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发园  陈欣  孙鲜明  石兆勇 《环境科学》2010,31(12):3075-3080
在温室盆栽条件下研究了接种AM(arbuscular mycorrhiza)真菌对灭菌土壤中胡萝卜生长及其辛硫磷残留的影响.试验设置不施加、低(200 mg.L-1)、中(400 mg.L-1)、高(800 mg.L-1)等4个辛硫磷施用量水平,以及Glomus intraradices BEG 141(141)和Glomus mosseae BEG 167(167)和不接AM真菌的对照(CK)等3个接种处理.播种5个月后收获植株.辛硫磷在收获前14 d以灌根的方式施加.结果表明,尽管菌根侵染率在高辛硫磷施用量时有所降低,但均超过70%.辛硫磷施用量高低对于胡萝卜产量和地上部鲜重没有显著影响;在所有辛硫磷水平下,接种AM真菌均显著增加了胡萝卜产量和地上部鲜重.胡萝卜中辛硫磷残留随农药施用量增加而升高,接种AM真菌显著降低了胡萝卜根和地上部辛硫磷残留.无论在促生效应还是在降低辛硫磷残留方面,141菌剂要优于167菌剂.研究结果显示了AM真菌用于胡萝卜生产和降低农药残留的潜力.  相似文献   

2.
农药在大棚蔬菜上的残留消解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通过对6种农药在7种大棚作物上的共14次农药残留消解试验,及与露地作物所作的比较表明,除粉锈宁在大棚草莓上的消解外,农药在大棚蔬菜上的残留消解速度要慢于露地蔬菜,大棚空间农药沉降于蔬菜,是消解慢的重要原因,而环境条件对消解的影响程度还需进一步研究。该文指出,消解慢和大棚空气中浓度高;是大棚生产中两个突出的农药污染问题,前者导致上市大棚蔬菜的农药超标率高,后者为农事操作人员带来了恶劣的工作条件,需采  相似文献   

3.
小麦根系吸收土壤中的~(14)C-辛硫磷,经茎转运到植株地上各部分,累积在小麦叶片中的~(14)C-辛硫磷残留物再通过蒸腾、代谢和光解等途径不断转移和消解,或以~(14)CO_2,或以其它含~(14)C-化合物形式向体外逸出,经过整个生育期(90天)的转移和消解,麦收后土壤中仍有少量~(14)C-辛硫磷残留物,这些残留物或以含~(14)C土壤蒸发液形式、或由土壤微生物作用分解成~(14)CO_2逸出土壤。  相似文献   

4.
茚虫威是一种广谱高效的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低毒低残留。采用气相色谱法对茚虫威在土壤中的残留进行分析,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茚虫威在土壤中的消解动态。结果表明,茚虫威在土壤中消解较快,其残留消解动态曲线符合化学反应一级动力学方程,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7.6天。说明茚虫威使用后在环境(土壤)中可以较快地消解,从而可以较好地保障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5.
采用田间试验,对乙蒜素乳油在长沙、广州、山东、北京四地的黄瓜及土壤中的残留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乙蒜素在黄瓜中的消解速度较快,乙蒜素在黄瓜中半衰期分别为广州3.47d,长沙1.37d,山东2.10d,北京3.18d;乙蒜素在土壤中半衰期分别为广州3.34d,长沙2.46d,山东2.60d,北京2.89d;41%乙蒜素乳油兑水稀释1500倍(乙蒜素浓度为33.75mg·L^-1),使用2次,末次施药7d后,乙蒜素在未检出-0.011mg·kg^-1,在土壤中为未检出。该药属于易降解农药(T1/2〈30d),按推荐剂量使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6.
农作物农药污染评价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对农药在作物上的消解规律和农药起始残留浓度的研究建立了农作物农药污染程度的评价方法,其评价因素选用农药起始残留浓度,农药消解速度,最后一次施药至收获的间隔期和评价标准等4个参数。应用此方法评价了常用农药以及不同类型作物的污染程度,得到了一些重要结果。  相似文献   

