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水体沉积物重金属生物有效性及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研究以重金属为主要污染物的水体中,通常把沉积物视为探索环境重金属污染的工具。由于沉积物中重金属化学行为和生态效应的复杂性,对沉积物中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研究是当前学术界的热点研究课题。本文就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及沉积物质量评价方法作了简要评述。包括沉积物对水生生物的作用机理,孔隙水重金属浓度的估算,沉积物质量评价方法,沉积物质量基准。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天然水体中有机物特别是腐殖酸对重金属行为的影响日益受到重视.这是由于有机物改变了重金属的存在形态,因而影响了重金属对生物的毒性及在生物体中的积累.过去一些对浮游藻类的研究表明: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发展,越来越多的重金属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水体,其中部分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作用在底泥中沉积。在合适条件下,底泥中的重金属又会重新进入水体,危害水生生物以及人类健康。沸石粉、生物炭和镉康等材料常常被应用于底泥中重金属的修复,使重金属中能被生物利用的形态转化为残渣态。通过比较沸石粉、生物炭和镉康对底泥中非残渣态的Cu、As、Cd和Pb的去除效率,发现这3种修复剂均有一定的去除效果,其中沸石粉及生物炭对底泥中非残渣态的重金属去除效果较好。总体来讲,这3种用于底泥非残渣态重金属去除的修复剂的性价比表现为:沸石粉生物炭镉康。  相似文献   

4.
环境中的汞以不同的形态而存在.形态不同其毒性也有差异.众所周知的“水俣病”,是因毒性很强的甲基汞中毒造成的.其次金属汞和二价汞也是有毒的.这些不同形态的汞,在一定的生物、化学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为此研究水体中二价汞、甲基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 铅是目前普遍污染的元素之一,其毒性主要是对造血系统、神经系统以及肾脏的毒害,尤其是可导致儿童智力低下,某些行为上的障碍等. 正确评价江水中铅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时,必须了解铅的存在形态。因为形态不  相似文献   

6.
酸雨对污染环境中重金属化学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酸雨对污染环境中重金属化学行为的影响。在酸雨作用下 ,不同环境介质中重金属活性明显增强 ,化学形态转化明显 ,迁移能力和生态危害能力亦明显加强。探讨了控制酸雨发生、重金属污染环境修复技术以及开展复合污染环境化学风险评价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水中重金属是以不同形态而存在,其毒性也各有不同,研究证明:游离态重金属毒性远远大于络合态的金属,其络合态稳定性愈大,毒性就愈小.做为重金属的络合配位体之一的黄腐酸(FA),在江水中的分布是研究重金属的存在形态及对水中生化耗氧量,溶解氧等影响的基础依据.天然水存在零点几到几个ppm的黄腐酸是水中有机质的主要成份.研究松花江水系FA的含量是探讨重金属的环境容量和地方性疾病病因不可缺少的内容。 钼做为高效增产的微量元素肥料之一,已广泛地应用于农业生产.松花江流域是我国大豆盛产区,多年来一直施用钼肥,收  相似文献   

8.
金矿开采导致严重的水体和沉积物重金属污染。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分析了金矿开采区河道32个采样点的水体和表层沉积物样品,研究了水样的溶解态及颗粒态重金属(As、Pb、Cd、Cr、Cu、Zn)组成;通过分步化学提取法研究了各重金属在沉积物中的地球化学形态组成,利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了河流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状况。结果表明:水体中Cu、Zn、As主要以溶解态存在,Pb、Cr、Cd以颗粒态为主。水体中重金属元素形态分布主要受点源污染排放影响。沉积物中,Cd浓度较低;As、Zn主要以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物结合态和残渣态存在;Pb、Cr、Cu以有机物结合态和残渣态为主。结合地累积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分析表明,Cd和Cu为主要的风险元素。  相似文献   

9.
水生高等植物对重金属具有较强的吸收积累能力,因而可以用它来监测和净化污染水体。湖泊水生高等植物是湖泊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元素迁移、转化及对重金属吸收后的分配关系,目前研究得还不多。为此,我们于1981年对东太湖的菱(Trapa na-tans)、芡实(Euryale ferox)、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菰(茭草)(Zizania lati-  相似文献   

10.
酸雨对污染环境中重金属化学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综述了酸雨对污染环境中重金属化学行为的影响。在酸雨作用下,不同环境介质中重金属活性明显增强,化学形态转化明显,迁移能力和生态危害能力亦明显加强。探讨了控制酸雨发生、重金属污染环境修复技术以及开展复合污染环境化学风险评价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水体重金属的污染危害及其修复技术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近年江河湖泊重金属含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同时累积于蔬菜、肉类、鱼类、海鲜中,富集于动植物体内,已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而对于水体重金属污染的修复尚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因此,针对目前中国水环境的污染现状,介绍其修复对策.  相似文献   

