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探明绿化带对公路交通噪声吸收消减的频谱特性,在西安市子午大道两处绿化带设置监测点,对交通噪声在不同倍频程中心频率下的衰减特征进行了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在低频范围内,噪声能量的衰减量随倍频程中心频率增加呈逐渐上升趋势。在250 Hz中心频率处,绿化带A和B产生的A声级声衰减量可达17 dB和13.3dB。在中频段,由于植被支干的阻隔效应,交通噪声在4 kHz处出现最大衰减。在8~16 kHz的高频区域,两处绿化带所引起的噪声衰减量也均在10 dB以上,表明通过设置绿化带可有效控制公路交通噪声对两侧敏感点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针对铁路钢轨异常波磨问题,在某高铁线路两侧对未发生异常波磨和发生波磨路段进行了噪声测试。发生波磨与未发生波磨区段的测试对比结果表明:(1)对于300 km/h动车组,动车组通过时段的等效声级远轨侧前者比后者增加2~4 dB(A),近轨侧前者比后者增加5~7 dB(A);315 Hz及以下的低频噪声基本不发生变化,在630 Hz、1 250 Hz处出现增量峰值,峰值增量接近10 dB(A)。(2)对于250 km/h动车组,动车组通过时段的等效声级变化不明显[1.0 dB(A)以内];315 Hz及以下的低频噪声基本不发生变化,在500 Hz、1 000 Hz处出现增量峰值,峰值增量2~3 dB(A)。(3)根据理论计算,对于250 km/h动车组,一阶振动频率约在490 Hz左右;对于350 km/h动车组,一阶振动频率约在600 Hz左右,与现场噪声峰值出现频率的实测结果非常接近。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大型机加车间噪声现状和特点,选取某大型机加车间数控机床开展现场实测,并对噪声测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数控机床产生的噪声是非稳态噪声;数控机床产生的噪声在车间传播,声场分布不均匀;加工某转向工件频率在500~5 300 Hz,峰值频率分别为500,800,2 000,5 000 Hz;对机加数控机床操作岗位工作人员的8 h噪声暴露量进行测量,测量值为89.2 dB(A)。研究结果表明:评价大型机加车间噪声,测量重点应选在机床操作岗位和人行通道;应重点关注被测机床周围20 m内的噪声值;机加工作场所测量时间段的选择取决于作业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4.
噪声级在100~105dB(A)范围内时,如果操作持续一二小时以上,就可能使操作者患神经衰弱。美国矿山局已经找到了一种减少采煤机截齿滚筒噪声的方法。研究表明:噪声一般产生在低于500Hz 的低频范围截煤时,而采煤机截齿滚筒的标准螺旋线在这个低频范围容易产生共振。新设计的滚筒,由于在滚筒壁上嵌入一薄片弹性阻尼材料,因而对这样的低频率共振反应较迟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环境振动特点,对成灌快铁某路基段地面振动进行了现场测试,分析了不同测点地面振动加速度时程特点、频谱特征和铅垂向振级随距离的衰减特性。结果表明:CRH 1型动车组以181 km/h速度通过测试路基地段时,地面振动持续时间约6 s,距线路中心线22 m处振动峰值加速度为60 mm/s2,由于传播过程中的几何阻尼和材料阻尼作用,52 m处振动峰值加速度衰减为10 mm/s2;在22 m处振动能量主要分布在20~60 Hz,传播过程中高频振动随距离衰减更快,52 m处振动能量主要分布在20~23Hz;地面振动垂向振级随距离的衰减符合对数规律。  相似文献   

6.
一、THz技术简介 太赫兹(THz,1THz=1012Hz)频段是指频率从0.1THz到10THz,介于毫米波与红外光之间的电磁辐射区域.长期以来,由于缺乏有效的丁Hz产生和检测方法,人们对于该波段电磁辐射性质的了解非常有限,以至于该波段被称为电磁波谱中的THz空隙,也是电磁波谱中有待进行全面研究的最后一个频率窗口.  相似文献   

7.
使用低频、高声强的声波作为声源,以聚醚多元醇燃烧模拟涂料燃烧烟气,研究了声波频率、声波强度和团聚时间对烟气中固体颗粒物去除的影响。在声波频率800 Hz、声波强度140 dB、团聚时间1~3 min的条件下,对烟气的固体颗粒去除效果明显,团聚后粒径为4~10μm,照度显著提高。结果表明声波对于室内火灾烟气中颗粒物有较好的去除作用,能有效提高火场能见度,有利于防灾减灾。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采用无机纤维类多孔吸声材料声屏障存在低频效果差的问题,开发了一种由微穿孔板、共振板、阻尼层加镀锌钢板组成的复合共振吸隔声屏障,并基于仿真分析和实验探讨了材料孔径、组合结构、使用环境等对新型复合共振吸隔声屏障的隔吸声性能的影响。开发出的双层和三层复合共振组合材料在厚度10 cm时对500 Hz及以下频率的平均吸声系数分别可达0.48~0.64,0.49~0.72,100 Hz时吸声系数可达0.18~0.34,0.20~0.38;双层和三层复合共振组合材料在63~1 600 Hz的1/3倍频带的平均隔声量分别可达11.37~15.30 dB(A),13.71~21.33 dB(A)。该复合共振吸隔声屏障与常用材料相比,在成本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对变电站低频噪声的隔声和吸声性能均有了较大提高,并且材料更环保、耐腐蚀,便于施工和维护。  相似文献   

