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电波环境是影响无线电系统装备电波传播的空间环境要素,是复杂电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包括地/海下、地/海面、对流层、临近空间、电离层、外层空间等影响电波传播的自然和人为环境以及背景无线电噪声环境等,电波环境对无线电信号产生的衰减、折射、散射、色散、多普勒频移和去极化等效应,是影响无线电信息系统装备性能的重要因素。随着  相似文献   

2.
目前国内外各种地震记录仪器都没有具备获取自身可靠位置信息的能力.为了实现地震仪高精度自定位,首次在地震仪中引入GPS静态相对定位技术,使得地震仪在获取地震数据的同时获取卫星观测数据,经过后处理软件可得到毫米级的定位精度,可以准确进行自定位.  相似文献   

3.
针对矿山井下人员定位及巷道特点,设计了一种电源节能算法的ZigBee无线传感器节点布设拓扑及井下人员无线定位系统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型无线双重质心人员定位算法。经矿山井下实地调研,并通过Matlab软件进行仿真试验,结果表明改进型无线双重质心人员定位算法比传统质心算法、RSSI算法的定位精度提高了近50%,可有效解决节点能量受限问题,并延长系统寿命。该Zigbee井下人员无线定位系统技术简便、定位精度较高、成本较低,且节约巷道空间、算法简单,适合矿山井下矿工人员定位和考勤。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减缓电离层对卫星通信、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载合成孔径雷达等系统的影响,提高系统的环境适应性。方法由穿越电离层的无线电信号传播原理出发,结合各种系统的工作原理,给出电离层影响的分析方法。结果针对电离层闪烁、极化旋转、时延和色散等传播效应造成卫星通信误码率上升、卫星导航定位误差增大、SAR图像偏移和分辨率下降等影响,分析给出了效应补偿和减缓应对方法。结论电离层延迟效应可以由电离层实测值或者模型来进行校正,而闪烁效应大多需采用规避的措施来减缓其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确定外界电磁能量究竟如何进入到引信电路内部,针对无线电引信的电磁能量耦合路径进行系统研究。方法通过对多种引信进行不同形式的连续波、强电磁脉冲电磁辐照效应试验,对比引信天线、孔缝、弹体、电源模块等部位的能量耦合可能性。分析连续波、强电磁脉冲电磁环境对无线电引信作用的耦合规律。结果确定了电磁信号类型和引信接地结构是影响电磁能量耦合通道的关键因素,揭示了前门耦合是连续波电磁辐射环境的最主要方式。结论弹体或引信前端与电路共地的金属部件是强电磁脉冲辐射环境的主要能量路径,从而为无线电引信抗电磁性能加固的实施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6.
利用法国空间技术局的SPOT4卫星提供的最新卫星数据和GPS卫星定位技术以及地理信息系统(GIS)对昆都仑区空间结构进行现状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7.
园林景观设计中树木遮档导致观测环境较差的情况下定位效果都不理想。为此本文提出了利用GPS/北斗二代进行联合定位解算的新方法,测试结果表明GPS联合北斗二代组合定位固定成功率达100%,实时定位初始化时间优于30 s;平面方向RMS优于2 cm,高程方向优于4 cm。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观测环境较恶劣区域,GPS/北斗二代进行联合定位依然可以实现高精度快速RTK定位,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8.
设计了一种基于物联网与GIS技术的环境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系统以GIS为主干,辅以物联网技术,将GPS定位模块集成到RFID中,实现数据的快速采集与空间定位。该系统可以充分发挥物联网无线识别与地理信息系统空间数据表达分析能力强的优势,更好地为环境质量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9.
无线电引信干扰与防护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现代战场电磁环境日益恶劣,严重威胁无线电引信战斗效能的发挥.在简要介绍无线电引信信息型干扰和功率(能量)型干扰特点的基础上,分析探讨了无线电引信干扰源、干扰作用机理和相应的防护加固措施,提出了无线电引信干扰与防护研究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江西省耕地土壤碳氮比空间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江西省2012年测土配方施肥项目采集的16 582个耕地表层(0~20 cm)土壤样点数据,运用普通克里格和回归分析方法,对江西省土壤碳氮比(C/N)空间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江西省土壤C/N在2.98~52.67之间,平均值为11.72,变异系数为25.17%,呈中等变异性.经半方差分析,土壤C/N的块金效应为88.44%,其空间变异受结构性和随机性因素共同影响,但随机性因素的影响更大.土壤C/N空间分布较为平滑,高值区主要分布在九江市彭泽县、萍乡市上栗县和抚州市乐安县.地形因子、耕地利用方式、成土母质、土壤类型和氮肥施用量对土壤C/N空间变异影响均显著(P0.05),但影响程度不一.地形因子可解释0.3%的土壤C/N空间变异,耕地利用方式的独立解释能力为1.4%,成土母质的独立解释能力为2.4%,土类、亚类和土属的独立解释能力分别为2.7%、3.6%、5.5%.氮肥施用量对土壤C/N空间变异的独立解释能力最高,为33.4%,是引起江西省土壤C/N空间变异最主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临近空间大气环境特性监测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随着临近空间飞行器的不断发展和运用,作为武器装备和系统环境的临近空间大气特性成为作战保障的重要条件.结合临近空间飞行器的应用需求,对临近空间的特点、大气环境监测和研究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综合性分析,为开展临近空间环境信息保障和服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美国空间环境保障技术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介绍世界空间环境研究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美国/美军空间环境研究和应用服务保障建设。结果表明,美国/美军具有较强的空间环境探测能力、先进的空间环境预警预报技术和高效的空间环境效应评估分析能力,空间环境保障技术和保障服务能力实属世界一流。  相似文献   

