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包婷 《山东环境》1999,(4):53-53
黄河断流,世人惊心。特别是1998年初,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的163位院士联名呼吁“行动起来,拯救黄河”后,黄河断流问题更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黄河为什么会出现断流、断流带来什么后果,应采取什么措施来解决?成了人们关心的一个热点问题,下面,笔者就这些问题谈点粗浅的认识和看法。1972年前,黄河从未发生过自然断流现象。即使在1922年到1932年持续大旱的年份,下游河道仍有水流。黄河断流从1972年春开始,由利津河段首次出现断流。特别是90年代以来,黄河下游年年都出现断流,以1997年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2.
黄河断流的态势、成因与科学对策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从70年代以来,黄河持续断流,且断流情势日趋严重,它不仅发生在下游而且也已在源头出现。滔滔黄河缘何断流?70年代以来流域引黄水量剧增、到达下游水量锐减是主因;输沙需水量巨大和中游工程调节能力不足居次。归根结底,断流是人类活动所致,是人类对黄河水土资源过度利用的结果。流域降水量的丰枯波动对断流影响不大。为了缓解黄河断流,必须调整产业结构,切实提高水资源有效利用率;加强水土保持,增加生态用水量,改善生态环境,减少人黄泥沙;流域外调水是缓解北方省区缺水的重要措施之一,但应从长计议。  相似文献   

3.
关注黄河断流及其污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虽然历史上灾害频仍 ,但黄河断流现象历史上却未见有记载。即使在1922~1932年持续大干旱的年份 ,黄河下游仍未断流。1960年因三门峡工程截流 ,第一次出现黄河下游断流 ,但这次是人为造成的。属于自然断流的最早的记录是1972年4月23日 ,黄河下游利津河段首次出现自然断流 ,1985年以后 ,黄河下游年年都出现断流。1997年是历史上断流最严重的一年。这一年 ,从2月7日起利津水文站就出现断流 ,是断流时间出现最早的一年。断流河段从河口上至开封柳园口 ,长达700公里。这一年黄河河口全年有295天无水入海…  相似文献   

4.
被誉为中华民族母亲河的黄河,由于种种原因,近年来断流频率不断增加,断流现象日趋严重。“连续长时间的黄河下游断流问题应视为我国的心腹之患。”中国工程院院士沈国舫如是说。为此,去年4月8日—14日,水利部、国家计委和国家科委共同组织专家,聚会黄河入海口处的广东省东营市,寻求解决黄河断流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黄河三角洲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应解决的总是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静 《山东环境》2003,(2):42-43
本文论述了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需要解决的黄河断流、水质污染、泥沙淤积三大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治黄建议。  相似文献   

6.
自1982年后,黄河便进入枯水期。go年代后.黄河更是年年断流。这是否就意味着黄河防汛可以高枕无忧了呢?专家们的回答正相反,认为黄河发生大洪水的几率在增大。山东省黄河河务局局长廖义伟指出.黄河自1982年底已连续十几年枯水,从时段上已属极限,因此黄河由材变丰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其次,长江、黄河洪水具有互应规律。从历史资料分析,长江大洪水之后二、三年内黄河来大水的几率较大。本世纪长江发生两次大洪水之后,黄河流域大水都接及而至。据水文规律,今年汛期黄河、渭河最大洪峰流量可能较常年偏大2-4成。有关专家认为黄河近…  相似文献   

7.
将雅鲁藏布江水和强大温湿的印度洋西南季风引向大西北,即实施雅鲁藏布江-罗布泊大运河工程对改变和优化青藏高原内部和我国大西北干旱态环境,调控长江、黄河水量,防止两河断流和水患发生,繁荣大西北经济带,巩固西北国防具有的重要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8.
将雅鲁藏布江水和强大温湿的印度洋西南季风引向大西北,即实施雅鲁藏布江─罗布泊大运河工程对改变和优化青藏高原内部和我国大西北干旱态环境,调控长江、黄河水量,防止两河断流和水患发生,繁荣大西北经济带,巩固西北国防具有的重要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了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需要解决的黄河断流、水质污染、泥沙淤积三大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治黄建议。  相似文献   

