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论述了气候变化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影响、对我国气候系统的影响,极端气候事件的发生是自然气候系统周期性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叠加,我们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措施应采取"无悔"的策略,应对灾害应成为常态.针对云南省提出提高减灾防灾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2008年1月我国南方地区遭受了十分罕见的冰雪灾害,对人民生产和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此次极端天气事件发生后的抗灾救灾工作反映出我国突发性灾害应急管理体制和救助体系存在诸多问题。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应该从以下方面建立健全中国突发性灾害应急管理体制和救助体系,即建立统一的、专门的突发性灾害应急管理机构;制定灾害管理基本法,健全自然灾害法制与计划建设;建立有效的社会动员机制,提高突发性灾害的社会应对和救助能力;建立全国性统一的灾害管理信息系统;落实有关应急管理体制和救助体系的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各种自然灾害事故、人为灾害事故、突发公共事件呈逐年上升趋势。2008年3月到10月期间,我国先后发生了南方冰雪、汶川地震、三鹿奶粉等数起罕见的自然灾害和恶性人为灾害,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财产损失惨重。在这些突发性灾害的处理过程中,人们对人身和财产安全的重要性有了进一步认识,同时也促使从事应急救援工作和研究的人们开始重新审视我国应急救援专业队伍的建设和救援体系的科学性等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4.
《环境工作通讯》2014,(7):27-27
希望借助有关法律体系的完善,体制机制的调整,产业结构与空间布局的优化,复合环境风险管理的探索,实现环境风险从目前的点源向区域,直到最后的综合管理。我国目前把突发事件分成四类,自然灾害类、事故灾难类、公共卫生类和群体性事件。其中,环境事件属于事故灾难类的范畴。佃同时,环境市件与自然灾害、公共卫生、群体性事件,是互相关联、交织在一起的,这就导致突发环境事件及其管理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5.
关于灾害管理学的几点想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有规模大、损失严重的趋势,加强灾害管理对于建立和谐社会意义重大.本文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阐述了灾害管理的含义、灾害管理系统的自组织性和协同性,概括了灾害管理的一般方法,指出灾害管理是发展管理.  相似文献   

6.
周珂  林潇潇 《环境保护》2011,(13):50-52
近年来由于人为因素或自然灾害,世界范围内重大突发环境事件频频发生.该类事件难以预见,影响广泛,难以处置,一旦发生,如反应不当,将引发包括经济损失、生态环境损失在内的重大损失.2005年我国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爆炸事故、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乃至近期发生的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引起了政府及公众对突发环境事件的广泛关注,突发环境事件的应对日益成为环保领域的新焦点.  相似文献   

7.
突发性灾害就其致灾成因而言可分为两类:自然性和人为性.无论是突发性自然灾害还是人为灾害,对于旅游业来说都不啻为重击.突发性自然灾害的发生是大自然向人类发出的警示,而突发性人为灾害的频繁发生,无不体现着要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中华几千年的文明史中积累着以众多灾民的生命和财富为代价的灾害史记,特别是近两千年自然灾害所呈现巨灾事件时空分布的规律性,以及与灾害伴生的一些"异常现象"和思考都正在为我们现代人得以发掘、引用和研究,这是十分宝贵的灾情史料.新中国成立以后,伴随一次次巨大自然灾害的发生,党和政府逐步建立了专业性的和兼业性的减灾机构.几十年来,这样一些专科性灾事的研究单位和工程单位,对各类灾害的形成机理和预测的能力已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对各类巨灾对社会的影响也取得了一些基本认识.就目前国内外对单灾种的预测能力来看,单灾种的研究仍然是基础性的,不可或缺,但对全社会的减灾来说,则必须开拓减灾多要素的综合发展,编制全社会"减灾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9.
环境恶化和突发灾害是威胁人类生存的两大挑战性问题.由人类活动导致的自然环境破坏和恶化是一个长期累积的过程,类似于人体所患的慢性疾病,对其的认识和解决不仅依靠多种条件,还要很长时间的持久努力;自然灾害的发生则一般是短时间内的突然事件,类似人体的急性疾病.  相似文献   

