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志强 《辽宁城乡环境科技》2013,(1):23-25
201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建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确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2012年,《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对确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要求。根据中央有关文件精神,分析确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的背景,介绍红线的目标和有关要求,提出落实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提出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确立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从节水管理、用水定额、节水技术等方面提出加强用水效率控制红线管理的具体政策措施。本文根据有关文件的精神和相关工作部署。对确立用水效率控制红线的目标、要求与重点工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三条红线”与“四项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小勇 《辽宁城乡环境科技》2012,(3):8-9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内涵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是基于我国国情水情,针对当前突出的水资源问题,面向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提出强化水资源管理的创新性制度设计。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是适应新时期的形势要求,在对过去水资源管理制度系统总结、深入思考和有效继承基础上的重大制度变革。 相似文献
4.
刘卓 《辽宁城乡环境科技》2012,(6):26-28
201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建立用水总量控制制度,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2012年,《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要求。 相似文献
5.
《辽宁城乡环境科技》2011,(4):66-66
在今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背景下,一份名为《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的文件已经由水利部起草完成并经十部委会签,即将上报国务院。 相似文献
6.
7.
8.
柳长顺 《辽宁城乡环境科技》2012,(3):6-7
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是应对我国严峻的水资源形势、解决我国复杂水资源问题的根本要求,是借鉴国内外相关经验、实现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9.
为了贯彻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更有效地解决中国的环境危机以及更好地进行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就必须建立底线思维.中央第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规定了要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通过对生态保护红线的相关文献和政策进行分析,提出生态红线的类型和划定的思考,结合生态红线落地问题,对宁夏生态红线划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以期为全国生态红线划定和生态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11.
12.
北京市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将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到实处,实现制度的可量化和可操作化,论文构建了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指标体系,分阶段与国家“五年规划”同步实施,并提出“三条红线”评价方法。然后以北京市为例,预测其2015 年“三条红线”控制指标的目标值;在此基础上对北京市各区县2011 年的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进行评价,并对达标情况进行分级。最后,分别给出各区县水务管理改进重点和方案。房山区和大兴区为5 级区,总量控制、效率控制和污染控制均需加强;城六区为4 级区,总量控制和效率控制是管理重点;通州区和昌平区为3 级区,需要加强污染控制;门头沟区、顺义区和延庆县为2 级区,水资源管理重点各不相同;怀柔区、平谷区和密云县为1 级区。 相似文献
13.
戴向前 《辽宁城乡环境科技》2012,(3):12-13
《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明确提出2030年"三条红线"的总目标,还明确了2015年和2020年的阶段性目标。"三条红线"的总目标与分阶段目标清晰明确,鉴于我国基本国情水情及水资源形势,实现既定目标的任务繁重而艰巨,对水资源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陈涛 《辽宁城乡环境科技》2010,(1):7-9
2009年2月26日新一轮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显示,目前中国耕地总面积为18.2574亿亩,与1996年19.5亿亩相比,12年间中国耕地面积减少了1.2526亿亩,平均每年减少0.1043亿亩。这约18亿亩耕地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这是2007年温家宝总理在全国人大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 相似文献
15.
要给“生态红线”通上“高压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月22日,环保部副部长李干杰透露,环保部将在2012年启动“生态红线”的绘制,圈出我国重要生态功能区,以及陆地和海洋的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生态红线”划定的区域将被限制开发,执行生态修养生息的政策.(5月23日《中国青年报》) 相似文献
16.
以科学发展观“红线”引领绿色强国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一五"是中国发展的黄金期,同时也是矛盾凸显期,尤其是人与自然的矛盾进一步凸显,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煤炭消费,钢消耗、水泥消耗,水消耗,二氧化硫排放,有机污水排放最大的国家,也是世界上能源消耗、石油消耗,二氧化碳排放第二大国. 相似文献
17.
《环境保护》2014,(Z1)
正解决我国的环境危机和建设中国生态文明,必须建立底线思维。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是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推进生态文明的重要举措,体现了我国以强制性手段实施严格生态保护的政策导向。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需要建立包括生态功能保障基线、环境质量安全底线和自然资源利用上线的国家生态保护红线体系,构建基于质量—总量—风险—生态一体化的环境红线管理制度体系,强化环保标准对生态红线的支撑作用,建立健全生态红线的法律保障制度体系,以及各地政府部门的积极落实。 相似文献
18.
19.
20.
加快“三个落实” 建立生态保护红线制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是保障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的客观需求,是贯彻落实新时期中共中央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的更高要求,是全面深化改革、促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举措。自2011年国务院提出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任务以来,经过多年努力探索,政府和学界在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与管理方面开展了很多有益实践,但仍存在思路不统一、部分地区进展缓慢、配套政策不明确等问题。当前,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已明确列入"十三五"生态文明建设重点任务,针对生态保护红线制度落地关键问题,从边界范围、配套政策及管控体系三个方面,提出了加快"三个落实"的对策措施,为实现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