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八闽动态     
放学时分,行车途经一些学校周边道路,看到学生或是突然奔跑横穿马路,骑车的学生有的脱把骑行,有的骑行在机动车道,使汽车驾驶员防不胜防。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意识的缺失,使笔者对中小学生这一参与交通的弱势群体忧心忡忡。  相似文献   

2.
为减少非机动车逆向骑行对道路交通流的影响,提升道路安全水平,研究逆行非机动车骑行者的安全生理学特性。通过高精度摄像机获取西安市3个道路断面的非机动车逆行比例,利用运动手环及手机监测骑行者逆行时的速度和心率,应用时域分析法对比分析骑行者逆行与正常骑行时的心率变异性(HRV),并提出改善管控措施和优化交通设施设计等引导骑行者健康安全骑行的建议。结果表明:电动自行车逆行数量大,而自行车逆行率高;逆行时骑行者的行驶速度和HRV降低、心率升高,造成交感神经张力增加,不利于骑行者健康及交通安全。  相似文献   

3.
<正>严禁12周岁以下孩子骑共享单车记者在街头也曾发现,时不时会有孩子骑着共享单车上路,有的是两三人结伴而行,有的是父母在一旁陪同,把单车当成了玩具。在道路交通状况复杂的情况下,孩子骑行共享单车极易引发交通事故,特别是有些孩子喜欢骑车在马路上追逐嬉闹,更是存在极大的危险。  相似文献   

4.
“购买电动自行车,必须先学习电动自行车安全骑行知识。”记者走进番禺区一家电动车销售点,看见一名店员给顾客送上一份电动车安全骑行资料时还不忘叮嘱。为了预防电动车道路事故,番禺区从源头防范抓起,采取宣传教育、加强执法等一系列举措,使涉电动车道路交通事故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5.
紧身骑行裤在提高骑行运动自由度、生理防护方面十分重要,其结构如何满足骑行的生理防护性和运动防护性是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已有相关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运动功能服装对人体生理的影响、运动功能服装结构以及基于计算机图形学服装纸样自动化生成等。本文围绕如何解决紧身骑行裤的生理防护性及运动防护结构优化设计的生物力学原理问题进行研究,提出借助计算机自动生成弹性紧身骑行裤纸样这一快速准确解决紧身骑行裤松量合理设置的关键方法。  相似文献   

6.
为保障绿道骑行者的人身安全,增强监管部门对绿道骑行安全风险的隐患排查和治理能力,提升绿道管理水平,基于交通安全风险评估理论,构建绿道骑行安全风险评估概念模型,并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提出相应的人、物和环境的不安全状态评估指标及得分体系,运用问卷调查、定点观测及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方法评估深圳市梧桐绿道骑行群体及其骑行环境的安全风险。结果表明:评估模型及方法对骑行安全风险的识别结果与实际绿道状况相符,其有效性和可操作性较强。  相似文献   

7.
为缓解非机动车用户违规骑行引发的道路交通安全问题,基于扩展计划行为理论(ExTPB),引入6个扩展潜变量,构建以违规骑行意向(VRI)为中介变量的非机动车用户事故倾向性(AP)结构方程模型(SEM);通过问卷调查采集变量数据,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研究影响非机动车用户VRI和AP的心理因素。结果表明:该模型能解释违规骑行意向82.6%的变异,以及事故倾向性75.8%的变异;道德规范对违规骑行意向有显著负向影响,示范性规范、知觉行为控制、从众倾向、态度对违规骑行意向有显著正向影响,相应的影响程度依次减小;道德规范、示范性规范、知觉行为控制、态度不仅会直接影响事故倾向性,也通过违规骑行意向间接影响事故倾向性,且中介效应显著;从众倾向对事故倾向性的直接影响不显著,主要通过违规骑行意向间接影响事故倾向性。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电动自行车事故中影响电动自行车骑行者伤害程度的因素,选取发生在某市电动自行车与机动车碰撞的事故数据作为研究对象,以电动自行车骑行者伤害程度作为因变量,路段信息、事故信息、电动自行车骑行者信息、机动车辆信息等类别信息作为自变量,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鉴别出12个对电动自行车骑行者伤害程度有显著影响的因素。结果表明:夜间无照明、机动车道、大中型货车、大中型客车、小微型货车、违反信号控制、未按规定让行、年龄大于60、男性等因素能显著增加电动自行车事故中骑行者死亡或重伤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王极盛教授认为,长时间使用电脑对人的心理健康是有危害的。  1、长时间使用电脑易使人产生孤独感、寂寞感,甚至产生抑郁情绪。  2、易使使用者忽略了人际关系的交往,人情淡薄。  3、使人的思维模式单调化,在一定的条件下限制人的思维流畅。  4、尤其对中小学生,长期使用电脑对其身心健康成长将有不良影响:用电脑来代替计算与记忆,会使记忆力发展受到一定的约束;学生的动手能力、运用笔来进行计算的基本技能的训练受到影响;易使他们对计算机产生眷恋,忽视人际关系的交往;有一些中小学生习惯用电…  相似文献   

