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一、井孔基本情况副_1井、副_2井均为咸水层观测井,位于汉沽区东尹乡副庄村内。分别建于1984年6月初和1983年底,成井后即开始水位监测。两井地处唐山块体西南边界断裂—蓟运河断裂南侧,两井相距100余米,分别位于副庄断层的东南盘和西北盘。副_1井水位观测层埋深51.67米—58.72米,副_2井水位观测层埋深49.35—56.06米。副_1井井口水位起算点高  相似文献   

2.
<正> 一.井孔条件概述所选井孔均位于天津市塘沽区南部沧东断裂之东。构造上处于黄骅坳陷中的北塘凹陷与板桥凹陷交接部位的新港构造带上,隶属于唐山地震震源体西南端的调整单元。塘12井、塘18井均为石油井,井深分别为3154.31米、3222.86米,射孔位置在2500—2700米之间,观测层厚度约100—200米。塘12井从1981年12月5日开始闭井  相似文献   

3.
<正> 一、桐乡三号井地质构造背景桐乡三号井乃城区自来水厂机制民用井,位于桐乡—平湖中新生代凹陷区,北西向桐乡—海宁断裂带上。桐乡—平湖凹陷轴向北东—北东东向,与相邻段多成断层接触,西北侧大致为嘉善南,嘉兴、马镇塘栖连线,东南侧大致为平湖南、海宁、余杭连线,西南端为北西向超山北侧断裂,东北端为平湖东北向断裂所限。凹陷内上第三系加第四系(N_2+Q)厚200—300米,白垩系(K)地层厚约2000米,其下为上侏罗系(J_3)火山岩(高阻层)。  相似文献   

4.
<正> 一关于盐城地区最早历史地震记载时间的确定查盐城、东台、阜宁三县历代县志,盐城地区最早的历史地震记载时间是公元102年。其依据是嘉庆《东台县志·祥异》载:“北宋仁宗天圣五年三月(1027年),东台地震。”宋代东台属泰州,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始由泰州分置东台县,属扬州府。故疑此条当抄自《扬州府志》或《泰州志》。查崇祯、雍正、道光《泰州志》,康熙、雍正、  相似文献   

5.
<正> 位于郯庐断裂带西侧的徐州地区的苏_(02)、苏_(03)、大泉等三口深井,相距较近,最大距离约为50公里,最小为10公里。苏_(02)井(原G_2井)位于江苏省睢宁县王集公社北3公里,钻孔深311.76米,表层套管141.44米,下部为裸孔,管径108毫米。其钻孔结构大致可分为两部分,即  相似文献   

6.
小震震源机制P轴取向的预报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Snoke的振幅比方法,利用江苏台网和山东台网记录到的数字化波形资料,计算了发生在江苏及其附近地区的33个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并由此计算了其相应的P轴取向。结果表明:南黄海北部凹陷地区M_L5.1地震发生前2个月内、长江口地区显著小震群发生之前2个月内,在震中所在区域的附近地区有震源P轴取向小于100°的异常地震发生;盐城附近及其近海海域在本文研究的时段内未曾出现震源P轴取向小于100°的地震,该区域也没有发生中强地震或显著小震群事件。由此说明震源P轴取向具有一定的短临前兆意义,但这种情况与大地震事件所表现出来的规律并不完全相同。茅山断裂附近地区出现的2次震源P轴取向小于100°的事件与该地区重力异常结果是一致的,说明2002年前后茅山断裂曾活动过。  相似文献   

7.
<正> 1986年9月初,江苏地震局在苏12井进行了几次井下爆破试验。爆破以后的几个月内,水位出现了引人注目的某些异常现象,现将变化情况作一简要的介绍和分析。苏12井概况苏12井位于南通市西北20公里的刘桥镇境内,构造位置处于南通隆起的北缘,黄桥—吕四东西向断裂带的南侧。井深689.75米,水位埋深11米多,主要含水层是中下三叠系的粗晶  相似文献   

8.
<正> 1984年5月21日,南黄海河豚沙发生 Ms=6.2级地震。距离震中约200公里的丹阳白龙寺井在震前20天,出现两次水位异常,并有明显震时及震后效应。该井对地震信息的敏感反应,可能与该井所处的地质构造部位有关。(一)井孔概况丹阳白龙寺井位于丹阳县埤城乡东白龙寺,地理座标为东径119°40.5',北纬32°06',  相似文献   

9.
《灾害学》2016,(2)
藏东南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中东部,地形和地质构造都极为复杂,是我国地质灾害发育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在区域地质灾害调查和相关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对藏东南地区滑坡发育特征进行了分析。滑坡影响因素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滑坡多发育于较坚硬—较软弱层状砂板岩、粉砂岩、泥岩、页岩岩组,较硬层状砂岩、灰岩岩组,松散堆积物岩组内,以及地形坡度大于45°,高程2 500~4 000 m区域内;滑坡发育密度受断裂影响大,随着断裂密度的增大,其与河流、道路距离的减小而增大。根据上述分析结果,综合选取地层岩性、坡度、坡向、地面高程、断裂密度、河流和公路7个因素作为评价因子,采用基于GIS的加权信息量评价模型对研究区滑坡易发性进行评价,并将研究区划分为极高易发、高易发、中易发、低易发和不易发等五个等级,通过成功率曲线(AUC)方法检验,评价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其中,极高易发区主要沿嘉黎断裂、怒江断裂和澜沧江断裂等区域大型活动断裂带和主干河流两侧分布;高易发区主要分布在主干河流两侧极高易发区边界向两侧扩展的区域;中易发区主要位于大江、大河及深切峡谷的支流两岸,及断裂密度相对较大的区域;低易发区主要在水系发育程度较低、断裂密度较小的区域分布;不易发区主要分布在断裂不发育、人类工程活动微弱的高山地带以及地形相对平缓的区域。此评价结果对藏东南地区滑坡发育特征和重大滑坡灾害防治规划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利用分形理论分析了德兴地区断裂构造的特点。结果表明,不仅研究区内的断裂带有自相似性,子区域也有相似现象。矿产区的分维值略高于整个研究区,铜矿区分维值高于金矿区,NW、NWW走向断裂带的分维值远高于SE走向的。说明分维值越大,越有利于矿床的形成;分维值越大的断裂走向,对矿床的产出位置控制作用越明显;地质构造复杂程度越高,分维值也越大,线性展布也越复杂。  相似文献   

