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工伤事故频率和工伤事故严重率的上升或下降,是衡量劳动保护工作做得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志。 工伤事故频率,是指一个地区、一个产业或一个企业在一个相当时期内(每月、季、年)1,000职工的平均工伤人次数,其计算公式是;工伤事故频率=工伤事故次数/平均在册职工数×1,000 例如,某厂一年内发生工伤事故35人次,平均在册职工数3,000,则该厂年工伤频率为35/3,000×1,000=11.6‰。这就是说,该厂一年内平均每1,000职工中发生了11.6次工伤事故。 看一个地区、产业或一个企业单位工伤事故的情况,除工伤事故频率的高低外,还应当看工伤事故严重程度。工伤…  相似文献   

2.
我厂二车间吊运烟丝用的电动葫芦(又称吊箱)曾多次因钢绳拉断而导致吊箱坠落事故。其原因是吊箱上、下行均无实用的限位装置,加上操作过程中操作者不认真瞭望,往往是吊箱下行到位时钢绳还往下放,放完后在卷筒上作反向盘绕,呈无规则排列状态。出现跳槽和磨边现象,致使钢绳严重磨  相似文献   

3.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安全生产的位置显得越来越重要。而操作者的自我保护在有效地降低工伤事故发生中,起到了直接的作用,也是搞好企业安全生产的有效途径。从我厂生产中发生的各种工伤事故,其原因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都可以说是由于操作者的行动失误所引起的。根据人机工程学说,导致工伤事故发生的根源是人、物、环境和管理四大因素,后三个因素变化不大,基  相似文献   

4.
有个别企业,为了保住或者争得“安全生产先进单位”的荣誉称号,对生产中发生的工伤事故该上报的隐匿不报,来个“内部消化处理”,把工伤事故频率人为地“控制”在检查考核标准之内,致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出现了工伤事故频频出,奖状年年得的虚假现象。将生产中的工伤事故隐匿不报本身就是一种违法行为,进行“内部消化处理”更是一种不正常现象。它不仅使工伤事故得不到上级安全管理部门的鉴证(鉴定),造成事故责任不明,使工伤事故受害者得不到应有的补偿,还会给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带来许多隐患。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企业领导安全…  相似文献   

5.
一、火灾及其工伤事故对社会的危害 随着社会和生产的发展、物资财富的增加、人居城市化,火灾及其工伤事故发生的频率和造成的危害逐年增加。 美国每年火灾死亡人数近万人,经济损失5—7亿美元,英国每年火灾死亡数千人,经济损失也相当惊人; 近年来我国火灾及其工伤事故也呈上升趋势,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已成为全国人民关注的焦点。1991年一化工厂的起火爆炸,直接经济损失二千二百多万元;1993  相似文献   

6.
铅冶炼过程中灼烫伤事故的预防水口山矿务局三厂蔡爱国我厂是一个以铅冶炼为主并综合回收锌、铜、镐、铜、金、银等稀贵金属的中型有色冶炼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由于灼烫而发生的工伤事故屡见不鲜,且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据1980~1994年15年来的工伤事故统计资料...  相似文献   

7.
行车作业系统,包括行车、吊绳吊具以及行车工、挂钩工。行车属危险性较大的特种设备,事故频率较高。据统计,起重伤害事故死亡人数居全国各类机械工伤事故死亡人数之首,而起重伤害事故占企业工伤事故的10%以上,居各类事故的第二位。我公司共36台行车,从1990~1998年共发生工伤事  相似文献   

8.
热线咨询     
热线咨询这样给抚恤金是否符合国家规定?编辑同志:我是贵州钢绳厂职工。1997年4月14日上午8点左右,我丈夫在工作现场突然昏倒,经遵义医学院全力抢救无效,于当日下午不幸逝世,终年51岁。厂劳动人事处5月15日作出了对他的死亡处理决定。1.按遵义市19...  相似文献   

9.
我市机械加工行业中冲压工伤事故,1980年至1984年的5年间,每年发生9起以上。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我局从1985年起狠抓了冲压安全工作,近3年间,每年平均发生两起,年工伤频率下降了78%。取得这些成绩,是由于工作中抓住了几个环节。 一、提要求,树典型。 1984年底,我们调查发现,全市434台冲压设备中,有350台没有防护装置。工人的劳动安全多数凭本人谨慎来实现,得不到可靠保证。 为了使这个道理让各有关企业都明了,我们把在调查中发现的国营八九七厂重视冲压安全的事例作为典型经验向全市推广。这个厂有冲床40台,1977年至1981年平均每年发生5起断指…  相似文献   

