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春风 《环境》2004,(3):20-21
据英国《观察家》报道,美国政府拒绝在《京都议定书》上签字给全球应对气候变暖的问题变得严峻起来。但气候变暖究竟会对美国产生怎样的影响?难道美国真的不担心这个问题吗?五角大楼最近出炉的一份秘密报告给出了一个惊人答案:今后20年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构成的威胁要胜过恐怖主义。届时,因气候变暖、全球海平面升高,人类赖  相似文献   

2.
也谈全球气候变暖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已成为一个人们热议的话题。通过分析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因素,得出全球气候变暖是众多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其中自然因素是基本的影响因素,而人为因素则为主导性的影响因素。认为目前人类能够做到的也只能是提高环保意识,尽量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和增加温室气体的吸收量,而对自然因素是无能为力的。中国应采取适合自己的措施应对全球变暖问题。同时分析了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以及生物圈的影响,认为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给人类带来更大的是灾难,而不是利益,因此要尽一切努力减缓气候变暖趋势甚至解决气候变暖问题。  相似文献   

3.
根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和英国HadCRUT3提供的全球温度距平,涠洲岛珊瑚礁普查(ReefCheck)历史资料及涠洲海洋站实测海表温度(SST)历史资料,2010年采集的滨珊瑚样品,分析全球气候变暖对涠洲岛珊瑚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1)涠洲岛滨珊瑚生长率约为6~8 mm/a;(2)近51 a涠洲岛SST上升率为0.11℃/10 a;与全球平均温度呈准同步变化;(3)预估2050年以前全球气候变暖对涠洲岛的珊瑚生长不会有毁灭性影响。  相似文献   

4.
当今,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科学界、政界和公众关注的重大国际问题。众所周知,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很多,其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倍增所致。近一个世纪来,随着社会和工业的迅速发展,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甲烷、氯氟烃、氧化亚氮等)日益增多。从1860年至今,二氧化碳排放量,从9000万吨增至56亿吨。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从270ppm提高到345ppm。80年代以来,这种趋势进一步加强。最近,据美国二氧化碳情报分析中心研究,1983年以来,全世界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  相似文献   

5.
《地球物理研究》美国杂志(the Journal of Geographial Reseach)1985年6月号发表一篇由四位科学家署名的论文,提出不单是CO_2,微量气体(指O_3,CH_4,N_2O,CFC-11,CFC-12等)的增加对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有了重要影响,而且这些气体将来产生的温室效应比CO_2作用还要大。  相似文献   

6.
正据美国《华尔街日报》3月31日报道,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PC)发布报告称,全球变暖正在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产生深远影响.科学家们呼吁各国尽快采取措施,限制温室气体排放.该报告对未来几十年人类将面临的问题做出预测,并强调全球气候正在发生剧变.全球变暖导致极端天气频发,如干旱、洪水和森林大火,同时影响人类社会的管道系统和电网安全,甚至影响旅游业的发展.全球变暖还将进一步加剧全球各国贫困状况,全球温度每上升2.5℃将导致全球经济损失0.2%到2%的利润.  相似文献   

7.
近十几年来,全球气候明显变暖,已对人类生存、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引起了社会各界和政府首脑的密切关注。1989年,世界环境日以“警惕,全球气候变暖”为主题,广泛开展宣传活动,以增强人们的气候和灾害意识,动员科学家们对气候变化及由此带来的影响进行研究。本文对全球气候变暖对热带气旋活动规律的影响及灾害程度,进行初步探讨。一、全球热带气旋的气候特征和灾害 (一)全球的热带气旋热带气旋是发生在热带洋面上,伴有狂风暴雨的大气涡旋。平均每年约有80个达到热带  相似文献   

8.
温室效应及全球变暖研究简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温室效应和全球变暖的概念,指出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影响因素,并论述了温室效应增强和全球气候变暖之间的相互关系。虽然温室效应仅是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之一,但是对气候变暖影响却很大,是人类干扰地球气候系统、使之发生剧烈变化的主要过程。在经上介绍的基础上,回顾了人们对温室效应、温室效应增强以及与气候变暖之间关系的认识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何勖 《世界环境》2010,(6):90-90
詹姆斯·汉森(James Hansen),美国气候科学家。1941年3月出生于美国艾奥瓦州。1967年在爱荷华大学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目前为哥伦比亚大学兼职教授。1981年起汉森担任美国航天局戈达德航天研究所所长。早在1988年,汉森就在美国国会听证会上向议员们警示燃烧化石燃料等人类活动可能导致的全球变暖风险。20年前,汉森成为第一位拉响全球变暖警报的科学家,被尊为"全球变暖研究之父"。然而,在备受期待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召开前夕,这位68岁的"气候教父"却公开"唱衰"这场会议,说它是一场"闹剧",  相似文献   

