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农村生态环境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雍国玮  邱鹏飞  石承苍 《四川环境》2007,26(1):109-111,12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们党在新时期着手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它是我国农村改革开放以来第二次重大的变革,目标明确,任务艰巨。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生产总体水平不高,为求得更多的农牧业生产量,而牺牲了生态环境,其代价异常沉重。城镇发展过渡靠农业、城乡经济二元结构矛盾日益尖锐,反应在生态环境上更为突出。治理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发展无公害农业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以农为本,民以食为天”,农业是国民经济的立足之本,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发展无公害农业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我国在保护农业生态、控制污染方面已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既有历史遗留下来的大量问题,又有经济发展过程中涌现的新矛盾、新问题。人多地少.土地负载沉重,农业生态系统的破坏较为严重,我国年均工业排污300多亿吨,废气4亿多立方米,废渣5亿吨,80%的废水未经处理就进入农田生态环境。由于农业措施本身所造成的污染十分严重,目前我国受农药污染的…  相似文献   

3.
攀枝花市资源开发与经济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攀枝花市是我国西部重要的能源、原材料生产基地和资源开发型城市,矿产、水能和农业自然资源是其最具开发优势的资源。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大规模的资源开发促进了现代钢铁工业基地和城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地质灾害、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针对攀枝花市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资源开发结构单一、资源综合利用程度低、生态环境问题突出等问题,作者提出了实现资源合理开发与经济持续发展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4.
若羌是世界上同纬度最午旱的地区之一,其生态环境由于人类活动的干预和破坏出现逆行演替,现状令人担忧。作者在分析若羌县生态环境特征和破坏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5.
农业是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循环既包括封闭式(以自然能量为主的循环)又包括开放式(有外系统能量与物质输入的循环)。可以说,这是发展农业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我国农业正是朝着建立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农工商综合经营的良性循环的大农业——生态农业方向发展。我国著名的生态学家侯学煜曾经这样说过:“大农业,实际上就是讲求生态科学和生态效益的生态农业。发展大农业,就是根据生态规律,采取科学措施,保持生态系统中各方面的合理关系,保持生产过程中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平衡,使生物生产力蓬勃持续  相似文献   

6.
工业化带来经济突飞猛进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20世纪的"十大环境污染事件",并带来了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淡水资源危机、资源、能源短缺等环境问题。18世纪兴起工业革命后,人类开始进入工业文明阶段,人类文明进入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然而人类对环境的干扰和破坏,在范围上还是在强度上,都远远超过农业社会。由于工业大多分布在资源基地附近或城市地区,导致局部地区的生态环境无法承受。  相似文献   

7.
哈密地区乡镇企业的迅速崛起,为发展农业生产,繁荣地区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有的乡镇企业发展方向不明,产品结构不当,缺乏全面规划,布局也不合理。加上缺少资金技术,生产工艺设备落后,造成资源、能源的浪费,使农业生态环境受到了污染与破坏。为使乡镇企业与乡镇企业建设、环境建设的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三统一,必须对乡镇企业的环保、对策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研究。亚哈密地区乡镇企业发展的环境影响哈密地区土地辽阔,物产资源丰富,乡镇企业主要以化工、炼焦等生产能耗高…  相似文献   

8.
浅谈农村环境污染现状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许显萍 《青海环境》2005,15(3):117-119
农村环境污染的加剧和农业生态环境的破坏,已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的因素之一。本文阐述了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提出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对策,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建立良性农业生态环境,维护农村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特别是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益严重。城市环境问题日益得到重视,而农村的环境保护与治理相对来说是一个薄弱环节,农村环境也正日趋恶化。农村环境污染的加剧和农业生态环境的破坏,已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的因素之一,农业减排势在必行。结合农村实际情况,本文从环境保护的角度阐述了农业生产过程中几种典型(农药、化肥、农作物秸秆)的污染及其对农田土壤造成的危害,同时针对化肥污染和农业污染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村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生产力活跃,是党和国家历来十分关注的重要经济社会区域。然而,农村的生态环境脆弱,易受人为破坏和自然损毁。从目前来看,植被破坏、水土流失、耕地减少土壤质量下降、草场退化、各种自然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工业污染和农业自身污染等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已很突出,这势必影响到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以及广大农民生活质量的改善与提高,也肯定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据“中国典型生态区生态破坏现状及其保护恢复利用研究”课题组的研究测算,早在80年代中期,我国生态破坏经济损失值就达800多亿元人民币,数目是相当惊人的。毫无疑问,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是  相似文献   

11.
国务院在《关于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中指出:“要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积极推广生态农业,防止农业环境的污染和破坏”。这为各级农业和环保部门指明了努力的方向。近几年在发展生态农业方面,理论上作了许多认真的探讨,实践上已由小到大广泛地开展起来,使我国的农业逐步摆脱恶性循环,正在向农业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发展。要发展生态农业,必须明确生态农业的管理原则,而要做到这点,就应该了解生态农业在发展中遇到的一些问题。笔者归纳诸家之言,觉得在生态农业发展上有以下三种情况: 其一,狭义的生态农业。例如,安徽祁门  相似文献   