11.
<正> 苏08井位于江苏兴化县戴窑镇东,苏北溱潼凹陷,戴窑局部构造。井深2680米,7吋油层套管下入深度2228米,以下为裸跟。所测含水层为古生界白云岩、灰岩,岩层天然裂隙十分发育,其上复盖巨厚的隔水性能良好均白垩系、第三系泥岩。井孔四周由水泥固井。该井使用HCJ-1型水位仪观测。记录资料表明:水位反映地球固体潮汐十分清晰,朔望日井潮潮  相似文献   

12.
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系统江苏子系统震源机制解参数速报集成了 TDMT_INV 方法,可直接读取震相进行震源机制解反演计算并产出。为验证该方法获得震源机制解的准确性,选取 2024 年 1 月 17 日江苏东台 3.0 级地震和 2023 年 12 月 7 日江苏赣榆海域 3.8 级地震这 2 次 3 级以上地震,采用 TDMT_INV、CAP 和 FOCMEC 方法计算其震源机制解,分析三种方法所得结果差异。东台 3.0 级地震位于江苏预警站网网内,三种方法都可获得较为稳定的震源机制解结果;赣榆海域 3.8 级地震位于江苏预警站网网外,TDMT_INV 方法仍可获得较为稳定的震源机制解结果。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历史记载的地震破坏情况、现代形变测量资料、地震活动性分析和野外考察,~(14)C 年代测定等结果的综合研究,初步认为北西向益都断裂为公元前70年诸城一昌乐7.3级地震的发震构造,该断裂长约30公里。地震震中位于北纬118°41′、东经36°26′,震中烈度Ⅸ—Ⅹ度,震源深度15—37公里。  相似文献   

14.
这次地震前震中附近地区的地震活动随时间呈波浪式起伏,形成了小震条带,出现了小震群;地下水(水位、水温)异常非常强烈;地形变和地磁异常也观测到了.分析发现:前兆不是沿断裂带分布,而主要是位于近震中(≤50km)的破裂面法线方向;震中附近的断裂没有穿过震中.这次地震看来不是沿原有断裂的错动,而是块体内产生新的错动,属于块断型地震,似可用IPE模式解释一些前兆现象.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雷电预警的指示性,利用时空相似和熵权修订相结合的方法,采用天气系统分型选择历史相似个例,进行雷电的定点定量(级)预警研究。利用相似个例的雷电分布建立时、空预警模型;选取地面气温和热岛强度为因子对东台风雷电预警模型进行强度和落点的熵权修订。以东台风为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明确的预警等级边界,原预警常为一个等级,无等级差异;现预警等级与雷电风险等级成正比,提高了雷电等级预警的指示意义;过滤了零星雷电和弱雷电,避免了弱风险下的雷电预警,指导性强。采用时空相似和熵权修订相结合的方法可以实现雷电的定量(级)预警,且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6.
<正> 本文从河间地震发生的区域构造背景、震区所在的里坦新生代断陷构造带、烈度分布和地震破裂带、地震活动以及深部结构资料,讨论了河间地震的若干问题:1.地震发生在沧县隆起上的里坦新生代断陷地区;2.地震破裂带的走向为北东15°;3.极震区是  相似文献   

17.
1991年11月5日江苏射阳县与建湖县交界处发生Ms4.7级地震,宏观震中位于建湖县冈西乡五节跳村,即东经119°55′,北纬33°31′震中烈度为V度其面积达105km~2。V度区等烈度线分布的方向和范围与北东方向的马荡—千秋断裂的展布方向一致。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浙江宁波39号井和桐乡3号井的两起水温升高特大异常的变化过程及形成机理进行了系统分析.笔者认为,这两起事件与抽水泄压、活动断裂的构造背景、深部热水源的存在及构造应力的变动这四个因素有关,而后者起主导作用.文章还对研究这类水温异常的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老山隧道的防水重点和薄弱环节及工程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隧道渗水是隧道开挖过程中普遍面临的问题。老山隧道位于碳酸盐岩山区,该地区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生态环境脆弱敏感,确定防治水的重点及对策是工程中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老山隧道工程,在地质调查、隧道涌水观测与防治水现场试验的基础上,对老山地区的水文地质及地下水循环特征,特别是断裂控水规律作了深入研究,提出了碳酸盐岩地层富水性断裂的工程分类与防控对策;分析了结构防水的薄弱环节之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工程对策。  相似文献   

20.
<正> 马17井位于河北省河间县城东10公里,构造部位处在华北沉降带冀中拗陷中铙阳凹陷的东部,南马庄断裂带河间东潜山高点。井深2694米,终孔层位在震旦系雾迷山组,岩性为硅质灰岩,是一口高温自流井。1981年6月份将红旗I型和SW40型水位自记仪分别安装在第一副管和第二副管上开始进行动水位对比观测。自观测以来,马17井水位自记曲线日变幅只有3—5毫米,1981年9月24日水位突然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