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3 毫秒
1.
在企业的安全教育中,大家往往着重强调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笔者认为,我们不仅需要强化"安全意识",同时也应强化"危险意识"的教育,也就是我们通常讲的"危险识别意识".  相似文献   

2.
正笔者作为一名企业安全管理人员,曾全程参与所在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工作。当时笔者所在企业聘请了安全生产技术服务机构(以下简称"中介机构")协助创建,在中介机构指导下,笔者所在企业获得了安全生产标准化三级企业证书,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工作确实对企业安全生产工作起到了一定促进作用,推进了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进展。但在工作实践中,笔者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3.
在日常生活中,由于生产急需,往往需要架设一些短期使用的临时用电线路(以下简称临时线)。如对大型工件加工、大型设备装配、产品性能实验、设备设施维修以及土木建筑施工等等。笔者在多年的安全检查过程中发现,在安装架设临时线时,一些电气操作人员认为其使用的时间不长,对付着把电源接通能用就行,往往忽视了临时线必需的安全措施,因此敷设简陋,所用的元器件、材料不按规定选用,致使许多临时线处于严重的失控状态。具体表现为:  相似文献   

4.
据报道,2004年4月至7月,江西省因雷击事故死亡26人,预防雷电灾害形势严峻。但某单位负责人却说:"天要打雷,死伤个把人是不可避免的自然灾害。"一些单位和个人认为雷击事故不用承担责任,将一些其他原因造成的损失也转嫁在雷击事故上。自然灾害在这里成了躲避责任的"避风  相似文献   

5.
"零缺陷"是克劳士比管理思想的一项重要内容,它要求人们努力工作,坚持精细的工作作风,达到"零缺陷"的境界,走出"差不多就行"、"马马虎虎"的思想和管理工作误区.通用汽车、可口可乐等著名公司接受了"零缺陷"的管理思想,创造了辉煌.笔者认为,安全工作也应大力推行"零缺陷"管理,筑牢安全网.  相似文献   

6.
笔者听说,前不久,某单位在有上级领导参加的安全工作总结表彰会上,该单位负责人在总结讲话中对来之不易的安全成绩仅只言片语一带而过,相反,对工作中存在的安全生产问题却着重地多次指出,甚至于点名道姓地批评一些车间和个人。对此,有一些职工表示不理解,认为既然是总结表彰会,表扬还唯恐不全面,况且又有上级领导参加,何必要提那么多问题,这不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吗?  相似文献   

7.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规定,未造成人员伤亡的一般事故,县级人民政府也可以委托事故发生单位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于是,少数企业钻政策法规的空子,组织事故调查时降低标准、放松要求,落实整改措施时敷衍了事、虎头蛇尾。笔者认为,企业唯有严格落实“三个一”措施,才能防止事故调查工作走过场。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不少企业都在大力推行人性化管理,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也有一些企业班组管理陷入了误区。企业加强制度管理,严格考核,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就有人认为太死板,不近“人情”,违背了“人性化管理”,这几乎成了一些不严格遵章守纪员工的挡箭牌和不让别人批评的理由,他们把人性化管理当成了一个“大箩筐”,  相似文献   

9.
最近,笔者学习了几份电力系统内发生的各类事故通报,发现事故大都是在电力线路架设、变电设备检修等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分析原因且都是个别施工人员思想麻痹,违章作业导致的。像这类人为事故在其他行业也有发生。所以,笔者认为要想切实搞好安全生产,关键还是要从强化“现场”安全监察工作这个根本问题入手。 众所周知,目前不少单位在抓安全生产工作中,仅习惯于开开安全会议、发发安全文件、学学事故通报等面上例行工作。长此以往,既形成了单位安全管理工作上的形式主义,同时由于安全工作抓得浮而不实,也给单位安全生产留下了事故隐患。加强对“现场”的安全监察工作,就能更好地把安全工作抓到点上,落到实处。为此,笔者  相似文献   