10.
关于在教师中开展防灾培训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自然灾害发生频繁,由于防灾教育缺乏、民众的防灾意识淡薄,导致灾害后果严重.通过对教师进行防灾培训,增强教师处置突发灾害的技能,在保护好教师的同时,才能更好的保护学生;同时可以发挥媒介宣传作用,对普遍提高全民的防灾减灾意识、增强防灾减灾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灾害带来的危害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国自然灾害应急机制的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2008年伊始的一场冰雪灾害却暴露了我国自然灾害应急机制存在的诸多问题。因此,必须从灾害预警、灾害信息公布、灾害自救、应对突发事件的组织体制和有关应急预案、法律法规的落实等方面对我国自然灾害应急机制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2.
我国旅游灾害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选取了十几年来国内旅游灾害的相关文献.从文献的数量、研究区域的时空分布等角度行了分析,然后从旅游灾害的致灾要素、成因、预防旅游灾害的对策、旅游灾害预防与管理系统等方面进行综述.最后笔者提出了我国旅游灾害的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3.
关于南方雨雪冰冻灾害应急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2008年初我国南方的雨雪冰冻灾害暴露出一系列灾害应急机制的问题。例如气象部门对灾害性天气预报的时效性、预警信息发布渠道和手段、政府在事件发生后对整个事件的调控、公众缺乏灾害防御的意识、科研引导对新出现的问题关注不够、一些公共领域管理缺位等加重了灾害的损失和影响。笔者认为政府部门应着重考虑:建立更完善的灾害预报系统,健全不同级别的快速反应体系,建立完备的应对灾害教育体系和完善灾害预警信息发布渠道,避免类似灾害的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14.
曾艳辉 《环境》1996,(6):22-22
地球上的自然变异无时无地不在发生,其中包括人类与生物活动的附加作用引起的自然变异,当这种变异的强度给人类的生命财产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时,就构成了自然灾害事件。一、灾害损失巨大从古到今,自然灾害给人类的物质和精神都造成了巨大损失,严重地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据美国1987年统计,在过去的20年中,世界由于自然灾害已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以来西藏冰湖溃决灾害事件梳理   总被引:18,自引:8,他引:10  
冰湖溃决洪水(泥石流) 是西藏自治区主要自然灾害之一,对已溃决冰湖特征及灾害影响范围与程度的认识是判定冰湖溃决条件、构建冰湖溃决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开展冰湖溃决洪水估算与模拟的基础。通过对已溃决冰湖灾害事件文献及资料整理,结合地形图、遥感影像、中国冰川编目数据、Google Earth、冰湖溃决遗迹记录及野外考察,系统梳理了20 世纪以来西藏地区发生的27 次冰湖溃决事件,从多个角度判定并给出了23 个已溃决冰湖所在的地理位置,并对金错、印达普错和次拉错冰湖溃决事件描述进行了勘误,指出1982 年8 月27日在定结县发生的冰湖灾害事件应是印达普错溃决所导致,2009 年7 月29 日在边坝县发生溃决的冰湖是错嘎,而非次拉错。  相似文献   

16.
2005年中国自然灾害造成近2500人死亡2006年1月5日民政部副部长李立国公布,2005年中国自然灾害比较严重,全年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2475人死亡,紧急转移安置1570.3万人,因灾直接经济损失2042.1亿元。与近几年相比,去年,紧急转移安置人数、直接经济损失为5年来的最大值,因灾死亡人数仅小于2001年,因灾倒塌房屋仅次于淮河大水灾的2003年。去年,洪涝、台风、旱灾、风雹、地震、雪灾等灾害都有不同程度发生。其中珠江流域、淮河流域、辽河流域、福建闽江和长江、黄河的主要支流都发生了大洪水,局地极端气候事件和山体滑坡、泥石流灾害频发,造成较为…  相似文献   

17.
2008年,中国南方雪灾、缅旬热带风暴、美国中西部洪灾等大型灾害事件至今还留在人们痛苦的记忆中.这些自然灾害在频率和规模上都超出了当地以往的记录,越来越成为威胁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挑战.  相似文献   

18.
2008年初,我国南方大部分省份发生了严重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本文运用灾害学的基本理论分析这场灾害,发现它有许多不同于以往自然灾害的新特点。结合风险管理的理论同时参考国外风险与灾害管理的经验,作者认为政府应该在综合风险防范的基础上进行灾害管理,提出了政府成立综合风险与灾害应急管理常设机构以应对类似灾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可控制性旅游灾害的影响分析及防治策略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旅游灾害定义研究的基础之上,根据旅游灾害产生的原因和旅游灾害的性质,将旅游灾害分为可控制性旅游灾害和不可控制性旅游灾害.可控性旅游灾害主要是人为原因(包括旅游者和管理者方面)或伴随旅游发展而产生的,这类旅游灾害在现实中已产生了较大影响,对旅游业的发展极为不利.因此探讨可控制性旅游灾害的影响和防治策略,不仅能引起人们对这种人为性旅游灾害的重视,而且还可以推动旅游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国是气象灾害最多的国家之一,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约占各种自然灾害损失的70%以上。随着气候变化影响的日趋明显,极端性天气气候事件增多,干旱、冰雹等灾害严重影响农业发展与中国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