12.
正分别测定甲醛与4种重金属的急性毒性EC50,并对等毒性配比条件下甲醛与4种重金属的二元混合体系的联合毒性进行研究,采用毒性单位法和相加指数法对其联合作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5种物质的急性毒性为Pb(Ⅱ)Zn(Ⅱ)Cu(Ⅱ)甲醛Cd(Ⅱ)。联合毒性结果显示,4种二元混合体系的联合作用方式类似,其中毒性单位法的评价结果均为部分相加作用,相加指数法均为拮抗作用,这主要是由于2种评价方法的评价标准等级划分范围不同造成的。  相似文献   

13.
重金属与水生生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金属是指铁及比重比铁更大的金属,如铜、铅、锌、镉等。水生生物是指生活在水环境中的动植物,如鱼、蚌、水蚤、水草等。前者是无机物,后者是生物有机体。这两者好象  相似文献   

14.
太湖表层底泥营养物、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等含量较高,并有向水体释放倾向,对水体及水生生态系统造成威胁.文章探讨了对太湖已开展或近期可开展的内源污染治理实用和示范技术,如外部污染源控制、原位覆盖、原位底泥氧化、原位上覆水充氧、生态疏浚、生物修复技术以及自然消减技术等.对上述技术运用于太湖进行了可行性分析.  相似文献   

15.
水体沉积物毒性鉴别与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水体沉积物毒性鉴别与评价的主流方法以及研究进展,指出毒性测试和致毒因子鉴别方法是限制水体沉积物污染生态风险评价的关键因素,认为发展和应用以生物标记物和生物效应为导向,尤其是各种具有污染专一性指示作用的生物效应标志测试方法的建立和应用,并结合具有选择性的样品分级技术和先进的仪器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将是以生物效应为导向、以化学分析为基础的复杂水体沉积物毒性鉴别与评价的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水体中重金属形态是复杂的,一般可分成溶解态和固体悬浮态。在天然条件下,水体中重金属含量随着水文等因素的变化有一定的差异,其中水体悬浮物的变化严重影响水中重金属的含量水平。为了获得江、河、湖、海水中重金属的正确含量和在时空上有可靠的对比性,近十年来,国际上采用水样通过0.45微米孔径的滤膜,截留在滤膜上的重金属为悬浮态,滤液中的称溶解态。这样,滤膜就成了研究水环境中重金属形态分布的基本工具之一。在我国水质监测和水源保护研究中也会广泛使用滤膜,国外对过滤方式和滤膜的种类、型号、规格、性能和应用等已有评述。  相似文献   

17.
底泥疏浚对五里湖沉积物生物毒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评价疏浚对太湖五里湖沉积物毒性的影响,采用淡水沉积物重金属质量基准和发光细菌试验法对疏浚前后太湖五里湖沉积物的生态毒性风险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疏浚后,尽管沉积物中Cu和Zn的总体含量降低至毒性效应低值(TEL/TEC)以下,Cr、Pb和Ni等重金属的总体含量降低至毒性效应最高值(PEL/PEC)以下,但沉积物提取液对发光菌的毒性却显著增加,且在疏浚后1个月时毒性最大,其EC25和EC50最小,分别仅为0.51%和9.16%.这表明,疏浚尽管可有效减少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物总体含量,但并不能完全消除沉积物的生态毒性风险;相反,还有可能导致其生态毒性的风险性进一步增加.  相似文献   

18.
基于GCM_CB模型的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灰色聚类法已经运用于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中,然而此法在确定聚类权重时仅考虑重金属浓度,忽略了衡量重金属毒性强弱的重要指标生物毒性指数。为了更客观和准确地反映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将生物毒性指数引入到聚类指标权重中,构建GCM_CB(grey clustering method_concentration and biotoxicity)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模型。通过对华东某地区的10个区域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分析评价,并与常用评价方法对比研究,表明:其多数样点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但针对样品4和样品9中的元素Hg,因其强毒性,使得评价等级由I级定为II级,从而提高了评价方法的灵敏度,更加符合该区域的实际土壤污染情况。  相似文献   

19.
重金属化学形态影响其反应活性、迁移特性、生物可利用性及生物毒性,因而备受关注。道南膜技术(DMT)因具有测定范围广、检测限低、对待测体系扰动小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多种环境介质重金属形态的研究。结合最新相关研究成果,概述了DMT原理、方法及改进过程,系统综述了DMT在不同环境介质和在重金属同位素分馏效应中的应用,并在此基础上针对装置的改进和应用环境的扩展展望了DMT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垃圾焚烧飞灰磷酸洗涤对重金属的固定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金属的固定是垃圾焚烧飞灰资源化技术的核心问题.通过系统试验,研究了垃圾焚烧飞灰磷酸洗涤对重金属溶出、后续烧结过程中重金属挥发,以及重金属化学形态变迁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磷酸洗涤在有效洗脱飞灰中氯盐的情况下,能够显著减少洗涤过程中重金属的溶出,抑制烧结过程中重金属的挥发,从而避免了飞灰处理过程的二次污染;同时,磷酸洗涤使飞灰中的重金属在烧结前后均向更为稳定的化学形态转化,烧结产物中重金属主要以残留态存在,从而提高了烧结产物资源化利用的长期环境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