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分析高层建筑火灾条件下的人员安全疏散问题,构建了高层建筑火灾初期的垂直疏散模型,并提出2种疏散策略.策略Ⅰ:电梯停靠层以下全部用楼梯疏散,停靠层及以上楼层用电梯疏散;策略Ⅱ:各楼层人员按不同比例通过电梯进行疏散.然后通过调用随机函数,在一个动态运行模式下求解模型,分析停靠层、楼层人数及电梯疏散人数比例对疏散效果的影响,得到2种策略条件下的近似最优解.分析楼梯、电梯的疏散规律,得出楼层人数、电梯停靠层和电梯疏散人数比例对疏散效果的影响并非单一的线性关系:楼层人数较少时,随楼层的增加,电梯疏散更具优势;楼层人数过多时,电梯、楼梯的疏散效果都不明显,此时需要合理确定通过楼梯、电梯疏散的人数比例才能提高疏散效果.比较2种策略发现,策略Ⅱ疏散时间更短,而策略Ⅰ在现实中的运行能力和可操作性更强.  相似文献   

2.
自动扶梯是一种安装在大型公共建筑物楼层间的活动扶梯。它实质上是一台倾斜安装单向运人的板式输送机。在链条上安装的不是板条而是一个个连续安置的活动梯级。用于向上或向下输送乘客。自动扶梯输送乘客的能力比垂直运行的电梯运送乘客要多、方便、安全,且断电时还能充当普通楼梯使用。自动扶梯在使用时虽然不会造成乘客的死亡,但由于使用不当仍然会出现伤害事故。  相似文献   

3.
(1)什么外电梯?答:电梯是服务于规定楼层的固定式提升设备,是高层建筑物中不可缺少的垂直运输的交通工具.电梯是用电力或液压力拖动轿厢,其运行于铅垂或与铅垂方向倾斜不大于15°角的两列刚性导轨之间,运送乘客或货物的固定设备.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高层建筑利用电梯协同楼梯疏散以提高疏散效率的可行性,基于现有的电梯协同楼梯疏散研究成果,运用Pathfinder构建某高层住宅建筑实例模型,研究楼层总数及电梯数量对电梯最佳停靠层的影响,提出2个电梯协同楼梯的疏散策略,并对策略进行优化分析。结果表明:电梯最佳停靠层随楼层总数的增加,呈现“平台阶变”的特征和线性增加的趋势,但随楼层总数的增加,最佳疏散层在“平台阶变”后会更加远离顶层;策略1(顶层优先策略)下因存在最佳分离楼层使得该策略下的总疏散时间最短,策略2(分段顶层优先策略)可有效提高电梯利用率,通过对策略2下的人员使用电梯比例进行控制,可进一步提高疏散效率,该优化策略可将总疏散时间从仅楼梯无电梯疏散的804 s缩短到580 s,使疏散效率提升27.9%。  相似文献   

5.
电梯是人们日常的垂直交通工具,如果你住在10楼,没有电梯的日子是难以想象的。现代电梯的设计最大限度地考虑到乘客的安全。但这并不能保证设备在任何情况下不出意外。作为乘客,在电梯正常运行时要做到安全文明使用电梯,在电梯发生故障时则必须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防止危险发生。电梯正常运行时的安全提示:  相似文献   

6.
电梯是人们日常的垂直交通工具,如果你住在10楼,没有电梯的日子是难以想象的.现代电梯的设计最大限度地考虑到乘客的安全,但这并不能保证设备在任何情况下不出意外.作为乘客,在电梯正常运行时要做到安全文明使用电梯,在电梯发生故障时则必须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防止危险发生.电梯正常运行时的安全提示……  相似文献   

7.
人员疏散是高层建筑火灾应急管理中重要问题之一。仅依靠楼梯无法在火灾初期安全快速地大批量疏散人群,必须引入其他疏散途径,才能达到安全疏散的要求,而引入电梯,实现楼梯电梯耦合疏散,成为未来高层建筑火灾垂直疏散的新趋势之一。运用BuildingEXODUS从不同建筑高度、不同人群密度、不同人员类型3个方面,运用楼梯模式、A型Shuttle Floor模式、B型Shuttle Floor模式、Sky Lobby模式4种模式进行模拟,提出每种情况的最优疏散策略。研究结果表明:任何层数的高层建筑都存在1个或数个最佳分离楼层使楼梯电梯耦合疏散的效率最高;在运用楼梯以及耦合方案2时,疏散时间与建筑高度呈线性关系,且随着楼层的增高耦合方案2所用疏散时间越来越接近楼梯疏散时间的二分之一;不同人群密度与最佳分离楼层无关;当人员平均疏散能力较高时,最佳分离楼层会上移反之则会下降。  相似文献   