10.
作为美国人,我对我们国家在处理全球气候变暖问题上缺乏领导作用感到惊讶、羞愧以及尴尬。有关气候变暖风险的科学证据与日俱增。最近,英国权威的斯特恩报告也作出了记载。但是,尽管在全球人造碳排放中美国占大约25%,美国人对改变他们的消费并没有表现出什么意愿或倾向。尽管出于错误的理由,布什当局在第一个任期拒绝签署  相似文献   

11.
我国作为世界上第一大煤炭消费国和二氧化碳排放国,又是受气候变化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方面责无旁贷。在中国发展低碳排放经济和低碳城市的理念应运而生。全球气候变暖日益引起全国社会的普遍关注。2007全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发表了第4份全球气候评估的报告结果,指出了气候变暖是事实,人的活动是造成这种情况的最大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3) 温室效应与全球气候变化近年来国际科学社会已经指出,全球气温正在不正常地变暖。地球上适合生物生存的气候是经过长时期形成的,现在正受到大气污染的威胁。 1985年由世界气象组织与联合国环境署在澳大利亚的菲拉赫联合召开的国际会议上肯定了世界气温已经变暖。会议指出,由于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增加的结果,从现在起到下个世纪前半期,全球气温将高于历史上任何时期。太阳光可以使海洋、陆地和植物变暖,然后变暖的地面又把热辐射返回太空,但地面向外辐射的波长比阳光的波长  相似文献   

13.
《环境》2001,(12)
(说明:题后的号码如1、1即第一期第一页)瀚辘爵恤件特别策划《京都议定书》遭遇美国“变脸”气候变暖,铁证如山气候变暖:人类空前的生态灾难全球气候变暖,中国无法拒绝气候变暖的“奇谈怪论”生态安全挑战中华民族捍卫我们的生存空间筑牢“绿色长城”新世纪的生存隐忧一首凄婉的悲歌:古楼兰的湮灭建立地区生态环境监测网你知道绿色社区吗?社区时尚:追绿、添绿绿色社区·:公民环保新途径大鹏湾畔的“世外桃园”万“绿”丛中万点“红”走进绿色的东风小区绿色旅游,方兴未艾魅力四射的生态旅游生态旅游,不仅仅是走向大自然切莫旺了旅游毁了生态…  相似文献   

14.
钟伟青 《环境》2001,(6):4-7
全球气候变暖是一个老问题,然而最近,由于美国布什政府在《京都议定书》上开倒车,这一问题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2011年的美国东部,尽管岁末已至,却仍少见寒意,是一个暖冬,气候明显反常。其实,整个2011年全球各地反常气候现象频现,气候变暖趋势显露无遗,但盘点全年全球在应对反常气候上的进展,却令人感到丝丝寒意,人类社会不作为或有限作为的结果是:“气候”将死。  相似文献   

16.
1989年全球变暖反应法已由鲁迪·勃舒威茨(共和党,明尼苏达州)在美国参议院提出。这项法案要求美国外援计划要朝着减慢温室效应的方向发展。勃舒威茨更早提出的一项姐妹法案则集中在美国国内减缓全球变暖的行动。参议员阿尔贝特·戈尔(民主党,田纳西州)联署了上述两个法案。  相似文献   

17.
据WWF东京2月7日讯,世界自然基金会(日本)的一份最新报告表明:全球气候变暖威胁着许多地球上最宝贵的生态区域。该报告首次特别提出了未来数十年内,气候  相似文献   

18.
气候变暖的风险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风险。通过阐述气候变暖的源与汇。回顾并分析了前、后100年气候变暖的趋势及风险危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气候变暖的风险对策。  相似文献   

19.
环球扫描     
《世界环境》2011,(2):6
企业为应对气候变暖行动当政客们还在为降低全球气候变暖的风险争吵不休时,企业界已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不同行业的公司正在设计产品以帮助全球应对气温升高和海平面上涨,到2030年这将是一个1350亿美元的潜在市场;与此同时,另一些企业则力图把全球气候变暖对其经营的影响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20.
美国的一份调查表明:“温室效应”引致的全球气候变暖可以借助控制天然气的渗漏加以缓解。美国环境保护署的凯瑟林·霍根认为,“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果”,它显示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