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山东省淄博市城市林业综合效益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林业具有服务城市生态、调节城市气候、活化城市景观等生态服务功能,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居住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具有重要的地位和研究意义。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确立城市林业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淄博市城市林业建设的综合效益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淄博市城市林业建设的社会影响显著,其积极的影响在各个方面得到了充分显现。针对淄博市城市林业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选择国家优质商品粮生产基地——山东省平度市为研究样本,利用综合评价法,在粮农成本数据的基础上构建了粮食生产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并分析了平度市粮食生产效率动态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利用相关分析法测度和分析了乡村旅游发展与粮食生产效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乡村旅游发展对粮食生产效率呈现出高度正相关性;在商品粮产区通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来增加农民收入,不但会使粮农提高生产投入和粮食单产水平,而且会大大改善粮食生产的土地环境,使稀缺的粮食生产资源得到可持续利用,达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论文中国雀科鸟类分布聚类区的探讨刘成汉邝哲师l,3河南大别山珍稀濒危植物资源及其评价王健1,7药用动植物资源的开发与资源效益的探讨万兵1“10试论大桥水库诱发地震唐正华1:14西安市地热水资源及其合理开发与利用沈景文1,19四川省蟠云山自然保护区气候资源与植被的生产潜力汤 大清1:24论县级资源一经济一生态系统优化模式李克煌秦耀辰 2,3用于农业生态系统分析的天气风险函数沈佐锐Maok T .P.2:8家兔生态适应性观测研究牟玉清等2:11林业家庭经营中的矛盾及其完善途径燕中炎张柏枝 2:16上地特性与土地质量因子研究王国强2:20若尔盖高原泥…  相似文献   

4.
大城市耕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全国城市化、工业化快速发展时期,北京等大城市耕地资源和粮食生产规模逐年下降,人口粮食需求对外依赖度提高,城市粮食保障度降低。以实证数据为基础对北京等大城市粮食安全问题进行了分析,结合乡村劳动力安置问题提出了保护大城市耕地资源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构建了针对秦皇岛市的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对2011年秦皇岛市城市生态化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秦皇岛市城市生态化综合指数为0.687,生态化程度为2级水平,经济持续发展子系统和资源能源节约子系统较为薄弱。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水污染治理、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加大生态建设力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遵照胡耀邦总书记到我省视察时提出“在粮食自给的基础上建立贵州强大林牧业基地”的指示,从省情、林情实际情况出发;从林业生产具有周期长、投资大、见效慢及森林具有综合效益的社会性、易破坏难恢复等特点出发,回顾和总结我省过去发展林业的经验教训,对正确认识林业问题是有  相似文献   

7.
磐安县农业后备土地资源开发潜力与途径吕思田(淅江省磐安县农业区划办公室,磐安322300)1991年,我县开展了由县农业区划办牵头,农业、林业、水电、土地管理等部门参加的全县农业综合开发后备土地资源评价研究工作。从全县农业后备土地资源调查看,“四低”...  相似文献   

8.
攀枝花市资源开发与经济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攀枝花市是我国西部重要的能源、原材料生产基地和资源开发型城市,矿产、水能和农业自然资源是其最具开发优势的资源。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大规模的资源开发促进了现代钢铁工业基地和城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地质灾害、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针对攀枝花市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资源开发结构单一、资源综合利用程度低、生态环境问题突出等问题,作者提出了实现资源合理开发与经济持续发展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9.
以淮南市大通采煤沉陷区生态治理案例为研究对象,结合资源城市转型发展特点,提出了资源城市棕地生态治理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运用成果参照法,辅以直接市场评价法、旅行费用法对大通采煤沉陷区生态治理综合效益进行评价,估算出综合效益为29746.34万元,达到投资额的12倍.研究结果表明,大通采煤沉陷区生态治理效果显著,在取得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还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这种生态治理模式对我国其他资源城市棕地治理开发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论文四川盆地丘陵区紫色土退化研究1.紫色土物理特性及 退化特征何毓蓉等1:3吉东山区总辐射资源的地理空间分布特征马树庆1- :8紫坪铺水库在振兴成都平原经济中的战略地位唐正 华1:12沱江流域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施为光l:17山西省耕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赵艺学等1,22四川盆地丘陵区紫色土退化研究1.紫色土退化的微形 态特征何毓蓉等2:67海南发展战略与旅游开发陈传康2:71华北平原地下热水矿床分布规律及形成何世春孔 庆友2:76大渡河干热河谷农业环境资源的开发模式唐中实2 :81江苏省特、稀、濒危保护植物资源的生态学评价洪必 恭2:85绵竹县社会…  相似文献   

11.
农业开发贵在综合王伟伦(常熟市农业资源综合开发管理局,常熟市农业区划办公室,常熟215500搞农业开发,首先要从观念开发入手,关键要在“综合”上做文章。1观念开发1.1变粮食观念为食物观念传统的农业观,搞农业就是种粮食,种粮食就是为了吃饱肚子。由于“...  相似文献   

