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次较为成功的地震预报——纪念松潘-平武地震30周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力 《防灾博览》2006,(4):20-21
1976年8月16日22时06分,四川省松潘—平武发生了7.2级地震。由于地震前,四川省地震部门做出了较好的短期和临震预报,有关部门和地区采取了强有力的防震抗震措施,使人民生命财产及社会经济的损失大大减轻。  相似文献   

2.
松潘、平武大地震是继唐山大地震之后,1976年在我国川、甘交界发生的另一次大震。国家地震局和四川省地震局在这次地震前对地震进行了比较好的中期趋势估计和短、临预报,收到了减轻地震灾害的显著效果。为纪念松潘、平武大地震10周年,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前兆专业委员会联合地震地质专业委员,地震学专业委员会震源力学组,以及四川省地震学会于5月11—13日在成都召开了“地震预报学术讨论会”。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地震局科学顾问丁国瑜,中国地震学会理事长陈运泰,著名地震学家梅世蓉、许绍燮、马宗晋、马瑾、冯德益等20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后部分代表对震区周围的地震地质情况进行了野外科学考察。会议以梅世蓉、陈运泰、马宗晋分别就地震前兆与地震预报、震源力学、地震地质等方面的大会报告为序幕,分为地震前兆、震源力学、地震地质、潜在震源划分等专题进行交流和讨论。会议除着重介绍有关松潘、平武大地震地震前兆、地震地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和地震预报经验之外,还就地震预报和地震学各种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以及新理论、新方法、新思路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讨论。  相似文献   

3.
1.凄雨龙陵 1976年的地震形势,像当年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一样,当京津唐保卫战打响之后,在云南的龙陵和四川的松潘也先后发生了强烈地震。三大地震遥相呼应,地震工作者严密布阵,绷紧了应战的神经。虽然,唐山地震前发生的龙陵地震和唐山地震后发生的松潘地震,均获得了较为成功的预报,但人们笼罩在"政治地震"和"恐震症"之中,并未引起人们太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防灾博览》2013,(4):18
在"7·28"唐山地震37周年纪念日到来之际,为了进一步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联系,让更多的民众了解地震和地震工作,提高市民的防震减灾意识和能力,2013年7月23日上午,陕西省渭南市地震局开展了"认识地震科学防震,邀请市民进地震局"活动。此次活动引起了市民极大的关注,先后有50余人报名,最后确定了具有代表性的、来自不同工作岗位、不同区域的30名代表参加活动。共安排了参观地震应急装备、地震科普知识展板、地震台网中心、地震监测实时数据曲线、地震应急指挥中心,听取地震科普知识讲座、地震台站观测手段介绍,市民与地震专家互动交流等10项活动内容,深受大家的喜爱。  相似文献   

5.
地震监测是防震减灾的基础和重要环节。修订后的《防震减灾法》建立了一系列新措施提升地震监测能力,建立了地震监测倩息共享和社会服务制度等。  相似文献   

6.
1976年松潘地震,震级大,波及面宽,造成的社会经济问题突出,作为震例分析有其曲型意义。本文全面收集、调查和分析了与松潘地震有关的资料,系统地首次给出了松潘地震直接损失资料和经济损失值,包括该次震灾对震中区,外围地区(龙门山中段及附近地区)和波及区(成都市)工业生产的干扰时段和影响程序分析。  相似文献   

7.
减灾短讯     
《防灾博览》2004,(5):45-47
《地震监测管理条例》于2004年6月17日由温家宝总理签署第409号国务院令颁布,自2004年9月1日起施行。新华社7月4日受权全文播发《地震监测管理条例》。 条例共6章40条,分别为总则、地震监测台网的规划和建设、地震监测台网的管理、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的保护、法律责任、附则。 条例规定,全国地震监测台网,由国家地震监测台网、省级地震监测台网和市、县地震监测台网组成。下列建设工程应当建设专用地震监测台网:(一)坝高100米以上、库容5亿立方米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的前进与发展,基础建设设施规模的扩大让曾经偏远的地震监测台站设施的保护成了一个越来越突出的问题。如何依法保护地震监测设施和监测环境,保证观测资料的连续性、可靠性,南京市在依法行政的实际工作中不仅确保了地震事业与当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还开创了地震监测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9.
地震监测是防震减灾的基础和重要环节.修订后的<防震减灾法>建立了一系列新措施提升地震监测能力,建立了地震监测信息共享和社会服务制度等.  相似文献   

10.
2006年2月4日起,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连续发生了多起有感地震,其中最大的震级为Mt4.6。地震发生后,中国地震局派遣的工作组对文成县的水库大坝进行了现场调查。这里介绍了地震的概况和现场调查的情况,以及基于地震监测和日常监测(坝体变形、坝体表面检查等)的结果,对坝体的安全性进行了评估,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