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对种群增长模型的改进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提出有限空间种群增长的Logistic新模型即ds(dt)^-1=rs(1-ds^0/k),其中参数d描述环境对种群增长的影响,参数θ为种内竞争特性参数.该模型通过种群的竞争特性因子θ控制,将指数增长、线性制约、下凹增长和上凸增长非线性制约概括为一个统一的自适应的非线性制约模型.以格氏栲、红锥种群基面积增长为例,运用遗传算法对不同种群增长模型进行最优拟合与比较分析,表明新模型能较好地描述格氏栲、红锥种群增长规律,为种群增长动态变化的一个理想的机理描述式.表4参14  相似文献   

2.
为了阐明枳椇天然种群的年龄结构和发展趋势,保护现有资源,对麻城五脑山枳椇天然种群进行样地调查,分析了种群龄级动态,编制了种群静态生命表,进行了时间序列预测.结果表明:枳椇种群龄级结构动态指数V_(pi)=51.58%0,呈增长型;环境筛的抑制出现在第Ⅳ龄级,其后种群动态趋向稳定;存活曲线介于Deevey-Ⅱ型和Deevey-Ⅲ型之间,更接近Deevey-Ⅱ型;时间序列分析表明,由于林下更新层幼苗数量较大,种群具有较强增长和恢复能力.研究表明,枳椇种群的生长发育符合其自身生物学特性,种子库充足,种群处于稳定增长型.种群保护应避免景区建设对种群更新造成干扰.  相似文献   

3.
安徽琅琊山青檀种群数量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种群生命表和生存分析理论为基础,采用胸径大小分级法和分段匀滑技术,编制琅琊山青檀(Pteroceltistatarinowii)种群静态生命表,绘制了死亡率曲线、消失率曲线、存活曲线和生存函数曲线并分析种群数量特征,结合种群动态量化方法和时间序列预测模型分析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琅琊山青檀种群属稳定增长型。种群径级结构大体呈倒“J”型分布,中、幼龄阶段个体数量较为丰富,老龄阶段个体数量相对较少,种群在发育过程中存在一定波动性,但种群数量变化动态指数Kp,i。和Kp,i(考虑外部干扰时)均大于0。(2)青檀种群死亡率曲线和消失率曲线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出现2个高峰,一个出现在第Ⅱ龄级,另一个出现在第XI(或Ⅻ)龄级;存活曲线经统计检验趋于Deevey-Ⅱ型。(3)青檀种群的生存率曲线单调下降,累计死亡率曲线单调上升,生存率下降趋势表现为前期高于后期,累计死亡率则相反;生存函数曲线显示,青檀种群具有前期薄弱、中期稳定和后期衰退的特点。(4)在未来2、4、6、8和10a内,青檀种群幼龄级个体数量相对丰富,种群呈稳定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4.
拐棍竹对汶川地震滑坡干扰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拐棍竹(Fargseia robusta)是大熊猫的主食竹之一,2008年汶川地震及其次生灾害损毁了大量拐棍竹.为了解汶川地震后拐棍竹种群的恢复动态,评估拐棍竹种群的恢复能力,揭示拐棍竹种群对不同程度滑坡体干扰的响应策略,于2010年4月-2013年4月,在地震重灾区都江堰市四川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受到地震滑坡体不同程度干扰(强度、中度、对照)的3种样地150个样方中拐棍竹的更新情况进行了监测和分析.结果显示:(1)不同程度干扰样方的发笋量、存活量、单位面积生物量均存在年间波动;(2)发笋量和存活量有显著正相关关系,强度干扰样方的年成活率最高,总体趋势是受干扰样方的发笋和存活数量显著高于对照;(3)强度干扰样方的更新竹基径、株高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而中度表现出了波动的形式;(4)到2012年,无论发笋量、存活量、生物量还是种群有限增长速率,中度干扰样方都显著高于对照.本研究表明,地震滑坡干扰后,拐棍竹种群经过4年的更新生长后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得到了较好的恢复,中度干扰样方的恢复好于强度;种群的恢复策略为能量分配优先供应于数量生长,然后再到营养生长.  相似文献   