12.
论文 湘中某工业区农田t金属污染的初步研究彭佩钦序先 等龚感群向万胜l:3 攀西一六盘水地区生态环境的盆治对策王文臣i,7 湘北环湘红旗丘肖区生态经挤怜征及发展途径—以盘塘 红城实毅区为例刘新平1:11 湖南省工业生产力布局的系统分析夫立i:15 中国南方红黄城早地多熟俐效益的系统分析费国肠钟 树福l:19 在攀西地区开展节水型农业初探货字1:韶 长江上游川江流城林业土续资探评价张建娜2:83 都西庙水库生物群落的牧食链结构与渔业利用t海深 2‘88 四川盆地森林彼益率自然影晌因索分析陈实2,叭 建立农村资漂经济信息和决策咨询系统为生产服…  相似文献   

13.
草原是开展生态旅游最适宜的场所,也是生态系统非常脆弱的区域。近年来草原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出现诸多问题,因此建立合理的草原生态旅游资源开发评价指标体系十分必要。从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考虑草原生态环境的独特性与生态旅游资源本底特征,运用层次分析法,从资源条件、区位条件、环境条件三个方面建立草原生态旅游资源开发评价体系,并运用综合评价模型对巴音布鲁克草原生态旅游资源开发进行评价,为草原生态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提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环境污染物混入农产品和为提高粮食的生产、加工、流通效率而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以及为满足行将爆发的人口膨胀而进行的新粮食资源的开发,围绕人类的饮食环境正在发生激烈地变动。如果说安全的食物“是人类在漫长的历史中通过自身体验选择出来的,换句话说,是有史以来的宝贵的人体实验的产物”,那么,在面临饮食环境急剧变化的现代,新的人体实验的序幕已经拉开了。这种迫在眉睫的现实使关于食品安全性的预断评价方面的议论盛行起来。……但是,从预断评价的观点来看,集积以前所有的研究统而观之,不得不说重大的问题仍然原封未动。即,以前的研究,与其说是关于食品本身安全性的评价到不如说是关于有可能混入食品的化学物质的安全性的评价更恰当些。的确,在粮食的生产、加工、  相似文献   

15.
作为林业资源型城市,大兴安岭地区发展旅游业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优越的生态环境、多样的生物资源、增强的旅游品牌、有力的政策支持、新兴的低碳旅游等优势,但也存在着旅游产品结构不尽合理、旅游配套设施有待完善、旅游管理体系相对滞后、旅游客源市场亟需扩大等问题.因此,大兴安岭地区可采取健全旅游管理体系、打造特色旅游产品、加快旅游产业链建设、完善综合服务体系、培养旅游人才队伍、扩大旅游市场营销、拓展旅游客源市场等策略,促进林业资源型城市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分析建水县旅游资源背景的基础上,从资源质量、开发环境、区域对比等角度综合评价了建水县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指出了旅游开发的层次和方向  相似文献   

17.
构建了海岛县旅游综合实力评价的指标体系,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中国12个海岛县旅游综合实力进行评价及机理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受自然资源禀赋、区位、腹地等因素影响,嵊泗、普陀、定海的旅游综合实力较强,东山、平潭、崇明的旅游综合实力相对较弱.今后实力较弱的海岛县应合理开发旅游资源、改善交通能力提升旅游服务水平,以提高区域的旅游综合实力.  相似文献   

18.
鉴于湿地资源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以及我国目前所处困境,探讨了湿地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在分析湿地生态系统特征及其开发利用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基础上,论述了湿地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适宜于湿地资源开发环境影响评价(EIA)的生态监测体系尚未建立。文章在分析我国湿地资源开发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湿地资源开发可持续环境影响评价(EIA)的理论,研究了开展湿地资源开发可持续EIA面临的困境,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为满足 2 1世纪中国对粮食的需求 ,提出“发展东部 ,提高中部 ,开发西部”的粮食生产战略布局 ,就是在东部平原区发展产业化粮食生产 ,使之成为中国优质商品粮食主要生产基地 ;在中部高原区要大力治理水土流失 ,提高粮食生产的环境质量 ,从而提高粮食产量水平 ;在西部高寒及荒漠区要充分开发光能、土、水资源优势 ,进一步开发高寒农业与绿洲农业的粮食生产潜力  相似文献   

20.
我国粮食产量逐年增长,但伴随形成的水土资源消耗和耕地环境负荷令人担忧。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的耕地资源环境效应基本情况,总体结论是化肥、农药、地膜等农业投入品过量使用所带来的环境负荷日趋严重。同时,对休耕模式和粮食主功能区调整这两项国家战略政策的资源消耗与环境效应进行了重点分析,建议逐步扩大在水资源超采区、重金属污染区、生态退化区等典型区域的休耕面积,积极谨慎地评估主功能区调整形成的潜在资源消耗缓解与环境效益提升作用。提出:改变以牺牲耕地资源环境为代价换取粮食持续增长、建立以资源环境效应评估为平衡点的粮食供需模式的时机已成熟,粮食生产的耕地资源环境效应,应纳入国家粮食战略安全保障整体计划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