7.
14C-辛硫磷在春小麦中的残留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辛硫磷(phoxim),苯基氰基甲醛肟-0,0-二乙基硫代磷酸酯(又名倍氰松、肟硫磷),系硫代磷酸酯类杀虫剂,是我国目前生产取代六六六的农药中一种比较理想的品种,辛硫磷具有高效、低毒、广谱、速效和低残留等优点,在有效浓度下对植物安全,已广泛用于防治多种作物害虫,B.Homeyer(1970)和D.W.Lattue(1971)等人曾报道辛硫磷在土  相似文献   

8.
肖乡  廖凌 《环境》2005,(Z1):201-202
本文针对增城市荔湖、仙村、南华等三个高尔夫球场施用农药的情况进行了调查.检测了所施用农药中剂量最多的两种(辛硫磷、克百威)在土壤中的残留量,结果表明两种农药施用后的残留量浓度均低于检出限,说明目前三个球场施用辛硫磷和克百威农药后对球场内土壤及其周围环境尚未造成明显的污染影响.  相似文献   

9.
西北地区主要农药对蔬菜的污染评价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兰州四区几种主要农药在蔬菜上的消解规律和农药起始残留浓度的研究,建立了两类不同剂型农药对蔬菜污染程度的评价方法?其评价参数为农药起始残留浓度?农药消解速度?最后一次施药至收获的间隔期和评价标准等因素?不同农药在不同蔬菜上的污染程度用蔬菜污染指数PI1和PI2表示?   相似文献   

10.
通过不同施药方法,探讨了林丹在小麦、玉米中的残留水平。结果表明,林丹在作物中的残留量随施药量的增加而递增。采用喷雾,4(a.i.)g/亩,林丹在小麦中的残留为0.0073ppm;土壤处理,100(a.i.)g/亩,林丹在小麦中的残留为0.0134ppm;撒颗粒剂,0.015(a.i.)g/株,林丹在玉米中的残留为0.0600ppm.林丹在土壤中消解很快,当土壤处理[200(a.i.)g/亩],林丹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23.7~25.2d,消解99%需160d左右。作者认为,在我国部分害虫防治中起用林丹不可能对生态环境构成威胁。   相似文献   

11.
用CODcr微波消解仪代替传统的回流装置,同时测定5个不同地点的城市污水样品及2个标准样品的化学需氧量,两种方法的测定结果准确度及精密度均达标,说明了微波消解在化学需氧量测定中的可行性,并对新消解法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10种农药在14种作物上的消解动态,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农药的消解速度是有差异的。其消解速度,有机磷>拟除虫菊酯>有机氯,百菌清与DDT相近。同一农药在不同作物上的消解速度也有明显差异,主要与作物比表面积、生长系数等因素有关。农药在设施作物上的消解速度较露地作物缓慢,且残留浓度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动态变化。农药在贮藏作物上的消解速度相当慢,这与其特殊的环境条件有关。  相似文献   

13.
辛硫磷降解菌X-1的分离鉴定及降解性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富集培养从南京周围土壤中分离到-株辛硫磷降解菌X-1,X-1能以辛硫磷为唯一碳源生长,初步鉴定为邻单胞菌属(Plesiomonas sp.)X-1有广泛的碳、氮源利用谱,在25-30℃长势较好,最适生长pH是7.0,X-1能在24h内,使辛硫磷降解96%,质粒检测发现有两条大的质粒条带。  相似文献   

14.
为了评价嘧草醚在水稻生长过程中使用的安全性,于2018—2019年分别在佳木斯、济宁、南昌、宁波4地进行了为期2年的田间试验,研究了嘧草醚在田水、土壤、稻株中的消解动态及稻米、稻壳、稻杆中的最终残留.结果表明:嘧草醚在田水、土壤及稻株中的消解规律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在4地田水中的消解半衰期(t1/2)为1.07~3.48 d,土壤中的消解半衰期(t1/2)为3.14~5.42 d,稻株中的消解半衰期(t1/2)为4.47~8.08 d.通过对消解半衰期与土壤性质和气候条件的线性回归分析可得,嘧草醚在不同基质中的消解速率均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平均气温呈显著相关.施用1.5倍或2倍推荐使用剂量的嘧草醚后(90或120 g·hm-2),收获的稻米籽实中检测出嘧草醚的残留量均未超过日本和韩国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MRL)值(0.05 mg·kg-1).通过计算得出每人每天从稻米中所摄入的嘧草醚为0.0037 mg,其风险商值(RQ)为0.0028,处于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15.
二氯喹啉酸在稻田水、土壤和作物中残留动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二氯喹啉酸为高效、低毒新型除草剂,在天津和吉林2年2地水田残留实验结果表明,此药在田水和茎叶中消解很快。二氯喹啉酸在田水中的半衰期分别为0.8d(天津)和2d(吉林)。在茎叶中的半衰期小于1d。该农药在土壤中残留较低,消解较快,半衰期约为6d;在土肿未检出二氯喹啉酸代谢物,按推荐剂量421.5-525g/hm^2,施药1次,施药间隔期为96-105d,糙米中二氯喹啉酸残留量均小于0.005mg/k  相似文献   

