2002年有所加重.  相似文献   

4.
南极菲尔德斯半岛近岸海洋生物体有机锡污染状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南极地区已发现丁基锡污染,但有关苯基锡污染及有机锡在食物链中的传递等相关研究尚未见报道.为此,自2014年12月—2015年1月从南极菲尔德斯半岛周边采集了20种海洋生物共32个混合样品(即由多个同种生物个体混合而成),经甲醇/醋酸提取、四乙基硼化钠衍生和弗洛里硅土柱净化等过程处理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样品中一丁基锡(MBT)、二丁基锡(DBT)、三丁基锡(TBT)、二苯基锡(DPhT)和三苯基锡(TPhT)进行测定,并讨论了不同有机锡化合物在食物链中的传递特征.结果表明:海藻、无脊椎动物、鱼类、海豹、鸟类中有机锡含量分别为n.d.~19.5、8.6~11.0、10.8、4.2~12.9、21.6~27.0 ng·g~(-1)(以Sn计,若未注明均以干重计),生物样品中TBT、DBT、TPhT、DPhT均有检出,而MBT均未检出;大型海藻对TBT、DBT有一定富集能力,且TBT一定程度上表现出随营养级生物放大效应;TBT和TPhT在食物链顶端含量最高,同时发现高营养级的生物具有排出部分有机锡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近50年来深圳湾红树林湿地Hg、Cu累积及其生态危害评价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李瑞利  柴民伟  邱国玉  贺蓓 《环境科学》2012,33(12):4276-4283
海湾地区沉积物在输运和沉积过程中记录了人类活动的信息.对深圳湾红树林湿地柱状沉积物进行测年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沉积物沉积速率为1.38 cm.a-1.沉积物容重、pH、电导率和总有机碳(TOC)在整个剖面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36~0.71 g.cm-3、6~7、2.93×103~4.97×103μS·cm-1和1.5%~3.8%.随着沉积物剖面深度的增加,沉积物容重和电导率逐渐升高,TOC逐渐降低,pH变化不明显.沉积物中Hg和Cu含量在整个剖面的变化范围分别为92~196 ng·g-1和29~83μg.g-1,两者在14 cm以上表现为逐渐升高的趋势,再往下又逐渐降低.沉积物Hg和Cu的生态危害系数随沉积物剖面深度的增加,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在14 cm深度处达到最大,分别为39.10和13.85.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评价表明,Hg和Cu的生态危害系数均属于低潜在生态危害.1960~1985年间,香港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1985~2000年间深圳经济的快速崛起对深圳湾红树林湿地沉积物的Hg和Cu污染积累及生态危害有显著贡献.2000年后,一系列环保措施的实施降低了红树林湿地沉积物的Hg和Cu含量,改善了红树林的环境生态状况.深圳湾重金属含量及潜在生态危害较好地反映了深圳湾周边地区及流域内的人类活动对深圳红树林湿地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的影响过程和程度.  相似文献   

6.
三峡库区次级河流中有机锡污染物浓度及形态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三峡库区次级河流大宁河和小江回水区为研究区域,于2013年5月采集地表水样,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PME-GC-MS)方法测定水样中丁基锡和苯基锡浓度,分析该时期库区支流水环境中有机锡污染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该时期大宁河和小江表层水体同时检测到内分泌干扰物三丁基锡(TBT)、三苯基锡(TPh T)及它们的降解产物一丁基锡(MBT)、二丁基锡(DBT)和一苯基锡(MPh T)、二苯基锡(DPh T).大宁河和小江苯基锡污染均以MPh T为主,但大宁河丁基锡污染以MBT为主,小江丁基锡污染以MBT和DBT为主.除大昌监测点有新近的TBT输入外,大宁河和小江水体中的TBT和TPh T输入均有一段时间,且发生了明显的降解.  相似文献   

7.
太湖水体中丁基锡化合物污染现状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太湖表层水、沉积物和水生生物样品的丁基锡污染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绝大多数表层水样中未检出丁基锡化合物;沉积物样品中丁基锡的检出率为50%,浓度在0~0.95ng/g范围内,主要以一丁基锡为主;生物样品中检测到较高含量的丁基锡污染物,总丁基锡浓度为27.05~181.23 ng/g,这反映丁基锡具有明显的生物富集效应.生物样品中三丁基锡是主要污染物,大约占总丁基锡含量的70%.太湖中丁基锡的污染来源可能主要来自养殖网箱和船舶防污涂料的使用.  相似文献   

