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包钢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生态工业网络设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生态工业网络设计是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基础,可为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本文以包钢生态工业园区建设为例,从园区系统结构、生态工业模式、生态产业链的设计以及行业网络耦合等方面简介了包钢如何利用循环经济理念来指导生态工业园区的生态工业网络设计,从而促进包钢生态工业园区的建立。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是一个资源大省,过去几十年来多以资源初级开发为省内主要经济支柱,企业大多延袭传统的经营和管理模式,因此延长产业链条、走循环经济道路是本省未来经济发展的途径。大庆红岗区是大庆市主要工业区,本文论述了红岗区利用石油资源,创建生态工业园区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静脉产业类生态工业园区运用先进的技术,将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物资源化,是中国循环经济建设的重点领域之一。但是中国现有的静脉产业类生态工业园区尚处于创建阶段,没有形成规模化发展,因此可以在建设过程中借鉴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模式。本文通过分析静脉产业类生态工业因区在生产原料、生产过程和产品销售方面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其他国家采取的相应措施,为中国静脉产业类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生态工业园是根据循环经济理念和工业生态学原理而设计建立的一种新型工业组织形态,在园区内通过废物交换、循环利用、清洁生产等手段,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和废物排放的最小化.文章通过对大庆市石油、石油化工产业链现状分析及产品代谢和废物代谢分析,说明大庆红岗具有创建生态工业园区的区位和资源优势,园区所在区域内现已经初步形成了石油开采、石油化工、轻烃加工和化工建材产业(品)代谢连及废油、废水回注等废物代谢链的生态工业雏形,为创建大庆红岗生态工业(石化)示范园区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关于推进我国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思考和建议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在我国得到了高度重视,并在最近相继建设了几个示范园区,本文从生态工业的基本理论出发,探讨了我国在推进生态工业发展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划分出4种不同类型的生态工业园区并指出不同的工作重点,最后就“十五”期间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提出了推进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陈振金 《福建环境》2003,20(2):13-13
生态工业园区是把工业体系看作一种生态系统 ,依据循环经济理念和工业生态学原理 ,设计建立的一种新型工业组织形态 ,它是一种更先进的经济发展模式。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是把区域内彼此靠近的工业企业或公司组织起来 ,通过模拟自然系统 ,建立产业化中生产者、消费者和还原者的循环途径 ,寻找物质闭路循环、能量多级利用和废物最小化 ,借助生态工艺技术和系统工程学方法 ,将资源的加工链尽量延伸 ,既达到资源价值增值 ,又保护生态环境 ,实现区域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工业发展摒弃了传统工业发展中经济与环保分离 ,消除了两者之间产…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省是一个资源大省,过去几十年来多以资源初级开发为省内主要经济支柱,企业大多延袭传统的经营和管理模式,因此延长产业链条、走循环经济道路是本省未来经济发展的途径.大庆红岗区是大庆市主要工业区,本文论述了红岗区利用石油资源,创建生态工业园区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南海生态工业园区的生态规划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南海生态工业园区的生态规划 ,以循环经济理论和工业生态学原理为指导 ,通过园区的景观生态规划、工业生态系统规划和生态管理规划等措施 ,达到构建可持续性工业园区、发展生态工业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建设生态工业园区的主要技术和工业园区生态工业建设方案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提出了生态工业园区中建设项目的准入条件,为区域一并评中有关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内容提出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发展循环经济是保护环境和削减污染的根本手段 ,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循环经济的实践包括从企业层次废物排放最小化 ,到区域工业生态系统内企业间废弃物的相互交换 ,再到产品消费过程后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在这三个层次中 ,生态工业已经成为循环经济实践的重要形态 ,而生态工业园区则是实现生态工业的重要途径 ,是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大势所趋。1 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是区域经济实现良性发展的必然选择生态工业园区是实现生态工业的重要途径 ,它通过工业园区内物流和能源的正确设计模拟自然生态系统、形成企业间共生网络 ,一个企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