9.
昆明地铁四号线某车站地下连续墙施工可能对相邻建筑物产生不利影响。基于实测数据,从加速度响应、速度响应和振动主频率方面,进行岩溶地区“抓—冲”结合工艺和“抓—铣”结合工艺地下连续墙施工的振动特性和振动衰减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抓—冲”结合工艺引起的加速度和速度响应相对强烈,其振动加速度峰值和速度峰值可由形如■的指数函数近似表达,且呈现近处衰减快、远处衰减慢的特性,当振源距大于20 m时,“抓—冲”工艺成槽施工对周边建筑物的影响在可接受范围内;通过对实测数据进行频谱分析,发现“抓—冲”工艺振源的振动频率为11.33 Hz,振动频率集中在1~40 Hz;“抓—铣”工艺振源的振动频率为17.48 Hz,振动频率集中在5~30 Hz。  相似文献   

10.
对地面爆炸所诱发的地震波进行试验测试,并依据测试结果对其时空演化和频率特征进行了分析。地面爆炸地震波R波前沿陡峭,具有冲击特征。随着距离的增大,质点振动时间逐渐拉长,P、S波逐渐明显且高频分量逐渐增加。P、R波的初振方向在一定距离上发生翻转,原因可能为震源临近区域初振方向由震源函数决定,而远离震源处初振方向由震源函数对时间的导数决定。由于地表有疏松覆盖层,P、S及R波均发生频散现象。频域分析表明,地面爆炸地震波的优势频率带均在5~30 Hz,高于天然地震波。随着距离的增大,某些优势频率成分衰减很快,导致优势频率带发生分裂。  相似文献   

11.
针对下沉式地铁车辆段环境噪声问题,采用问卷调查与现场实测相结合的方法,对下沉式地铁车辆段环境噪声特性开展研究。结果表明:通风噪声是下沉式地铁车辆段主要噪声源,其次为列车噪声;办公区域噪声强度超出标准限值3~5 dB(A),其中1 000 Hz左右中频段噪声带给人的烦恼度最高;检修库内存在严重低频噪声,尽管各测点均未超过标准限值,但由于风机长期24 h运行,仍会引起员工不舒适感;上盖司机公寓内二次结构噪声强度不满足环境标准限值要求,对公寓居民睡眠产生不良影响;结构振动噪声具有明显的低频特征,主要对16~250 Hz起作用,其中250 Hz频段超标最严重。  相似文献   

12.
高炉放风阀的放风噪声是冶金企业炼铁系统最为突出的噪声源。其噪声级一般在130 dB(A)左右。据现场实测,用于炉容为1000m~3以上高炉的φ1400mm 放风阀放风时,距喷口1m 处的噪声级在135 dB(A)以上。如此强烈的噪声不仅危害炉区各作业点人员的身心健康,还严重污染周围环境;而且由于炉区各种设施布置集中,交通网络密集,人员来往频繁,有时由于放风噪声掩盖了各种信号而造成设备事故,甚至人身伤亡,给安全生产带来威胁。  相似文献   

13.
数据采集在火焰闪烁频率的测量研究及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可燃物燃烧时,产生的火焰通常具有一定的闪烁频率,并且每种可燃物都具有个自固定的闪烁频率,这种频率在火灾的危险度评估和火灾的监控中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为了测量这些可燃物的火焰的闪烁频率,我们设计了数据采集系统,用多种可燃材料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了算法.经过处理和分析,得出了火焰闪烁频率分布在3-25Hz之间,主要频率在7-12Hz范围内,并且火焰闪烁频率与火焰大小和距红外接收器件的距离无关.基于以上结论,可以认为将火焰的闪烁频率作为判断火灾是否发生的判据是完全可以的.  相似文献   

