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2010年建湖县环境监测站对全县地表水水质例行监测结果为基础,分析了建湖地表水水质现状.结果显示,建湖县县域范围内主要河流地表水、水功能区划未覆盖的乡镇及以上河流水质状况均为轻度污染,农村行政村级河流水质状况为中度污染;饮用水源、农村地表水环境功能区水质状况均为轻度污染.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晋中市2012~2014年地表水水质监测结果为例,就地表水水质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具体的解决对策,为全市地表水水质保护积极建言献策,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基于区间数排序的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地表水水质随季节性变化较大,为了更准确地评价某地区全年地表水环境质量,尝试将不确定多属性决策方法中的区间数排序法用于水质评价。方法: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值与不同时期的水质监测数据分别定义为区间数,利用区间数比较的可能度公式,得出两者可能度关系并进行排序。排序结果显示,浑河东陵大桥处2006年水质劣于地表水V类标准值的可能度为0.531,即2006年浑河东陵大桥处水质为劣V类。结论:基于区间数排序的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考虑了全年不同时期的水质变化情况,与模糊综合评判法得出的结果基本一致,可比较准确地评价某地区全年水质状况。  相似文献   

4.
丹江口水库水质现状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丹江口水库库区2000~2004年水质监测数据进行分析与评价.丹江口站、凉水河站和清泉沟站的水质能够达到或优于地表水Ⅱ类水质;白河站为Ⅲ类水质;襄樊站为地表水V类水体,取水口陶岔站达到Ⅱ类水质标准和生活饮用水水源一级水质标准.  相似文献   

5.
以浑河流域为研究区,在现场调查、动态监测和资料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浑河流域的具体实际条件,包括水文和水文地质条件,分别建立了浑河流域地表水地下水水流耦合模拟模型及水质耦合模拟模型.模拟对象包括地表水、包气带水和饱水带水.运用HydroGeoSphere(HGS)技术系统对地表水和地下水进行联立并行同步求解.根据浑河流域地表水地下水同步动态监测资料,分别对地表水地下水水流和水质耦合模拟模型进行了校正和检验.之后,根据设定的情景方案,应用所建立的模拟模型对浑河流域地表水地下水未来的水质污染状况进行了预报.结果表明:基于HGS技术系统的地表水地下水水流和水质耦合模拟模型能够刻画流域地表水地下水各自的运动规律以及二者之间的水力联系与相互转换关系.若地表水受到污染(如农田施肥),不仅会影响到地表水,也会对地下水造成影响,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6.
水质变化的影响因素是地表水研究的重要内容.为揭示市域尺度规模的地表水质污染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本文以山西省吕梁市为例,通过断面水质评价法对研究区内24个监测断面的地表水质污染状况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利用地理探测器分析自然因素(包括年均气温、年均降水量、高程)与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土地利用类型、人口密度、人均GDP)对2020年吕梁市地表水质的影响与交互作用.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地表水质整体状况为轻度污染,部分断面存在中度污染,且在空间上分布不均匀,主要污染指标为■、NH3-N和TP.地表水质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与自然因素相比,社会经济因素对地表水质的影响更加明显.人口密度、年平均降水量和土地利用类型是吕梁市地表水质的主要影响因素,各因素的影响程度在交互作用后均有所增强.人均GDP和高程在与其他因素交互后为非线性增强,可作为地表水质空间预测模型的辅助因素.  相似文献   

7.
利用2000~2004年地表水环境监测数据,运用模糊评价方法对水环境质量进行定量评价,在此基础上对污染物因子和影响地表水水质的因素分别与地表水环境质量进行灰色关联分析,确定水质的主要污染因子和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文章介绍了ArcGIS Engine(组件式GIS)技术,利用VB结合ArcGIS Engine开发"城市地表水环境信息管理系统",并对系统目标、结构、数据库的建立、主要功能以及水质模型与GIS的集成方式和具体实现做了阐述.该系统将组件式GIS技术与水质模型相结合,为城市地表水环境评价管理提供了一种方便有效的数字化工具,对于控制城市地表水环境污染、改善城市地表水环境质量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2006年,全国地表水总体水质属中度污染.在国家环境监测网(简称国控网)实际监测的745个地表水监测断面中(其中,河流断面593个,湖库点位152个),Ⅰ~Ⅲ类,Ⅳ、Ⅴ类,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40%、32%和28%.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和石油类等.与上年相比,全国地表水总体水质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10.
摘要:本文将模糊综合评判理论与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相结合,介绍了模糊综合评判法用于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的基本原理及计算步骤,利用抚顺市浑河水质污染的实测数据,对城区三个主要监测断面水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理论的地表水水质评价方法能较完善地反映地表水污染程度,是一种实用且精确的评价方法,且易于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所处环境的要求也愈来愈高.水资源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应加强对其保护.地表水水质监测是重要的水环境保护措施,本文结合我国地表水水质常规监测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与建议,从而促进我国地表水水质监测的合理化和科学化.  相似文献   