5.
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为中国特有种,也是中国120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之一。在第二次全国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调查中,发现福建省明溪县角溪区域有喜树种群野生分布点。为了探讨该区域喜树种群的生存状况,基于样地调查数据,以径级代替龄级,编制种群静态生命表并引入4个生存分析函数,分析种群数量特征;利用种群动态变化指数和时间序列模型对种群动态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预测。结果表明,(1)喜树种群龄级结构呈倒“J”型,各龄级均有个体分布,其中小树个体数量最多,幼苗、幼树存储量不足;种群动态指数在相邻龄级间存在一定的波动,Vpi和Vpi的值均大于零,表明该种群当前属于增长型,但种群对外界干扰比较敏感,抗干扰能力较差。(2)静态生命表显示,喜树种群存活数量和个体生命期望值都随着龄级的增加逐渐下降;种群存活曲线趋近于Deevey-Ⅱ型,前期死亡率下降较为迅速,而后期死亡率下降趋于平缓;死亡率和消失率曲线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在第Ⅱ、Ⅷ龄级出现峰值。(3)生存分析表明,该种群具有前期迅速下降、中期小幅波动、后期逐...  相似文献   

6.
用定量分析法对镇江内江湿地植物群落演替进程中种群生态位动态进行了研究.先采用"空间代替时间"方法,选择四类典型样地,分别代表群落演替进程中四个不同阶段.再以每个调查样方作为多维资源的综合资源位,用Levins 生态位宽度公式和Pianka生态位重叠公式测算不同演替阶段内所有种群的生态位宽度以及同一演替阶段内所有种群间的生态位重叠,并分析它们的生态学意义.结果表明,不同演替阶段,群落的优势种群生态位占绝对优势,揭示了它们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和较高的资源利用能力.种群生态位动态较好地表征了演替过程中对应种群及生境的动态变化,尤其是优势种群的更迭.总体上,生态位较宽的种群间生态位重叠较大,有较多相似生态特性的种群间生态位重叠也较大.群落内种群的平均生态重叠随演替逐渐增加,至中后期最高,后期略有回落,这主要由群落内种群种内竞争和种间竞争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短柄五加濒危趋势和致濒因素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短柄五加种群致濒的因素和机制 .1)通过环境筛分析 ,认为短柄五加种群在 5~ 8a和 11~ 12a两个年龄阶段受到强烈的环境筛过滤作用 ,这两个阶段可能是濒危的关键阶段 .2 )通过对短柄五加种群生物量增长过程中关键因子的分析 ,确定了影响种群生物量的主导生境因子 ,主要是群落类型、群落郁闭度和坡度、坡向等 .影响种群增长的主导生境因子的脆弱性 ,增大了短柄五加种群濒危的趋势 .3)通过对短柄五加种子生态及生殖生态的初步分析 ,认为种群实生苗更新失败是短柄五加种群濒危的重要因素 .4)放牧、采挖和对次生落叶阔叶林的砍伐等人类活动 ,加快了短柄五加种群濒危的速度 .图 1表 3参 11  相似文献   

8.
运用静态生命表、生殖力表和Leslie矩阵模型,研究了云南西双版纳地区流苏石斛两个种群——A种群(21°58′N,101°13′E,保护区之外)和B种群(21°54′N,101°17′E,保护区内)的种群数量动态.结果表明:种群存活曲线表现为Deevey-型.A、B种群均表现出幼龄个体死亡率高,中龄级个体数量少,说明中龄阶段曾受到较大的人为干扰.种群的净增长率(Ro)、内禀增长率(rm)和周限增长率(λ)都较低,表现为衰退种群,Leslie矩阵模型分析表明在未来25年种群各龄级的个体数及种群总数均表现出持续下降趋势.种群下降可能是由于当地人为的采挖和严重的生境破碎化所导致.图2表4参16  相似文献   