10.
备受社会各界关注,保障北京市2845所各类中小学150多万学生安全的《北京市中小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预防与处理条例》于2004年1月1日施行。根据《条例》,北京市中小学生如因预防措施不到位而导致学生发生人身伤害事故,校方将承担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1.
2021年3月29日是第26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守护学生安全,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责任。自1996年起,我国确定每年3月份最后一周的星期一,为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设立这一制度是为全面深入地推动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大力降低各类伤亡事故的发生率,切实做好中小学生的安全保护工作,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2.
备受社会各界关注,保障北京市2845所各类中小学150多万学生安全的<北京市中小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预防与处理条例>于2004年1月1日施行.根据<条例>,北京市中小学生如因预防措施不到位而导致学生发生人身伤害事故,校方将承担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3.
马北 《安全与健康》2004,(3S):10-10
备受社会各界关注,保障北京市2845所各类中小学150多万学生安全的《北京市中小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预防与处理条例》于2004年1月1日施行。根据《条例》,北京市中小学生如因预防措施不到位而导致学生发生人身伤害事故,校方将承担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4.
骑自行车是一项非常健康的运动方式,但是如果不注意自我防护,也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伤害。本文将从骑行头盔的结构、防护原理、技术要求等进行分析,阐述其在骑行运动中对头部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正教育的根本目标是立德树人,培养学生成才固然重要,但是引导学生成人更为重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模式与习惯是教育的重要任务。基础教育领域的中小学阶段行为培养工作,对中小学生行为模式的养成起着决定性影响,毕竟这一时期是中小学生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初步养成的关键时期,一旦形成习惯,就会影响其人生成长历程。心理学和行为学研究表明:个人性格和行为习惯形成的  相似文献   

16.
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透露,学生安全意识淡薄是我国中小学生安全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今年3月29曰是全国第26个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曰。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一直都是中小学生亟待提高的素养,然而,通过适当的安全教育,学生不仅能掌握安全知识和技能,还能成为“我要安全”的首席安全官,进而成为安全知识和技能的传递者。  相似文献   

18.
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抓好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国通 《安全》2000,21(3):28-30
国务院7部委联合设立的"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的通知已发表5周年了.在这5年中,我国中小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受到从中央到基层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使这一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相似文献   

19.
11月16日,甘肃省庆阳市正宁县涉及幼儿群死群伤的重大道路交通事故给广西敲响了警钟。日前,广西自治区安委会发出紧急通知,要求采取五项措施加强中小学生和幼儿上下学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一是认真做好对中小学生和幼儿上下学乘车安全情况的排查工作。坚决杜绝使用非法改装、拼装以及不符合标准的车辆接送学生。  相似文献   

20.
谢华  陶毓博 《林业劳动安全》2010,23(4):34-36,41
通过对大兴安岭地区中小学生身高调查发现,该地区中小学学生的平均身高要高于《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08)中同龄青少年的身高平均值,学生视力随年龄增长而下降。因此有必要为学生配备与其身高相匹配的课桌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