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水解酸化—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印染废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平行比较实验,研究了加入聚合硫酸铝铁(PAFS)的水解酸化—膜生物反应器(MBR)工艺(1号系统)和未加PAFS的水解酸化—MBR工艺(2号系统)对模拟印染废水(简称废水)的处理效果和膜污染状况。实验结果表明,PAFS所形成的含铁含铝活性污泥可以提高废水的COD去除率和脱色率。运行期间1号系统膜污染引起的系统抽吸压力增长速率远小于2号系统。污染膜表面的电子显微镜照片表明加入PAFS后减缓了MBR中活性污泥在膜表面的沉积。1号系统膜组件的污染主要是Fe3+、Al3+及它们的氢氧化物为主的无机物在膜表面和膜孔内沉积所形成;2号系统的膜污染以微生物及其有机代谢产物所形成的污泥层附着为主。  相似文献   

2.
膜生物反应器的膜污染机理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膜生物反应器(MBR)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范围和规模虽然不断增加,然而,膜污染严重阻碍了膜生物反应器技术的推广应用.介绍了膜污染产生机理及数学模型,从膜材料选取及膜组件安装、对混合液进行预处理、选择最佳操作条件、采用最佳膜清洗方式四个方面分析了膜污染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3.
《化工环保》2009,29(1)
该发明涉及一种膜载体无泡供氧生物膜反应器及处理有机废水的方法。所述的膜载体无泡供氧生物膜反应器包括帘式中空膜组件。以该膜载体无泡供氧生物膜反应器处理废水的过程为:将帘式中空膜组件置于废水池中,由进气管通入空气,空气中的氧气透过透氧中空纤维膜,进入附着在透氧中空纤维膜的生物膜中,经沉淀后的有机废水以一定流速流经中空纤维膜上附着的生物膜表面,  相似文献   

4.
王敏  雷易 《化工环保》2004,24(Z1):237-239
介绍了采用150 t/d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MBR)处理某中药厂废水的设计和运行情况.监测结果表明,出水水质优良,运行稳定,各项污染指标均优于国家一级排放标准.运行实践证明,MBR是一种先进、高效、前景广阔的新型废水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5.
采用微生物电化学系统(MES)-厌氧膜生物反应器(AnMBR)耦合工艺处理模拟偶氮染料废水,考察了该工艺的产电情况、对偶氮染料刚果红(CR)的脱色率和膜污染特性。结果表明,外阻为50Ω时,反应器阳极的电化学活性最高,平均输出电流、最大功率密度和电流密度分别为(0.43±0.03)mA、78.98 mW/m2和644.63mA/m2;50Ω、400Ω和1 000Ω3组反应器的平均COD去除率在81.44%~85.20%,平均脱色率分别为(89.50±3.14)%、(85.00±3.15)%和(82.00±2.87)%;与对照组相比,50Ω、400Ω和1 000Ω3组反应器将膜堵塞的时间从16 d分别延长至39 d、35 d和24 d。反应器产生的电流能够促进泥饼层中溶解性微生物产物(SMP)和胞外聚合物中蛋白质和多糖的降解,随着输出电流的增加,SMP和松散型胞外聚合物含量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6.
宋伟  杨平 《化工环保》2007,27(3):240-244
介绍了膜生物反应器(MBR)中膜污染形成的机理,分析了膜材质、膜孔大小、膜表面粗糙度、过膜溶质性质、处理液性质、过膜操作方式等因素对膜孔堵塞的影响,阐述了控制膜孔堵塞的重点和主要方法,指出了今后解决膜孔堵塞问题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7.
采用自制聚丙烯中空纤维疏水膜,开展了内压式真空膜蒸馏处理某气田采出水的实验研究,考察了膜通量、脱盐率、产水电导率及产水水质等随运行时间的变化,针对实验后期出现的膜污染情况对膜蒸馏浓水除硬后进行二段膜蒸馏,再对出水进一步做催化臭氧氧化处理。实验结果表明:105 h后,废水中各离子浓度随着废水的浓缩而急剧升高,同时废水的高硬度造成膜堵塞,产生膜污染;除硬后去除了膜结垢污染,改善了膜疏水性能,膜通量恢复到初始膜通量的73%;膜蒸馏出水经催化臭氧氧化处理后,出水COD、TOC和ρ(NH4+-N)分别为49 mg/L、6.5 mg/L和11.0 mg/L,满足回用要求。  相似文献   

8.
膜生物反应器中污泥自消化技术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国内外膜生物反应器(MBR)中污泥的消化技术,分析了控制运行条件法、物理法、化学法污泥消化技术及生物法污泥自消化技术的优缺点,指出了在MBR中没置局部厌氧区域法污泥自消化技术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采用蔗糖作为共代谢基质与一体式好氧膜生物反应器(MBR)工艺相结合处理二甲基亚砜(DMSO)废水。考察了装置的污泥驯化效果、DMSO去除率、污泥的性能、HRT和冲击负荷对DMSO去除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驯化第29天,DMSO去除率达98.5%,表明MBR内的污泥已驯化成功;在MBR运行的正式期,当DMSO处于高负荷状态时,DMSO去除率较低;随蔗糖加入量的增加,DMSO去除率逐渐提高,最终恢复到DMSO高负荷冲击前的DMSO去除效果;正常运行时,装置进水ρ(DMSO)=257~1 448 mg/L(平均值为718 mg/L)、出水ρ(DMSO)=6~22 mg/L(平均值为7 mg/L),DMSO去除率为96.4%~99.6%(平均值为98.9%);在MBR运行的正式期,污泥体积指数小于100 mL/g,表明污泥的沉降性能较好,MLVSS/MLSS较高,表明污泥的活性高,MBR内MLSS的平均值为5.52 g/L,MLVSS的平均值为4.78 g/L;MBR适宜的HRT为12 h。  相似文献   