9.
鼎湖山格木种群动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格木(Erythrophleum fordii)种群的生态环境及生长曲线和种群动态的研究,能揭示其生态特性和种群发展轨迹,对保护、繁殖这一珍稀植物种质具有积极的意义.在对鼎湖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内的格木群落物种多样性测定的基础上,以国际上通用的CTFS规范对格木群落进行野外调查.文章首次通过对格木种群运用加速单纯形迭代法,逐次把种群数量数据代入6个种群动态模型方程进行拟合分析,得出实际的格木种群动态模型,比较残差平方和、决定系数和F检验显著性概率值,得出格木种群模型的适用度顺序依次为:李新运模型、张大勇模型、宋丁全模型、logistic模型、密度制约模型、崔启武模型.选用李新运模型,确定格木种群大小初始值的精确值N0后,把数据迭代入李新运模型重新拟合,结果显示,拟合优度进一步提高,并且可得知,该格木种群远未达到种群饱和态,而且也没达到种群增长最快处,还处于加速增长状态.故这个时期应该加大保护力度,建立监测体系,以维系格木群落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0.
ABA对米槠和格氏栲种子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 提取和测定米槠和格氏栲发育过程中果实内ABA含量,并用不同浓度ABA喂养,测定果实不同发育期对外源ABA的敏感性.用放射性同位素法测定ABA对贮藏蛋白质的积累作用,结果表明:在米槠和格氏栲种子发育过程中内源ABA 含量逐渐上升,两者均在10 月5 日达到峰值,米槠为1648 ngg,格氏栲为1 468 ngg,随后ABA含量均逐渐下降.果实成熟采收时,c(ABA) 仅为高峰时的19.随着果实的发育对外加ABA的敏感性逐渐变小,c(ABA)=10-4 molL-1 可以完全抑制10 月25 日( 米槠) 和10 月15 日( 格氏栲) 前种子发芽,但对完全成熟的种子c(ABA)=10-2 molL-1 亦不能抑制发芽.ABA 对成熟前期胚的贮藏蛋白质合成无影响,但能促进成熟中后期胚的贮藏蛋白质的积累作用,ABA维持米槠和格氏栲贮藏蛋白质合成和积累作用表现在转录水平上.  相似文献   

11.
有机废水厌氧酸化和聚羟基烷酸生产组合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30g/L葡萄糖合成废水为原料,研究了厌氧酸化的操作温度(θ)对酸化率的影响,确定了达到最佳酸化产物分布时的pH值,并以酸化反应器的出水为碳源,在5L发酵罐上进行了分批和流加发酵实验.结果表明,θ=40℃时,废水的酸化率接近100%;控制pH5.7,停留时间10h可使丁酸占UASB反应器出水中总酸质量的68%;与分批发酵相比,流加发酵法可大幅度地提高PHA的产量,发酵54h后,DCW和PHA的质量浓度可分别达到15.8g/L和10g/L.  相似文献   

12.
在浓度场基础上,利用总磷、总氮和COD三项指标的综合指数法,结合管理部门提供的资料,划分了滇不不环境保护功能区,给出了划分指标值及功能区划分图。  相似文献   

13.
应用主成分分析,将影响水稻产量的一系列因子概括为四个主要因子:(1)土壤肥力因子,(2)栽插措施因子,(3)田间管理因子;(4)产量性状因子。将上述因子作为自变量,水稻产量作为因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得到一个产量预测模型(R=0.962)。根据各变量的回归系数大小,可以得到产量决定因子对产量影响的大小顺序为,田间管理因子>土壤肥力因子。栽插措施因子和产量性状因子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未达显著水平。 文中所述的分析方法适用于在不同的土壤条件下预测作物产量的潜在变化。  相似文献   

14.
北京市西北郊大气气溶胶中多环芳烃的源解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对北京市西北郊2005-2006年大气气溶胶样品中的多环芳烃进行分析检测,并运用比值法、主成分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和正矩阵因子分解对多环芳烃的来源进行解析主成分分析/多元线性回归表明,机动车尾气、燃煤和生物质燃烧的贡献率分别为70.27%,21.84%和7.89%.正矩阵因子分解表明,汽油车的贡献较大,且各个季节都占优势;冬季燃煤的贡献增加,秋季生物质燃烧的贡献增大.多环芳烃的比值表明其主要来自于本地源.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利用食品废弃物进行厌氧酸化的各种条件。结果表明,当食品废弃物与水的质量比为1:3、食品废弃物厌氧酸化液pH值为6.5以及酸化温度为30℃时,对酸化后废液中各有机酸的产生有利,酸化过程中总有机酸产量最大为25~35g/L,特别当在食品废弃物厌氧酸化液中加入丁酸梭菌活菌制剂后,酸化过程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本文还研究了真氧产碱杆菌(Raltonia eutropha)利用食品废弃物厌氧酸化生成的有机酸进行聚羟基烷酸酯(polyhydroxyal-kanoates)合成的摇瓶分批发酵过程,图5参11。  相似文献   