10.
黄河流域生态系统特征及下游生态修复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黄河流域地势、地貌和气候、水文、植被等特点,将流域划分为3个生态区和10个生态亚区,在分析各生态分区特点的基础上,初步识别了黄河流域主要生态环境问题。针对黄河下游存在的频繁断流、水环境恶化、河槽淤积萎缩以及河口三角洲湿地面积萎缩等诸多生态问题,分析了黄河水量调度、调水调沙对黄河下游河道生态修复的作用,介绍了河口生态修复工程实践,并提出了黄河河流生态系统修复的方向与目标。  相似文献   

11.
复合式绿化林带在港区边界噪声防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通过理论及实际研究复合式绿化林带降噪效果,设想通过在港区边界种植复合式绿化林带来解决港区噪声超标的问题,同时起到保护和保持生态平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刘洪彬  吕杰 《自然资源学报》2015,30(7):1129-1140
对耕地土壤质量变化驱动机制的研究是破解耕地质量变化规律及其效应的关键。利用野外采样与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统计分析和计量经济模型等分析方法,对研究区域238 个耕地地块的土壤采样数据和对应农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区域农户土地利用方式、程度和投入强度对耕地土壤质量的作用方向、影响程度和显著水平都不同。其中近郊区的农户“以兼业为主,以农为辅”,其行为突出表现为劳动力投入的“非农化”趋势,对耕地的粗放利用和掠夺式经营现象比较普遍,主要影响因素土地利用程度每增加一个单位,导致耕地土壤的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平均下降11.496、44.078 和15.469 mg/kg;研究区域中部农户“以兼业为主”,突出表现为集约化程度比近郊区农户有所提高、种植结构也不断调整,对土地的投入、管理都得到很大的提高,主要影响因素土地利用方式转变会促使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平均提高4.799 g/kg、7.454 mg/kg、100.170 mg/kg 和61.205 mg/kg;远郊区的农户“以农为主”,突出表现为“非粮化”趋势,由于比较高的就业机会成本,种地收入超过农户预期,耕地集约化、规模化程度较高,主要影响因素土地投入强度每增加一单位,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平均增加0.007、0.025 和0.037 mg/kg。基于以上的研究结果,从提高农业生产比较效益、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和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等方面提出规范农户土地利用行为,改善区域耕地土壤质量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工程地质环境质量损益经济评价,是环境经济学的分支——地质环境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是将工程与地质环境间相互关系的地学信息转换为易于政府决策部门使用的经济信息,以保证实现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保护相统一。三峡库区地质环境条件相对恶劣,对道路工程建设不利。因此,移民道路工程能否合理利用和保护地质环境将直接关系到移民道路地质环境质量损益经济评价的提标体系、评价模型等,丰富了地质环境经济学理论。评价结果,阐明了移民道路工程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库区地质环境的途径,对库区正在进行的移民活动,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西安地区人工林土壤干层与水分恢复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为查明西安地区土壤干层和丰水年之后的土壤水分的恢复,利用烘干法研究了人工林地土壤含水量。结果表明,西安地区丰水年极端降水前杨树林,法国梧桐林、中国梧桐林和苹果林地大约1.5~4m深度范围内土壤含水量分别为9.3%、9.0%、9.7%和9.1%,普遍存在土壤干层,干层厚度约2.5m。丰水年之后土壤水分得到了很好的恢复,干层全部消失。经过1a左右的入渗,水分恢复深度可达6m左右。根据丰水年之后土壤含水量的不断消耗确定,西安地区丰水年之后一般经过3~4a左右的时间,人工林地的干层将会再次出现。发育弱的土壤干层并未影响到人工林的正常生长,表明在西安或与西安类似降雨量的黄土高原其他发展人工乔木林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高七井几年的地热资料的整理,分析地热异常与地震预报的对应规律,在总结以往震例的基础上,对高七井地热映震效能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地下水水化学组分的异常值识别是获取水化学背景值的重要的一环,以往提出的基于水化学各组分内在联系的计算背景值的水化学图法及Durov图法在柳江盆地的研究中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水化学图法的计算步骤繁多,过程复杂,对采样精度要求严格.因此,为简化计算过程,快速识别异常,本文借鉴英国地调局识别异常的方法,以沙颍河流域为研究区,针对该区浅层地下水水质资料,利用信息筛选法替代水化学图法,对研究区内水化学主要组分进行异常识别,并将不同识别方法的识别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尽管存在两种方法单独识别出的异常数据较多,但是水化学图法+拉依达准则和信息筛选法+拉依达准则对地下水主要组分的异常识别效果均较好,异常识别后的剩余数据的阈值范围较为一致,信息筛选法能够在大尺度区域内精度较低条件下,有效地替代水化学图法快速识别出异常值.  相似文献   

