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介绍了生物法净化技术在处理低浓度废气方面的应用以及各种废气的净化原理,主要包括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CS2、H2S、SO2含硫废气、NOx等。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生物法净化技术在处理低浓度废气方面的应用以及各种废气的净化原理,主要包括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CS2、H2S、SO2含硫废气、NOx等。  相似文献   

3.
化学工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X780.1200600423生物法净化石化企业污水处理场恶臭废气现场小型试验/郭兵兵(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石油炼制与化工/中国石化集团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2005,36(2).-52~56环图TE-2采用生物法净化石化企业污水处理场曝气池逸散恶臭废气,在处理气流量为0.6~1.8m3/h,空速为40~357h-1,生物填料床层温度为15~40℃,床层pH为4~7,入口废气H2S质量浓度为0~83.9mg/m3,有机硫化物质量浓度为0~38.3mg/m3,苯系物质量浓度为0~285.3mg/m3的条件下,恶臭废气中H2S、有机硫化物、苯系物的去除率大于97.2%,87.2%、93.7%;对H2S、有机硫化物、苯系物…  相似文献   

4.
为了优化生物过滤(BF)废气处理系统的结构设计和参数控制,实验研究了BF系统净化H2S模拟废气过程中填料层的温湿度场分布规律,考察了填料层湿度与废气温度的耦合关系及H2S浓度沿填料层的轴向分布.实验结果表明,BF系统底部通人模拟废气后,填料温度开始上升,且下层温升幅度明显大于上层,温升现象自下而上逐步推移,运行12d后形成上高下低的轴向温度梯度;由于壁面热传导效应,填料层内形成由轴心向两侧降低的径向温度梯度.下层填料的湿份迁移速率明显大于上层填料,最终形成上高下低的湿度梯度;填料层湿度随废气进气温度升高,以指数方式减小.H2S浓度沿轴向自下而上逐渐降低,并随系统运行时间延长,轴向各点H2S浓度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5.
医疗废物焚烧过程脱硫机理和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医疗废物中包括含有硫分的橡胶,焚烧时会产生SO2从而污染环境,因此医疗废物在焚烧处理时需要进行脱硫。应用HSC热力学软件计算可知,医疗废物焚烧炉内喷入脱硫剂在燃烧过程脱硫,脱硫效果最好的脱硫剂是CaO,然后是Ca(OH)2,CaCO3。综合各种因素,选用CaCO3做脱硫剂进行焚烧过程脱硫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温度对脱硫有着重要的影响,最佳脱硫温度为830~870℃左右;随着Ca/S摩尔比的增大脱硫率增大,但增加的速度却趋于平缓,所得最佳Ca/S摩尔比为2.5。  相似文献   

6.
以水产饲料恶臭废气中的主要组分H2S、NH3和三甲胺为研究对象,采用生物填料塔进行脱臭的试验研究,考察运行生物填料塔的主要影响因素及污染物净化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塔内生物菌落对目标污染物具有较强的降解能力,且气体流量、进气浓度和液体喷淋量对恶臭净化效率的影响较小。在进气浓度≯300mg/m3、气体流量不高于0.45m3/h(停留时间≮20s)、循环液喷淋密度在0.05~0.9m3/(m2.h)时,系统对H2S、NH3和三甲胺的净化效率分别保持在100%、99.2%和99.4%左右。经扫描电镜分析可知,净化水产饲料恶臭废气的主要微生物为副球菌属和硫杆菌属中的细菌。  相似文献   

7.
微生物法处理低浓度H2S恶臭气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H2S是生产生活中臭气的常见组分,对人体有一定的毒害作用。近年来,微生物法处理H2S废气逐渐体现出独特的优越性,成为了研究的热点。文章简述了近年来用微生物法处理H2S臭气的研究成果和工业实践情况。  相似文献   

