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为寻找影响地铁行车调度系统人误的因素,提出结合SHEL模型与层次分析法(AHP)的人-机-环系统人误影响因素识别及评定技术。通过扩展SHEL模型到人-任务、人-列车、人-人机界面、人-环境、人-线路、人-人、人-客观其他7个界面,构建人误影响因素分析模型;在对上海地铁54名行车调度员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引以因子分析法识别出19项人误影响因素;并通过搭建人误影响因素层次结构模型及运用AHP法实现对人误影响因素的评定。结果表明,影响行车调度人误的因素中权重居前5位的分别为客流问题、行车密度、问题列车数、人机界面可支持性及人机界面布局合理性。因此,在客观运营条件不能改变的情况下,可以用改善人机界面条件来减少人误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为寻找影响地铁行车调度系统人误的因素,提出结合SHEL模型与层次分析法(AHP)的人-机-环系统人误影响因素识别及评定技术。通过扩展SHEL模型到人-任务、人-列车、人-人机界面、人-环境、人-线路、人-人、人-客观其他7个界面,构建人误影响因素分析模型;在对上海地铁54名行车调度员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引以因子分析法识别出19项人误影响因素;并通过搭建人误影响因素层次结构模型及运用AHP法实现对人误影响因素的评定。结果表明,影响行车调度人误的因素中权重居前5位的分别为客流问题、行车密度、问题列车数、人机界面可支持性及人机界面布局合理性。因此,在客观运营条件不能改变的情况下,可以用改善人机界面条件来减少人误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针对地铁不同运行时段人群特征对疏散的影响,对每小时进入地铁站人数进行观测,将地铁运行时段分为高峰时段、平峰时段与低峰时段,并对各时段某一时刻列车到站数量进行记录。对不同运行时段的年龄、携带行李情况、速度等人群特征进行观测记录,根据各时段人群特征对地铁站进行Pathfinder疏散仿真建模。从疏散用时、拥堵点、人员疏散路径、出口利用率等方面对各运行时段人员疏散仿真结果进行分析,得到高峰时段两列列车同时到站时,疏散拥堵现象明显,且两列列车到站与1列车到站两种情况下的人员疏散存在一定差异;平峰与低峰时段两列列车同时到站疏散拥堵点明显,出口利用率情况较为一致。最后,对提高地铁疏散效率提出几点建议措施:注重时段差异性的地铁疏散管理;增强拥堵点的疏散引导;缩短列车行车间隔。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地铁出行已成为居民出行的重要途径,但地铁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地铁站火灾和消防安全的问题。地铁换乘站是一种人流量大、空间复杂的地下空间,一旦发生火灾,人员疏散困难,极易发生群死群伤的重大灾害性事故。开展了火灾情况下某城市地铁换乘站内大规模人群疏散特征研究,选取某个地铁换乘站作为计算仿真案例,对地铁换乘站内的建筑环境进行调查,确定出该地铁换乘站内的待疏散人数、疏散人群特点及疏散通道限制条件;运用人员疏散模拟软件Pathfinder分别对高峰时期和列车满载这2种不同疏散规模进行了仿真模拟,在16个火灾场景下分析了地铁换乘站火灾情况下大规模人群疏散的瓶颈,获取了火灾情况下某城市地铁换乘站内大规模人群的疏散时间;并根据疏散瓶颈,优化了人员疏散的路径,缩短了总疏散时间,发现在高峰情况下,人员疏散基本满足地铁设计规范的6 min要求。  相似文献   

