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对洱海湖滨带的大型水生植物的种类及分布情况进行了调查。共计发现大型水生植物32种。水生植物在洱海湖滨带均有不同程度的分布,主要分布在南部、西部以及个别湖湾。洱海水生植物优势物种为微齿眼子菜、苦草和金鱼藻;根据大型水生植物物种优势度和群落组成特征,可分为11个群落类型。2015年4月洱海湖滨带大型水生植物分布面积约为1241. 86hm2,占湖泊总面积的5. 17%;资源现存量约为1. 76万t·FW,平均生物量为7352. 5 g/m2·FW。与历史文献记载相比,洱海湖滨带水生植被的分布面积继续减少。  相似文献   

2.
2014年12月和2015年4月对抚仙湖水生植物进行了调查。共采集到大型水生植物22种。大型水生植物在抚仙湖沿岸浅水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分布,主要分布在北岸、南岸、河口以及湖湾。优势种为轮藻类植物、穗状狐尾藻、苦草和篦齿眼子菜;根据优势种及组成特征,可将大型水生植物群落分为10个类型。2015年4月全湖大型水生植物分布区面积约为506.51 hm~2,占湖泊总面积的2.37%;资源现存量约为1.30万t·FW,平均生物量为2999.2 g/m~2·FW。与之前的报道相比,抚仙湖湖滨带大型水生植物的分布范围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3.
2016年11月对大理双廊湖滨带水生植被进行了调查。共采集到水生植物15种,隶属9个科。优势种为微齿眼子菜、苦草、金鱼藻、黑藻和野菱;根据优势种及组成特征,可将水生植物群落分为10个类型。2016年11月双廊湖滨带水生植被分布区面积约为108. 57 hm~2,平均生物量2031. 1 g/m~2·FW;水生植被以沉水植物和浮叶植物为主。  相似文献   

4.
水生植物对湖泊生态系统调控具有重要作用。2014年7月对太湖东部湖滨带水生植物种群结构和水、底泥环境状况进行了调查,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水生植物与水质、底质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调查区域内现有水生植物22种,其中挺水植物6种,浮水植物9种,沉水植物7种,挺水植物优势种为茭草、芦苇和水花生,浮水植物优势种为荇菜、四角野菱、槐叶萍和水鳖,沉水植物优势种为马来眼子菜、苦草、黑藻、狐尾藻和金鱼藻。调查区域内沉水植物生物量均值为1.80 kg/m~2,其中东太湖水生植物物种丰富度最高,生物量最大。透明度与水深的比值、透明度以及底质的物理性状与沉水植物生物量显著相关,可能是影响沉水植物种群数量和分布的重要因素。研究结果提示在太湖湖滨带水生植物修复工作中,物种选择应以本土物种及耐污种为主,同时加强湖滨带良好生境的营造,为水生植物的恢复创造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5.
该文介绍了一种湖滨带退塘还湖区湿地生态修复技术方法,在对异龙湖湖滨带退塘还湖区鱼塘群地形地貌进行大规模基底修复的基础上,根据湿地植物类群历史分布状况和生境适应性,筛选了适宜异龙湖的湿地植物物种、设计了群落配置方案,并在异龙湖西岸湖滨带构建了规模约40 hm~2的由水生植物、湿生植物和陆生植物构成的复合植被结构生态湿地工程示范,实现了生物多样性保育、入湖河流水质净化和景观美化三大功能,为异龙湖600 hm~2退塘还湖区湿地生态修复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对泸沽湖湖滨带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认为泸沽湖云南省境内约133.33hm2湖滨岸带受到干扰破坏,包括洛水村、大渔坝、小渔坝、里格村、独家村、小洛水5个片区。结合国内外湖滨带生态修复技术应用研究成果,筛选出适宜泸沽湖各片区的生态修复技术。  相似文献   

