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SBR工艺运行控制战略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SBR工艺是近二十年来国内外竟相研究和开发的热门废水生物处理工艺,但至今还没有一套公认的运行控制战略。本文从 SBR工艺的启动,曝气方式、充水时间的选择,充水反应时间比及反应时间的确定,模糊控制,目标控制操作等几方面对SBR 工艺的运行控制战略做了评述,最后还对其今后的 研究方向做了科学的预测。  相似文献   

2.
SBR法运行控制工艺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SBR法是一种具有独特的优点的废水生物处理工艺,但至今还没有一套公认的运行控制工艺,本文从SBR法的启动,充水时间及反应时间的确定,模糊控制,目标控制操作等几方面对SBR工艺的运行控制做了评述,并对其今后的研究方向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文章针对城市低碳氮比污水面临脱氮率低的问题,开发了两段SBR串联工艺系统(SBRⅠ→SBRⅡ),运行程序是SBRⅠ:进水→缺氧→沉淀→出水→好氧,SBRⅡ:进水→缺氧→好氧→沉淀→出水,研究了该工艺系统对城市低碳氮比污水的生物脱氮效率。结果表明,在进水碳氮比低至4.0左右时,两段SBR充水比均采用0.40,每个SBR运行周期均为8 h,出水总氮平均浓度低于6.5 mg/L。进水碳氮比对总氮去除率有明显影响,当进水碳氮比为3.5~3.7时,工艺的总氮去除率不低于80%;碳氮比>3.7时,总氮去除率在82%~84%;碳氮比接近5.0时,总氮去除率>86%;但碳氮比<3.4时,总氮去除率显著下降。碳源充足情况下,该工艺总氮理论去除率为:1-n2,n为充水比,在实验的低碳氮比条件下,低充水比时实验脱氮率与理论值接近,而高充水比时脱氮率的实验值略高于理论值。两段SBR工艺的运行周期从8 h+8 h增加到12 h+12 h,或者投加3 g/L的粉末沸石作为氨氮吸附剂,均能够提高工艺系统总氮的去除率,总氮去除率可接近或超过90%。相对于传统生物脱氮工艺,虽然该...  相似文献   

4.
张再平  杨志杰 《环境工程》2009,27(1):118-120
介绍SBR的工艺特点,着重分析SBR在调试及运行管理中的重要控制因素,指出了随着进料和外部条件变化应采取的对策,以达到最佳的出水水质和最经济的运行方式。  相似文献   

5.
废水处理是皂素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综合考虑了皂紊废水处理的技术、经济和运行管理等方面,预选了SBR工艺,并以反应时间为中心,试验分析了基质浓度、污泥浓度、温度和曝气强度对反应时间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氧的传质是SBR工艺处理皂素废水的核心问题,并据此分析了提高经济性和运行管理可操作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SBR法处理氯丁橡胶生产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SBR法对氯丁橡胶生产废水进行了处理,研究了不同充水时间、反应时间、沉淀时间、闲置时间和曝气方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进水CODCr为1020 mg·L-1左右,最佳的充水时间为1h、反应时间为4 h、沉淀时间为2 h、排水时间为0.5 h、闲置时间为0 h、曝气采用非限量曝气,出水CODCr达100mg·L-1以下,CODCr去除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7.
SBR工艺设计经验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SBR工艺中,反应池容积、反应时间以及需氧量的计算方法和设计经验。同时,在研读和对比国内外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探讨了SBR工艺发生污泥膨胀的可能性和原因,介绍了控制方法与措施。  相似文献   

8.
交替好氧/缺氧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Ⅰ.方法实现与控制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采用实时控制策略和曝气 搅拌交替运行方式在 ( 2 6± 1 )℃下开发了一种新型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工艺 :实时控制交替好氧 缺氧短程硝化反硝化脱氮工艺 .并对其与实时控制传统SBR法短程硝化反硝化脱氮和预先设定时间控制交替好氧 缺氧短程硝化反硝化脱氮工艺进行了比较研究 .结果显示 ,实时控制交替好氧 缺氧短程硝化反硝化脱氮工艺无论从硝化速率、反硝化速率还是从硝化时间、反硝化时间上均优于实时控制传统SBR法短程硝化反硝化脱氮和预先设定时间控制交替好氧 缺氧短程硝化反硝化脱氮两种工艺 .其硝化速率和反硝化速率分别是预先设定时间控制交替好氧 缺氧短程硝化反硝化工艺的 1 3 8倍和 1 2 5倍 ,是实时控制传统SBR法短程硝化反硝化脱氮工艺的 1 82倍和 1 6 1倍 .因此 ,实时控制交替好氧 缺氧短程硝化反硝化脱氮工艺不但能够合理分配曝气和搅拌时间 ,而且还能提高硝化、反硝化速率 ,缩短反应时间 ,从而达到降低运行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pH值与温度对SBR法反应时间控制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SBR工艺处理某化工厂废水,研究原水pH值与温度对有机物降解过程的影响以及DO、ORP作为反应时间控制参数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将原水pH值调节为6,温度控制在20℃左右,可取得较高的处理效率.原水在不同pH值与温度条件下,当有机物达到难降解程度时,DO和ORP均会迅速大幅度升高,DO和ORP的这一变化特点可以间接指示有机物降解的程度.因此,以DO、ORP作为SBR反应时间的控制参数是切实可行的,这对于实现SBR工艺的在线控制、保证出水水质和节约能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以DO、ORP、pH作为两段SBR工艺的实时控制参数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在传统SBR脱氮工艺的基础上 ,开发的用于处理COD和氮浓度较高的工业废水的两段SBR系统 (TSSBR) .根据传统SBR工艺在反应过程中 ,当COD不再被降解 ,而硝化反应又没有开始时 ,DO迅速大幅度升高以及pH曲线上出现的拐点 ,可以将COD降解与硝化反应分割开 ,先后在不同的反应器内进行 ,分别命名为SBR1和SBR2 ,避免高COD浓度对硝化反应的冲击 ,提高处理效率 .利用在线检测的DO、ORP和pH参数实时控制SBR1、SBR2各个生化过程的反应时间 ,解决了两段SBR系统的自动控制问题 ,可以使系统长期稳定运行 ,保证出水水质 ,节约能耗 .采用实时控制策略 ,并控制系统温度在 3 0℃左右 ,可将SBR2的硝化反应控制在亚硝酸型硝化结束 .采用该工艺处理石化废水 ,COD去除率达到 90 %~ 95 % ,3 0℃时的比硝化反应速率达到 0 3kg(NH4 N) (kg(MLSS)·d) ,出水已检测不出氨氮和硝态氮  相似文献   

