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国内外许多学者对硅酸盐吸附剂进行了改性研究,通过增大吸附剂的比表面积、改变表面化学性质、增强离子交换能力以及扩大层间间距等来提高吸附剂对污染物的吸附量.研究发现改性硅酸盐吸附剂在染料脱色、去除重金属离子、有机毒物以及氮磷等方面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应用粉煤灰制作脱氮吸附剂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冰  李坚  王艳磊  金毓荃 《环境工程》2006,24(3):45-46,44
本文主要讨论了应用粉煤灰、硅酸盐类矿物等廉价原料加碱制作成的吸附剂对氮氧化物的去除效果,以及氯化物对吸附剂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磷是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限制性因子,也是废水中难以去除的物质。当前世界水体富营养化形势十分严峻,部分地区出现的水质性缺水已经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和健康。随着社会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关注不断提高和国家对水体富营养化的治理不断加强,排放废水中的磷含量控制越来越严格。因此,寻找高效、廉价、可行的废水除磷方法显得尤为重要。镧改性吸附剂除磷在费用投入和除磷效果等方面都具有明显优势,应用前景十分广阔。为进一步促进镧改性吸附剂除磷研究的深入开展,文章综述了镧改性吸附剂除磷的原理、常用镧改性吸附剂的种类及其研究现状、镧改性吸附剂除磷的影响因素等,展望了镧改性吸附剂除磷的应用前景,并指出了镧改性吸附剂除磷的不足和今后需要重点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以净水污泥为原料,选用盐酸、氢氧化钾、柠檬酸钠为改性剂,通过研磨-改性-造粒-焙烧等工艺制备改性净水污泥陶粒吸附剂(以下简称改性陶粒吸附剂),测定其对水中氨氮的吸附量,筛选出最佳改性陶粒吸附剂和最佳改性陶粒吸附剂浓度,并在相同条件下制备原净水污泥陶粒吸附剂(简称原泥陶粒吸附剂)作为对比;采用XRD、BET、FTIR、SEM/EDX分析手段对改性陶粒吸附剂和原泥陶粒吸附剂两种吸附剂进行了表征,并通过静态吸附对比实验,探讨了两种吸附剂对废水中氨氮吸附效果的影响因素;对试验数据进行了吸附等温线和吸附动力学模型拟合研究,并探讨了饱和改性陶粒吸附剂对氨氮的解吸和重复再生效果。结果表明:(1)净水污泥的最佳改性条件为采用0.5 mol/L的柠檬酸钠搅拌混合并在65℃水浴温度下浸泡5 h;(2)改性陶粒吸附剂对氨氮的去除效果与原泥陶粒吸附剂相比有显著提高,当溶液最佳pH为7、饱和吸附时间为6 h、吸附剂投加量为20 g/L、氨氮初始浓度为50 mg/L时,改性陶粒吸附剂的最大吸附量为1.938 mg/g,为原泥陶粒吸附剂的2.46倍;(3)吸附等温线和吸附动力学的拟合结果表明,改性陶粒吸附剂和原泥陶粒吸附剂对氨氮的吸附过程均符合Langmuir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4)饱和改性陶粒吸附剂的最佳再生液为0.1 mol/L的NaOH溶液,经过5次解吸再生后,对氨氮的解吸率仅下降6.53%。  相似文献   

