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铁氧体法处理电解锌厂生产废水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在对广西某电解锌厂的金属废水分析的基础上 ,采用铁氧体法对其产生的含铜、锌废水进行工程实际处理 ,运行结果表明 ,处理效果十分稳定。进水Cu2 +、Zn2 +浓度为 2 5mg/L ,1 2 0 0mg/L左右 ,pH为 2 .0 ,出水pH为 8.0左右 ,Cu2 +,Zn2 +浓度为 0 .1mg/L ,1 .0mg/L ,并对运行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同时测定固体废物浸出液中铜、锌、铍、镍、总铬、铅、镉7种金属元素含量。分析了方法的检出限、精密度和准确度等质量控制参数。在优化了仪器条件下,7种重金属的方法检出限为0.0008~0.007mg/L,加标回收率在85.0%~11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2.90%~6.66%。  相似文献   

3.
商陆对镉锌铜胁迫的生理响应与金属积累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水培方法研究了商陆(Phytolacca acinosa)在不同浓度镉、锌和铜处理下的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生物量和组织重金属含量。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浓度增加,叶绿素含量、SOD活性和生物量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组织重金属含量在镉、锌、铜为最高浓度处理时达到最高值。根重金属含量高于茎和叶。叶片中重金属含量的最大值分别为镉100.6mg/kg、锌2753mg/kg、铜36.9mg/kg。商陆对锌的蓄积能力接近于超积累植物东南景天,是一种在锰锌复合污染土壤植物修复中具有较大应用潜力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4.
约90个 Glasgow(注格兰中部最大的城市和港口)的表土样品(0~5cm),经六步连续化学提取法测定,此方法旨在确定典型的城市污染环境中,土壤重金属铅、锌、铜、镉的分离性、移动性及有效性。与选取的提取剂相对应的六个组分,称之为可交换态、碳酸盐束缚态、易还原态、中等还原态、有机态及残留态。其分离方式通常表现的显著特征是,可交换态和碱酸盐态的镉占32%(总浓度≥0.6mg/kg),中等还原态的铅占与51%,有机态的铜和锌分别占41%和29%。锌、铜、镉在残留态中有42~46%,与之相比,残留的铅仅为17%。Glasgow 的土壤中,重金属总浓度表现的污染序列是:铅>锌>铜>镉,而连续提取法的详细资料证明了重金属释放或移动性的序列是:镉>铅>锌>铜,而就有效性来说,在环境中应予以注意的顺序是:铅>镉>铜>锌。  相似文献   

5.
铜、锌和锰抑制月形藻生长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评价化学品毒性藻类测试的标准实验方法,得到铜、锌和锰对月形藻生长的最小无显著差异浓度(LNOEC)分别为31.8μg/L、16.4μg/L和2.7mg/L,抑制月形藻生长的96h半效应浓度(96h-EC50)分别为199.5μg/L、38.0μg/L和12.6mg/L。实验结果表明无论从LNOEC还是从96h-EC50考虑,都证明抑制月形藻生长的毒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是锌>铜>锰。此结果对铜抑制藻类生长的毒性远远大于锌的毒性这一人们普遍认同的观点构成挑战。月形藻细胞壁表面可能含有较少的硫代基团但包含较多与锌有很强结合能力的官能团可能是导致月形藻对铜的敏感性弱而对锌敏感性强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固定化细菌吸附铜、锌和镍最佳包埋条件的确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聚乙烯醇和海藻酸钠为包埋剂,将细菌进行包埋固定后,以吸附铜、锌和镍的能力为考察指标,从机械强度、传质性和耐酸性等方面综合考虑确定了固定化小球最佳配方。按照此最佳配方进行吸附能力验证实验,结果发现,该固定化小球对铜、锌和镍的吸附量分别达到0.9025mg/g、0.8635mg/g和0.5317mg/g,且机械强度、传质性和耐酸性部较好。  相似文献   

7.
固定化细菌胞壁多糖吸附铜、锌和镍最佳包埋条件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聚乙烯醇和海藻酸钠为包埋刺,将细菌胞壁多糖进行包埋固定后,以吸附铜、锌和镍的能力为考察指标,从机械强度、传质性和耐酸性等方面综合考虑确定了固定化小球最佳配方。按照此最佳配方进行吸附能力验证实验,结果发现,该固定化小球对铜、锌和镍的吸附量分别达到0.9571mg/g、0.7843mg/g和0.4548mg/g,且机械强度、传质性和耐酸性都较好。  相似文献   

