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8月26日,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在接受中新社采访时表示,尽管中国GDP规模超过日本,但仍面临不少“成长的烦恼”,他着重指出了其中的两点。  相似文献   

2.
马霁鸿 《环境》2003,(6):44-45
有飞机,有轮船,有火车,有汽车,还有缆车,还有木筏,还有轿子与滑竿——交通越来越发达,出行越来越方便,生活在现代的人,算是有福了,特别是有条件出门旅游的人,已经没有多少不能够抵达的地方,更该是喜从中来。不过,当我们将目光望长远一点,当我们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角度出发,就不会不生发出一个理念:人类可不能将自己的胆魄和欲望悉数开发了,还是要多留给自己一些“不便”之处才好。  相似文献   

3.
今天世界上无论哪一个国家和地区,都面临着环境问题的严重挑战。由于人类不加控制和没有计划的活动,使环境质量日益恶化。当“生态危机”、“环境危机”的阴影出现在人们面前的时候,在污染的空气和水导致公害给人类带来无限痛苦的时候,人们开始了觉悟。学者们呼吁“只有一个地球”,要人们对地球这个小小的行星给予关怀和爱护,呼吁世人“救救世界”。  相似文献   

4.
钟坚 《环境保护》2007,(3A):8-11
人均GDP近4000美元——逐渐富庶起来的浙江已成为长三角地区的发展典范,但高速发展的浙江经济一度面临“成长中的烦恼”,高能耗、粗放式的发展模式也带来对环境社会的蚕蚀破坏。  相似文献   

5.
陈远树 《环境》2004,(6):39
“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如果不采取相应的解决办法.再过50年.很多人将生不了孩子。”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不久前在广州市人大会议越秀区分组讨论会上不无担忧地表示。一石激起千层浪,食品安全问题再次引起了人们的强烈关注。  相似文献   

6.
全球生态危机日益严重:臭氧层空洞越来越严重,酸雨的出现范围越来越广泛,生物多样急剧减少,温室效应不断增强,海平面上升,这些问题都不断引发人们的思考。环境问题也显得越来越突出,成了人类可持续发展一个极大的阻力,是人类面临的一个持久而严峻的考验。  相似文献   

7.
我国已经从高速发展阶段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如何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已成为现代化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这是中国式现代化对经济与环境问题做出的回答,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在秉承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同时以法治建设为现代化保驾护航,以多元共治模式解决好生态治理难题。中国式现代化对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探索,为其他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新路径,开辟了符合时代潮流的人类文明新形态。  相似文献   

8.
现代化是一个动态的而不是静止的概念,是一个演进的过程。本世纪初,人们描述现代化的主要特征时,往往与电气化联系在一起,列宁曾经有一句名言:“共产主义是苏维埃政权加电气化”。正当本世纪即将结束的时候,人们并不认为,实现了电气化后就是现代化了,现代化的蕴涵已经发生了变化,四世纪现代化的主要特征是什么?人们普遍在思考这个问题。答案正在逐步形成。不少预言家断言,四世纪现代化的特征是信息化。最近几年愈来愈多的人们相信,这种判断是有道理的。在可预见的未来,现代化离不开信息化,信息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一、侵息…  相似文献   

9.
出席第三次“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的科技部长万钢5月9日在华盛顿表示:中美两国在科技领域的合作前景广阔,但同时两国在气候变化、能源资源紧缺以及民众对健康的需求、粮食危机等方面面临着共同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李健 《陕西环境》2003,10(3):46-46
“非典”时期人们特别关注自己生存的小环境,尤其是环境卫生。“非典”的确是坏事,但“非典”带给人们的教训是深刻的,如果我们面对“非典”只认识到要保护好我们生存的小环境,而没有认识到要从源头上控制“非典”,那则是最可悲的事。实际上,环境卫生不等于环境保护,我们只有保护好我们赖依生存的大环境,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从根本上预防和控制“非典”。保护小环境固然很重要,尤其是在人们对“非典”的认识尚不清楚且尚无较好的应对措施的情况下,保护好小环境能有效的切断“非典”的传染链,阻止“非典”传播,这无疑是较好的预防“非典…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国民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七位。2003年我国人均GDP已超过1000美元,开始向中低收入国家迈进。国际经验表明,从低收入国家步人中低收入国家行列的阶段,对任何国家的成长来说都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历史阶段,它既是一个“黄金发展时期”,又是一个“矛盾凸现时期”。特别是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不断增加,水、土地、能源、矿产等资源不足的矛盾会越来越突出,  相似文献   

