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是交通路口的红绿灯,我屹立在人来人往的十字路口,小心翼翼地指挥着车辆的行驶速度,我总是恪尽职守地工作,因为我不想在这块土地上重演我上辈子的悲剧.  相似文献   

2.
我永远也忘不了2004午7月22日那过去不久的一幕.上午9点30分,我正和两个工友(其中1人是公司生产科长)在一个空油罐里进行切割作业.突然"轰"地一声我就什么也不知道了.就是这"轰"地一声猛响,把车间的门窗、玻璃全震烂了,一个油罐也飞出了老远.我们3人都受了重伤.  相似文献   

3.
如果说,我的安全小说在《劳动保护》杂志起航,那么我自己则在这里展翅翱翔,一圆文学梦. 自我的小说《保护自己》在《劳动保护》杂志的2005年第1期发表后,我就接二连三地投稿,且都是安全类小说,称得上是痴迷了.这并非心血来潮,皆因我当过矿工,长期在厂矿工作和生活,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并且我亲身经历过因安全意识差或违章,有的工友被砸伤,甚至丢掉了性命.我曾多次参加过伤亡事故处理,听到过工亡家属的哭泣,深感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所以,我希望通过我的笔,以小说的形式,塑造典型形象,潜移默化地进行安全教育,促进安全意识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路窄人心宽     
表哥第一次从外地回来,我开车去车站接他,一路上,我热情地想和表哥攀谈,聊家常,可表哥却表现得很冷静,偶尔哼哈地应两句,从不主动说话,我感到几分没趣,也不说话了,车里渐渐安静下来.  相似文献   

5.
1984年我大学毕业,分配到原劳动部,从事劳动保护工作.近30年来,始终与《劳动保护》杂志保持密切联系,既是工作需要,也是缘分使然. 我没学过劳动保护专业,刚工作时单位阅览室这方面的书籍刊物不多,翻阅最多的要算《劳动保护》杂志,其全面性、政策性、知识性、实用性、趣味性适合各类读者,尤其像我这样的初学者.在她的引导下,结合学习日本学者青岛贤司的《安全管理学》《安全工程学》《安全教育学》,我顺利地度过了劳动保护专业启蒙教育阶段.渐渐地,《劳动保护》杂志成为我每期必看的杂志和工作中必备的参考书,她不仅是我专业学习的引路人,而且是我工作中的亲密导师.  相似文献   

6.
3年前,我是公司的一名小车司机.我挺喜欢这份工作的,要不是出了那起可怕的事故,我想我会开开心心地干到退休. 2000年12月23日,我从外省出车回来.晚上8点多的时候,汽车调度小王忽然打电话来,说生产部的几个领导要到工厂去检查夜班安全纪律,让我跑一趟.我当时挺累的,就用商量的口气问了句:"别的驾驶员不行吗?"小王有些不耐烦:"到厂里开车也就是个把小时的路程,你再辛苦一趟吧!"说完他就把电话挂了.  相似文献   

7.
名人的幽默     
马克思和燕妮相爱已久,但谁也没有先说出“我爱你”这令人心醉的三个字.一天黄昏,马克思凝视着燕妮,轻声说:燕妮我已找到心爱的人了!”燕妮心里一颤,继而问道:“你爱她吗?”马克思热情地说:“爱她!她是我遇见过的姑娘中最好的一个,我将永远从心底里爱她!”燕妮强忍住感情,平静地说:“祝你幸福.”马克思风趣地说:“我身边还带着她的照片哩,你想看看吗?”说着把一  相似文献   

8.
安全不断地得到重视,生产就不那么顺心.有一天,生产对安全说:"你为何总是跟着我,就像一个跟屁虫."安全回答道:"现在都在关爱生命,珍惜生命,我是国家派来监督你的."生产说:"来监督我,我看你是来妨碍我的,没有生产,人们怎样生活,人民的生活拿什么来保障,哪里来的人民币.你看我,生产越多,钱来的就越多,工人的工资就多,人们数着钞票就会心花怒放."安全说:我虽然不能像你那样,直接地给人们带来实惠,但有了我'安全',你的钱才是钱,没有了我,不安全了,人就没命了,就听不到数钱的声音了,再多的钱还有什么用呢?所以说,我和你就像孪生兄弟一样,你生产时,首先,要考虑到我安全.咱们一起为人民服务."  相似文献   

9.
郭磊 《中国安防》2008,(4):112-114
听说记者要采访,罗军在电话里一个劲地推辞:"我还是新兵,叫我说啥啊."几番软磨硬泡,罗军总算应允来北京出差时和记者见一面.  相似文献   

10.
我是一名最普通、最基层的安全生产工作者,由企业到政府,又由政府到企业,重于泰山的责任伴我走过了30个春秋.现在我从乡镇安全生产办公室主任的岗位上退下来,仍在为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发挥余热.我热爱这项工作,希望通过我的工作能使一些职工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掌握相关安全生产方面的法律法规,更好地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1.
吹啊吹啊我赤脚不害怕吹啊吹啊无所谓扰乱我你看我在勇敢地微笑你看我在勇敢地去挥手——摘自《孙行者三调芭蕉扇》之原是泼猴自个儿惹的祸。悟空:师父,师父,那呆子取笑我。唐僧:空空,都离开火焰山三天了,你还发烧(sao)呢!戒戒又不是笨的像头猪,敢笑话你?他是欠掐欠踹欠抽欠打欠踢欠剁欠砍欠捅欠扁吗?悟空:我刚一个筋斗腾空而起.  相似文献   