11.
SBR是序列间歇式活性污泥法,是一种按间歇曝气方式来运行的活性污泥污水处理技术,又称序批式活性污泥法。针对SBR工艺的优点、适用范围、设计要点、主要参数、SBR设计需特别注意的问题、SBR工艺的需氧与供氧、SBR调试程序及注意事项等都做了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12.
根据SBR工艺的特征以及氮和磷的去除机理,通过对SBR运行方式进行分析后提出了同时具备脱氮除磷功能的改进的运行方式,并对影响SBR工艺处理效果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赵俊明  周琪 《环保科技》2004,10(4):31-34
介绍了SBR及其变形工艺的原理及特性,并且结合实例,说明了SBR工艺在我国城市污水中的具体应用,由于各种SBR变形工艺又有其新的特点,文章分别阐述了各自的运行方式、主要的运行参数及运行过程。最后提出了SBR在应用中的不足之处以及今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对SBR废水处理方法进行了简要介绍。应用SBR反应器对沈阳康平县污水厂进行了模拟处理研究,并对反应温度对CODcr、BOD5去除率的影响,SBR工艺的需氧与供氧之间的关系,NO3-N进水期与厌氧期、闲置期浓度变化等进行了讨论,得出了最佳工艺运行条件。  相似文献   

15.
SBR工艺与CASS工艺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田立江  姚志彬 《环境科技》2003,16(2):14-15,21
SBR(序批式间歇活性污泥法)是近年来在废水处理方面应用日趋广泛并取得明显经济效益的一种新技术,在此基础上又发展了一些SBR的变型工艺,其中CASS工艺在国内外主要运用于城市污水和各种工业废水的处理。就SBR工艺和CASS工艺在原理、特点、经济性和运行方面做了比较,为以后的工艺选择提供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16.
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改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定龙 《环境工程》2004,22(5):19-21
针对武进夹山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艺设计及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厌氧与SBR 混凝法相结合的渗滤液处理工艺改进方案。研究表明 :SBR及混凝处理的CODCr最大降解率分别达 4 2 5 %、6 3 0 % ,SBR法正交试验得出的最佳工艺条件是 :曝气时间 30h ,闲置时间 6h ,污泥浓度 5 0mg L ;化学混凝对SBR法处理的出水有较好处理效果 ,其最佳进水pH值应控制在 9 0左右。最后 ,结合填埋场现有的处理工艺及运行现状 ,对处理工艺改进方案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赵俊明  周琪 《贵州环保科技》2004,10(4):31-34,39
介绍了SBR及其变形工艺的原理及特性,并且结合实例,说明了SBR工艺在我国城市污水中的具体应用,由于各种SBR变形工艺又有其新的特点,文章分别阐述了各自的运行方式、主要的运行参数及运行过程。最后提出了SBR在应用中的不足之处以及今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短程硝化A/SBR新工艺的污水处理工艺流程,通过实际运行证明:A/SBR工艺能够有效处理高浓度污水的设计要求,进水COD在2000mg/L,TN在500 mg/L时,出口COD可控制在100mg/L以下,TN可控制在30mg/L以下。  相似文献   

19.
SBR工艺实时控制策略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工艺设备、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快速发展,SBR工艺对设备稳定性和自动化控制技术水平的基本要求得到满足,SBR工艺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发展和应用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现今全世界绝大多数的SBR污水处理厂都实现了最简单的自动控制(定时开/关控制或PID控制),但定时自动控制存在很大的缺陷.很多研究者开始尝试利用各种控制技术建立SBR实时控制策略.本文回顾了目前SBR实时控制策略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实际应用,并对各种实时控制策略的优缺点进行分类、归纳和总结.虽然实时控制策略在SBR工艺的优化控制和节能降耗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是存在很多问题尚待解决.最后通过分析SBR实时控制策略普遍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指出今后SBR实时控制策略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COD浓度对污泥转移SBR工艺除污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污泥转移SBR工艺采用污泥回流的方式,将间歇运行的SBR反应器内处于沉淀期的污泥回流至厌氧生物选择器中,使得SBR沉淀撇水界面降低,增加了系统的充水比和参与反应的活性污泥总量,进而提高了除污能力。以生活污水为原水,研究新工艺下COD浓度对除污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泥回流比为30%,泥龄为10 d,C/P为74~124,C/N为6~20时,系统除污能力较强且稳定,出水P和TN浓度分别小于0.4,15 mg/L,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结合碳源在系统中的合理分配可知,50%~70%、35.60%、18.86%的COD分别在厌氧区、缺氧区、好氧区被消耗,该新工艺实现了对碳源的优化利用,提高了系统的除污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