7.
滇池受损湖滨带堤岸处置及基底修复工程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0年滇池实施了规模浩大的围海造田工程,使滇池湿地面积减少约23.8 km2,使湖滨带原有的天然湿地大量消失,水生动植物栖息地不复存在,1980-1990年间,滇池环湖修建防浪堤113 km,使湖滨带生境条件进一步急剧恶化,彻底切断了湖泊水体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的连续性,消落带消失,湖滨带湿生、挺水和沉水等大型水生植物难以生存,湖泊生态系统遭到重创,对湖泊生态系统带来极其不利的负面影响,文章重点分析了滇池湖滨陡岸带防浪堤处置及基底修复对湖滨带生态修复的重要作用及技术研究,为受损湖泊湖滨带生态修复创造良好的生境条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设立8个调查区对滇池外海湖滨水生植物现状和分布特点进行了调查,结合历史资料对比,分析了环境改变对自然湖滨带水生植物演替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太湖北部贡湖、梅梁湾湖滨带观测场为期1年的野外现场调查,研究了两湖滨带沿岸浅水区水生植物现状及水质、底质的理化指标.结果表明:①贡湖湖滨带水生植物群落可划分为芦苇群落、马来眼子菜+荇菜+穗花狐尾藻群落和马来眼子菜单优群落;梅梁湾湖滨带水生植物群落可划分为芦苇+水花生群落、芦苇群落和菹草群落.②两湖滨带沉水植物生长有明显季节性差异, 贡湖湖滨带沉水植物生长期为春、夏、秋三季;梅梁湾湖滨带沉水植物生长期为冬、春两季.③两湖滨带观测场水生植物尤其是沉水植物现存种存在明显差异,水动力条件、水体总氮和底质营养盐含量不同是造成这种差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根据现状调查和历史资料收集,对异龙湖湿地大型水生植物进行了特征分析。结果显示:20世纪50年代以来,异龙湖水生植物群落发生了结构性变化,大型水生植物之前为广泛分布的芦苇群落、薏苡群落、水葱群落,以及种类繁多的沉水植物群落。目前,湖泊中沉水植物已消失殆尽,异龙湖由草型湖泊转变为藻型湖泊;湖滨湿地大型水生植物群落类型相对较单调,为挺水植物类型,主要以荷花群落和香蒲群落为主,建议在湖滨湿地恢复工程中选择植物物种时可优先考虑此2种植物。另外,近期调查显示异龙湖湖滨已有少量眼子菜科植物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其沉积物种子库中仍存在具有活力的沉水植物繁殖体,对于水质改善后恢复水体中的沉水植被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巢湖湖滨带植被特征及其退化原因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09年和2010年对巢湖湖滨带植被进行了详细踏查,结果表明:(1)植被群落结构单一,多样性较差,大都集中分布于浅水、河口、滩地,受水质和水位影响显著;(2)挺水植物有5科6属6种,以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为优势种;(3)浮叶植物3科3属3种;以野菱(Trapa incisa)和荇菜(Nymphoides peltatum)为优势种;(4)漂浮植物2科2属2种;主要是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和浮萍(Lemna minor);(5)沉水植物4科5属8种;以马来眼子菜(Potamogeton malaianus)为优势种;(6)湿生和陆生植物27科76属101种;以禾本科为主,菊科、蓼科植物次之。调查结果与历史资料(1954年-2007年)对比,得出巢湖流域土地利用格局、江湖建闸等水利工程、围湖造田与堤坝建设等人为活动以及富营养化与蓝藻水华等综合因素严重破坏了巢湖湖滨带健康的生态系统,加剧了湖滨带植被的衰退。本研究可为巢湖湖滨带植被的恢复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2.
太湖湖滨带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调查太湖湖滨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现状和探索不同湖区之间差异,于2009年12月和2010年4月对太湖湖滨带49个采样点完成两次调查采样。共采集大型底栖动物3门7纲69种。太湖不同湖区的湖滨带之间分类数、平均密度和生物量都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P0.05)。经过计算可以得出,各湖区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和均匀度从高到低依次为东部沿岸、贡湖湾、东太湖、南部沿岸、梅梁湾、竺山湾、西部沿岸。不同湖滨带生态环境的差异,影响了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组成。  相似文献   

13.
滇池和洱海湖滨带水生植被状况与水质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滇池和洱海的湖滨带各设置了6个具有不同水生植被状况的采样点,于2010年8月-2011年5月对水温、pH、ORP、电导率、营养盐(总氮和总磷)、叶绿素a及3种DNA病毒等水质指标进行了现场或采样分析。结果表明,两湖泊中营养盐含量高的湖滨带(滇池草海和洱海沙坪湾),由于水生植物覆盖度高,湖水保持了叶绿素a含量低的状态。对洱海湖滨带的水质分析结果表明,洱海水质有较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分析表明,与水温相比,营养盐浓度可能是影响藻类生物量的更重要的因素。3种DNA病毒检测结果初步表明,水生植物不仅能控藻,而且对病毒也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武汉东湖水生植被现状调查及群落演替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对东湖水生植物的调查结果表明,东湖现存水生维管束植物共计20科25属33种,其生物量约为1.137t,分布面积仅占东湖总面积的0.7%,其中挺水植物分布面积占总面积的98%。与1957年、1962~1963年和1988~1994年相比,东湖水生植物的种类、分布面积和生物量进一步减少。认为造成东湖水生植被衰退的主要原因包括富营养化作用加剧、过度放养草食性鱼类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70年代云南九大高原湖泊之一的异龙湖实施了围湖造田运动,在湖滨带形成大量农田和连片的鱼塘群,天然湖滨带湿地大量消失,湖滨生态系统严重受损退化,湖泊自净大幅下降,湖滨带生态、环保和景观三大功能丧失,湖泊水质逐年下降。该文介绍云南省重大科技项目研发的一种湖滨带退塘还湖区塘库系统生态湿地入湖河流水质净化工程技术方法,通过对湖滨带退塘还湖区鱼塘群地形地貌进行大规模整合改造,构建了规模约40 hm~2具有完善布水设施和水质净化功能的零电耗低成本塘库系统生态湿地工程示范,湿地污水处理规模5万m~3/d,湿地示范区对污染物COD、TP、TN去除率分别为70%、88%、84%,城河劣V污水经过湿地净化后达到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Ⅳ类水质标准,湿地对城河COD、TP、TN污染负荷年削减量分别为465t、9.8t和102t,湖滨湿地示范工程实现了生物多样性保育、入湖河流水质净化和景观美化三大功能,对改善异龙湖水质和生态环境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西太湖典型河口区湖滨带表层沉积物营养评价   总被引:21,自引:5,他引:16  
测定了典型西太湖入湖河口区湖滨带中表层沉积物的有机质、总氮、总磷的含量,平均含量分别为2.417%、1.049mg/g、0.402mg/g,其分布都是沿湖滨带水向辐射带、水位变幅带、陆向辐射带呈逐渐增大趋势。底泥中C/N值为12.4。底泥中有机质及营养盐来源于湖中藻类和高等水生植物。利用有机指数和有机氮评价表层沉积物,整个区域属于尚清洁范畴。  相似文献   