12.
祖国地域辽阔,是一个农业大国,解放前由于社会制度的原因,农村极为贫穷。解放后生产力得到了解放,贫困已基本消失,但还属第三世界。三十余年来,还没有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生态环境的恶化,有发展的趋势。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农村经济政策深得人心,激发了农村经济的活力,乡镇企业的发展,如雨后春笋,同时也带来了环境的污染,甚至破坏。如何引导乡镇企业走不污染或少污染环境的道路,保护生态环境,是个需要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与此同时,生态环境也遭到了不同层次的破坏。环境问题加剧的具体因素很多.但其中最主要的是整个社会缺乏环保意识。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公民素质教育水平等的限制以及对环保的宣传不力等因素,我国公民的环保意识普遍不高,这使公众及某些地方政府的行为有意无意地对环境造成了破坏。因而,要培养环保意识、解决环境问题.最根本就在于摈弃旧工业文明中生产、生活方式.在全社会建立起一种崭新的文明形态——环境文明。  相似文献   

14.
<正>如何在内容和形式上创新环境教育,培养高素质的环境教育人才,提高国民的生态文明精神,为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积聚力量?从环境教育的历史来看,由于工业文明的诞生最早是在西方,其生态环境问题也较早出现,所以这些国家启动环境教育的时间较早。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环境教育在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就开始出现,并逐渐进入了这些国家的中小学教  相似文献   

15.
四川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素芬 《四川环境》1989,8(4):68-73
农业生态环境是进行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其质量的优劣,对人民生活和生产影响极大,特别是农业生态环境的破坏,常常是涉及全局,影响长远的带根本性破坏,一旦破坏后,恢复起来相当困难,有些甚至是不可逆转的。四川素有“天府之国”的美称,历来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基地。占全国耕地十五分之一的四川,供养着占全国十分之一的人口,其农业生态环境的好坏,对全国经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作用。所以,深入了解四川农业生态环境的现状、问题及危害,努力搞好农  相似文献   

16.
种植业是一个与环境紧密相连的产业,对环境有很强的依赖性。现代社会对粮食及经济作物的大量需求在带动种植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破坏了原有的土地利用方式及生态环境,使得农业环境污染事故频繁发生。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乡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渐严重,农民的利益受到了较大损害,这有悖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目标。推广沼气技术可以有效处理农村废弃物,调整农村用能结构,增加有机肥料,保护和改善耕地,提高农产品质量,从而改变农村面貌、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国家大规模增加农村沼气投入,推动了沼气产业迅猛发展,但是,在发展进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本文通过分析沼气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农村生态环境破坏机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生态环境的破坏已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的因素之一。在概述我国农村生态环境主要问题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主要包括工业污染、农业污染、政府行为、城市化建设、农民的环境意识淡薄、环保基础设施薄弱等,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正生态环境保护人才队伍建设对实现"美丽中国"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全国环保网络学院是面向全国生态环境系统干部职工的远程教育平台,为进一步加强全国生态环境系统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必要的技术保障。研究背景绿色大学:背景与研究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发达国家上百年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在我国集中爆发。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生态文明建设已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到2035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  相似文献   

20.
四川人口已达1.1亿,农业人口8000万,自然地理、地质地貌环境多样,有平原、丘陵、山地和高原;矿产资源,水利资源和森林、竹林、草场资源丰富;除山地、高原外,气候是以温暖潮湿为主,是发展工农林牧副渔等得天独厚的有利环境,但建国40年来,随着50和60年代大规模民用与国防工业配套完整体系的建设,特别是近十年各地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由于没有注意环境保护,一些工业结构和布局不合理,不但使得耕地逐年减少,而且在一些地区由于大中型工业和乡镇企业“三废”排放,造成农业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出现水土流失,旱涝频繁,威胁农业发展。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油、肉、家禽、鱼、菜等是人民生活的必需品。我省目前仅以占全国耕地面积1/16而养活了占全国人口1/10的人民,因此,长期不懈地重视研究合理开发国土资源更显得必要。本刊这期登载有关“四川农业环境的喜与忧”等三篇文章,文中谈到我省农业环境的利弊,现状及对策与生态农业、林业的典型经验,以期引起我省各级党政领导和广大环保、农、林干群的关注,必须长期高度重视工业“三废”污染与农业环境保护,要因地制宜抓好各地的农、林、果、桑、茶,糖、酒、烟,牧、副、渔等综合区划试范区的推广,加强环境保护全面规划指导,逐步扩大各种可行的农林牧副渔等生态良性循环村、乡、区、县典型经验,为我省人民生产大量丰富的优质食品和增产更多的优质工业原料,为振兴我省国民经济做出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