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提高信号交叉口的交通安全管理水平,研究驾驶员换道行为影响因素,确定各因素影响下的换道风险率,选取可能影响变道行为的潜在变量,构建交叉口换道行为的Cox风险分析模型,并以武汉市3个交叉口调查数据为例进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10个因素对进口道车辆换道有显著影响,其中,车辆与目标车道前方车辆的车头间距、与目标车道后方车辆的车头间距、所在车道与目标车道车辆密度差和可供变道选择的目标车道数是危险因素;车辆与所在车道前方车辆的车头间距、车辆距停车线距离、行驶速度和所在车道相位的绿信比是保护因素。车辆处于信号灯倒计时的变道风险率高于其他时段;出租车的变道风险率高于其他车辆。  相似文献   

2.
关于行驶中的车辆在交通系统各因素作用下的行驶安全性评价,在现有交通系统四大要素的基础上加入车辆行驶状态,构成"人-车-环境-路-车辆行驶状态"5要素。并对各要素评价指标的选定做了细致的筛选,建立了车辆行驶安全性评价指标体系。其中"人-车-环境-路"因素采用打分的形式确定其参数的分值,并利用层次分析法(AHP)计算各参数权重来构建模型的;"车辆行驶状态"因素则是引入加速度干扰的定义,建立基于道路结构的加速度干扰模型。最后,运用层级分析法建立了总的车辆行驶安全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3.
为深入研究高速公路安全系统,用系统动力学(SD)方法分析驾驶员、车辆、道路、应急救援等组成要素以及环境、管理等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建立高速公路安全系统因果关系模型和存量流量模型。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影响因素的权重。以三福高速公路为例,用Vensim软件模拟高速公路运营期间系统安全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该高速公路运营期间,系统安全与车辆安全度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道路安全度呈下降趋势、驾驶员安全度与应急救援能力呈上升趋势。通过与实际数据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为建立以人为中心的个性化汽车安全驾驶预警系统,提高驾驶安全性,在传统车辆换道模型的基础上,考虑驾驶员的愤怒情绪因素,通过改进传统的车辆自由换道模型,引入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理论,构建驾驶员情绪换道博弈模型;依次计算驾驶员正常、愤怒情绪下换道2阶段过程中双方博弈收益,并通过30名被试在正常和愤怒情绪下的换道行车数据验证模型,分析换道决策博弈特征。研究表明:驾驶员的情绪因素对换道行为具有比较明显的影响,当博弈参与者中的目标车辆驾驶员处于愤怒情绪时,较正常情绪具有更高的换道频率。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民航机务维修人员不安全行为的干预策略,以计划行为理论(TPB)为依据,探究不安全行为的形成机理和影响因素,采用系统动力学(SD)方法构建机务人员不安全行为干预模型。以S公司为例,用Vensim软件进行仿真模拟。结果表明,机务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分为5类,包括心理、生理、能力、管理和环境。在干预策略的模拟中,仅仅加大作业环境安全专项投入虽然能够有效降低风险,但易使员工放松警惕;作业标准化能够显著干预不安全行为;加大惩罚力度能在短时间内干预不安全行为,但不利于建立不安全行为档案。  相似文献   

6.
为了有效减少电力建设项目隐患,提高系统安全度,将系统动力学(SD)方法应用于其风险管理中。首先从安全效益角度,将电力建设项目安全总系统分为人的行为、设备设施、安全投入、安全管理和环境等5个子系统,并提取子系统安全的影响因素,建立电建项目风险因素SD模型,探究有效的风险因素管控方法;然后用Vensim_PLE软件模拟中石化某电建项目部2017年项目初期数据,并利用层次分析法(AHP)优选安全投入方案。结果表明:安全投入的安全效益具有滞后性,适当的投入比例能够提高项目安全效益;科学地协调项目工程量、工作人员数量和安全投入的关系,才能有效降低事故概率,提高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交通安全管理水平,促进交通的可持续发展。基于解释结构模型原理,综合考虑车、路和环境因素,构建了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影响因素结构模型。该模型不但能够弥补分析结构要素之间内在影响机制的不足,而且对于研究道路交通安全结构要素之间的层次性和复杂性有天然的优势。数据来源于由13位专家构成的ISM小组,其中7位为来自高校从事交通安全研究的教授,6位为来自北京市、上海市、广州市、武汉市等交通运输委员会的高层管理者,保证了数据的科学性和可靠性。采用解释结构图分析车、路和环境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众多因素会对道路交通安全产生影响,车辆技术条件、定期检验合格率、车辆救援设备的完备状况、安全设施是制约道路交通安全的直接影响因素,道路限速、道路负荷度、大客(或货车)比例、交通量、交通监控是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间接因素,车辆超限(超载)状况、车流密度、道路路面类型、道路设施完备性、天气状况、单向车道数和地形特征是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最根本因素。为提高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水平,首先,应进一步完善《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加强对车辆定期检验的监督;其次,健全道路信息公示制度,提升交通监控水平,引入相关路段道路限速、负荷度、交通量动态信息显示及预警机制;最后,加强车辆超限(超载)及车流密度的监控,健全道路设施的配套制度。  相似文献   