12.
晚上和妻子去公园散步,路过斑马线的时候,由于是傍晚,我习惯性地伸出手挥舞着,示意来往车辆注意.因为我仿佛记得,交通法规里有一条:机动车遇到斑马线时要减速.可现在不仅没有车辆减速,反而大多见了行人都加速,生怕你赶在它前面走过马路似的.这时有一辆越野车呼啸而至,我的手臂前伸着,已超过了黄色分隔线.那越野车冲到眼前来了一个紧急偏转,在前方倏地停了下来.好像很是气愤的样子.我倒乐了,挥挥手,意思是你停了车就下来呀,可以聊聊或是辩一辩或是吵上一架,反正我没有违反交通规则,我站在人行道上,也没有跨过逆行线.那车顿了一下,又急驶而去.  相似文献   

13.
我的父亲离开我们已经5年多了. 许多时候,看着家中与父亲有关的物体,感觉一切的一切仿佛是在昨日,真不敢相信这个世界上最爱我的人已经去得那么遥远.而父亲却是真真切切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成为星际中那闪烁的星光,那明亮温暖的光,照耀着守望着我们,使我不能忘却.  相似文献   

14.
永遠的傷痛     
我的右手掌心,有一个直径1公分的圆形疤痕.一看到它,我的心就会颤抖. 几年前,我在厂里的装潢公司上班.我们购置了一把射钉枪.工人装入空包弹,再装一颗射钉,把枪往墙上一抵,扣动扳机,"嗵"地一声巨响,一颗钉子便被空包弹产生的火药燃气射入坚硬的墙里.这玩意儿太厉害了,听说曾有人将它改装成手枪行凶哩.  相似文献   

15.
听说记者要采访,罗军在电话里一个劲地推辞:"我还是新兵,叫我说啥啊."几番软磨硬泡,罗军总算应允来北京出差时和记者见一面.……  相似文献   

16.
可能     
当彩.仙姑从五彩云端级逸凡尘和我们站立在同一条起跑线上我便盛情地特邀她坐进驾驶室和我一道去观赏迷人的剑门风光于是,呼哈咯飞转的车枯辘儿便沿粉三百里古柏森森的翠云廊奔驰在陆放翁细雨骑驴的金牛道上于是,巍峨壮丽的剑门七十二峰便争先恐后前呼后拥地扑进车窗于是,我手中紧握的方向盘儿立刻便告诫我神情专一注视前方于是,时刻都想苦示路人的车笛立刻便将我心中的份钟再次敲响干是,出门前妻子不厌其烦的叮泞立刻化作股股暖流涌透我的心房于是,我茶色镜内这双锐利的目光立刻密切注视粉巴山蜀水的走向黎明,我放飞我心爱的神骏铁马一路脆…  相似文献   

17.
本人有个致命的缺点--干起活儿来有股子蛮劲,以致于上班多年来,后背、手指、大腿上都留下了或大或小的"记号".工友们都说,我是一个拚命三郎.现在想想,我能每天安安全全地上下班,是那些伤痕换来的教训救了我呀!  相似文献   

18.
我是半路出家走进安监系统的.从部队转业后,我被安排到了江苏省淮安市安监局. 初次从事安全生产监管工作,难免心中忐忑不安,不知道该从哪里下手.领导看出了我的无奈,除给了我很多安全生产资料外,还推荐我看看《劳动保护》杂志.用了近一个月的时间,我用心地看完了搜集到的全部《劳动保护》杂志. 所幸有了这样一个指路者,让我少了许多彷徨.可以说,《劳动保护》杂志是我到安监局后的第一位入门老师.我在上面学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尤其是其中的"特别关注"栏目,让我学习到了很多安全监管的知识和方法,为我开展监管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媒体是宣传的喉舌,是激励人们的战鼓,是动员人民奋勇向前的号角.60年来,《劳动保护》始终与中国安全生产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一起发展、一起成长、一起壮大,是中国安全生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国企业安全发展的推进剂和催化剂.  相似文献   

19.
我作为中国派出人员,荣幸地参加2002年2月20日-3月5日在日本国际安全卫生中心举办的国际安全卫生研修班,在研修班期间,参观访问了日本产业安全研究所,该研究所门类齐全、设施先进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20.
2003年4月,我在东北大学图书馆一楼的期刊室,用电脑检索到了《劳动保护》杂志的名字,那是我与《劳动保护》杂志的初次相遇.《劳动保护》杂志以科学严谨、精确专业的文章,帮助我顺利完成了题为《龙门式起重机吊装作业安全》的毕业论文. 毕业后,我一直从事安全管理工作,《劳动保护》杂志成了常伴左右的良师益友.每逢工作上遇到难题,需要专业解答与指导,我都会第一时间想到《劳动保护》杂志,而她也从未让我失望过. 由于安全员的特殊身份,我格外喜欢杂志中的"安全员手记"栏目.有一天我心血来潮,打算也尝试一下这种把安全管理与小说、散文等文学形式相结合的写作方法.经过两个晚上的冥思苦想,我完成了第一篇作品——《陆老师的牛仔裙》,战战兢兢地投给了时任编辑王文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