10.
针对膜蒸馏法处理石化反渗透浓水的膜面污染物进行了分析及清洗工艺优化研究。在反渗透浓水温度为73℃、渗透侧真空度为-0.093 MPa的条件下进行膜蒸馏实验,实验后期膜通量衰减迅速,脱盐率基本保持在99.5%以上,产水p H基本稳定在6.5~7.0。膜面污染物的SEM表征结果显示,膜蒸馏的膜面污染主要为碳酸钙、硅酸钙、氢氧化镁结垢污染和氯化钠、氯化钾等盐类结晶污染。实验结果表明:分别以盐酸和去离子水为清洗液静态浸泡清洗污染膜时,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最好,Na OH溶液次之,草酸最差;分别采用盐酸和去离子水动态清洗污染膜,膜通量和脱盐率均能恢复到初始水平,随运行时间的延长,经去离子水清洗后膜的膜通量出现衰减。  相似文献   

11.
膜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及膜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膜技术在给水处理、废水处理和特殊行业水处理中的应用,介绍了近年来膜材料的研究进展:包括开发新型的膜材料和对现有的膜材料进行改性。新型膜材料有金属膜、有机一无机混合膜和新型有机膜等;几种最常用的膜材料改性方法有等离子体改性法、表现活性剂改性法、紫外辐照法、高分子合金法和表面化学反应法。  相似文献   

12.
超滤膜处理油田采出水及污染膜的微观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纳米Al2O3改性聚偏氟乙烯超滤膜处理油田采出水,分析了污染膜的结构和污染膜上的主要污染物.实验结果表明,超滤膜具有很好的通透性,稳定运行时膜通量达150 L/(m2·h).超滤出水中COD去除率大于90%,其他各项指标去除率均大于98%,超滤出水达到了低渗透油田回注水水质标准(SY/T 5329-94<碎屑岩油藏注水水质推荐指标及分析方法>).污染膜因污染物的存在而使其孔径和孔深度都比新膜减小.污染膜上的主要污染物为含有一定长碳链的烃类衍生物,主要是油田采出水中的油类物质.污染膜上的主要无机元素为Ca、Mg和Al,还有少量的Si、S及Fe.  相似文献   

13.
充气膜污染机理及膜清洗方法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用充气膜吸收技术分离水溶液中挥发性物质过程中膜污染的基本原理。用标准浊度液测定了浊度对氰化物传质系数的影响,探讨了膜污染的几种清洁方法。  相似文献   

14.
采用纳滤膜处理电解锰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锰废水,考察了操作压力、阻垢剂和反冲洗等因素对膜通量和各金属离子截留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操作压力越大,膜通量越大,且膜通量随运行时间延长下降得越快;在操作压力为2.0 MPa的条件下,纳滤膜对Mg2+的截留率为90.69%,对Mn2+的截留率为89.72%,对Ca2+的截留率最高,达100%;加入阻垢剂后,纳滤膜的膜通量比未加入阻垢剂时的膜通量略大;反冲洗4次后,膜通量均可完全恢复。  相似文献   

15.
纳米二氧化钛改性聚醚砜超滤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液-固相转化法,以聚醚砜(PES)、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和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为原料制备PES超滤膜,并添加纳米TiO_2制备改性PES超滤膜.纳米TiO_2可降低制膜液的黏度,提高膜的亲水性能和抗污染性能.在PES质量分数为18%、PVP质量分数为12%、TiO_2质量分数为5.3%、DMAc质量分数为64.7%的条件下制备的改性PES超滤膜性能最佳,在24 ℃、0.2 Mpa操作条件下,膜的纯水通量为80.31 mL/ (cm~2·h), 截留率达99.16%.改性PES超滤膜过滤出水水质达到GB/T18920-2002<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清洗后,未改性PES超滤膜的膜通量恢复率为68.08%,改性PES超滤膜的膜通量恢复率为85.31%.  相似文献   

16.
膜生物反应器处理显影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膜生物反应器对预处理后的显影废水的处理效果,考察了MLSS和DO对系统出水水质的影响。文验结果表明:在系统运行温度15~30℃、停留时间10—15h、曝气量4~10m^3/h的条件下,系统稳定后出水水质良好且稳定,COD去除率为85%~92%,Cu^2+去除率为90%~98%;生物反应池中的活性污泥对Cu^2+的去除起主要作用,使出水中Cu^2+质量浓度维持在0.5mg/L以下;考虑到废水处理效果和能耗两方面的因素,MLSS宜控制在6000mg/L左石,DO应控制存1.5~2.5mg/L。  相似文献   

17.
压力驱动膜的污染与防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盛金聪  张云峰 《化工环保》2004,24(5):336-339
介绍了各种压力驱动膜的适用范围,讨论了膜污染的机理,并从膜的性质、操作条件、料液的预处理和膜的清洗4个方面阐述了如何防治膜的污染。  相似文献   

18.
马蕊  张盼  孙伟  聂国欣  李薇 《化工环保》2012,32(2):133-136
在反渗透非平衡热力学模型的基础上,从膜表面污染层阻力和浓差极化阻力的角度对常见的膜通量模型进行了探讨与改进,推导出了新的反渗透膜污染预测模型,为准确预测膜污染进程提供了理论支持。采用卷式反渗透膜装置对氢氧化铁胶体溶液进行处理,对模型计算值与实测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相关系数大于0.95。由此认为,改进的反渗透膜污染预测模型可用于计算运行过程中的膜通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