17.
污水处理厂达标外排水对受纳水体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模拟实验发现污水处理厂达标外排水对受纳水体具有明显的生态效应。实验结果表明,水中有机物与叶绿素都随接纳水量而增加,COD除3#比对照低32%外,2、4和5#中COD分别比对照高93%、46%和46%;叶绿素除3群比对照低51.7%外,2、4和5#中叶绿素分别比对照高129.9%、106.5%和81.8%。总氮随接纳水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而水中总磷与接纳废水量的关系并不显著。根据Redfield比值。判断,对照体系1#中氮磷相对平衡,而接纳水量最少的2#系统N起限制作用,随着接纳水量的进一步增加,磷则成为主要的限制性因素。同时,外排水对受纳水体溶解性无机盐的积累贡献明显,2#~5#体系在45d内TSS的相对积累率分别达到153.9%、118.3%、243.3%和312.6%。外排水对受纳水体底泥有机质含量的影响也十分显著,2#-5撑体系底泥中的有机物比对照体系都显著降低,分解速率平均提高3倍。这说明接纳水中的有机物并没有引起水体中有机物的沉降与积聚,反而促进了底泥中有机物的矿质化过程。  相似文献   

18.
航道疏浚对珠江口附近海洋生态环境影响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王超  张伶 《海洋环境科学》2001,20(4):58-60,66
广州港航道疏浚工程中开挖和处理底泥会产生大量悬浮物,悬浮物及其含有的各种污染物将影响珠江口近海洋生态和渔业。本文主要介绍污染情况以及预防措施。通过扩散实验认为与航道疏浚工程有一定的污染,但是影响不大。通过施工前及施工期间监测结果相对照,认为航道疏浚工程对珠江口附近海洋生态环境基本没有产生大的影响,疏浚工程所采取的环保措施是极为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生态地授权是指为某种环境利益而利用他人土地的权利,它是保护环境的一种方式.是保护环境权利的一种物权制度安排,它是对传统地役权制度的继承和发展,在当今环境问题凸显的时代,生态地役权制度在环境保护方面有了很多创新性的运用,其大致分为:环境资源开发利用地役权、环境享用地役权以及环境保护地役权,生态地役权在法律生态化的时代很有深究的必要。  相似文献   

20.
选取城市综合发展状况、 物流市场供需状况、 物流基础支撑条件3方面18个指标构建物流发展综合评价体系,用因子分析法计算城市物流综合竞争力,对结果进行聚类以确定各城市物流发展层次;对行政区进行网格划分,根据各等级铁路、 公路的限制速度并以国道速度为标准分别计算其收缩系数,用ArcGIS Workstation得出网格区域质心到城市的最短相对距离和城市间的最短相对距离,采用场强模型测算网格区域场强值,并对海西区城市间物流引力的大小进行度量。结果表明:衢州、 上饶、 鹰潭、 抚州、 赣州、 梅州处于海西区边缘地带,与沿海其他城市联系较弱,存在一个物流场强低值区;同时受到珠三角、 南昌、 杭州-绍兴为核心的强物流辐射区的影响,海西区物流系统的形成与发展受到限制。最后,论文提出建立以厦门、 福州、 温州为轴,泉州、 汕头为辐,其他设区市为支点,厦门、 福州、 温州、 泉州、 汕头连接线为干线通道的"轴-辐"物流网络。这一物流系统的形成关键在于轴心城市对衢州、 上饶、 鹰潭、 抚州、 赣州、 梅州等外围城市的拉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