5.
对碳素纤维进行氧化改性,利用改性后的碳素纤维处理近岸污染海水,重点研究了改性碳素纤维对海水中活性磷酸盐和活性硅酸盐的吸附作用。考察了碳素纤维液相改性时间、碳素纤维投加量、活性磷酸盐初始浓度、活性硅酸盐初始浓度、吸附时间、海况、pH值等单因素对近岸海洋污染物磷酸盐、硅酸盐吸附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改性碳素纤维对硅酸盐的吸附效果较好,去除率可达70%,对活性磷酸盐的去除率为31%左右。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改性碳素纤维材料修复模拟近岸海水的优化条件为:碳素纤维改性时间为1.5 h,投加量为0.01 g,硅酸盐初始浓度为3mg/L,磷酸盐初始浓度为20 mg/L,海况为3级,pH值为8,吸附时间为3 h。在此条件下,碳素纤维对磷酸盐的去除率可达31.06%,硅酸盐去除率可达70.88%。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活性炭类、介孔分子筛、疏水硅胶以及高分子材料等挥发性有机物吸附材料的吸附特性及改性方法,分析了各类吸附材料的优缺点,提出了开发高选择性、高解吸率的吸附剂以及复合吸附剂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凹凸棒土--粉煤灰颗粒吸附剂的制备及改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凹凸棒土—粉煤灰颗粒吸附剂的制备方法并对其进行再生和改性,利用比表面积测定、X射线能谱等手段对所制吸附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制备颗粒吸附剂的优化条件为凹凸棒土:粉煤灰=100:40(质量比),比表面积的值为80.06m^2/g。该吸附剂可采用1mol/L磷酸进行改性,改性后的比表面积为155.6m^2/g。  相似文献   

8.
剩余污泥吸附剂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利用城市污水处理厂剩余活性污泥,采用先干燥再浸渍于不同浓度活化剂,再于不同温度、时间下热解的流程,对有机剩余污泥进行改性吸附剂研究。采用正交设计以确定最佳制备条件,并对吸附剂的有机组成和比表面积等参数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表明,有机污泥制备吸附剂的最佳条件是,污泥与活化剂质量比为5∶3,在550℃下恒温热解60min,所得改性污泥吸附剂具有最大比表面积;并利用制备的改性污泥对直接深棕M和酸性媒介棕RH染料进行吸附试验,动力学吸附速率符合Lagergren模型,吸附等温线与Freundlich和Langmuir模型有较好的拟合。同时与商品活性炭吸附性能进行对比,结果显示改性吸附剂吸附容量小于活性炭。  相似文献   

9.
初步探讨了以改性后的锯末作为吸附剂去除废水中的Cr(Ⅵ),实验表明改性锯末对于不同浓度的含Cr(Ⅵ)废水都具有较高的去除率。同时通过实验研究了pH值、吸附时间、吸附剂量、初始浓度等因素对吸附去除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初步探讨了以改性后的锯末作为吸附剂去除废水中的Cr(Ⅵ),实验表明改性锯末对于不同浓度的含Cr(Ⅵ)废水都具有较高的去除率。同时通过实验研究了pH值、吸附时间、吸附剂量、初始浓度等因素对吸附去除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颗粒污泥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颗粒污泥是微生物自凝聚形成的小球。一般将其分为厌氧颗粒污泥和好氧颗粒污泥分别进行研究。文章将颗粒污泥作为一种特殊的处理工艺,对其在好氧和厌氧条件下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加以综述。并详细介绍了颗粒污泥的特点,特种颗粒污泥的培养及其在COD去除、脱氮、降解毒性物质和重金属吸附等方面的应用,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渗透法处理高盐废水的原理及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浓度含盐废水的主要处理方法有反渗透、离子交换、蒸馏等,目前处理成本比较高.为改变当前高盐废水处理成本居高不下的现状,受渗透的基本原理启发,以分析渗透法处理高盐废水的基本原理为基础,提出渗透法处理高盐废水的新工艺.以溶质氨的设计溶液为例,分析高盐废水处理的新工艺流程及工艺的可行性,并对比反渗透工艺,详细阐述新工艺的特点.经计算分析认为,基于渗透原理的高盐废水处理工艺可降低高盐废水的处理成本,可作为高含盐废水处理方法的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草甘膦废水有机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物处理技术,是从自然界中选育菌株来处理废水的原始形式,即利用废水中的有毒污染物作为唯一碳源,微生物利用其进行生长,从而达到使废水降解的效果。以草甘膦废水为唯一碳源,通过选择性富集培养法、驯化培养法、划线分离和纯化,从湖北宜昌某化工集团污水处理厂排污口活性污泥中分离得到菌株XF150。三次驯化过程中,菌株XF150降解草甘膦废水最高降解率达95.52%。经观察形态特征及培养特征,初步鉴定菌株XF150为青霉菌属(Penicillium sp).。由单因子优化法实验法探讨了温度、pH值、底物浓度对菌株XF150降解草甘膦废水的影响,得出菌株XF150降解草甘膦废水的最适条件:温度为30℃、pH为7.0、底物浓度为600mL/L,在最适条件下菌株对草甘膦废水降解率可达84.18%,其矿化程度较高,为草甘膦废水的生物处理技术提供最佳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14.
Fenton试剂在污水处理上的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进一步将Fenton试剂技术应用在污水处理上,通过查阅中外文献。详细介绍了Fenton试剂的发展历史和目前在污水处理上的应用,给出了公认的反应机理。最终,讨论并总结了Fenton试剂在污水处理上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磁铁矿、磁赤铁矿、MFe2O4型铁氧体等几种常见的磁性纳米颗粒及其制备和功能化方法,综述了磁性纳米吸附剂在重金属废水、染料废水、含油废水、含酚废水吸附处理中的新研究进展.根据研究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总结并展望了磁性纳米吸附材料的未来发展趋势,在今后的研究可从吸附剂的制备优化、吸附机理、实用性和再生回用等方面展开探究,以期发挥其在实际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6.
选择了一个实体企业,经过对其不同废水的性质进行分析,分别选取工艺技术成熟的化学中和沉淀法、PFS(聚硫酸铁)混凝沉降法和MBR膜处理法对该企业的废水进行处理实验,确保经处理后废水能满足不同生产环节用水水质的要求,并在该企业进行了生产性探讨实验,实现了废水零排放。  相似文献   