10.
一、钢绳罐道的磨损处于基本建设阶段的竖井钢绳罐道,其滑套普遍采用如附图所示结构,材质采用HT21—40。这种滑套简单,制作方便,但对钢绳罐道的磨损大,每当新滑套投入使用时,经常可以看到钢绳表面出现火花飞溅的现象。这就是钢绳使用中出现断丝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为了促进安全生产,进行安全标准化管理,我厂于1987年6月成立了开展“三标”活动(即安全标准化班组、安全标准化岗位、安全标准化现场)的安全质量管理TSC小组。全组人员经过厂级全面质量管理教育,小组周周有活动,月月有小结,季季有评比,做到课题、计划、组织、活动、检查五落实。一、开展“三标”活动的目标根据对我厂1986年前10年发生的208起工伤事故统计分析,认为: (1)人的因素是造成工伤的最主要的原因,占工伤事故总数的64.5%。岗位工人不按标准操作而造成的工伤事故也不少。因此,抓好人的因素,是搞好安全工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1“工伤事故分类标准”执行中发现的问题工伤事故统计指标用来反映工伤事故总体特征,是统计工伤事故的基础。“工伤事故分类标准”(GB6441-86)(以下简称“分类标准”)指出“本标准是安全管理的基础标准,适用于企业伤亡事故统计工作”,工伤事故统计指标是...  相似文献   

13.
许开立  王福成 《安全》1996,17(4):19-21
分析了卷扬提升钢绳断绳事故的原因;提出了预防钢绳断绳事故的途径;介绍了钢绳断丝检测技术及其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4.
一、活动由来根据我厂1959~1985年工伤事故统计分析,每天上午9~11时和下午2~4时的4个小时发生的伤亡人数约占全日伤亡人数的50%。由伤害工种统计分析可知:检修工(包括铆钳工、起重工、焊接工、电工、硫化工  相似文献   

15.
企业的安全生产教育是针对人的失误,预防人为事故而开展的一项教学活动。它溶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和安全意识教育为一体,对于提高职工的安全生产认识,掌握劳动保护科学知识和提高安全操作技能,预防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三级安全教育是建立在企业三级(厂部、车间和班组)管理体系上,对新入厂人员(含固定工、合同工、临时工、季节工及培训和实习人员等)进行分级安全生产教育的一项管理制度,是提高新入厂人员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操作基本技能的重要途径,是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上不容忽视的基础工作。随着生产的发展,建设项目的增加,新工人日渐增多,从当前企业发生的工伤事故特点看,出现了新工人事故居多的现象。因此,  相似文献   

16.
1990年,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水泥厂创造了全年无工伤事故、无重大交通事故、无重大设备事故、无火灾爆炸事故的好成绩,负伤频率也明显下降。全厂职工是这项成绩的直接受益者,人们在欣喜之余,无不想到主管安全生产的副厂长罗纯望。 1990年初,厂领导班子为了全面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彻底改变安全生产管理的被动局面,决定由罗纯望副厂长兼任安全环保科科长。当时,这个年产11万吨的县级水泥企业中,7个生产车间操作点的粉尘浓度都超标,工人劳动条件差,安全生产无章可循。罗纯望面临着很难的局面。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罗纯望在思忖着这“…  相似文献   

17.
日本防止工伤事故计划是依据日本《劳动安全卫生法》第六条制定的,它包括防止工伤事故的主要对策及防止工伤事故的计划。 2003年3月24日,日本厚生劳动大臣公布了2003年~2007年度的第十次防止工伤事故计划。  相似文献   

18.
工伤事故灾害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经济区域为基本单元,在对工伤事故灾害和经济增长空间分布特征描述的基础上,采用面板回归工具分析两者的空间关联性。研究结果证明:工伤事故灾害与经济增长规模之间存在梯度空间差异规律,经济增长对工伤事故灾害有重要影响,并且不同经济增长对工伤事故灾害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性,工业化、经济一体化程度和人力资本素质的区域不均衡是造成工伤事故灾害空间分布差异的重要变量。  相似文献   

19.
对我国工伤事故死亡率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介绍ARIMA模型预测法。根据统计学理论,运用ARIMA模型,借助相关软件预测我国工伤事故死亡率,可知未来几年,工伤事故的千人死亡率总体上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与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预测结果作比较,可知ARIMA模型预测效果最佳;同时,由于影响工伤事故的因素很多,与长期预测相比,ARIMA模型更适合于对工伤事故死亡率作短期预测。  相似文献   

20.
2004年10月15日至24日,漳州市龙文区特邀了从事安全生产工作20多年的老安全、消防、纪委监察部门的同志对98名的安全管理人员和曾出现工伤事故的生产经营单位进行为期十天的安全管理知识培训。培训泊主要内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生产技术、企业安全管理、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