8.
为了准确有效地提升高速铁路(以下称高铁)车站安全管理工作水平,从安全效益角度,运用系统动力学(SD)相关理论,构建高铁车站安全管理系统因果关系图和流图模型。将高铁车站安全管理总系统分为员工行为、技术设备设施、日常环境和安全管理等4个子系统,并分别提取子系统的安全影响因素,研究如何协调各个因素的投入比例,以达到安全效益最优。利用Vensim_PLE仿真软件,结合S高铁车站相关数据进行模拟仿真。结果表明,不能主观均等投入,应根据车站实际安全管理情况和仿真结果制定最优的安全管理投入方案。  相似文献   

9.
为缓解日益严重的城市快速路交织区拥堵现象,重点考虑临时驶出车辆的影响,结合车辆变道安全间距、变道决策等因素,建立基于元胞自动机(CA)的多车道交织区离散模型,仿真模拟饱和状态下多车道交织区交通流演变过程,分析交织区拥堵的形成机制;通过仿真试验与实际道路交通量的比较,对模型予以初步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更加合理地重现交织区车流运行情形,常规驶出车辆与临时驶出车辆对交织区车流影响较大,其中车辆临时驶出具有突发性,对交织区系统流量干扰严重;交织区长度对其通行能力有影响,为使交织区通行能力最大化,其长度应不小于150 m。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影响新能源汽车与行人交通事故严重程度的诱因,基于英国近4 a发生的1 819条新能源汽车与行人交通事故数据,从驾驶员、行人、新能源车辆、道路、时空和环境5个方面选择了19个影响因素作为协变量,并根据数据特征将因变量分为轻伤和严重伤害两类。考虑到数据异质性,首先通过因子分析法与k-means聚类进行聚类分析,然后采用Logistic模型对聚类分析得到的两类集群进一步分析,从预测准确率和协变量共线性指标两个方面确认了模型的适用度。结果表明:基于聚类分析构建的Logistic模型预测准确率均达到80%以上;变道或超车、车龄、支路及环形交叉口、双幅路(有中央分隔带)对事故伤害严重程度有异质性影响;行人年龄大于46岁和夜间行车会明显增加事故严重程度;其中,变道或超车和行人年龄对新能源汽车事故严重程度的影响比传统人-车事故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1.
磁悬浮车辆中人员紧急疏散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为了对研制的八达岭低速磁浮试验列车人员疏散安全性进行评估,考虑从磁浮车辆的空间布局和人员紧急疏散的特点,在现有的元胞自动机模型和行人流模型基础上,通过人员动态调整自身速度、动态修正人员行为等技术,建立了一种基于车辆环境约束以及人员行为特性的元胞自动机模型。该模型具有人员速度可变、能以自组织现象修正人员行为的特点,经过比较验证,模型的仿真过程更加接近真实情况,仿真结果与一般经验公式得到结果相吻合。以我国正在研制的八达岭低速磁浮试验列车为仿真对象,对车辆布局对其人员的安全疏散的影响进行了计算机仿真和分析,找出了影响人员疏散效率和时间的关键因素,为设计改进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提升非机动车间的行驶安全性及道路通行效率,亟须探究非机动车间干扰的影响因素并提出规避措施.以成都市内两条物理隔离式非机动车道8 h视频共3 971条非机动车间干扰数据为基础,界定了 7种非机动车间干扰类型,利用Z检验并构建多项式Logit模型,确定了影响各种非机动车间干扰的影响因素,据此提出相应的规避措施.结果表明,周期交通量、干扰发生地点、路边停车、行人过街、干扰发生时段、车辆类型、车辆载人情况、车辆载物情况对于非机动车间干扰产生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从人-车-环境角度,提出道路重新规划、加强骑行人安全教育、增加道路设施、规范车辆出行4个方面的规避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事故车辆对城市三车道道路交通影响机制,首先,分析考虑事故车辆的城市三车道道路交通流特征;然后,构建左车道优先且考虑主动抢道和被动抢道行为的元胞自动机交通流模型;最后;研究事故持续时间td变化时事故车辆分别位于M道和R道的城市道路交通流演化.结果 表明:事故车辆会形成交通瓶颈,呈现上游车辆聚集下游车辆稀疏的时空特征...  相似文献   