8.
针对原有用于铜、铁、锌同位素分析的提纯步骤方法,我们专门对锌的提纯进行了改进,即在1mol/LHCl的介质条件下,采用200~400目AGMP-1M树脂提纯锌,大大简化了锌的提纯方法。在改进的实验条件下,地质样品的回收率接近100%;标准溶液在离子交换分离前后同位素组成一致,表明分离前后无Zn同位素分馏;全流程Zn的空白小于0.7ng/mL。此法可作为用于高精度Zn同位素分析的前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9.
选取8种我国本土受试动物,在不同水体硬度(0~500 mg/L)下,探究锌的急性毒性变化,同时对锌的物种敏感度分布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硬度的降低,水生生物对锌毒性效应增加;低营养级生物对锌毒性相对敏感性变化程度较大,而高营养级生物敏感性变化程度更小;物种敏感度分布法推导的5%生物短期毒性危害浓度HC5分别为:7. 1μg/L(硬度为0 mg/L)、63μg/L(硬度为50 mg/L)、67μg/L(硬度为100 mg/L)、230μg/L(硬度为250 mg/L)、367μg/L(硬度为400 mg/L)和476μg/L(硬度为500 mg/L)。可见,不同硬度条件下锌的短期危害浓度会有显著性差异。因此,在研究锌毒性效应和制定锌的水质标准时,不仅要考虑其毒性剂量效应关系,还应考虑水体中硬度对锌的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铜、锌离子对厌氧氨氧化污泥脱氮效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接种厌氧氨氧化污泥,研究了Cu2+、Zn2+浓度变化对厌氧氨氧化污泥脱氮效能长短期的影响.短期实验结果表明,铜、锌离子对厌氧氨氧化污泥的脱氮效能影响主要分为3个阶段.刺激阶段,Cu2+浓度0~1mg/L和Zn2+浓度0~4mg/L时,随着进水金属离子浓度的增加,微生物活性受到刺激,氮去除速率迅速增加;稳定阶段,Cu2+浓度1~8mg/L时,氮去除速率处于稳定状态.抑制阶段,Cu2+浓度大于8mg/L和Zn2+大于4mg/L时,随着进水金属离子浓度的增加,氮去除速率逐步下降.Cu2+、Zn2+对厌氧氨氧化污泥脱氮效能长期影响表明,当进水Cu2+浓度达到4mg/L和Zn2+达到8mg/L时厌氧氨氧化污泥的活性将受到抑制.降低进水重金属浓度后,厌氧氨氧化污泥活性可以得到恢复.厌氧氨氧化菌对Cu2+的敏感性强于Zn2+.  相似文献   

11.
广西西江流域土壤铜含量状况调查与风险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系统了解广西西江流域农田土壤铜含量状况和空间分布特性,并评估其生态风险,2014—2016年间分别采集旱地土壤1 381个、水田土壤729个、矿区土壤129个和自然土壤293个,测试其铜含量。通过统计分析,探讨不同利用方式土壤对铜积累的影响,基于地统计分析了解其空间分布状况,并进行风险评估。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样品中铜浓度的均值为27.60 mg/kg,旱地、水田、矿区和自然土壤4种类型的铜含量范围分别为0.3~317.91、3~495.81、7.5~2 287.66和0.68~284.27 mg/kg,均值分别为27.75、25.19、79.38和21.21 mg/kg,矿区土壤铜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土壤。与土壤铜含量基线值相比,矿区土壤、旱地土壤和水田土壤的超标率分别为33.25%、3.76%和0.68%。西江流域铜表现为中等空间自相关,结构变异性强。西江流域有61%的土壤处于清洁水平;36%的土壤属于轻-中度污染,主要分布在南丹县、都安县、武宣县和桂平县,与砷矿和铅锌矿较为集中有关。总体来看,西江流域土壤铜虽然有一定积累,但污染较小,较为安全,南丹县、都安县、武宣县和桂平县等局部区域需防范其风险。  相似文献   

12.
为确定污水、污泥的农田施用标准,使用正交试验表L9(34)研究了4种重金属铜、镍、铅和锌在低、中、高3种浓度下对土壤藻类的数量和种类的影响。混合重金属使土壤藻类的种群结构发生改变,使蓝藻数量减少,硅藻数量或减少或增加,视条件而定,裸藻成为优势种。在土壤-藻类体系中重金属临界值铜为50mg/kg,镍为50mg/kg,铅为150mg/kg,锌为300mg/kg。  相似文献   