5.
王甜甜  李伟 《安全》2021,42(9):58-63,70
为明晰地铁事故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保障地铁运营安全,本文基于某市2017-2018年间的1180起地铁事故数据,选取人员、人员行为、设备及环境4个影响要素中的16个因素为自变量,地铁事故严重程度为因变量,构建Gologit模型,进行参数估计、模型有效性检验及地铁事故模型边际效用分析,并从人员特性、人员行为特性、设备特性、环境特性4方面提出建议措施.研究表明:上下班高峰期、老幼群体、紧急制动、电梯故障、闸机故障及列车故障导致地铁发生重伤事故概率增加均在30%以上;模型有效性检验结果表明,Gologit模型可以放宽自变量的比例优势假设,从而使得模型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6.
为了保证列车在铁路便梁施工时安全运行,需要对铁路轨道的安全性进行研究。首先要对列车进行3个阶段的测试,即限速阶段、试验车测试阶段、监测阶段,测试每个阶段中钢轨的内、外轨垂直力和横向力;然后计算出脱轨系数和轮重减载率,测试轨头位移,计算出轨距弹性挤开量。根据试验结果,对行车安全进行评估,同时全过程监控行车安全,为以后铁路便梁施工时提高列车限速、保证列车行车安全提供重要技术参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9月27日下午,由于新天地站信号故障,上海地铁10号线采用人工调度,导致豫园路站两辆列车相撞,有271人受伤。  相似文献   

8.
如何确保地铁行车安全,保障人们出行安全成为了广州地铁所要时刻面临的关键问题。本文基于系统分析法理论,从"人—设备—环境"三个维度对地铁行车安全的影响因子进行了系统分析,并为增强地铁行车安全提出了管控重点与措施,为日后管理工作提供了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9.
正北京市地铁运营三分公司列车驾驶员廖明,创下了安全行驶里程100万km的世界纪录,他是如何做到的呢?2016年3月,北京市地铁运营三分公司列车驾驶员廖明,创下了安全行驶里程100万km的世界纪录,相当于绕地球赤道25圈。自1988年5月24日廖明第一次开始独立驾驶列车到现在,已手动驾驶安全行车超过2万5 000 h。而地铁安全行车标准十分严苛,达到这一标准意味着在廖师傅驾驶列车的近31年中,从未出现过哪怕像"车门未关严列车启动""晚点五分钟以上""红灯动车"这样的小事故。因  相似文献   

10.
活塞风影响下地铁火灾烟气运动规律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荃  杨锐  陈涛  苏国锋  袁宏永 《火灾科学》2006,15(3):123-127
地铁车站及地铁列车为人流密集的公众聚集场所,一旦发生火灾事故伤亡损失往往非常惨重,因此深入开展地铁火灾安全的研究有助于地铁安全管理工作。在合理分析地铁站台和列车火灾荷载的基础上,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活塞风情况下地铁区间隧道火灾问题进行了模拟计算和分析,研究了在活塞风影响下的烟气蔓延规律和温度分布情况,其结果有助于提高地铁车站的运营的安全管理和发生火灾后的疏散指挥能力。  相似文献   

11.
一种新型列车运行安全保障系统最近在奥地利西部实验获得圆满成功。奥地利铁路部门认为,从理论上讲,这套安全系统可以百分之百地避免人为失误造成的列车行车事故。 这套名叫“LZB”的系统是一套计算机控制系统。它由设在车站的计算机、各机头内的控制计算机及一根平铺在两条铁轨之间的感应电缆组成。其最大优点是,即使列车高速运行,甚至视线很差的情况下,也能提早识别各种信号,并提醒驾驶员适时采取预防措施,还可以实现自动驾驶。完全可以避免由于人的失误造成列车事故。同时,由于安全系数极高,还可使列车的运行速度提高到每小时200公里。…  相似文献   

12.
为全面定量分析地铁火灾情况下人员疏散过程,基于网模拟和场模拟对地铁火灾环境的适应性,分析列车着火并滞留在隧道的不同控风方案的可行性,以天津1号线下瓦房站至南楼站之间的隧道为例,用网模拟技术模拟出隧道内风流状态,为场维模拟提供边界条件。以网模拟得出的火源相邻分支风速2 m/s为边界条件进行场模拟,得出的结果表明,列车车头着火并滞留在隧道中,人员在6 min的安全疏散时间内,从着火隧道经联络通道向相邻隧道疏散的情况下,着火隧道推拉式排烟,相邻隧道对送风为可行通风模式。  相似文献   

