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1 毫秒
1.
张茜 《中国安防》2012,(7):107-111
知识经济时代已经来临,对信息和知识的占有和利用成为占据市场优势地位,获取高额利润的主要途径。商业秘密作为信息和知识的载体,属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部分,在竞争和利益的刺激下,围绕商业秘密的保护与侵害展开了一轮又一轮的博弈。面对形式多样、广泛存在的侵害行为,企业和法律应当做出怎样地努力来维护商业秘密呢?  相似文献   

2.
《中国劳动科学》2010,(9):59-60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中央企业商业秘密保护工作,保障中央企业利益不受侵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相似文献   

3.
一、商业秘密的概念、特征及范围 谈及对商业秘密的保护,首先需了解商业秘密的概念和特征.根据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刑法>的规定,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商业秘密具有如下四个基本特征:一是该信息不为公众所知悉,即该信息是不能从公开渠道直接获取的;二是该信息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即商业秘密的价值性;三是具有实用性,即商业秘密是一种现在或者将来能够应用于生产经营或者对生产经营有用的具体技术方案或经营策略;四是权利人对该信息采取了保密措施.以上四个特征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4.
邬宏威 《中国安防》2007,(12):122-126
一、商业秘密的概念   我国法律对商业秘密的定义为: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相似文献   

5.
《中国劳动科学》2009,(5):44-46
商业秘密是企业开展经营活动中具有较强商业价值的资料,历来是企业重点保护对象之一。然而在企业保护商业秘密过程中,经常发生一个尴尬现象,即有些商业秘密的遗失并非完全由于外部人员或机构通过技术手段获取,而是因本企业职工在工作中有意或无意泄露。因此,如何在用工过程中切实保护商业秘密成为企业关注的问题。虽然《劳动合同法》等有关法律已经作出规定,但这些规定相对原则,不少企业在实践中感到难以把握。鉴于此种情况,本期圆桌将围绕用工过程中商业秘密的保护进行探讨,以期为各类企业完善自身商业秘密保护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商场如战场,商业秘密一旦泄露,后果不堪设想。据公开资料显示,我国商业秘密刑事案件中,60%与人才跳槽有关,而在商业秘密侵权的民事案件中,90%与人才流动有关。为限制员工流动中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发生,企业最常用的手段是与员工签订竞业限制协议。但在实践中,有90%企业的竞业限制协议经不起“法律的考验”,  相似文献   

7.
张茜 《中国安防》2011,(10):109-111
在现代社会中,"跳槽"现象是人才追求自我发展的正当需要,也是市场经济对资源优化配置的客观要求。然而,人才的流动也给企业带来了一些隐患,有关调查显示,60%的商业秘密案件与人才跳槽有关。李开复的跳槽曾使两家声名显赫的公司——微软和Google对簿公堂;国内两家大型的应用软件公司——用友和金蝶也曾为员工跳槽打起官司;湖南民营企业三一重工股份公司起诉一名前雇员胜诉并获赔60万元,于是,"竞业限制"越来越引起业界强烈关注。由于企业部分员工对企业的经营和技术情况了如指掌,员工在跳槽后也往往选择与其以前形成的业务特长相同或者近似的业务。员工一旦在跳槽后从事这些职业,不但容易成为原企业强劲的竞争对手,而且由于自身的便利、业务的需要或是为利益等原因驱动,往往会情不自禁地使用原企业的技术、市场资源等商业秘密。因此,为了避免企业经营管理和科研开发人员对企业的潜在损害,对其作出一定的限制是十分必要的。我国现行法律一方面要保护企业的商业秘密,另一方面,也要保护劳动者包括各种人才的自主择业权利。那么,如何才能较好地平衡这对关系,做到既能保护企业的商业秘密,又能兼顾到人才流动的合理性呢?建立一套合理的竞业限制机制,与员工订立竞业限制协议,以保护企业的竞争利益和商业秘密是目前企业界广泛采取的做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社会中,"跳槽"现象是人才追求自我发展的正当需要,也是市场经济对资源优化配置的客观要求。然而,人才的流动也给企业带来了一些隐患,有关调查显示,60%的商业秘密案件与人才跳槽有关。李开复的跳槽曾使两家声名显赫的公司——微软和Google对簿公堂;国内两家大型的应用软件公司——用友和金蝶也曾为员工跳槽打起官司;湖南民营企业三一重工股份公司起诉一名前雇员胜诉并获赔60万元,于是,"竞业限制"越来越引起业界强烈关注。由于企业部分员工对企业的经营和技术情况了如指掌,员工在跳槽后也往往选择与其以前形成的业务特长相同或者近似的业务。员工一旦在跳槽后从事这些职业,不但容易成为原企业强劲的竞争对手,而且由于自身的便利、业务的需要或是为利益等原因驱动,往往会情不自禁地使用原企业的技术、市场资源等商业秘密。因此,为了避免企业经营管理和科研开发人员对企业的潜在损害,对其作出一定的限制是十分必要的。我国现行法律一方面要保护企业的商业秘密,另一方面,也要保护劳动者包括各种人才的自主择业权利。那么,如何才能较好地平衡这对关系,做到既能保护企业的商业秘密,又能兼顾到人才流动的合理性呢?建立一套合理的竞业限制机制,与员工订立竞业限制协议,以保护企业的竞争利益和商业秘密是目前企业界广泛采取的做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间的竞争日趋充分和激烈,而竞争陔心是人才的争夺,由此带来的高层管理及技术人员流动将日趋频繁。企业为了防止商业秘密随着人员流动而泄露,往往求助于竞业限制条款来限制企业人员流向其它企业。而一个人的知识范围、事业高峰期有限.竞业限制过度必然造成人才浪费。因此,在实践中.如何运用好竞业限制规则,避免产生争议,建立起良性的人才流动机制,是一项值得研究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中国劳动科学》2007,(7):35-37
商场如战场,企业的商业秘密一旦泄露,其后果不堪设想。虽然很多企业都设计了种种保护商业秘密的制度、方案,但实践中,这些保密规定、保密协议真的能起到应有的效果吗?企业究竟应当如何设计严密的保密制度体系?如何确保保密协议的合法有效?如何准适用法律进行竞业限制?如何追究泄露商业秘密的员工的责任?本期圆桌我们将与嘉宾就这些问题进行探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正很多人认为儿童失踪后,不足24小时是不能报警的,这是真的吗?失踪案件立案标准是什么?一、失踪案件立案标准《公安机关查找疑似被侵害失踪人员信息工作规定》中要求,公安机关刑侦部门接到疑似被侵害失踪人员的报案后,应当登记受理,开展查找工作。《规定》中对"疑似被侵害失踪人员"进行了具体的描述:(1)失踪现场有明显的侵害迹象  相似文献   

