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本文针对《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TSGT7001—2009(以下简称《新检规》)实施以来,检验人员对缓冲器附近设置的永久性标识的含义差异较大,结合本人检验经历,分析对《新检规》3.16缓冲器第五项的理解及建议。  相似文献   

2.
根据TSGT7001—2009关于对重缓冲器附近永久性的明显标识进行了分析讨论,得出对重缓冲器距离的安全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分析对重缓冲器附近技术数据的检验内容和要求,研究三条技术数据线:零线、上极限标记值和最大允许垂直距离的测量和计算方法,确定三条技术数据线的标定方案,通过实际检验举例演示标定流程,最后阐述对重缓冲器附近三条技术数据线永久性标定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1概述对重缓冲器附近应当设置永久性的明显标识,标明当轿厢位于顶层端站平层位置时,对重缓冲器的最大允许垂直距离。在实际情况中,很多维保单位对于蓄能型缓冲器均标注最大允许值为350mm;耗能型缓冲器最大允许值为400mm。这是对"缓冲器最大允许值"的一种误解。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TSG T7001—2009《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相关项目的理解,分别根据对重压缩其缓冲器和轿厢压缩其缓冲器时相关项目的要求,通过推演分析,说明了电梯对重越程距离最大允许值是关于电梯井道两端空间和电梯具体配置(如电梯额定速度、缓冲器压缩行程、极限开关撞弓有效长度和对重导轨制导行程等)的函数,而其最小允许值与轿厢上极限开关安装位置有关,结合现场检验实例详解,对如何确定对重越程距离范围和分析判定对重越程距离的合理性进行了论述,对电梯对重越程距离的确定和检验提供较全面而具有可操作性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文中针对定期检验中遇到的缓冲距标识问题作简要讨论,对重缓冲距的标识是使用单位和维保单位在日常维护保养中最容易忽视的细节之一,但在《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检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TSG T7001-2009)中将其作为B类项目有明确的检验要求和规定。文中论述了缓冲距标识的意义即它可以直观反映出轿厢位于顶层端站平层位置时,对重撞板与其缓冲器顶面间的最大允许垂直距离是否在允许范围内。文中最后给出了对重缓冲距标识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新检规实施一年多以来,针对对重缓冲器附近设置的永久标识所存在的问题、意义、方法及合理化建议进行了系统的论述。  相似文献   

8.
随着检验理论的发展及检验工作的改革.对重缓冲距项目的检验要求与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从过去的实际测量变为观察划线。无论哪种检验方式都存在缓冲器越程的取值范围。电梯缓冲器越程关系到电梯的安全,这一距离过大或过小都会造成维护保养人员不安全的存在。为此,笔者就针对此问题进行以下论述。  相似文献   

9.
《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TSG T7001—2009)已实施六年,但仍有许多制造、安装以及检验人员对检规的相关规定和标准的相关要求不明确。本文总结有关电梯缓冲器越程及其相应项目的检验要求和方法,并讨论如何正确确定电梯缓冲器越程以及相应项目如何正确检验。  相似文献   