12.
运用模糊数学方法对安徽省凤阳县的地表水的水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凤阳县地表水源的水质等级为Ⅲ级和Ⅳ级,其中95%为Ⅲ级水,水质质量状况较好;影响水质级别的主要指标为氨氮和总磷.所以保护该地区地表水资源不受进一步污染和合理施用化肥以改善水质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上海市奉贤区南竹港(竹港)不同断面水质变化情况,探索河流沿线周边环境与地表水水质的关联性。通过对上海市奉贤区南竹港(竹港)相关监测数据以及污染源分析,认为目前老旧居民区是影响地表水水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针对沈阳市地表水水质污染现状及污染特点,分析了目前地表水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进一步改善沈阳市地表水环境的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为分析我国枯水期地表水水质的空间分布规律,识别其空间格局,基于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枯水期(2021年1—2月)地表水监测断面的融合数据(不包括港澳台地区数据,下同),运用空间自相关、空间聚类和热点分析方法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①我国枯水期地表水水质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西部和中部地区以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Ⅰ类和Ⅱ类为主、东部和东北地区以Ⅲ类和Ⅳ类水体为主的非对称分布特征;在空间上表现为显著的正向高聚集格局,并被高/低聚类和热点分析中不显著断面所在的长条状区域分界线(即福建省中部—江西省北部—湖北省—陕西省),粗略地划分为重污染区和轻污染区两大区域. ②以水质优Ⅲ比率0.9为标准形成的分界线位置与污染区域划分界线基本一致,证明了我国枯水期地表水污染区域识别结果的准确性. ③重污染区水质污染程度在统计学上显著(双样本T检验中P<0.05)高于轻污染区,两大区域内的断面水质指标相关性(分别为0.83和0.47)均高于两大区域间的断面水质指标相关性(0.45). 研究显示,我国枯水期地表水水质具有显著的高聚集特征,且这种聚集特征与我国地表水资源的分布和污染物的排放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从七十年代以来,我国广泛开展了地表水水质的污染调查监测工作,每年获取约十万个左右的数据和大量有关资料,为综合分析评价我国地表水质污染状况,探讨我国地表水污染特征,进行区划防治研究提供了较好的基础。 本文的目的是探讨我国地表水区域污染化学特征和影响因素,结合我国环境因素和人为影响的不同,进行地表水污染防治区划。 一、我国地表水质污染的环境水文因素  相似文献   

17.
利用2000~2004年地表水环境监测数据,运用模糊评价方法对水环境质量进行定量评价,在此基础上对污染物因子和影响地表水水质的因素分别与地表水环境质量进行灰色关联分析,确定水质的主要污染因子和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地表水水质模型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些年来,我国水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借助水质模型对水污染问题进行研究,并为相关管理和规划提供技术支持已经成为水环境研究的热点。本文阐述了地表水水质模型的概念、发展以及分类,介绍了几种当前比较成熟的地表水水质模型,并对地表水水质模型的未来发展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黔东南州凯里市“十三五”期间水源地水质数据,确定出地表水型水源地中影响水质不能稳定达到Ⅱ类水质的污染因子为总磷,影响地下水水源地不能稳定达到Ⅱ类水质的因子主要为硝酸盐等6个污染因子。经分析,总磷和氨氮等指标呈逐年向好趋势,预计随着水污染防治工作的不断深入,将能实现地表水型水源地水质稳定达到Ⅱ类水质以上,地下水型水源地因污染因子类型广泛,且硝酸盐类污染因子不呈逐年向好趋势,预计地下水型水源地水质将持续在Ⅱ类与Ⅲ类之间波动。  相似文献   

20.
冯瑞杰 《环境》2023,(12):49-51
<正>东溪水闸国考断面是汕尾市“十四五”时期新增的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考核目标为地表水Ⅲ类。近年来,汕尾市上下聚力攻坚,推动东溪水闸国考断面水质均值达到地表水Ⅲ类目标,阶段性实现水质类别从Ⅳ类到Ⅲ类的跨越性转变,创近5年同期最好水平。监测数据显示,今年1—8月东溪河水质进一步改善,东溪水闸国考断面主要超标因子化学需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