16.
三种不同树脂对硫辛酸吸附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XAD-4,NDA-100和ND-90树脂对乙醇.水溶液中硫辛酸的吸附热力学及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硫辛酸在XAD-4树脂上是单层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吸附过程符合准一级动力学吸附方程.在NDA-100和ND-90树脂上的吸附也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但并不只是单层吸附,同时兼有毛细管凝聚和微孔填充作用,吸附过程可分为大孔和中孔区吸附以及微孔区吸附两个阶段,两个阶段都符合准一级动力学吸附方程.  相似文献   

17.
几种化感物质对杉木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采用培养皿滤纸法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肉桂酸、苯甲酸、对羟基苯甲酸对杉木 (Cunninghamialanceolata)幼苗生长的影响 .结果表明肉桂酸、苯甲酸、对羟基苯甲酸分别在 1× 10 -5molL-1、1× 10 -3molL-1、1× 10 -4 molL-1浓度时降低了叶绿素含量 (P =0 .0 5 ) ,而在 1× 10 -6molL-1、1× 10 -4 molL-1、1× 10 -5molL-1浓度时抑制了杉木幼苗胚根和胚芽的生长 (P =0 .0 1) .3种酚类物质对胚根生长的抑制作用明显高于对胚芽生长的抑制作用 .在 3种酚类物质中 ,肉桂酸对杉木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 ,对羟基苯甲酸次之 ,苯甲酸最弱 .这表明酚类物质能在不同程度上抑制杉木幼苗的生长 ,降低其生产力 ,可能是连栽杉木人工林生产力降低的因素之一 .图 2表 1参 14  相似文献   

18.
铬分光光度法测定的改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采用过硫酸铵氧化法代替高锰酸钾法,用于铬的二苯碳酰二肼比色分析。本法的精密度为0.83%,而高锰酸钾氧化法的精密度为5.81%;t_(0.05)时,P<0.05,另外,用灰化法对含微量铬的生物样品进行预处理,有可能使本来不含Cr(Ⅵ)的样品产生Cr(Ⅵ),而含Cr(Ⅵ)的样品测不出Cr(Ⅵ)。  相似文献   

19.
典型消油剂对溢油鉴别生物标志物指示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一定条件下,分别对添加消油剂的原油和重质燃料油进行了风化模拟实验,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对风化样品中的生物标志化合物进行了检测,通过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比值的变化趋势,对以往溢油鉴别过程中常规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比值进行筛选.结果表明,在溢油经消油剂处理后,以往经常选用的指纹信息(主峰碳数、CPI、(C21+C22)/(C28+C29)、C21前/C22后、Pr/Ph(姥鲛烷/植烷)、Pr/C17、Ph/C18)受到消油剂中相关组分的干扰,失去指示意义;消油剂加剧了某些多环芳烃及其烷基化系列生物标志化合物的风化作用,使与其相关的生物标志化合物比值(C2-D/C2-P、C3-D/C3-P、ΣP/ΣD、2-MP/1-MP、4-MD/1-MD)失去指示意义;绝大部分甾、萜烷类生物标志化合物的抗风化能力较强,相关比值仍具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沙地云杉生态型同工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沙地云杉是内蒙古地区特有树种,只分布于浑善达克沙地东部边缘;由于长期适应干旱生态条件,分化出3种土壤生态型,即紫果型、红果型和绿果型沙地云杉,并在很多生态、生理特征上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本文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分析了3种生态型沙地云杉的过氧化物同工酶和酯酶同工酶的酶谱特征.结果表明:不管是过氧化物同工酶还是酯酶同工酶,紫果型沙地云杉的酶带条数最多,红果型其次,绿果型酶带条数最少.在酶带强度方面也有类似的结果,紫果型沙地云杉具有较多的强、次强、中带,红果型其次,绿果型最少.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在干旱条件下产生的3种不同生态型沙地云杉,以紫果型对干旱抗性最强,绿果型最弱,红果型居于二者之间,这一结论将为沙地云杉的经营管理及品种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图2参2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