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政府绿色采购是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一种有效手段.本文简要地分析了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内涵、特征及政府绿色采购与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关系,分析推行政府绿色对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作用,探索了建立和完善政府绿色采购制度体系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朱坦 《环境保护》2006,(16):40-44
编者按:文章在剖析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提出、特征及核心内涵的基础上,阐明了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构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必然性,同时分析了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特点,进而论述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过程中发挥的三方面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环境友好型社会构建的制度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正处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根本转变,目前许多资源已经不能自给,经济增长的资源瓶颈愈益突出,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已刻不容缓.环境友好既涉及技术可行性问题,也涉及制度可行性问题.本文在阐述中国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重大意义的基础上,分析了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制度制约性因素,并提出了制度创新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国新时期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战略,也是新时期实现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的重要途径.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新时期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指出"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并首次将"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写进了党章,这充分表明党中央对环保工作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是中国"十一五"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一理念的提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需要.在深入分析其内涵的基础上,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析人类从敬畏白然、征服自然,再到环境友好的历史过程,并进一步提出如何推进历史性转变,从决策、法规、经济模式、区域格局、消费方式等方面全面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相似文献   

6.
建设节约型城市的立法保障 建设生态文明,一方面是要建立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生产生活方式,即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任务,它对于全球可持续发展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7.
推进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也是公共财政建设的重要取向.本文在分析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国内外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财政对策建议,主要包括建立生态税收体系、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以及建立完善的生态补偿体系等.  相似文献   

8.
"十一五"和今后较长时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这个时期的战略性任务,需要坚持改革创新,变革对环境不友好的经济发展模式,形成一套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生产、消费、技术创新和决策体系.  相似文献   

9.
编者按:5月22日,"创新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本研讨会由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简称"国合会")秘书处主办,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和美国环保协会支持,其目的是利用国合会国内外专家资源和高层政策咨询的特点,就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中的创新政策问题听取专家意见,为国家环保总局相关工作与今后的政策研究提供思路.本文正是在会议讨论内容基础上形成的,涉及了与会专家对创新与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一些基本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资源、环境、生态问题是我国煤炭资源型地区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严重障碍.山西作为我国重要的煤炭资源型地区,长期以来,由于资源的粗放式开发、低水平的利用以及以煤及相关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造成了资源"衰竭"、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为此,山西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首先要加强对资源的规划和保护;第二要发展环境友好的科学技术,开展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第三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构建生态型产业体系;第四要加快生态环境恢复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