10.
电梯顶部的安全空间是指对重缓冲器被对重完全压缩时,电梯顶部的相关安全尺寸必须满足TSGT7001-2009《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附件A中3.2项的要求。以起到对轿厢、轿顶附件、轿顶设备以及轿顶人员的保护。一些大楼设计时按照标准楼层的高度来设计,但有时由于楼房建造的误差以及开发商为了后期装潢的需要而订购超高的电梯轿厢,就使电梯顶层安全空间难以满足国家标准的要求,即使采取措施进行补救,也会使对重缓冲距限制在很小的允许值。由于新装电梯的曳引钢丝绳伸长的很快,会导致轿厢撞击上极限开关前,对重就已经撞击到对重缓冲器了。电梯维保单位则会通过裁剪曳引钢丝绳的方式来增大对重缓冲距,以使对重缓冲距保持在较大值,这样可以很长的时间都不再需要裁剪钢丝绳。而这样做则忽视了电梯顶部安全空间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曳引式电梯对重运行上方安全空间的尺寸计算涉及到轿厢缓冲距、对重缓冲距及其最大允许值、缓冲器压缩行程等测量和设计数据,监督检验时稍不注意,很容易出现判定结论错误。本文对TSG T7001—2009 3.2(2)展开讨论,分析此项目检验时应考虑的风险,结合两例检验案例,提出对重上方安全空间应满足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铭牌检验是电梯检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电梯检验规程中对铭牌设置和检验提出多达13处要求,电梯生产厂家也根据这些要求在产品中做了相应的设置。但是,因为检验要求不够系统、检验内容不够全面、检验方法不够科学以及厂家在铭牌设置方面缺乏足够重视等原因,致使铭牌设置存在许多漏洞,非法改造和重大维修现象猖獗,为电梯设备的安全运行埋下重大隐患。本文通过对电梯铭牌类检验项目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剖析了引发上述问题的内在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该类检验项目的改进策略,可以为检验机构和电梯制造厂家在拟定相关标准和制造产品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电梯顶层高度是由轿厢高度S4加上轿厢顶最高部件与井道顶部最低部件之间的尺寸距离S3组成。 当电梯发生意外冲顶时,电梯对重装置完全压实在缓冲器上,轿厢底平面必定超出电梯顶层层楼平面。超出的尺寸是由对重装置的撞板与缓冲器顶面之间的距离S1与缓;中器被完全压缩时的行程S2之和所组成(见图1)。  相似文献   

14.
曳引驱动电梯上应装设符合要求的轿厢上行超速保护装置,使轿厢制停或使轿厢速度降低至对重缓冲器能够承受的设计范围内,防止“冲顶”事故。本文阐述了上行超速保护装置的设置历程,概述了上行超速保护装置的构成及现状,分析失效原因,提出检验方法。在此基础上指出检验过程中面临的问题,认为缺乏统一定性定量的试验方法及判别标准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关键,提出了相应的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15.
电梯缓冲器是减少电梯冲顶或蹲底事故伤害的最后一道关卡,电梯聚氨酯缓冲器具有结构简单、维护简便、绝缘性好、节约空间的优点,在低速电梯场景下得到广泛应用。但其承载能力有限、易受环境影响、响应速度相对较慢、无法快速吸收冲击的缺点导致其使用过程中存在风险。本文结合以上问题分析了电梯聚氨酯缓冲器使用过程中的风险,给出了新的检验思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使用时的风险,提出了在设计制造、检验检测、维保、监管四个环节的风险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6.
曳引驱动电梯检规4.5(2)项是第2号修改单新提出的重点检验项目,该要求的提出提高了电梯曳引力的可靠性和运行安全.本文针对电梯对重块的检验技术特点,简要列举了与对重块有关的检验项目及要求,阐述项目之间的关联性,重点对对重块检验过程中容易遇到的问题与隐患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具体的应对策略,实现指导检验人员、维保人员现场检...  相似文献   

17.
聚氨酯缓冲器具有良好的弹性、较大的吸振容量、较高的性价比等特点,在民品、军品上得到广泛使用。日常检验工作中经常发现聚氨酯缓冲器剥落破损、老化失效等现象。为此,本研究对聚氨酯缓冲器分别进行高温高湿、日光老化试验以及压缩、撞击试验。结果表明,温度、湿度可显著影响聚氨酯缓冲器老化性能,随着撞击次数增加,聚氨酯缓冲器的弹性性能逐次降低且影响不可逆。此外,进一步提出了电梯聚氨酯缓冲器的使用和检验建议。  相似文献   

18.
1减行程缓冲器的应用意义 所谓的减行程缓冲器,是指电梯在其行程末端对减速进行监控时,缓冲行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但仍能满足GB7588—2003对耗能型缓冲器要求的一种缓冲器。  相似文献   

19.
检规TSG T7001—2009第2号修改单新增了对电梯旁路装置的检验要求,其中对轿门监控信号的检验理解存在着一定的争议。本文从一起轿门监控信号失效的检验案例入手,分析出轿门监控信号的设置原理,并尝试依据相关标准探讨统一的检验要求,最后从制造和检验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电梯平衡系数与电梯轿厢、对重关系的论述,说明平衡系数取值影响电梯曳引能力大小,影响电动机的额定功率选择及安全钳、缓冲器、曳引钢丝绳、制动器等安全部件的选择,影响电梯启、制动加速度,说明了电梯平衡系数取值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