8.
一、引言 电梯运行速度对乘客舒适感和轿厢的平层精度起着重要的决定作用.近年来随着VVVF调速技术的发展,VVVF电梯的速度控制已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电梯平层时的爬行停靠,大大提高了电梯的舒适性和快速性.目前国内VVVF电梯的速度控制大部份是采用以时间方式或者基于增量式编码器的相对距离方式来控制速度运行的,这两种方式仍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爬行停靠现象.为彻底解决爬行停靠问题,进一步提高舒适感和快速性,本文提出了基于绝对剩余距离原则的速度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9.
电梯运行质量,又称电梯运行舒适感,即是电梯安全运行的重要指标,又是给乘客提供快捷优质服务、抢占市场的必不可少的因素。电梯运行质量测试的主要技术参数包括振动、加速度和噪音。其中电梯运行时产生的振动是最重要参数。目前。国际上已有些标准或草案涉及到电梯运行质量测试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电梯在使用中免不了要遇上一些诸如困人之类的麻烦情况 ,在遇到这些麻烦时 ,如果乘客与专业人员没有清楚地认识其危害 ,不能密切配合、通力合作 ,极可能造成设备损坏 ,甚至危及到人的生命安全。电梯在使用中有可能遇到的紧急状态有以下4种 :一、电梯的困人与解救困人是电梯在使用中最为常见的 ,也是对乘客威胁最大的一种紧急状态 ,同时它还是研究处理其他紧急状态的基础。它一方面是由于电梯在运行中产生的故障所致 ,另一方面是由于为避免恶性事故而人为设置的重重保护所造成 ,因此困人是现代电梯不能极尽完美的一个表现。一般地说 ,乘客受…  相似文献   

11.
谈电梯安全钳——限速器联动装置的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牟擎  梁丽华 《安全》2010,31(6):37-38
安全钳限速器联动装置是电梯超速下行的最后一道下行保护装置,属强制性机械保护。它的失效给电梯乘客及电梯设备造成严重安全隐患。在电梯正常运行过程中,该装置容易被忽视,电梯监督检验规程将该装置的空载联动试验作为一项否决项,以保证其可靠有效。  相似文献   

12.
高层建筑利用电梯楼梯协同疏散有利于提高人员疏散效率。通过数学建模研究了多种因素影响下的协同人员疏散优化模式,结果表明:当电梯仅在某直达层停靠,电梯停靠层及以上楼层采用电梯疏散而以下楼层采用楼梯疏散时,存在最优的电梯停靠层;在每层疏散人数均匀分布的条件下,该最优层数不受疏散人数影响,随建筑高度增加呈线性增长,随电梯最大承载量增加呈阶梯式下降,随电梯平均运行速度增加呈阶梯式下降。  相似文献   

13.
电梯顶部的安全空间是指对重缓冲器被对重完全压缩时,电梯顶部的相关安全尺寸必须满足TSGT7001-2009《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附件A中3.2项的要求。以起到对轿厢、轿顶附件、轿顶设备以及轿顶人员的保护。一些大楼设计时按照标准楼层的高度来设计,但有时由于楼房建造的误差以及开发商为了后期装潢的需要而订购超高的电梯轿厢,就使电梯顶层安全空间难以满足国家标准的要求,即使采取措施进行补救,也会使对重缓冲距限制在很小的允许值。由于新装电梯的曳引钢丝绳伸长的很快,会导致轿厢撞击上极限开关前,对重就已经撞击到对重缓冲器了。电梯维保单位则会通过裁剪曳引钢丝绳的方式来增大对重缓冲距,以使对重缓冲距保持在较大值,这样可以很长的时间都不再需要裁剪钢丝绳。而这样做则忽视了电梯顶部安全空间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一、引言电梯运行速度对乘客舒适感和轿厢的平层精度起着重要的决定作用。近年来随着VVVF调速技术的发展,VVVF电梯的速度控制已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电梯平层时的爬行停靠,大大  相似文献   

15.
我在日本留学期间,每天都乘地铁电车往返学校。据我以观察,日本地铁乘客有这么几类奇特的人群。第一种是跑电梯的“蠢人”地铁站里通常安置上下的电梯,电梯不宽,只能并排站两个人。日本人已形成奇妙的规则,左列站的是乘电梯的人,右列则是跑电梯的人的空间。跑电梯是指有些人为了抢时间赶电车而在运行的电梯上大步疾奔。最初,我挺不理解,这些跑电梯的人是否有点“蠢”?若  相似文献   

16.
高层建筑电梯的合理选择及配置,对乘客的便利输送和确保电梯的安全运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高层建筑电梯的合理选型及配置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正>本刊讯2014年1月,广州市工商局联合广州市质监局共同制定了2014年版《广州市电梯日常维护保养合同》,并于2014年2月1日起在全市电梯使用单位和电梯维保单位中使用。新版合同示范文本明确,电梯责任保险是被保险人所拥有或管理的电梯,在运行期间造成乘客的人  相似文献   

18.
电梯停电或发生故障困人是电梯运行不可避免的现象,紧急报警装置是当发生困人现象时便于乘客向轿厢外求援的重要装置。由于乘客年龄、性别、素质、身体状况、文化水平、心理承受能力不一,就要求报警装置必须简单明了、及时、可靠、有效;同时必须保证值班或救援人员与被困乘客持续通话联系,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江都市某宾馆有一台9层的客梯。2008年5月10日上午,1名乘客从宾馆1层乘电梯上8层。进入电梯轿厢后,他按下了“8F(8层)”的信号,电梯关门后向上运行,  相似文献   

20.
我在日本留学期间,每天都乘地铁电车往返学校。据我以观察,日本地铁乘客有这么几类奇特的人群。第一种是跑电梯的“蠢人”地铁站里通常安置上下的电梯,电梯不宽,只能并排站两个人。日本人已形成奇妙的规则,左列站的是乘电梯的人,右列则是跑电梯的人的空间。跑电梯是指有些人为了抢时间赶电车而在运行的电梯上大步疾奔。最初,我挺不理解,这些跑电梯的人是否有点“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