13.
对广西三锰矿恢复区的土壤和农作物进行调查和重金属含量分析,并采用污染指数法和靶标危害系数方法对人体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矿区土壤Cd含量远超过GB 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二级标准值。三锰矿区农作物Cu、Pb、Cd、Zn、Mn和Cr的含量范围分别是0.26~12.64 mg/kg、0.05~1.37 mg/kg、0~3.3 mg/kg、2.68~25.13 mg/kg、1.14~303.37 mg/kg和0~12.37 mg/kg。受Pb、Cd和Cr较重,受Pb、Cd和Cr污染率分别为58.3%、75.0%、83.3%。从综合污染指数来看,受污染率高达83.3%。重金属暴露接触对人体健康的风险评估表明,三锰矿区居民通过食用当地农作物摄入的Cd对其健康存在较高潜在风险。因此在矿区废弃地上,如土壤不经过特别的修复,不宜直接种植可食用农作物。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蒸汽发生-原子荧光检测锌的方法,系统地分析了原子荧光检测锌的仪器条件与样品检测条件,并用该法测得自来水中锌的含量:1.720mg/L;精密度:2.87%;检出限:1.38mg/L;加标回收率:92-98%;结果与火焰原子吸收法进行对比,原子荧光光谱法检测锌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5.
优势微生物强化水解—多级接触氧化工艺处理屠宰废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工程实例,本文对优势微生物强化水解—多级接触氧化处理屠宰废水工艺及设计体会进行了讨论。设计进水COD、BOD5、SS、NH3-N、动植物油为2300~2700mg/L、900~1300mg/L、600~800mg/L、100~120mg/L、70~90mg/L,出水为90mg/L、20mg/L、60mg/L1、0mg/L1、0 mg/L。实际运行结果表明:主要出水指标COD、BOD5、SS、NH3-N、动植物油的去除率分别可达到97.9%、98.6%、93.7%、93.4%、90.7%。该工艺具有占地少、建设成本低、运行可靠、稳定达标、剩余污泥少、运行成本低、维护简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对采用原子吸收火焰法次灵敏线测定污水和电镀污泥中高含量的锌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锌浓度50.0~600.0mg/L之间,溶液锌含量与吸光度呈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y=0.000661x-0.0007,相关系数γ=0.9998。方法检出限为25.0mg/L,相对标准误差(RSD)<2.96%,加标回收率为92.5%~105%,与标准法的相对误差<2.76%。  相似文献   

17.
重庆有色金属材料加工厂地处市中区王家坡居民区,是生产铜材的专业工厂。在生产过程中有部分锌铅氧化后随烟气逸出。未采取净化措施前,熔铜车间炉台锌尘浓度高达85.55~154.92mg/M~3,铅烟浓度高达0.457—0.486mg/M~3,超过车间卫生标准15—30倍。锌尘、铅烟严重损害职工身体健康。全厂职工20%以上有不同程度的铅吸收。熔铜和锻工车间每年都有工人因严重铅吸收住院治疗。急性锌中毒也时常发生。部分职工怕患职业病不安心工作。由于有毒气体的扩  相似文献   

18.
微波消解ICP-AES法测定土壤中的金属元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硝酸-盐酸-氢氟酸-双氧水作溶剂,通过微波消解技术、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测定土壤中的锑、砷、铍、镉、铬、铜、铅、镍、硒、银、铊、锌,优化了微波消解仪和等离子发射光谱仪的工作参数,研究了共存离子的干扰和消除方法。优化后的微波消解酸体系及用量比例为HNO3∶HCl∶HF∶H2O2=5∶2∶3∶1,方法线性良好,各元素的检出限在0.000 2 mg/L~0.010 1 mg/L之间,土壤样品测定的标准偏差在0.001~0.051之间,加标回收率在85.5%~108.5%之间。该方法检出限低、精密度高、准确度好,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9.
为了克服传统分析法操作繁琐、分析时间长的缺陷,将流动注射分析技术和双环己酮草酰二腙光度法相结合,建立了测定工业废水中铜的快速、简便分析方法。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 mg/L~10 mg/L,分析速率可达55次/h,应用于工业废水样的测定,加标回收率在95.5%~104.0%之间,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0.
本次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针对其中含有的铜、锌、铍、钡等8种元素进行测定和分析,测定检出限、加标回收率、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0011-0.0071mg/L、74%~103%、1.7%~2.4%。结果表明,此种测定方法能够获取相对准确的结果,符合相关检测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