13.
临近空间环境及其影响分析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临近空间和临近空间环境的概念,分析了临近空间大气温度、风场、大气波动、电磁特征和光化学作用、电离层与中性大气的耦合、电流和高能粒子加热等物理变化过程,总结了临近空间天气探测、预报手段和技术,讨论了临近空间天气对飞行平台和仪器设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航天器环境工程研发项目档案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阐述了档案管理对航天器环境工程研发工作的作用和意义。总结了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项目"空间环境下卫星长寿命评估、验证与保障技术研究"档案的管理情况,并对我国航天器环境工程研发项目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可重复使用航天器及其应用需求,分析了其在太空遭遇的空间辐射环境及效应,探讨了可重复使用航天器的空间辐射效应评价在元器件退火效应研究及工程化、地面模拟试验设施及评价技术、地面检测维护及评价、抗辐射设计规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深入开展元器件空间环境效应及退火效应机理研究,给出适合可重复使用航天器的指标和评价体系;搭建多功能的综合环境效应地面模拟试验装置,加强多因素环境协同效应机理研究,建立空间多因素环境协同效应试验方法;开展空间环境多因素协同效应仿真,加强可重复使用航天器辐射效应预示方法的深入研究等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可重复使用运载器的静电防护方案。方法针对可重复使用运载器特点,以及飞行期间遭遇的空间静电放电环境,基于空间静电带电数学模型,计算出运载器表面材料带电离子的静电充电电位。在此基础上,分析复合材料静电特性,提出静电防护层与电气设备等电位共地方案。结果该方案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作为静电防护层,与大截面积的接地母线相连,为运载器电气设备提供低阻抗、大电荷容量的等电位地。结论该方案能够有效抵御静电产生的干扰,为运载器电子设备提供可靠、安全、抗干扰的电磁环境。另外,该方案工艺实现简单,大大减轻了运载器的设计质量。  相似文献   

17.
分别对国内外大型空间环境模拟器的真空系统配置进行了介绍,并对真空系统各个子系统的配置与技术特点进行了分析,重点针对大型空间环境模拟器真空系统中所需的真空抽气策略进行了研究,为后续超大型环境试验设备的研制和试验测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现代城市开放空间系统的建构已成为城市规划和建设的热点问题,受到普遍关注。文中通过调研、资料收集和监测,研究分析了沈阳市城区开放空间系统的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和存在的环境问题,提出了改善和提高城市开放空间系统生态功能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前风景区旅游开发项目日益增多,旅游开发活动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RS-GIS应用于生态环境评价,不仅可以将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而且对空间数据分析具有高效、快捷、准确的功能,为生态环境影响定量化评价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文章就遥感-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湖北某风景区旅游开发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空间环境对载人登月活动的影响及保障需求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确保载人登月航天器的飞行安全和航天员出舱登月安全,分析研究了地月空间环境对载人登月航天器的影响,针对通信控制、航天器、探测器、月球车和航天员,分析提出了载人登月探测活动空间环境保障主要需求,并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月球空间环境探测保障急需,即高能粒子辐射探测、辐射效应探测和月表尘埃等离子体探测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