8.
IVP活性炭脱硫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IVP活性炭吸附法治理污水场隔油池散发的多组分含H2 S废气。研究表明 ,复杂的废气组分并未影响到该活性炭对H2 S的吸附性能 ,且由于处理的废气湿度较高 ,使吸附性能有了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采用生物滴滤床(BTF)工艺净化制药厂污水站H2S废气。装置采用实验室分离纯化的菌种经现场培养扩增后所得的高浓度混合菌菌液,在8d内迅速完成启动;试验过程H2S气量为11.3m3/h,平均浓度为385.6mg/m3,平均空床停留时间(EBRT)为13.5s,H2S的平均去除效率96%,且去除率稳定。随着污染物在BTF内EBRT的减少,去除率逐渐减小;H2S去除负荷极限ECmax为209.6g/(m3.h),且80%的去除负荷由填料床的下层承担;增加液体喷淋量有助于强化处理效果,但液膜厚度对净化效率有着负面影响,循环液中的SO42-累积浓度>28g/L时,去除率低于90%。试验结果表明,BTF系统运行稳定,适应性好,应用于工业废气处理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生物滴滤塔净化多组分废气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通过生物滴滤塔(biotrickling filter,BTF)净化硫化氢(H2S)、四氢呋喃(THF)、二氯甲烷(DCM)混合废气,研究其挂膜启动和稳定运行条件下的降解性能.结果表明,混合废气H2S、THF、DCM浓度分别为200、100和100 mg·m-3,空床停留时间(empty bed retention time,EBRT)50~20 s的条件下,H2S和THF的去除率分别能够维持在99%和60%左右,而DCM的去除率随EBRT的缩短从90%逐渐降低至37%左右.利用Michaelis-Menten动力学模型分析得到,理论降解效果为H2S>THF>DCM.  相似文献   

11.
粘胶化纤厂废气治理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TF-TA工艺治理粘胶化纤厂废气。先以TF脱硫液选择脱除HZS,再以TA液体脱除CS2。H2S脱除和再生能一步完成,脱除率98%以上,其表达ηH2s=99.5+4.71×10-4x-3.68×10-7x2。CS2脱除率在气液比200—300时达80%─90%,其表达式:ηCS2=98.9-1.32×10-3x—2.00×10-4x2。文中还讨论了粘胶化纤厂废气总体治理意见。  相似文献   

12.
DBD技术脱除恶臭气体H2S和CS2的可行性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采用DBD技术脱除工业废气中的H2S和CS2.12kV的电压下,分压为4kPa的H2S,放电5s,去除率接近100%;分压为1.33kPa的CS2,放电15s,其去除率可达80%.H2S和CS2的去除率都随其浓度的增加而下降.在实验室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了废气处理量为420m3/h、流速为10m/s的DBD净化装置,进行了实际含H2S和CS2的工业废气净化研究,H2S去除率可达89%,能量消耗为5.2W·h/m3.结果表明DBD技术对于处理含硫恶臭工业废气,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文章总结了固体废物厌氧发酵生物产氢技术进展,包括产氢废物种类、暗发酵生物制氢方向、微生物培养、生物工艺条件以及一些新近研究成果。暗发酵产氢速率快。联合式暗发酵—光发酵是生物产氢工艺中较有前途的方法。富含碳水化合物的有机废物,诸如纤维素与淀粉含量高的农业与食品垃圾以及食品废水,例如奶酪乳与橄榄加工厂以及面包发酵废水等,都可以采用合适的生物工艺技术产氢。  相似文献   

14.
针对中国长城铝业公司氧化铝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硫化氢废气,设计了赤泥附液吸收和活性炭吸附联合净化系统。吸收系统对硫化氢的去除效率是85%,吸附系统对硫化氢的去除效率是99%,整个处理系统对硫化氢的总去除效率是99.85%,经过处理后,系统出口硫化氢的浓度达到了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的要求。整个吸收-吸附系统的投资是168.5万元,处理单位成本0.33元/Nm3。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逐年增加,生活垃圾处理处置压力也与日俱增,迫切需要建立针对处理处置的公众参与机制。本文分析了国内外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相关法律制度现状以及中国生活垃圾公众参与的情况,参与积极性不强,参与渠道和方式有限,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环境立法忽视公民的环境权和参与决策权。指出要在中国生活垃圾处理处置全过程中引入公众参与,并全面建立废弃物处理处置信息公开制度,并贯彻实施,必须明确环境权和采取信息公开的制度。  相似文献   

16.
新工艺引入“一机两用”和“以废治废”的思想进行系统改造 ,实现改造后污泥处理系统的良性循环 ,根除了污泥外排的局面 ,降低了成本 ,节约了费用 ,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7.
生物膜填料塔净化低浓度硫化氢恶臭气体研究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1  
本文研究用生物膜填料塔净化低浓度硫化氢恶臭气体。实验结果表明:用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驯化培养的脱硫菌对硫化物具有较好的降解性。用该菌液挂膜的生物膜填料塔对低浓度硫化氢恶臭气体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最大生化去除量为190m g/l·h,控制适宜的液体喷淋量和增加气体在塔内的停留时间可提高生物膜填料塔对硫化氢的生化去除量和净化效率,同时,该塔对二氧化硫废气也有较好的净化效率。在光照有氧的条件下,硫化氢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被氧化为单质硫和硫酸,但以硫酸为主。  相似文献   

18.
大气具有一定的自净作用,但并不是一个无限的贮存库,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大气中的废物不断增加,超出大气的自净力后,就造成了大气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