13.
为了从安全信息视角探究地铁列车洪淹事故原因,基于FDA(Forecast-Decision-Action)事故致因模型和真实事故案例,构建由个体(地铁行车人员)、自组织(地铁运营企业)和他组织(应急主管部门)3个事故致因子模型组成的地铁列车洪淹事故FDA致因模型,并针对安全管理重要环节提出事故预防建议。研究结果表明:阻断事故致因主链或子链、保证必要安全信息充分且完备、防范安全欺骗行为,可有效预防地铁列车洪淹事故,通过实证案例分析验证FDA模型可显著提升地铁防洪应急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安全约束条件下客站晚点列车到发线分配优化问题,采用混合整数规划建模方法建立基于安全约束的晚点列车到发线分配模型,避免列车出现行车事故和晚点传播,设计模拟退火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以宝鸡车站为例,验证模型及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当列车晚点时间较短情况下,安全约束对非晚点列车及车站作业影响较小,可采取“先到先服务”原则;当有多列列车晚点且时间较长时,优先安排非晚点列车进站作业。  相似文献   

15.
针对国内地铁运营安全风险现状,首次提出基于模糊LSM-集值统计法的地铁运营安全风险评估模型。从火灾类、设施设备类、行车事故类、人身伤害类、自然灾害类、公共事件类以及其他类风险维度构建地铁运营安全风险指标体系。以南京地铁客运系统火灾风险为评估样本,在风险事件概率、危害程度及管理控制难度限定阈值内,运用模糊LSM-集值统计法进行专家打分及数据处理,得到评估等级。将评估结果与风险辨识因素相结合,提出地铁运营安全风险日常管控对策措施,为地铁运营管理单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安全约束条件下客站晚点列车到发线分配优化问题,采用混合整数规划建模方法建立基于安全约束的晚点列车到发线分配模型,避免列车出现行车事故和晚点传播,设计模拟退火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以宝鸡车站为例,验证模型及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当列车晚点时间较短情况下,安全约束对非晚点列车及车站作业影响较小,可采取"先到先服务"原则;当有多列列车晚点且时间较长时,优先安排非晚点列车进站作业。  相似文献   

17.
刘双庆  尤秋菊  张世杰 《安全》2019,40(1):62-66
为了预防和减少地铁运营事故的发生,本文通过统计分析某城市地铁5年的运营事故资料,探讨了地铁运营事故的发生规律,从人、机、环、管几个方面分析了导致地铁运营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结果显示:统计年度内地铁运营事故年度总量较为平稳,事故的发生对月份变化敏感度较低,受气象条件影响较小;信号故障、车辆故障是发生最频繁的事故类型,合计占事故总数的56%。事故原因分析显示,设备设施因素导致的事故占事故总数的87%;人为因素导致的事故占事故总数的7%。根据地铁运营事故特点,从人、机、环、管4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安全管理对策,可为制定科学合理的地铁运营安全管理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通过持续技术装备创新及对常见设备故障进行控制,突破了外方对ISA电解行车核心技术的垄断和封锁,取得了安全技术性好,自动化水平、作业效率及稳定可靠性高,设备故障率低、使用寿命长,成本能耗水平高等成果。  相似文献   

19.
9月27日下午,由于新天地站信号故障,上海地铁10号线采用人工调度,导致豫园路站两辆列车相撞,有271人受伤。地铁终于酿成流血事件,所幸的是事故暂时没有造成人员死亡,但地铁惊魂却在敲响警钟。地铁"大跃进"一定要汲取高铁教训,乘客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以速度牺牲安全是不能接受的。上海地铁10号线出事,一点也不意外。近两个月,它就小"病"  相似文献   

20.
为了减少或避免地铁运营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对地铁列车驾驶员的综合管理水平,构建1种针对地铁列车驾驶员不安全行为的组合干预策略体系。基于不安全行为形成机理研究及问卷调查,采用系统动力学软件(Vensim PLE)针对地铁列车驾驶员不安全行为过程的“前-中-后”3个维度建立不安全行为组合干预模型,通过调节不同的干预策略探讨分析各种组合干预情况下不安全行为水平并验证仿真。研究结果表明:针对地铁列车驾驶员不安全行为发生前维度的干预策略效果相对最为显著,通过岗位胜任力及企业安全氛围建设等干预策略能有效降低不安全行为的发生水平,为地铁运营企业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提供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