12.
人与自然不和谐的“音符”频频出现。深层原因是人们习惯于用二分法思维方式认识自然。忽略了人工物在人与自然关系中的作用。将自然界中的所有物质包括人在内统称为自然物,用三分法思维方式把自然物分成人、天然物和人工物。三者间存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转化的关系,人工物在其中发挥“介质”的作用。为和谐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理论和方法学基础。  相似文献   

13.
全球生态危机日益严重:臭氧层空洞越来越严重,酸雨的出现范围越来越广泛,生物多样急剧减少,温室效应不断增强,海平面上升,这些问题都不断引发人们的思考.环境问题也显得越来越突出,成了人类可持续发展一个极大的阻力,是人类面临的一个持久而严峻的考验.  相似文献   

14.
中共十五届三中全会指出:“我国农业要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这为我国跨世纪农业发展指明了方向。30余年来禹城试验区的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特别是经过“六五”至“九五”国家科技攻关,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有了较快增长,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和科技化发展。根据禹城农业的现状分析,已基本具备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条件,因此,禹城试区下一个发展目标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进行农业现代化示范研究,促进禹城市的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15.
人类的生存发展与生态环境密切相关。然而,传统的发展观把现代化过程片面地归结为单纯的经济增长,人们在社会实践中任意践踏自然,主宰自然,无情地向自然界索取,造成自然资源迅速耗减,越来越多的物种濒临灭绝,水土流失,气候异常,灾害频发,严重威胁着“地球村”的安全,人是自然的产物,中国自古就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只有兼顾自然涵容能力,才能实现人类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50年完成50本《现代化研究报告》,基本上形成一个现代化的百科全书,这只是何传启现代化研究事业的宏愿之一。 与其他同龄人一样,1962年出生的何传启在各种口号的熏陶下成长起来。口号成为一代人的语言特色、生活向导和前进动力。年轻时,“实现四个现代化”是何传启最常听到的响亮口号之一。  相似文献   

17.
“保护生态”,人们听得多了,但要“为生态作补偿”却是很多人还不熟悉的事。这是一笔怎样的开支呢?就说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森林吧。森林中的木材是有形产品,可以拿到市场上交换,卖树的人就赚到了钱。现在原始森林和天然林全部禁伐,树,换不成钱了,但森林依然有重要价值———它体现在生态上,是“无形”的财富。不能卖木材使林区人的收入没有或减少了,但更大范围的人们却得到了生态保护的效益———不公平出现了,因此需要补偿。这就是“生态补偿”的由来。人们对生态要求越来越高,对“生态地区”经济开发的限制也就越来越多,解决…  相似文献   

18.
"绿色MBA"关于BELL的中国话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化社会从绿化心灵开始从全球范围来看,虽然因经济发展程度的差异每个国家的环境问题的类型有所不同,但无不面临环境危机我们意识到,要转危为安,我们需要工业文明的变革,社会的转型,价值的重建和市场标准的重型,只有这样,一个“绿色”的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才有希望接下来的系列文章介绍的是大学工商学院的环境教育,我们相信,要建成一个环境友好型社会和企业,首先要从绿化人的心灵开始[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自七十年代环境问题引起国际重视以来,世界上出现了一个人们追求“森林浴”的热潮。越来越多的人要求到美好的绿色环境之中去沐浴;越来越多的人们要求到“森林医院”去疗养。  相似文献   

20.
张泽 《环境》2005,(7):22-25
人类的“整体性危机”出现于新千年之后:在自然法则没落的今天,法律作为调整人际关系的工具失去了终极价值,不再解决所有问题。而环境法则是困顿中的希望,它制衡着人与自然这二者力量的消长,使得人类有望从环境危机中走出。然而,时间走到2005年,在这个被称为“世界工厂”的东方大国,一切并未如人们所乐见的那样水到渠成,环境还在持续恶化、环境执法之路至今荆棘丛生。就环境执法的相关问题,本刊记者与环境法学者、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法学院李耀芳博士进行了一番深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