12.
2008年2月6日,孙某与浙江某市A科技信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签订劳动合同,孙某担任该公司技术研发部主管职务,主持研发X网络产品,每月工资1万元,合同期限两年。同时,双方另行签订竞业限制协议,该协议约定:孙某在A公司工作期间及离职后两年内,必须保守X网络产品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等商业秘密;  相似文献   

13.
竞业限制问题是公司劳动人事管理中的一个难点问题,其与保护公司商业秘密、劳动者择业权与用人单位利益、保护商业秘密的环境等交织在一起,加之各级法律规定不一致,使企业在竞业限制合同管理中感到困惑。现行法律中并无完整的竞业限制概念。笔者认为,竞业限制是指用人单位与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签订协议,约定劳动者离职后一定条件下不得从事与用人单位竞争的行业,  相似文献   

14.
我国现行劳动立法并未规定竞业禁止条款,《劳动法》第22条所规定的当事人可以约定的保守商业秘密的措施的范围可以解释为包括竞业禁止的内容。但从商业秘密保护与竞业禁止的关系来看,竞业禁止是保守商业秘密的措施之一,但不是唯一措施,即竞业禁止能够发挥出保守商业秘密的制度功能,但还有保守商业秘密以外的制度功能,主要是防止不正当竞争,  相似文献   

15.
《中国劳动科学》2009,(7):36-39
在企业保护商业秘密的种种方式里,竞业限制是其中强而有力的举措之一。但从当前企业的实践来看,许多企业虽然与员工订立了竞业限制协议,但一旦就此与员工发生纠纷,将员工诉诸劳动仲裁、诉讼后,企业的主张往往难以得到劳动仲裁机构或人民法院的支持。这一现象反映了在当前法律背景下,不少企业对竞业限制的法律规定在理解上仍存在误区。本期圆桌谈话将就竞业限制的法律规定及适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正>2014年12月30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直属机关"宣贯新安法、助力中国梦"安全生产知识竞赛决赛在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举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副局长李兆前出席并讲话。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共有15支代表队参加了初赛,经过激烈的角逐,共有8支代表队进入了决赛。决赛中,各代表队的选手表现出色,比分一直僵持不下。通过个人必答题、风险必答题、风险抢答题这三轮的比赛,信息研究院代表队和宣教中心代表队以180分领先其他代表队。两队通过一轮加赛后,信息研究院代表队获得了  相似文献   

17.
八桂应急     
国务院安委办专家组反馈危险化学品重点县第二轮专家指导服务情况1月3日,国务院安委办在钦州召开危险化学品重点县(钦州港区)第二轮专家指导服务反馈会,专家组反馈了第二轮危险化学品重点县(钦州港区)专家指导服务组检查企业发现问题情况,针对4家企业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提出了具体的整改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谁来保护女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瑾 《劳动保护》2007,(3):28-31
近年来,随着非公有制企业迅速发展,劳动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非公有制企业女职工特殊权益保障问题日益突出,侵害女职工劳动保护权益的现象屡有发生。发生在2006年4月6日的湖南冷水江煤矿事故,导致4名女工死亡,更成为侵害女职工权益的极端个案,为女职工劳动保护工作敲响了警钟。  相似文献   

19.
2006年以来的五年里,中国安防企业经历了第二轮的淘洗(第一轮淘洗是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的从贸易转向制造的淘洗),在这第二轮的淘洗中,传统思维下的众多老企业逐步走下闪亮的舞台,新兴的技术型、管理型、IT型企业日益壮大.  相似文献   

20.
魏婧豫 《安全》2018,39(7):43-44,47
在油田企业中,由于一些岗位和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对员工的身体健康会产生一定影响,因此需要开展职业健康监护。通过对油田企业职业健康监护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油田企业职业健康监护的一些对策,对保障油田企业员工免受职业病侵害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