10.
不久前,笔者在《劳动保护》杂志上看到两篇关于“安全为了生产”能否否定的文章,文章的二位作者针对这个问题各抒己见,着实令人思考。前者认为:“生产的目的是为了人,安全也应该为了人,安全为了生产应该加以否定。”后者则是:“安全是生产的产物,没有生产就没有安全,二者相辅相  相似文献   

11.
在古代西方,人们都认为生病或健康都是由神来主宰的;因而他们一有病,都去找祭司来进行"治疗";虽然后来也出现了一些用草药给人治病的"游方郎中",但由于他们慑于祭司的淫威,或只能秘密行医,或干脆与祭司沆瀣一气,因而也很难能有效地救死扶伤.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希腊出现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医生--希波克拉底,才开始得到了改观.  相似文献   

12.
正作为一名有十余年工作经验的安全管理人员,笔者于2010年取得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证书,随后进行了注册。在十余年的安全管理工作过程中,积累了一些安全管理经验,也汲取了一些教训。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提高注册安全工程师的安全管理能力。一是熟练掌握安全管理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取得  相似文献   

13.
违章行为是诱发事故的温床与祸根,它对安全生产危害极大,又是安仝生产工作的痼疾.如何有效地反违章行为,笔者认为必须从头抓起.  相似文献   

14.
作为基层施工单位,如何抓好经常性的安全工作?根据历年的经验和教训,笔者认为必须坚持三个"不满足".  相似文献   

15.
一次 ,笔者所在单位某岗位操作工在例行交接班检查中 ,发现该岗位运行设备与交接班日志中的记录不符 ,却没有追问交接班人员是什么原因 ,该操作工接班后也没有与相关岗位了解生产情况 ,而是“想当然”地认为是后工序已经停止生产 ,没有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从而导致后工序的生产条件不断恶化 ,不但使产品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而且致使关键设备也受到一定程度的腐蚀 ,最终酿成了一起因作业人员主观臆断而造成的责任事故。以此事故举一反三 ,我们不难看出 ,“想当然”的顽症在化工生产与检修过程中屡见不鲜 :动火作业 ,未经取样分析便“想当然”地…  相似文献   

16.
张维 《劳动保护》2006,(3):75-75
据报道,为了更好地从东风煤矿“11·27”特别重大爆炸事故中吸取教训,严把国有煤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关,黑龙江拟出台相关规定,不允许被撤销职务的国有煤矿事故责任人在处分期内异地为官、变相为官,以进一步解决变相袒护事故责任人的问题。笔者认为,此举不仅是对敷衍塞责的干部的惩戒,同时也能有效地遏制类似事故再度发生,更是整顿干部作风的一个有效手段。近年来,全国各地的煤矿事故接踵而至,让人既寒心,又悲痛。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煤矿接二连三地发生事故呢?以笔者之见,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少数领导干部没有真正把煤矿工人的生命健康…  相似文献   

17.
提起"有问题罚单位",大概是中国人就不生疏.但是,探其究竟者恐怕就不多了.笔者经多年的广泛观察,发现各项安全存在的问题乃至事故,频繁发生,缕禁不止,与"有问题罚单位"有着很大的关系.笔者认为对"有问题罚单位"的制度有必要重新审视、定位及改革.  相似文献   

18.
安全教育培训是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为安全工作提供智力支持的基础性工程.要使教育培训在安全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笔者认为应增强"四性":  相似文献   

19.
当前,随着安全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一些显而易见的安全常规工作逐渐得到加强和完善,但笔者通过在企业一线生产岗位的深入调查,发现现在的企业生产经营中,最大的安全隐患就在看起来非常小、但危害性却非常大的事情上.所以,企业在加强安全管理工作时,不仅要顾全宏观方面的建设,而且也要注意岗位职工身边小的安全隐患,因为往往它们才是安全事故的真凶.  相似文献   

20.
看到朝川矿用"安全奖"取代实行多年的"超产奖"的新闻报道,作为一个安全工作者感到由衷的高兴,但欣喜之余,笔者还是认为,二者不宜互相替代,而应并举、并重、并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