16.
分别在黑土、黄壤、红壤、紫色土和潮土中添加0.5%(质量分数)生物质炭,采用批处理等温吸附实验及室内消解实验测定了CAP的吸附等温线及消解动态,目的是揭示不同类型土壤中施用生物质炭对残留CAP的环境行为影响规律,为评估生物质炭田间施用综合生态效应,评价土壤残留CAP的环境污染风险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生物质炭施用可提高土壤对CAP的吸附活性,但提高程度因土壤性质不同而异.有机质含量较高的黑土中添加生物质炭,吸附农药Kd值提高了2.17%,而有机质含量较低的潮土添加等量生物质炭后则提高了139.13%.生物质炭施入土壤后其对农药吸附活性受到不同程度抑制.与施入土壤前比较,生物质炭施入黑土、黄壤、红壤、紫色土和潮土中后吸附常数KF,biochar分别降低了96.94%、90.6%、91.31%、68.26%和34.59%.CAP在黑土、黄壤、红壤、紫色土和潮土中的消解半衰期为115.52、133.30、154.03、144.41和169.06 d,而在添加生物质炭的土壤中消解半衰期分别延长了20.39、35.76、38.51、79.19和119.75 d.与吸附实验结果一致,生物质炭施入黑土对延缓农药土壤消解作用最小,而潮土中施入生物质炭效果最明显.本研究表明生物质炭施入土壤后可增强对农药的吸附作用,延缓农药的土壤消解,但影响程度与土壤性质有关.  相似文献   

17.
为评价三唑酮在大白菜施用后的环境安全性,建立了GC测定蔬菜及土壤中三唑酮残留的方法,进行露地与设施栽培条件三唑酮在大白莱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研究.在大白菜和土壤中的最低检测质量分数均为0.001 mg/kg,三唑酮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81.5%~110.6%,变异系数为1.32%~6.04%.消解动态试验为2倍推荐使用剂量施药1次,三唑酮在设施栽培大白菜的半衰期分别为2.72~3.30 d和3.21~3.35 d;露地栽培为2.35~2.87 d和2.30~3.12 d.设施栽培大白菜中三唑酮残留量与用药量正相关,随着施药量的增加,消解速度减慢,残留量相应增大.研究可为制定三唑酮设施栽培大白菜上最大残留限量和合理使用准则以及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多菌灵在稻田水、土壤及稻米中的残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多菌灵在水稻上的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结果表明:多菌灵在田水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原始沉积量与施药剂量、施药次数密切相关,其半衰期分别为3.07~3.25d和6.12~6.25d。按推荐剂量231g/hm2最多施药3次,在收获的稻米中多菌灵的残留量低于中国、食品法规委员会(CAC)及日本的MRL标准。  相似文献   

19.
林燕翔 《环境》2012,(Z2):22-23
水样化学需氧量快速测定方法中的微波消解-滴定法和HACH反应器-分光光度法两种方法目前在实验室中被普遍运用,微波消解法对水样的消解只需要15-25分钟,滴定后进行数据计算;分光光度法需在反应器中加热处理2小时,后进行程序比色,直接读取数据。本文对这两种方法进行了优化结合,用回流消解后的水样直接进行分光光度分析,消解时间较短且免数据后期处理,提高了分析效率。  相似文献   

20.
密封微波消解法测定总氮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微波密封消解代替国家标准方法测定总氮过程中高压蒸气消解过程,不仅节约了消解时间,碱性过硫酸钾消解彻底,而且节约了试剂,操作简单,准确度和精确度均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方法;本实验同时对操作步骤进行了调整和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