17.
2014年武汉东湖水生植物多样性及其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全球众多湖泊发生富营养化并造成诸多环境问题,为了解武汉东湖数十年富营养化历程中水生植物多样性和分布情况,2014年对武汉东湖的4个主要湖区沿岸带的水生植物进行了调查,包括郭郑湖、汤林湖、团湖和后湖4个湖区,总共设置20个采样点,每个采样点设3个样方(沿岸带挺水植被,1 m×1 m;沉水植物,0.2 m×0.2 m).结果表明:东湖现存水生植物共计16科17属19种,其中狭叶香蒲、莲和菱是优势种,挺水植物、沉水植物、浮叶植物和漂浮植物分别为10、6、2和1种;东湖主要水生植物群落类型有7种,除了挺水植物群丛外,浮叶植物和沉水植物的群丛都是单优结构,植物群落分布面积为0.13 km2,仅占东湖总面积的0.48%.与历史数据对比发现,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东湖水生植物的多样性指数降低、分布极度萎缩,东湖大部分水生植物群落结构趋于单优化.研究显示,造成东湖植被衰退的主要原因是湖泊的逐渐富营养化、草食性鱼类的过度放养和生境的破坏.   相似文献   

18.
太湖东部湖湾大型水生植物分布对水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调查了太湖东部湖湾(贡湖湾、光福湾、渔洋湾)秋季沉水与浮叶植物的种类组成、覆盖度及水体理化性质,分析了大型水生植物的生长与分布对湖水总氮、总磷、透明度与叶绿素(Chl-a)等水质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太湖东部不同湖湾大型水生植物的分布状况具有明显差异,其分布频度在4.8%~95.2%,并以马来眼子菜分布频度最高.大型水生植物的生长对水体营养盐含量、理化因子等具有较为明显的影响,水生植物生长区湖水不同形态营养盐含量均低于无水生植物生长区,其总氮与总磷平均含量分别低约39%与51%.此外,蓝藻水华首先会在有水生植物生长的区域堆积,且沉水植物生长优势区蓝藻水华堆积程度要高于浮叶植物生长优势区,表现为该区域Chl-a平均浓度最高,达11.15mg/L,而浮叶植物区Chl-a平均浓度为9.98μg/L,无水生植物区的水华堆积程度最低,其Chl-a平均浓度为7.19mg/L.因此,针对不同水生植物生长区,其水体富营养化治理策略亦不同.  相似文献   

19.
采用1974、1993及2011年的3期经过校正处理的TM卫星影像为数据源,通过监督分类与人工目视纠错的方法获取3期土地利用数据,运用Fragstats软件分析泸沽湖流域内40a的景观格局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建筑用地景观面积不断增加,增加的面积主要靠农地、林地、草地的转入;农地景观面积净减少0.9km~2;水体面积相对稳定;林地与草地发生了约30km~2的相互转化。2建筑用地、林地、农地的斑块形状指数增加,说明斑块形状越来越复杂。3景观中的优势度减少,各拼块类型在流域景观中呈不均衡化趋势分布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滇池湖滨近60a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利用1957年、1972年的正射航空影像和2009年Google earth上的高清影像作为信息源,选取了斑密度、结合度、景观多样性和优势度等指标,对滇池湖滨近60a的景观格局变化进行定量分析,并利用马尔科夫转移矩阵模型研究各类景观的转化情况。结果表明:1957~2009年,滇池湖滨的景观格局变化很大,湿地和湖泊先减少后略增加,水田和旱地面积减少,建设用地面积增加,湖滨景观趋于破碎化,景观分布趋于均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