14.
驾驶员行业中有句行话:安全行车是七分技术、三分运气;懂车爱车,车辆才会给你安全的回报。回味起来还真有些道理。第一句话是指交通事故的本质是道路劣性因素的组合,比方说你或是你的车发生危险因素,如果运气好,遇上能化解危险因素的交通环境,例如刹车失灵遇上前方道路  相似文献   

15.
为了准确分析影响行人交通事故严重程度的各项因素,引入累积Logistic模型研究人、车、路、环境及事故特征与行人事故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以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夏洛特市2016年的行人交通事故数据为样本,通过聚类压缩、共线性检验和预测力分析,从人、车、路、环境及事故特征5个方面选取16个因素作为自变量,事故严重程度作为因变量,构建行人交通事故严重程度预测模型来分析仅财产损失事故、受伤事故和死亡事故的影响因素,并引入弹性分析量化各显著因素的影响程度,检验结果显示模型拟合良好.结果表明,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事故形式、事故发生时段、车辆类型、照明条件、行人年龄段、行人饮酒情况6个因素与事故严重程度显著相关.最后针对性地提出了行人事故预防对策.研究结果有助于交通管理者采取合理的策略来降低行人交通事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提前右转车道处不同因素与人车冲突的相关性,以及行人空间违章对过街安全的影响。采集2 062个行人及人车冲突的样本数据,获取行人和机动车的时空信息,对比分析不同类型行人过街轨迹的特征;综合考虑人车冲突时间和速度指标构建人车冲突严重度指标,从行人生理特征、车流条件、道路环境等方面选取8个因素作为自变量,构建人车冲突严重度的多元有序Logistic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空间违章过街的行人平均过街速度和速度离散程度都明显高于其他行人;年龄、车速、人行横道长度、车辆到达率以及过街轨迹类型都是影响人车冲突严重程度的重要因素。各类型空间违章行为使严重冲突占比均提升75%以上。研究结果有助于交管部门采取措施保障行人过街安全。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雾霾发生时道路能见度对车辆碰撞概率的影响,首先,采集北京地区雾霾发生时部分路网相关数据,包括道路能见度、驾驶平均车速、驾驶员能见度和驾驶员减速数据等;其次,分析采集数据,构建各时段不同能见度的驾驶员减速特征模型;然后,构建驾驶员车辆速度模型,统计车辆车速超出道路平均车速的范围;最后,通过比较采集数据得出的速度差特征平均值与实际碰撞概率,判断雾霾发生时各时段的车辆碰撞高发区间。结果表明:道路能见度与道路平均车速正相关,调控减速强度及减速特征值应充分考虑能见度的影响;通过比较车速超出范围值,指出了需要重点关注车速的时段;实时计算车辆速度差特征平均值与实际碰撞频率正相关,可以用来推测车辆碰撞概率;各时段车辆碰撞概率最高值对应的能见度区间不同,这些能见度区间即车辆碰撞高发区间。  相似文献   

18.
为遏制矿工反生产行为,基于组织行为学理论,采用系统动力学(SD)方法,构建矿工反生产行为影响因素SD模型。借助Vensim软件模拟矿工个体、群体、组织和管理因素对矿工反生产行为的动态影响,模拟矿工反生产行为的动态演化过程,并加以验证。结果表明:工作倦怠水平、安全监管水平对矿工反生产行为有明显促进作用,安全激励水平、示范性规范水平、安全文化建设水平和组织氛围活性水平对矿工反生产行为有明显抑制作用;系统各影响因素对矿工反生产行为的作用效果、作用时间均存在差异;在各影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矿工反生产行为演化过程呈现出阶段性特征;安全监管、示范性规范和安全文化建设是煤炭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为提升复杂交织区行车安全性,提出了一种考虑换道冲突互信息的车辆换道风险识别方法。首先,基于无人机视频提取复杂交织区的微观换道轨迹,测算换道风险关键参数;然后,考虑换道紧邻车辆信息,聚焦于车辆换道行为的矢量性,改进拓展TTC理论,构建复杂交织区换道风险识别模型,并对换道风险的等级进行细分;最后,基于实测数据进行模型的优化与验证。结果表明,模型可有效反映汇入或汇出主线的迫切需求,描述车辆在不同位置、不同方向的换道风险差异。研究成果有助于智能网联环境下复杂交织区的车辆换道决策与轨迹优化,为交管部门制定动态预警方案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0.
<正>近日,为整治非机动车辆以及行人闯红灯行为,山西省临汾市一交警对骑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等闯红灯者,给予抄写100遍交规中"红灯停、绿灯行"的处罚。此事引发舆论关注。闯红灯问题,一直是一线交通管理的"顽疾",不少人法律意识淡薄,由行人、自行车违法导致的交通事故频发。对此,基层交警和交管人员频出"怪招"。而这次"罚抄写"的执法行为,实际效果如何?公众怎么看?是否合理、合法?闯红灯罚抄写,因何出此"怪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