14.
采用介质阻挡放电进行降解甲苯的研究.考察不同外加电压和不同电源频率对甲苯降解率和能量密度(SED)的影响,根据降解率和SED的对应关系分析不同外加电压和电源频率下的能量利用效率.研究发现,甲苯降解率和SED均随外加电压和电源频率的升高而升高,但能量利用状况存在较大差距.当固定电压为20kV时,100Hz频率下的能量效率...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隧道内的行车安全性,定量分析隧道内不同尺度、不同频率的视觉信息对驾驶员车速感知的影响。利用3DMax软件制作公路隧道内仿真模型。利用E-prime软件进行车速感知心理物理试验,分别研究大中小尺度信息在频率为0.1~32 Hz的情况下,对低照度隧道环境中的驾驶员的速度感知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高频视觉信息(2~32 Hz)会使驾驶员显著高估速度,中频视觉信息(0.4~1 Hz)和低频视觉信息(0.1~0.2 Hz)会使驾驶员显著低估速度;高估速度的程度为中尺度信息大尺度信息小尺度信息。因此,保障隧道内行车安全,可从多尺寸多频率的视觉信息的组合设置着手。  相似文献   

16.
为保障冰雪环境下弯道路面的行车安全,定量分析不同速度条件下,不同弯道多频率组合标志对驾驶员车速感知的影响。采用3dmax软件建立冰雪弯道仿真模型,基于E-prime2. 0软件进行车速感知心理物理试验,探究在不同组合频率、不同速度条件下,驾驶员的速度感知能力和差异。研究结果表明:高中低频组合的视觉参照系能使驾驶员产生一定高估速度的错觉,高频12 Hz、中频1 Hz、低频0. 3 Hz的组合频率标志诱导速度高估的效果最佳;随着速度的增大,速度高估逐渐减小,速度感知差异增大;合理设置多频率组合标志,有利于保障冰雪弯道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17.
赵鹏  梁涛  张国华 《安全》2012,33(2):8-11
针对辽河油田热注作业场所噪声严重超标的情况,为了有效降低噪声、切实保护现场员工身心健康,经过现场调查,根据热注作业场所噪声特性,提出利用室内吸声、隔声、消声等装置及隔声门窗的组合式噪声治理技术,现场噪声值测量结果表明:水处理间处噪声测量值由91.0dB(A)降低至79.7dB(A),降幅达到12.4%,锅炉进风口处噪声测量值由107.0dB(A)降低至87.1dB(A),降幅达到18.6%,降噪效果明显,此两处噪声值基本达到国家相关标准。  相似文献   

18.
1、概述 柴油发电机组被广泛应用于企事业单位以及施工场所,运行时的噪声高达100~115dB(A),呈低频特性,严重污染周围环境。同时,机房内的工作人员感到震耳欲聋,头昏脑胀,降低工作效率,危害身心健康。2 发电机组运行时产生的噪声与振动2.1 排气噪声及其特性。 柴油发电机组的排气噪声呈明显的低频特性,是发电机组运行时的主要声源。它是由排出气体的压力脉动产生的。当发电机组柴油机运行时,柴油在气缸内燃烧产生压力,排气阀开始工作后,发生剧烈的压力脉动。这种压力脉动以声波的形式传播,便产生周期性的排气振动噪声,它的声压级大小主要取决于机组的功率、排气量、气缸数、气缸内平均有效压力以及排气口截面积,转速等。功率越大,转速越快,气缸内平均有效压力越大,排气量也越大,排气噪声与振动也随之增大。一般发电机组的排气噪声为98~110dB(A),声能量大多在50~250Hz的频率范围内。  相似文献   

19.
在对我国高速铁路环境振动实测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高速铁路环境振动特性。实测分析结果表明:对于350 km/h客运专线,高速动车组运行时铁路环境振动主频出现在40 Hz左右;对于250 km/h客运专线,高速动车组运行时铁路环境振动主频出现在25 Hz左右;货物列车运行所产生的铁路环境振动,其主频大多出现在12.5 Hz左右。地面环境振动传播规律为近场范围内距线路距离加倍,环境振动衰减2~3 dB。列车引起的地面振动随车速的提高而增大,与日本新干线的桥梁及其周围地面的振动进行的测试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振动波增渗煤岩的优势频率,依据敲击法测试原理自主搭建煤岩自振频率测试系统,从煤岩尺寸、含水率及孔洞缺陷等3方面,研究煤岩的自振频率。研究结果表明:进行振动信号的快速傅里叶变换(FFT)时,汉宁窗较矩形窗、指数窗的加窗效果更好;在此基础上,测得4组不同尺寸煤岩的一阶、二阶自振频率范围分别为11.1~17.2 Hz、35.0~40.6 Hz;含水率的增加使得煤岩自振频率降低,且煤岩的一阶自振频率变化在含水率较低时较敏感;煤岩孔洞体积对其自振频率的影响存在局限性,不同孔洞体积煤岩的一阶、二阶自振频率变化幅值分别在5.2%、6.5%之内;振动波对煤岩自振频率影响以塑性变形及煤岩整体缺陷的演化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