17.
殷逢俊  徐泽宇  刘鸿 《环境工程》2022,40(6):138-144
污水处理智能控制是水污染控制领域的前沿方向。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污水处理智能化控制系统研发注入了新的活力。当前亟须探索污水处理机理模型与数据驱动方法交叉融通的科学路径,重构污水处理智能控制系统的逻辑模式,以提升污水处理智能控制技术研发水平。为此,从污水处理过程的确定性-随机性特征出发,提出了融合机理模型与数据模型的双回路控制系统设想,未来通过充分的实践探索,有望为污水处理智能控制提供新的技术路线。首先,分析了污水处理智能控制系统的基本要素,分别探讨了基于确定性的机理模型及基于随机性的数据驱动模型对污水处理系统的控制作用,进而提出了机理模型与数据模型融合驱动的双回路控制系统基本逻辑架构及控制原理,并分析了该系统在污水处理复杂过程中应用的拓扑结构。最后,围绕未来污水处理智能控制技术发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含酚废水主要来源于煤化工、石油化工和以苯酚或酚醛为原料的生产过程,毒性高、难降解,对所有生物个体都有毒害作用。高浓度的含酚废水可回收利用,而目前对低浓度含酚废水还没有理想的处理方法。文章阐述了半导体光催化材料光催化降解机理和光催化剂的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光催化材料在处理含酚废水中的应用,并对光催化材料应用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毕英 《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34(3):112-114,108
平整液废水是冷轧废水处理的难点,试验选取了3个平整合油废水排放点进行水样可生化性分析。结果表明:1#热镀锌平整合油地坑废水可生化性较差,B/C=0.11。采用MBR生化反应模拟装置以1#热镀锌平整合油地坑废水为进水进行平整液废水生化处理试验,考虑此类废水生化处理可行性。结果表明MBR工艺对此类废水处理效果较好,反应器内污泥经过一段时间的驯化培养后,生物量的水平较高,污泥的凝聚性能较好,菌胶团密实,废水CODcr、BOD5和SS的去除率分别为87.6%、92%和89.8%。  相似文献   

20.
化学机械研磨废水产生量大但总体污染物浓度不高,回用潜力巨大,其处理及回用技术是芯片制造企业的研究重点。文章介绍了化学机械研磨废水来源、水质特征,概述并对比分析了常用的化学机械研磨废水处理和回用技术及其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并指出以膜滤或电化学处理为主的处理及回用技术具有良好的运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