8.
长江口滨岸潮滩动物体中PCBs和OCPs的分布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利用GC-ECD对长江口滨岸潮滩中动物进行研究,分析了PCBs和OCPs(DDTs和HCHs)的含量分布.结果表明PCBs含量水平为43.7~1260.4ng/g,均值为342.5ng/g;DDTs为1.5~159.4ng/g,均值为33.7ng/g;HCHs为0.9~77.0ng/g,均值为13.0ng/g.从空间上看,同种动物对不同污染物的累积和同种污染物在不同动物体内的累积均无明显的规律,但同属种样品则有雄性个体污染物含量高于雌性个体、小个体高于大个体的规律.对动物体内POPs污染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显示:该区动物均不同程度地受到污染,污染已达中等水平.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渤海湾有机锡污染对野生脉红螺的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在大神堂海域和南排河海域野生脉红螺性畸变发生率分别为12.5%和6.48%,交接器指数分别为9.61和12.45.脉红螺肌肉组织丁基锡和苯基锡浓度总和分别为39.04ng.g-1和46.48 ng.g-1,消化腺组织中为32.09 ng.g-1和109.03 ng.g-1.基于肌肉组织三丁基锡(TBT)浓度得出TBT对脉红螺种群的风险商为0.024.以上结果表明,渤海湾有机锡污染对野生脉红螺种群具有一定风险.  相似文献   

10.
典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翅碱蓬中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碱蓬是潮间带的常见优势种群,为了解其在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从陆域向海洋迁移中所起的作用,利用GC-MS研究了东营和营口潮间带盐沼植物翅碱蓬不同器官及根系土中有机氯农药(OCPs)、多环芳烃(PAHs)、十溴联苯醚(BDE209)和多氯联苯(PCBs)的含量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4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翅碱蓬中的污染水平依次为ΣPAHsΣOCPsBDE209ΣPCBs(96~1506ng/g、14~577ng/g、1.8~33ng/g和399~2161pg/g).营口潮间带沉积物中OCPs、PAHs和PCBs的污染水平高于东营,但这3类污染物在两地潮间带翅碱蓬叶子中的含量水平相当.OCPs在两地翅碱蓬各器官中的分布相同,即茎根叶,PAHs和PCBs2种污染物受根系土中有机质含量的影响,在翅碱蓬器官中呈现不同的分布.BDE209在东营潮间带的污染水平(19.7ng/g)高于营口(2.36ng/g),在碱蓬器官中呈现不同分布.  相似文献   

11.
大连沿海常见海产品PFOS和PFOA的暴露水平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应用液相色谱-质谱分析方法,对2009年春季大连沿海常见海产品体内PFOS和PFOA的暴露水平进行了调查。鱼、蟹、乌贼和海胆肌肉中PFOS的平均暴露水平分别为0.40 ng/g,0.07 ng/g,0.09 ng/g及0.12 ng/g(湿重),而PFOA的平均暴露水平分别为0.06ng/g,0.01 ng/g,0.06 ng/g及0.10 ng/g(湿重)。鱼类肝脏中PFOS和PFOA的平均暴露水平分别为0.90 ng/g和0.24 ng/g。调查结果表明,大连沿岸常见海产品体内普遍检测到PFOS和PFOA,并且肝脏中PFOS和PFOA暴露水平均高于肌肉组织。通过比较发现,大连沿岸鱼类样品中PFOS的暴露水平低于美、日等国家的沿岸海域鱼类的暴露水平。  相似文献   

12.
在渤海湾天津段潮间带及邻近区域的主要入海河流和近海采集86个表层沉积物样品,通过GC/MS对16种优控多环芳烃(PAHs)的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潮间带44个样品的PAHs平均含量为(140.0±84.1)ng/g,与近海样品的PAHs含量[(161.6±38.7)ng/g, n=26]相当,但远低于河流样品的PAHs含量[(452.7±206.0)ng/g, n=13];潮间带样品的PAHs含量呈现“北区高南区低”(以天津港码头为界)的空间分布特征,与该区域沉积物粒度及黑碳和总有机碳的含量呈现显著的相关性;从PAHs的组成上可以显示潮间带沉积环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潮间带样品PAHs的BaP毒性当量含量平均为(24.5±21.1)ng/g;根据加拿大魁北克省海洋沉积物中PAHs的质量评估标准,渤海湾表层沉积物中PAHs的污染具有一定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13.
于湄州湾秀屿港进行周年海洋污损生物挂板试验。共鉴定污损生物148种,其中藻类37种、动物111种。优势种为网纹藤壶、糊斑藤壶、中胚花筒螅、上野蜾蠃蜚、长鳃麦秆虫、尖额麦秆虫、总合草苔虫、浒苔、石莼和长石莼。全年都有动物附着,绝大多数动物种类附着期在5~11月。月板动物附着生物湿重平均为571.76 g/m2,覆盖面积为20.7%,两者均以7月最大;季板平均生物湿重为3039.87 g/m2,覆盖面积为53.3%,两者均以夏季显著大于其他三季;全年板生物湿重达9347.08 g/m2,覆盖面积100%。藻类附着主要出现于冬、春和秋末的月份。全年月平均附着生物量210.84 g/m2,覆盖面积23.4%,5月份藻类生物量最大,11月份藻类覆盖面积最大。本区污损生物种类组成、优势种及附着季节特点与福建东南沿海其他近岸港湾的污损生物相比,总体上无明显差异,同属于近岸港湾污损生物群落类型。  相似文献   

14.
根据近几年的海洋常规监测数据,确定渤海及黄海北部沿岸底柄贝类体内典型微污染物的含量及其空间分布.结果表明,在36%以上的站点中,贝类体内石油烃含量超过国家海洋生物质量第1类标准(15μg/g,湿重,下同),尤其是大连湾和河北新村附近海域贝类体内含量甚至高出第Ⅲ类标准(80μg/g,以湿重计),并且,近年来大部分海域贻贝...  相似文献   

15.
珠江三角洲表层沉积物中丁基锡的初步测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正己烷和正己烷∶乙酸乙酯(1∶1)序列萃取沉积物中的丁基锡,以气相色谱-原子发射光谱联用仪(GC-AED)对珠江三角洲表层沉积物中的丁基锡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在珠江三角洲沉积物中存在较为广泛的丁基锡污染,其中三丁基锡(TBT)的浓度范围约为20~380 ng/g(干样),其区域面源背景在n×10 ng/g(干样,n<10)水平。珠江广州河段、黄埔港水域以及澳门外港表层沉积物中三丁基锡的含量较高,与航运和船舶修造有关。   相似文献   

16.
深圳市土壤表层汞污染等级结构与空间特征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深圳市采集并分析了200个表层土壤样品中的汞浓度,并利用克里格插值与单因子污染指数评价等方法研究了该区土壤表层汞污染数量结构与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深圳市土壤汞平均值为70.52ng/g,中值为58.82ng/g.37%的样点土壤汞浓度超过土壤背景值,5%的样点处于中度以上汞污染水平.样点的土壤汞浓度随着的高程和坡度的增加呈现出均值降低,偏差减小的变化趋势.汞污染严重的区域为南山蛇口工业区、宝安西部工业区、龙岗大工业区与东部工业区和罗湖商业区等,人类活动与城市土壤汞浓度密切相关,污染的主要来源为工业区化石燃料燃烧、含汞废物排放、商业区长期的人类活动以及生活垃圾的处理等.  相似文献   

17.
To understand nonylphenol (NP) contamination in the northeast coastal environment in China, NP was determined in 19 sediment and 20 bivalve samples collected during November 2005. NP was identified in all sediment samples in the range of 8.8 to 1.0 × 10 3 ng/g dw (dry weight), with an average of 0.12 × 10 3 ng/g dw. Most of the bivalve samples (oysters and mussels) contained detectable amounts of NP that ranged from ND (not detected) to 7.6 × 10 3 ng/g dw, with an average value of 0.79 × 10 3 ng/g dw. Thes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NP is ubiquitous in sediments and bivalves from the northeast coast of China, and are even present in bivalves sold as seafood. Serious contamination with NP was recorded off the coast of Bohai Strait and in semi-enclosed coastal environment such as Jiaozhou Bay and Liaodong Bay. Possible environmental and human health implications were understood in this study.  相似文献   

18.
深圳湾底栖动物群落结构时空变化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2000年春、夏、秋、冬4个季节在深圳湾福田一侧的潮滩上采集了20个底栖动物群落样方.结果表明,深圳湾潮滩底栖动物密度和生物量均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但密度的季节变化和生物量季节变化并不完全一致,这与软体动物斜肋齿蜷等的季节变化密切相关。用等级聚类和非线性多维尺度排序分析这些样方群落结构组成的时空变异情况,结果表明,季节和潮区是影响深圳湾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组成时空变异的两个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赵明辉  李绪录 《中国环境科学》2014,34(11):2905-2911
依据2000~2011年每月一次的调查资料,简要描述和讨论了深圳湾及邻近水域中颗粒有机物(POM)质量浓度的时空分布,并结合盐度和叶绿素a (Chl a)实测数据探讨POM的来源和滞留时间.结果表明深圳湾的POM质量浓度和陆源质量分数分别约为4.2mg/L,79%,而伶仃洋东部沿岸的分别约为1.9mg/L,42%.深圳湾和伶仃洋东部沿岸中现存浮游植物颗粒有机物(PPOM):Chl a比率分别约为92,54g/g,由此估算的PPOM质量浓度分别为0.8,0.2mg/L左右.依据浮游植物生产力和累计海源POM估算的POM滞留时间在深圳湾中为1~5d,而在伶仃洋东部沿岸中约为10d.研究期间伶仃洋东部沿岸POM质量浓度的年际变化略呈上升趋势,从1.7mg/L上升至2.0mg/L;深圳湾POM质量浓度在2000~2005年呈上升趋势,从3.0mg/L上升至5.5mg/L,在2006~2011年则呈下降趋势,从5.4mg/L下降至3.0m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